●管锡基
“和谐高效思维对话”型课堂教学研究综述
●管锡基
“和谐高效思维对话”型课堂是我们针对我市当前课堂教学的现实问题、在认真总结区域内近年来课堂教学改革经验和积极借鉴国内外课堂教学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于2007年提出的。“和谐高效思维对话”型课堂,就是在教学过程诸要素配置和谐的基础上,依托教师、学生、课程间具有思维含量的对话来实现教学高效的理想课堂形态。“和谐高效思维对话”型课堂不是某种特定的教学模式,也不是具体的教学策略,而是一种教学想想,是课堂教学需要实现的理想目标。为了切实推进这一涵盖区域内各个学段的课堂建设工程,三年以来,烟台市两级教育行政和教育科研部门上下联动、优势互补,从理论到实践,从小学到高中,从点到面进行了扎扎实实的实践,取得阶段性的成果。
1997年在烟台召开全国中小学素质教育经验交流现场会议之后,烟台素质教育向何处深化的问题就提上了我们的议事日程,我们深刻地感觉到此前的教育教学改革,呈现出两个鲜明的特征:一是改革更多依靠行政力量强力推进,呈现出突出的外延式发展特征;二是改革注重学习借鉴和移植改造,改革成果更多体现在单一学科和几个学科领域内,具有单项突破、散点式发展的特征。2004年烟台市教育局确定了从以外延发展为主到以内涵发展为主实施素质教育的重大战略决策,这都使得我们对以往的改革实践,尤其是新课程改革以来的改革实践产生了新的思考和理解,最终形成了向研究、向课堂要质量的基本观念和“和谐高效思维对话”型课堂建设的基本构想。
2007年11月,我们首先制定了《关于积极推进“和谐高效思维对话”型课堂建设的指导意见》,对课堂建设的基本内涵和实施策略做出了基本的规定,紧接着又在龙口市召开了首次“和谐高效思维对话”型课堂建设现场研讨会议,要求各个县市区积极行动起来,通过典型引路、建立反思评价机制和搭建活动平台等有效措施来推动高效课堂建设工作。
为确保课堂建设工作落到实处,2008年1月1日,市教育局以红头文件的形式把2008年确立为高效课堂建设活动年,要求各个县市区把高效课堂建设作为当前和今后一段时间的中心工作抓紧抓好。烟台市教育局刘连基局长在开发区高级中学召集市教育局和直属单位所有与会人员和部分县市区会议代表进行座谈,说体会谈感想,一致达成了实施素质教育必须落实到课程、落实到课堂的共识,更加坚定了我们进行高效课堂建设的信心和责任感。
为了克服以往课堂教学改革普遍存在的凭感觉靠经验的粗放模式,我们抓住省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2008年度课题立项的机会,市教科院徐建敏院长牵头申报了《关于构建和谐高效思维对话课堂的研究》课题,被省教育科学规划办被确定为重点课题,之后我们制定了实验方案,确定了128所实验点校,成立了由院长和分管院长组成的课题研究工作领导小组和由各学段主任和教研员组成的课题研究工作指导小组,并于5月召开了市县两级教研部门和实验学校校长教师参加课题开题视频会议,明确分工研究任务,将课题研究任务细化为包括当前课堂教学的问题、不同学段不同学科课堂教学模式策略等在内的一系列子课题,并决定该课题所有子课题同时列为市级教育科学规划课题。随后,各个县市区和实验学校也相继召开会议,部署各自的课题研究工作,几乎所有的县市区教研室主任都承担了子课题研究的任务,市级立项课题达到228项。至此,高效课堂建设的奠基性工作基本完成。
为了提高广大一线教师对高效课堂建设工作基本内涵的深刻理解,为他们的教学改革实践提供方法、路径的专业引领,在研究之初,我们就确立了理论先行的工作方针,要求理论研究室和各个学段各个学科的教研员,从整体和学科两个维度来构建具有鲜明区域特色的课堂教学理论。作为区域特色的教学理论研究,在我们看来应当承担起三项使命:一是理论研究要基于区域教学实践并为区域的教学实践服务。我们的研究对象是教学实践,我们的读者是一线教师。我们的研究必须是基于教学、为了教学的研究,我们的理论必须是贴近教师的理论,至少是教师可以读懂的理论。二是理论研究要适度创新。创新是一切研究的使命,我们的理论研究要基于现实问题,站在已有教学理论和现有教学实践经验两个“巨人”的肩膀上,最终成为解决问题的指南。三是理论研究方法的本土化。我们当然应该借鉴理论,但我们决不复制理论,我们的理论必须是自己真正理解业已内化于心的理论。我们当然看重经验,但我们决不停留于经验,我们要做的是提升经验。因此,研究过程要更多采用经验归纳的方法。
整体的理论研究是从整体上来构建“和谐高效思维对话”新课堂教学的最通用最基本的理论,我们在把握我国当前课堂教学改革基本趋向、认真总结我市近20年来课堂教学改革实践经验和抽样调查区域内课堂教学现实问题的基础上,最终确定了包括因学定教、以思促情、对话生成和单元控制在内的“和谐高效思维对话”新课堂教学建设的四项基本原则和体现上述原则的四种课堂教学模式,分别是导学模式、探究模式、合作模式和达标模式,然后我们又从教学设计、教学实施和检测反馈三个阶段分别提出了包括课堂提问、学法指导和小组合作在内的八个教学策略,最后概括提炼出“和谐高效思维对话”新课堂教学评价的基本理念、评价内容和具体方法。整体的理论研究除了上述内容,还包括不同学科的典型案例,还包括学校、教研组和教师个人的成功经验,共有8个县市区的48位教科研人员和一线校长教师参与了整体理论一书的创作过程。
不同学段不同学科教学的理论研究与整体的理论研究同步进行,市县两级学科教研员和实验学校教师共同参与了学科教学理论的建设工作。学科教学理论主要包括学科教学基本理论、学科教学设计与实施精品案例和学科教学评价标准三个部分,其中学科教学基本理论包括近20年来我市该学科领域的教学改革经验与现实问题、学科教学标准解读与教材编写特点研究、学科学习特点与学生学习规律三个部分。学科教学理论的建设工作对于几乎所有的学科教研员都是首次面对,尤其是担任主编的市级学科教研员更是深感责任重大,因此,学科教学理论的建设经历了一个极其艰难和螺旋推进的过程,很多学科教研员召开了三次以上的定稿会议,从每次定稿会上的激烈争论再到最终成稿后的交互修改,市县两级教研员和一线教师都付出了个人的努力和智慧。因此,和一般的集体编著不同,烟台市各个学段各个学科的教学理论建设应该说是真正意义上集体智慧的结晶,是理论和实践两个层面的有机结合。
在区域特色课堂教学理论建设的过程中,作为丛书主编的刘连基局长和徐建敏院长多次听取各个学段各个学科理论建设进展情况的汇报,并主持召开了由所有学科教科研人员参加的理论建设定稿会议,最终确定了“和谐高效思维对话”型课堂建设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丛书的整体框架,徐建敏院长还对整体理论研究一书做了最后审定。市政府分管市长张广波同志欣然为丛书作序,充分展现出他对教育的高度关注和对课堂建设工作的积极支持。正是由于各方的共同努力,这个书系已于2009年暑期之前由教育科学出版社正式出版,正如张广波副市长在序中所言,这“标志着区域特色教学理论和实践体系建设工程已经启动并取得初步成果”。
为了扎实推进“和谐高效思维对话”型课堂建设的各项工作,早在2008年3月,徐建敏院长先后两次亲自召集由学段主任、学科教研员、实验学校校长和实验教师参加的“和谐高效思维对话”型课堂教学评价标准研讨会议,并最终于4月份出台了《烟台市“和谐高效思维对话”型课堂教学评价指导意见(试行)》,该意见从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基本标准三个方面对学科教学评价做出了基本规定。之后各个学段各个学科根据这个指导意见,结合本学段学科教学实际又分别制定了各自的评价标准,从制度和常规两个方面来引领各个学科的课堂建设工作。
2009年春节刚过,在丛书即将交付印刷之际,徐建敏院长召集相关科室就如何推进2009年高效课堂建设工作进行多次调度和反复研讨,并最终在三月以红头文件的形式制定下发了《2009年全市推进“和谐高效思维对话”型课堂建设实施意见》,确定了理论研究、理论学习、学科培训、立标学标和总结表彰五步走战略,这个意见具体实在,有力地引领了全市“和谐高效思维对话”型课堂建设工作。为了保证推进工作的顺利进行,我们强化了从2007年开始的每个教研员每年听课不少于80节的要求,建立起了学科教学跟进式指导制度,每个教研员都确立了自己的学科教学联系学校。9月,我们还对全市普通高中教师基本能力进行了抽样测评,并发文通报了测评结果。为了确保学科培训按时保质完成,10月,市教科院与市电教馆联合下发了《关于组织全市中小学有关学科“和谐高效思维对话”型课堂建设视频培训会的通知》,决定利用两个月左右的时间完成学科培训工作,为此,市教科院师训室在全面征求各个学段学科教研员的基础上,制定了学科视频培训配当表,12月中旬前所有学段的学科培训工作将全部结束。
市里指导引领高效课堂建设工作的同时,各个县市区、各个实验学校也在进行大量富有探索性的工作。海阳市教研室加大了对高效课堂基本特点、基本模块和基本环节的研究,总结概括出了简约化、真实性、主动式、分层次、高效率五个主要特点、“学、教、练、评”四大模块和“定向、导学、合作、讲解、检测、评析”六个环节。最终探索出了初中英语“六环节”课堂教学法、语文“512”教学模式、数学物理“四环节”和谐教学模式、化学“问题情境”教学模式、思想品德“感悟——体验——明理——导行”教学模式和小学语文“三读式”教学模式、数学“合作+个性化”、英语“圆形教学”等教改思路,有效地提高了学科教学质量。莱州市教研室为全面推进区域的课堂建设工作,不仅建立起了以教研室为业务首脑的全息服务机制,以镇街“业务中心”为主体的教学中心服务机制和以区域互动共赢为载体的联动服务机制,而且有针对性地加强了五支队伍的建设,一是胜任业务首脑之责的教研员队伍建设,二是胜任基层业务指导之责的“业务中心”队伍建设,三是胜任教师学科引领之责的教研组长队伍建设,四是胜任同伴带头之责的骨干教师队伍建设,五是胜任关爱童心之责的班主任队伍建设。在此基础上,广泛开展了六个方面极具个性特色的教研活动,一是旨在提升课堂效率的新课堂教学观摩讲习活动,二是旨在突破日常教学问题的主题教研活动,三是旨在突现校际互动共享的学校联谊活动,四是旨在实现小学生个性张扬的学校特色化活动,五是旨在不断丰富学校教学内涵的课题研究活动,六是旨在持续增强教学主动力的现场成果报告活动。机制的建立、队伍的建设和活动的开展,有效地推进了莱州全市的高效课堂建设活动。
各个实验学校、学科教研组和实验教师也基于各自实际,积极投身高效课堂建设活动。开发区大季家中心小学发挥带动辐射作用整体推进各个学区完小高效课堂建设的经验,芝罘区凤凰台小学的作业改革和课堂教学反馈方式改革的经验,支农里小学青年教师个人、师徒和级部三个层面螺旋递进式磨课经验,牟平区新牟小学依靠多种形式校本教研助推教师专业发展的经验,龙口实验小学的“人人奉献一节课,天天都有公开课”的全校性听评课活动经验,烟台十中基于教学常规细节管理的阳光课堂建设经验,烟台十二中课堂导学模式的实施与构建的经验,牟平实验中学的“开放课堂”建设经验,莱州市云峰中学的“三高课堂”(高兴趣、高效益、高质量)建设经验,龙口中学学科教学整体改革的经验,开发区高级中学选课走班教学改革经验,莱阳四中的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经验等;莱阳实验中学数学教研组实施周单元和章单元集体备课制度的经验;开发区教研室张肖华老师的小学语文课堂提问策略,莱州市实验中学周玉娟老师的初中学生学法指导策略,龙口市兰高初级中学邹常志老师的数学小组合作指导策略等都是我市高效课堂建设过程中涌现出来的重要探索,这些经验也必将成为推进全市高效课堂建设的中坚力量。
历经三年的探索,我们的高效课堂建设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教师专业发展的主动性和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在逐步提升,教师主宰课堂的局面大为改观,民主平等关爱的新型师生关系正在逐步确立,但我们更深刻地知道,区域特色的课堂教学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的任务繁难、意义深远,绝不是靠一日之功一蹴而就的,而是需要付出一代甚至是几代人的智慧和汗水。
(责任编辑:陈培瑞)
管锡基/烟台市教育科学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