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建文化自觉与创造课堂生命力——谨以本文向第15个世界读书日致敬

2010-04-05 23:11:29哈尔滨第三中学150001郭迎霞
地理教学 2010年10期
关键词:心灵读书课堂

哈尔滨第三中学(150001) 郭迎霞

为鼓励年轻人发现阅读的乐趣,并对那些为促进人类社会和文化进步做出不可替代贡献的人表示敬意,1995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宣布4月23日为“世界读书日”。选择这一天是因为莎士比亚、塞万提斯和加西拉索·德拉维加都是在1616年4月23日逝世。此外,许多著名作家包括莫里斯·德吕翁、弗拉基米尔·纳博科夫和曼努埃尔·梅希亚·瓦列霍等也都是在这一日出生或辞世。这一天,全世界都在读书。

什么样老师是学生所欣赏的?

什么样课堂是具有生命力的?

什么样教学是为学生发展的?

什么是教育原点和学科本质?

什么样的人生是幸福安宁的?

这些问题长期困扰着我。带着这些困惑,我一直在大量阅读与反思中找寻方向,最近突然有了柳暗花明之感。解决这些问题,思路很清晰:做一个拥有文化自觉的老师,这样的教师要具备极高的人生修养、深厚高雅的文化底蕴、独特的人文品格、宏阔的视野和高远的追求,他能以非凡的气度、独到的眼光把教育教学变成一道亮丽的风景线。怎样才能成为这样的老师?方法很简单:不断地学习和读书,做学习型教师“用一辈子备课”、“一辈子学做教师”应该是我们的共识。

关于创建教师文化自觉与地理课堂生命力的思考,来自一件小事的触发和转变。

一、对地理教学与地理教师的系统思考

1. 理性思辨,激情人本

那是2006年九月一日,要去上新高一开学的第一节课。上课前我在走廊里无意中听到两个学生的对话:“一会儿是地理课,我最爱学了”,另一个声音附和:“是呀,不知道一会儿地理老师如何?我希望……”,孩子们说笑中走进了我即将上课的班级。我听到首先感到一丝欣喜,这是他们对知识的渴望和热爱,是发自内心的呼喊,同时我更感到几分压力,我将怎样回应他们的呼唤?我决定不讲准备好的内容,而是顺着这两个孩子思路,跟孩子们继续讨论,你眼中的世界、我心中的地理观、我们共同的期待等话题,在充分深入的交流中,我发现孩子的世界丰富而多彩,敏锐而天真,他们的价值渴望被承认,他们的心灵需要被解放,他们想了解大千世界,要走进美妙的生活。于是我开始根据他们的喜好努力在教学中增添色彩,尽量将社会的、生活的、人文的、世界的、民族、艺术的、文学的思想和文化融入教学,努力使文化成为一种教育,把教育变成一种文化。课后又跟他们讨论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他们是否喜欢,听取他们的建议,及时调整完善。比如讲聚落与地形的关系,设计以丽江旅游为线索分析其形成和发展的有利条件和旅游资源类型;讲交通线与地形,跟学生一起背诵《蜀道难》,从李白的诗句中分析到他出川的线路和四川盆地地形特点;讲环境问题,跟学生一起唱杰克孙的“heal the world”,用心感受世界上最纯净的音乐;讲人文地理时学生模仿“马斌读报”,体会主播风采和忧国忧民的心情;讲非洲时与学生一起欣赏奥斯卡经典电影《走出非洲》主题曲“Stay with me till the morning”,感受音乐表达出来的非洲壮阔与浩瀚的景象等等。

这些尝试是成功的,这届孩子毕业时我收到他们珍贵的毕业留言,其中保送北京大学的郭华亮同学这样写道:“地理因您而美丽。”我知道,我并没有做的那么好,我只是尽自己的所能为他们打开通向世界的一扇窗,我只是努力把教学注意力从关注知识内容和教师自身能力展示,逐渐转移到关注学生需求和发展,尽量从学生能力出发设计学习环境,使他们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思考者、实践者,并激励他们始终以一种高涨、激动的情绪从事学习和思考,体验创造的欢乐,为自己的意志和智慧感到骄傲,此时,知识就变成了力量。

由此我深深体会到:教育的目的首先是培养人,以提高学生素质为根本指向,教学不应仅仅是对知识、技能的传授,更应该是情感的交流、心灵的沟通、生命的对话,三维目标中为学生终生发展服务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应成为衡量教学成败的关键。要想达到这样的境界,教师不仅要有地理学科知识的深度广度形成的理性思维,更需要具有一种博大高远的奉献精神,一种充实丰满的圣洁灵魂,一种虔诚温馨的人文情怀追求完美人生的坚定信念。

2. 有限课堂,无限空间

地理学科特点决定了地理教学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但归根结底还是由三部分组成:学生和他们的活动;教师创造的能够培养兴趣、鼓励挑战的教学环境;教师在知识与更深刻、更广泛意义的学习之间搭建的桥梁组成的人文关怀(《美国教师一生的读书计划——是什么让教师不断进步》),如果做到这些,无疑你将成为杰出的教师。

备课不能只盯着眼前的一课,在参加全国培训时曾进行过单元教学设计专门训练,收获颇丰,单元教学设计使老师能更高瞻远瞩、高屋建瓴地把握知识,建构教学。所以我们备课要从整个单元来考虑教材编写意图,甚至要把放在全册书中来考虑它的目标和着力点,同时要考虑学生的基础,甚至要放在学生人生的大背景下考虑自己的教学设计。

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其实有限的课堂学习不可能够满足所有学生的求知意愿,解决知识生成的无限性与课堂时空有限性的矛盾,就需要我们为学生提供与之平等交流更广阔的舞台,要尊重他们,了解他们,鼓励他们表达自己,让他们的思考能够走出课堂、走向生活。一旦学生们的激情爆发时,他们的思想会刺激教师在课堂引人入胜处,以最简洁的线条,拉动最丰富的信息;以最轻松的方式,得到最有分量的收获;从最近的起点,带领学生走到最远的终点。这样的教学充满了创造的渴望,收获的兴奋,阳光的味道,这样的课堂才是和谐的、具有生命力的。

二、教师的文化自觉与创造课堂生命力

1. 文化自觉唤醒生命

课堂如何能真正“焕发生命活力”?需要教师具有文化自觉。“文化自觉”是借用是中国人类学家、社会学教授费孝通先生1997年提出的概念。

教师的文化自觉含义:教师要自觉地把社会赋予的外部目标转变成内在需要,激发自身的创造力,把教育活动看作实现自我价值、体现人生意义的过程,以其所领悟与感受到的文化智慧与力量去启迪学习者的心智,从而产生强烈的文化使命感与职责感。在教师专业成长的过程中,团队互助和专家引领不可缺,但真正持久、有效的动力应来自教师本身的觉醒及其对学科文化的感悟。

“文化自觉” 的实践内涵:一要“学文化”,要求教师了解国内外多种多样的文化的特色和发展趋向,使之得以延续并发扬光大,增加自己文化素养的高度、厚度和广度。二是“做文化”,教师能够超越学科的知识和技能,准确把握地理学科最为宝贵的文化思想和文化精神,并内“化”成自己的教养、智慧、精神气度和生活方式,通过教学的内容、情境和细节彰显学科文化的意蕴和神采,进一步影响、充实和塑造学生的心灵。

2. 读书促进文化自觉

如何能形成文化自觉呢?惟有读书和学习。

苏霍姆林斯基说:“生活在书籍的世界里,就是追求思想的美,享受文化的财富,使自己变得更加高尚。”在他《给教师的建议》一书中充满了对书的渴望和执着,他认为阅读和理解能力是决定学习问题的根本。

读书修身,读书致远。教书人应该是一个真正的读书人,优秀教师应该生活在书籍中,渊博如一座图书馆。

当教师怀着一个被“牛虻”、克利斯朵夫等形象激动过,被泰戈尔、徐志摩的诗意浸润过,被余秋雨、周国平等哲理文字熨服过,被真善美洗礼过的心灵走进课堂时,如果我们在讲晨昏线是随口说出莎士比亚《哈姆雷特》中的一句:“看,霞光披着红色的外衣踏着薄雾而来”,那将是多么不同凡响,一定能产生直达学生心灵的震撼力。

所以,读书千万不可功利,不是为了应付明天的备课,而是出自内心的需要和对知识的渴求。教师应该把读书变成自己的生活方式,并在不断阅读中成长。我课余时间多是争分夺秒地读书,每晚床前小灯下与思想大家的心灵交流,是我的必修课,也是我最期望的幸福时光。每个星期我都要去三联书店寻找最新的书籍,闻闻书香,吹吹新风,哪怕看看标题也是一种启迪。以下是最近购买的四本书:《一生的学习——克里希那穆提(印度)》使我听到了20世纪最纯净的心灵让世界驻足聆听的声音——“教育的功用是在于培养完整人,而且是有智慧的人”;《海洋传——蕾切尔·卡森(美)》——《寂静的春天》作者最美的海洋经典,在优美的文字中聆听大海永恒的乐章,体会大海中各种生物微妙的联系,伴随自己体内大海的脉动,以另一种胸怀认识我们和周围的世界;《音符上的奥地利——山水之间的音乐旅行》——这是为我即将开始的窥看欧洲之旅做准备,从音乐历史的长河、音乐大师的足迹、音乐精神的思考神游音乐的故乡;《草房子-曹文轩》这是著名的儿童小说,买给小学四年级的儿子,他建议我们一起看,并同时写读后感,我看他如饥似渴的阅读,欣然应允,这是了解孩子最好的时机,我怎能放弃?

3. 五类阅读打开心扉

我把经常阅读的书籍分为以下五个方面:

(1)教育理论类——明理达智

如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帕夫雷什中学》、《生活教育理论——陶行知教育思想研究》、卢梭的《爱弥儿》等真正的永恒经典。另外还有最新的教育书籍钱理群《做教师真难,真好》、张文质的《教育是慢的艺术》、《现代教育读本》、美国教师一生的读书计划系列等,甚至是管理类的《第五项修炼》,可以使教师了解国内外教育动态,分享当代的教育成果,从中提炼智慧,捕捉灵感,形成新理念。

(2)教育报刊——知己知彼

如《教育报》、《教师报》、《地理教学》、《国家地理》(中国、美国)等,及时了解教育时事的变化,知道同行在做什么,该向他们学什么。

(3)人文书籍——豁达广博

余秋雨的《千年一叹》《行者无疆》等历史地理类散文对教学极有帮助,还有各种人物传记,当你与季羡林、杨绛、董竹君等百岁老人对话,体会他们丰富的人生,更拓展自己的人生视野,一种释然宁静会油然而生。还有《钱学森讲谈录》收录了钱学森关于哲学、科学、思维、美学、音乐、建筑、园林等等方面的诸多精彩文章,不仅展示了作者广博的知识和深厚的人文艺术修养,而且由于作者以系统论将多种学科融会贯通,因此能够以全新的视角和观点来看待哲学、艺术和科学,从而得出独到而精辟的结论。让人感受到了大家风范、大师的境界。

(4)孩子们的书——走进学生

是指学生写的和为学生写的书,如《窗边的小豆豆》、《小熊维尼》、《草房子》等。《你好,旧时光》,这是2006级毕业生地理课代表、市文科状元刘婉荟的自传体小说,在网上叫《玛丽苏病例报告》,相当走红,我当然也一睹为快了。这时我才发现,自认为我最亲密的伙伴和朋友的婉荟有如此细腻丰富的内心世界,自己仅仅能行走在学生的心灵边缘,远远不能走进学生的心灵。

(5)学科拓展——提升能力

如《美国主流教材理科教材——地理》、《危险天气丛书——气候变化、干旱、洪水等》(英国)、陈澄的《地理教学法》、夏志芳的《地理学习论》、王树声的《中学地理教材教法》、林培英的《计算机辅助地理学习》、陈胜庆的《乡土地理教育新论》、刁传芳和高如珊的《中学地理教学法》、陈尔寿的《地理教育与地理国情》等。这些书籍让人看后有大开眼界、豁然开朗的感觉,可以帮助教师更新知识,完善知识结构,反思教学工作,指明提高教学能力的方向和方法,达到知识向能力的转化,帮助我们创造出更具生命力的课堂。

如果你二十岁了还没有养成阅读的习惯,说明你已经老了。因为人的生命还有一个精神和心灵的维度,没有它的成长和滋润,你的内心是苍白的。

学会阅读,向大师汲取智慧和思想,与大师进行心灵对话,把文化安顿在心灵里,成为人一生幸福的储蓄。

猜你喜欢
心灵读书课堂
甜蜜的烘焙课堂
美食(2022年2期)2022-04-19 12:56:24
美在课堂花开
我爱读书
正是读书好时节
意林(2020年12期)2020-07-03 02:48:46
心灵真正的荒凉来自太多的快感
海峡姐妹(2020年4期)2020-05-30 13:00:18
翻转课堂的作用及实践应用
甘肃教育(2020年12期)2020-04-13 06:24:48
扩充心灵的“兼容性”
文苑(2018年19期)2018-11-09 01:30:22
最好的课堂在路上
唤醒心灵
读者(2017年8期)2017-03-29 08:45:29
我们一起读书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