宛希先被错杀的原因及历史教训

2010-04-05 22:03肖小华
大庆师范学院学报 2010年1期
关键词:井冈山

肖小华

(中国井冈山干部学院,江西 井冈山 343600)

宛希先被错杀的原因及历史教训

肖小华

(中国井冈山干部学院,江西 井冈山 343600)

宛希先在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创建过程中,作出了巨大贡献。但由于主客观多方面的原因,他于1930年2月被错杀。宛希先之死留给我们许多深刻的历史教训,同时也启迪我们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我们党必须正确处理各种利益关系,加强团结,以党内和谐促进社会和谐。

宛希先;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斗争;原因;教训

毛泽东在井冈山根据地时期,有两个重要的人物,一个是宛希先,在政治上辅佐他;另一个是张子清,在军事上辅佐他。前者牺牲于党的同志之手,后者牺牲于敌人的枪口之下。本文以宛希先被杀事件为切入点,目的并不在于探讨该事件的具体过程,而是试图从中查找历史原因,从中吸取历史教训。

一、宛希先其人及被错杀的事件回放

宛希先,湖北省黄梅县人。1905年秋,出生于黄梅县宛家大屋一个经营布庄的小康家庭。1924年他中学一毕业便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旋即投身北伐行列。1925年加人中国共产党,1926年参加国民革命军第二方面军警卫团。1927年“七·一五”汪精卫叛变后,随警卫团参加毛泽东领导的湘赣边界的秋收起义,任工农革命军第1师1团1营党代表。起义部队到达三湾后,宛希先率先响应毛泽东的号召,支持部队向罗霄山脉挺进。在井冈山斗争初期,曾率部两次攻克茶陵,参与建立湘赣边界第一个县级红色政权——茶陵县工农兵政府。后率部开辟九陇山革命根据地,成为井冈山根据地的一大屏障。1928年4月起,任中国工农革命军第4军10师党代表、中共湘赣边界特委委员、中共茶陵县委书记,参与开辟和保卫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斗争。1928年8月失败后,负责边界的“洗党”工作。在湘赣边界的武装割据中,与毛泽东一起,反对分兵向湘南冒进的错误主张。1929年初,红四军出击赣南,他奉命留守井冈山,任中共湘赣边界特委常委,深入边界各地,健全和扩大党的组织,领导群众开展政治斗争和经济斗争。宛希先为创建和保卫井冈山革命根据地,作出了重大的贡献。但遗憾的是,1930年2月,宛希先在江西永新大湾村遭到党内同志的错杀。

宛希先惨遭杀害的导火线是茶陵工农武装未参加攻打永新县城的行动。1929年11月间,湘赣边界特委决定边界各县地方武装统一行动,攻打仍被敌军占据的永新县城。宛希先在茶陵县作了布置,但茶陵工农武装要去参加攻打永新县城的消息,被驻扎在茶陵县的国民党军队获悉。国民党在茶陵通往永新的要道上布下重兵,等候茶陵工农武装自投罗网。为保存革命力量,宛希先决定茶陵工农武装不参加攻打永新县城的行动。攻打永新县城的战斗虽然最后还是取得了胜利,但付出了较大的代价。朱昌偕对宛希先不服从特委调遣大为恼火,他在永新的大湾村一户较为富庶人家的宅子里开专门会议,要宛希先说清原因。在会上,无论宛希先怎样解释,朱昌偕等人都置若罔闻,严厉指责宛希先,其他与会人员矛头也指向宛希先。会议最后以不执行特委决议、破坏对敌斗争的罪名将他关在一间茅屋里。为及时向组织报告情况,深夜,他趁看守疏忽,撬开窗子逃了出来。因大湾村一带四面尽是高山峻岭,加上夜色漆黑,看不清山路,只好暂躲在山里,计划天亮后再走。但朱昌偕等很快得到宛希先逃跑的消息,断定他是畏罪潜逃,连夜动员千余人打着火把搜寻。关于他最后是如何被错杀的,当前在史学界有两个说法。一种说法是在一个小山洞里,宛希先被赤卫队员搜出。新仇旧恨,盛怒之下,朱昌偕亲自下命令,将宛希先枪杀了。[1]另一说法是,宛希先在山上被发现,未等他开口,就被推进一用于保鲜生姜的窖中,被乱枪射杀。[2]宛希先死后不久,王佐、袁文才也先后被杀。

毛泽东十分怀念这位志同道合的助手和战友。1945年党的“七大”前夕,毛泽东拉着何长工的手,满怀深情地说:“长工阿,还记得宛希先吗?希先要平反呐!”[3]在党的“七大”上,中共中央组织部郑重宣布,宛希先等一批为革命作出重大贡献而英勇牺牲的同志为革命烈士。1965年5月,毛泽东重上井冈山时,在和湖南省委第一书记张平化等人的谈话中,曾专门提到宛希先,并满怀深情地说:“宛希先原来是个班长,三湾改编一下子就担任了营党代表。实践证明,宛希先是一个很优秀的同志。”[4]一位这么优秀的同志怎么会惨遭杀害呢?

二、宛希先被错杀的原因探析

宛希先未组织茶陵工农武装参加攻打永新县城的行动仅仅是他惨遭杀害的一个表层原因,或者说仅仅是一根导火索。其实他惨遭杀害有更深层次的原因。

(一)永新县委妇女部长龙家衡之死是宛希先被错杀的直接原因

龙家衡,永新县县委书记刘真的妻子、特委委员、永新县妇女部长。她虽然出身于一个大地主家庭,但思想进步,很早就背叛了自己的家庭投身革命,并与同她一道投身革命的学长刘真结为夫妻。1928年8月中旬的一天下午,正在永新县九陇山区开展工作的龙家衡,突然得到丈夫刘真父亲病逝的噩耗。她未经请假,只向身边的同志交代了几句便化装成村里小媳妇模样,连夜赶到位于白区的刘真家中,料理公公的后事。但是她的行踪被敌靖卫团探知。当龙家衡返回根据地时,敌靖卫团尾随其后,企图偷袭区委机关和红军医院。此时宛希先刚好来到了九陇山区,及时组织力量击退了靖卫团的进攻。[5](另一种说法是宛希先此行是专门来找龙家衡落实一桩事情的,因为不久前警卫排抓到一个奸细,从他身上搜到了一封龙庆楼写给他妹妹龙家衡的策反信。[6])宛希先早就知道龙家衡出身富绅家庭,原本就对刘真娶她做老婆有看法,现在又发生了龙家衡前脚到、敌人后脚跟来的事情,不免对龙家衡产生了怀疑,于是宣布对龙家衡进行审查。在审查中,宛希先手下一位排长竟掏枪威逼她招供,无意中枪走火,致使龙家衡倒在了血泊之中。[7]另一种说法是宛希先调袁文才部杀了刘真的妻子。[8]

龙家衡与朱昌偕、王怀等人有浓厚的革命友情,关系甚好。她不仅是永新土籍人,而且她的丈夫刘真又是朱昌偕的入党介绍人,她本身又是与朱昌偕一道出生入死的战友。因此,龙家衡的死引起了朱昌偕、王怀等永新县委不少人对宛希先的强烈不满,甚至怨恨。

(二)宛希先的工作方式方法不被群众接受也是他惨遭杀害的一个重要原因

1928年10月间,湘赣边界特委决定在根据地内实行“洗党”,宛希先负责永新、宁冈两县的“洗党”工作。在洗党工作中,由于他对党团骨干要求过严,在对一些干部的错误进行批评与教育时毫不留情,方法上也有不当之处,令许多人下不了台。人们开始对他敬而远之,甚至还给他送了个“暴君”的绰号。同时因打击面过宽、清洗过多,损害了部分土籍人的利益,故再一次引起了朱昌偕、王怀等人的不满。萧克曾在《朱毛红军侧记》一文中也说道“(宛希先)性格开朗,说话直率,敢于批评不良现象。红四军主力下山之后,他留下坚持斗争。1930年听说他被错杀了。朱德有一次谈起宛希先,说他是好人,即便有缺点,也不应枪毙,我和知道他的人都有同感”。[9]这也从侧面印证了宛希先的工作方式方法得罪了一些人。

(三)宛希先卷入土客籍矛盾是他被错杀的根本原因

1929年1月红四军主力下山时,毛泽东特意留下他,有意识地让他去调解土客籍矛盾。但不幸的是,他却无意卷入了这种矛盾纠纷之中,从而招来杀身之祸。

井冈山根据地的土客籍矛盾由来已久。自明代中后期开始一直持续到清代中期,大量的福建、广东移民由南而北迁入包括宁冈、永新、遂川等县,他们主要居住在山区,这部分移民就是所谓的客籍。与此相对应的是,本地的居民就称之为土籍。客籍人的进入与发展改变了当地的社会经济与政治权力格局,他们与土籍的冲突构成了地方社会的主线,这种矛盾体现在经济、政治、教育、文化、习俗等各个方面。居住在河谷、平原地带的土籍相对比较富裕,而住在边远山地的客籍则多贫困,被占领平地的土籍所压迫,没有政治权利,且政权主要掌握在土籍手中。

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时期,宁冈县和永新县的大多数中共党员为土籍。因为经济上比较富裕,土籍的子弟比起客籍的子弟更容易得到受教育的机会。部分土籍子弟如龙超清、刘辉霄、谢希安等人在长沙、南昌、吉安等城市学习期间,受到马列主义的影响,参加了共产党组织。他们返回故乡后便宣传革命,扩大党组织,开展农民运动。因此“边区如强征人夫般地招收党员,往往一个村有一个党支部,支部开会的时候,简直就是在开家族会议”。[10]1928年2月,宁冈县委和县工农兵政府成立之初,以龙超清为书记的县委和以文根宗为主席的工农兵政府,主要负责人几乎都是土籍。而以袁文才为团长的红军第1军第1师第2团(后为红四军第三十二团)则大部分是客籍。也就是说土籍人掌握了政治权力,与此相对,客籍则掌握着宁冈县的军事权。于是,社会上便流传“土籍的党,客籍的枪”的谚语。

龙超清与袁文才曾有过一段“蜜月”合作期。但是,随着革命政权的建立和各项工作的深入开展,土客籍错综复杂的矛盾也逐渐显露出来。一些共产党员,包括龙超清、刘真在内,说话办事,往往不是站在土客籍贫苦农民的立场上,而是土籍人站在土籍一边,客籍人站在客籍一边。随着这些争执的累积,并最终导致曾经联手的龙、袁从此反目成仇。

在族群利益争夺中,掌握兵权的客籍占了上风,掌握党权的土籍暂居下风。但当中共六大的决议案传到井冈山时,土籍的“党”终于找到了向客籍的“枪”发难的机会和政策上的依据。决议案指出:与土匪或类似的团体联盟仅在武装起义前可以适用。武装起义之后宜解除其武装,并严厉地镇压他们,他们的首领应当作反革命的首领看待,应完全歼除,杀戮其领袖。当这一既无具体分析、又无区别对待的“左”倾政策传到井冈山时,“土匪”出身的袁文才和王佐首当其冲。红军将领对于如何看待和执行中共中央的指示产生了分歧。1930年1月4日,红四军、红五军的干部与中共宁冈、永新县委员会召开了联合会议,参加者有毛泽东、朱德、陈毅、彭德怀、谭振林、邓乾元、陈正人、永新县委员会书记王怀、宁冈县委员会书记龙超清等,在处分袁、王问题上展开了激烈的论战。据在场的陈正人事后回忆,王怀和龙超清是袁、王的夙敌,力主处死二人。毛泽东、陈毅、陈正人、谭震林、宛希先都明确表示:不同意杀袁、王。宛希先还建议要袁文才随红四军主力下山。前委采纳了宛希先的建议。[11]

在以土籍人物为主的特委与袁文才、王佐矛盾越发严重的情形下,宛希先成了夹在中间的非常要紧的人物。在边界特委而言,宛希先是唯一的外籍人。最为关键是的宛希先向来与袁、王要好,宛在很多方面替袁、王说话,成了袁、王在特委内部的唯一依靠。龙超清、朱昌偕等人明白,要削弱袁、王的力量,非搬掉宛希先不可。对于朱昌偕、刘真等人而言,一种强烈的排外思想,与积存已久的心中怀恨结合在一起,终于萌发了诛除宛希先的念头。

三、宛希先被杀的历史教训

(一)只有彻底肃清“左”倾错误在党内的影响,才能确保社会的健康发展

宛希先被错杀后,袁文才、王佐相继被杀,不久朱昌偕、王怀、龙超清等人又在肃反中被党内其他同志错杀。这么多同志惨遭杀害,其深层次的根源是“左倾”错误思想的影响。“左倾“错误影响,不仅给中国革命造成了巨大损失,而且给社会主义建设造成了巨大损失。邓小平说:“‘左’带有革命的色彩,好像越‘左’越革命。‘左’的东西在我们党的历史上可怕呀!一个好好的东西,一下子被他搞掉了……中国要警惕右,但主要是防止‘左’。”[12]“左倾”错误出现的最根本的原因是不善于将马克思主义的理论与中国革命的实际结合起来,严重地脱离了中国革命的实际。改革开放30年来,我们党带领广大人民,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其思想基础就是解放思想,打破了“左”的思想的束缚,坚持了实事求是的原则,正确认识了中国的国情。胡锦涛总书记在纪念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30周年大会上深入系统地阐述了改革开放“十个结合”的宝贵经验,进一步强调了在一个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东方大国坚持马克思主义、建设社会主义,必须把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社会发展规律与中国国情紧密结合起来,走自己的路。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顺利发展、取得成功的基本经验,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极为宝贵的财富,我们必须倍加珍惜、自觉运用。

(二)只有加强党内团结,才能实现党内和谐,才能通过党内和谐促进社会和谐

邓小平说:“党的团结和统一是党的建设的最重要问题之一。”“没有一个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就不能安下心来搞建设。”[13]胡锦涛在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上明确指出,坚持党的团结统一是党和人民事业成功的根本保证。面对新时期、新情况、新特点,党又不失时机的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而党内和谐又是社会和谐的关键。当前,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思想解放步伐的加大,党员以及广大人民思想上的独立性、选择性、多样性和差异性也在加大,要求参加国家政治生活的愿望也在增强。因此,我们要坚持用一元化的指导思想去引领和整合多样化的社会思潮,积极探索符合时代要求的意识形态工作新方式,吸取党的历史上的经验教训,以党内团结促进党内和谐,以党内和谐促进社会和谐。

(三)只有妥善处理各种利益关系,才能夯实党内和社会和谐的基础

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实际上是一个构建和谐利益关系,不断消除不和谐因素的过程。从本质上说党的利益本质是和绝大多数人民的利益一致的。但社会转型引发了社会利益格局的调整,引发了党内利益关系的变化。各种利益问题如果处理不当,必然会激化各方面矛盾,削弱党的阶级基础和群众基础,严重影响和削弱了党的战斗力。因此我们必须对社会利益问题给予高度的重视,必须妥善处理好利益关系,特别是要处理好党内利益关系,才能夯实党内和谐的经济基础。当前不同社会群体的利益冲突,已成为影响我国社会安定和谐的重要因素,也是影响党内和谐的重要因素。所以,必须着力提高党处理利益关系的能力,在制定经济社会发展政策和推出改革举措时,统筹兼顾不同地区、不同阶层和不同方面群体的利益,切实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在经济发展的同时,使全体社会成员共享改革和发展的成果,使党内的利益关系始终保持着和谐、协调有序的关系,实现以党内和谐促进社会和谐的目标。

(四)正确区分和处理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前提

在战争年代,由于革命斗争环境恶劣,加上受共产国际错误指示的影响,因而在革命队伍中必然存在一定的猜疑,混淆了敌我矛盾和人民内部矛盾界限,造成了令人痛心的损失,教训深刻。但进入和平时期之后,大规模的急风暴雨式的阶级斗争已基本结束,社会的主要矛盾主要是人民内部矛盾。基于这一点,党和国家适时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战略任务,要实现这一战略,我们必须正确区分和处理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尤其要妥善处理人民内部矛盾,调整好人民内部各方面的关系,充分调动一切积极因素,维护安定团结,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进一步健全社会主义法制,进一步密切联系群众,关心群众疾苦,维护群众利益,真正帮助人民群众解决实际困难和问题,从而实现干群之间的和谐相处。

[1]尹伟斌.井冈山上连环遇害案件[J].协商论坛,2000(11).

[2]唐亚.宛希先——第一个跟随毛泽东干革命的人[J].世纪风采,2008(8).

[3]责任者不祥.错杀宛希先[J].党史天地,2007(8).

[4]马杜香.前奏:毛泽东1965年重上井冈山[M].当代中国出版社,2006.

[5]尹纬斌.朱昌偕与袁文才、王佐之死[J].文史春秋,2005(5).

[6]蔡接谋.早殒的将星宛希先[J].文史博览,2007(7).

[7]尹纬斌.井冈山:妇女部长被杀引起的惨案[J].党史博览,2000(8).

[8]李宗辉,龙超清.地方主义的表现及其对井冈山斗争的影响[J].吉安师专学报,1997(3).

[9]萧克.朱毛红军侧记[J].近代史研究,1990(5).

[10]杨克敏.关于湘赣边苏区情况的综合报告[M]//中共福建省委党校党史研究室.中央革命根据地资料选编:上册.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1982.

[11]陈正人.毛泽东同志创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伟大实践[M]//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江西省委员会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江西文史资料选辑:第一辑.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1980.

[12]邓小平.邓小平文选:第三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375.

[13]邓小平.邓小平文选: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3:215.

The Reason and Historical Lessons from WAN Xi-xian’s Wrongly Death

XIAO Xiao-hua

(China Executive Leadership Academy,Jinggangshan 343600 China)

Wan Xi-xian had greatly contributed to the establishment of Jinggangshan revolutionary base.But he had been wrongly killed in Feb.1930 because of many subjective and objective reasons.His death leaves us many deep lessons.It also edifies us that CCP have to deal with kinds of interest connection,strengthen comity in constructing socialism harmonious society contemporarily and promote social harmony with CCP’s inner harmony.

Wan Xi-xian;the struggle of the Jinggangshan revolutionary base;reason;lessons

肖小华(1967-),男,江西吉安人,中国井冈山干部学院教师,从事中共党史研究。

K263

A

1006-2165(2010)01-0112-04

2009-07-15

[责任编辑:才璎珠]

猜你喜欢
井冈山
永远的井冈山
百年大党壮阔历程《井冈山会师》
井冈山诗五首
星火燎原的井冈山记忆
井冈山之恋
井冈山抒怀
井冈山游记
井冈山上唱井冈
七绝 井冈山
毛泽东上井冈山的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