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发展观的伦理意蕴

2010-04-05 22:03樊华
大庆师范学院学报 2010年1期
关键词:公正公平伦理

樊华

(首都师范大学政法学院,北京100048)

FAN Hua

(Political and Law Department,Capital Normal University,Beijing 100048 China)

科学发展观的伦理意蕴

樊华

(首都师范大学政法学院,北京100048)

科学发展观体现着丰富的伦理意蕴:在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发展”的前提下,科学发展观体现了马克思主义伦理学的基本立场;在认识和处理人与物的关系上,科学发展观体现的是以人为本的伦理精神;在认识和处理人与人的关系上,科学发展观体现的是追求公正、公平的伦理精神;在认识和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上,科学发展观体现的是和谐共处的生态伦理精神。

科学发展观;伦理意蕴;伦理精神

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新一届党中央,立足于当今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现实,汲取人类社会关于发展的有益成果,提出了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这一科学发展观与传统发展观相比,在认识和处理发展观的第一要义、人与物的关系、人与人的关系、人与自然的关系等基本问题上体现了审视和解决当代社会发展问题的多重理论视角,蕴涵了丰富的伦理意蕴。

一、在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发展”的前提下,科学发展观体现了马克思主义伦理学的基本立场

马克思主义伦理学认为,伦理道德现象是一种普遍的社会历史现象,伦理关系是一种特殊的社会关系,经济关系和道德现象之间有着内在的联系,生产力对道德的产生和发展起着决定性的作用。这是马克思主义伦理学的基本立场。

在科学发展观体系中,“发展”是前提,是第一要义,科学发展观所要求的发展,是要牢牢抓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坚持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1]把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也就是把发展经济、发展先进生产力,作为发展的首要的、基本的要求,作为社会其他方面发展的物质基础。这一发展思路充分体现了马克思主义伦理学的基本立场。

二、在认识和处理人与物的关系上,科学发展观体现了“以人为本”的人道主义伦理精神

如何认识和处理发展过程中人与物的关系,是任何一种发展观都必须回答的基本问题。概括起来看,对这一问题的回答,大致可归为两种:一种是“以物为本”的传统发展观,一种是“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

“以物为本”是指以单纯的经济增长作为发展的根本目的和唯一的价值尺度。其根本特征是把发展等同于经济增长,偏重于社会物质财富的增长和人们物质生活条件的改善,而忽视了人和人的全面发展。1956年,刘易斯在《经济增长理论》一书中就认为:“发展中国家经济落后的原因在于工业化程度不够,经济馅饼不大;而加快工业化的步伐,提高工业化的程度,把经济馅饼做大,就会导致经济增长和社会进步。”[2]这种发展观在历史上对促进经济快速增长、迅速积累物质财富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由于它“重物轻人”、“见物不见人”,在根本上忽视人的存在、人的地位、人的发展。因此,实践证明,这种发展观不仅没有给人们带来所期望的福祉,相反却出现了经济结构畸形、通货膨胀加剧、失业人数增加、贫富悬殊加剧、社会动荡、环境恶化等一系列的社会问题,严重违背了“以人为本”的人道主义伦理精神。与“以物为本”的传统发展观不同的是,科学发展观以“以人为本”为核心。“以人为本”是指以中国最广大的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正如胡锦涛总书记所说的:“科学发展观所要求的发展,是要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发挥人民首创精神,保障人民各项权益,走共同富裕道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1]可见,“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发展的最高价值取向,把发展的目标定位于造福全体人民,体现了人是发展的主体和目的的伦理思想,体现了在价值理性上对人的终极关怀的原则,体现了以人为本的人道主义伦理精神。

三、在认识和处理人与人的关系上,科学发展观体现了“公正、公平”的伦理精神

如何认识和处理发展过程中人与人的关系,也是任何一种发展观都必须回答的基本问题。概括起来看,对这一问题的回答,大致可归为两种:一种是注重“效率”的传统发展观,一种是注重“公正、公平”的科学发展观。

各国的发展实践表明,认识和处理好发展过程中人与人的关系,关键是把握好效率与公平的关系。目前学术界对效率有三种不同的理解:一是指生产经营上的投入产出效率;二是指社会资源配置效率,又称帕累托效率;三是指社会整体效率,指社会生产对提高社会全体成员生活质量,促进社会发展的能力。[3]所谓公平,其含义是多向度的。在伦理关系范畴中,公平作为社会伦理道德原则,它和社会法律体系、社会政策体系以及社会舆论氛围等一起维护和保证人们在社会生活中享有平等的地位和公正合理的收益。亚里士多德说,公正是具有均等、相等、平等、比例性质的那种回报、交换行为,是平等(相等、同等)的利害相交换的善的行为,是等利(害)交换的善的行为。反之,不公正则是不平等(不相等、不同等)的利害相交换的恶行,是不等利(害)交换的恶行。[4]一般来说,传统发展观在认识和处理人与人的关系时,注重的是效率,往往把效率作为分配的原则,而忽视地域性、资源性、政策性等原因所导致的起点不公平的事实,造成社会分配不公、贫富差距拉大的现象和结果,严重违背了公正、公平的伦理精神。与注重“效率”的传统发展观不同的是,科学发展观正视发展进程中的社会公正、公平问题,在认识和处理中国社会发展过程中人与人的关系上,坚持效率与公平有机统一的基本原则,在注重效率的同时,维护社会公平,体现了公正、公平的伦理精神。

(一)科学发展观的“以人为本”思想体现了公正、公平的伦理精神

在科学发展观体系中,“以人为本”思想在认识和处理人与人的关系上要求发展的成果由全体人民共享,体现了公正、公平的伦理精神。科学发展观强调按照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要求,坚持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要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这为实现真实的社会公正确立了科学的指导思想,使实现真实的社会公正具有了现实性。

(二)科学发展观的“全面、协调”思想体现了公正、公平的伦理精神

在科学发展观体系中,“全面、协调”思想在认识和处理人与人的关系上要求统筹区域之间、城乡之间协调发展,体现了公正、公平的伦理精神。全面协调发展的重点是要统筹城乡发展和区域发展。协调发展要坚持“三个共同”原则,即共同发展原则、共同分享原则和共同富裕原则。共同发展原则,即发达地区与欠发达地区、城市与农村要相互支持、相互带动、共同发展;共同分享原则,即让全体人民共同分享发展的成果,特别要注意低收入者和弱势群体的共享;共同富裕原则是社会主义的本质和最大优越性,应该贯穿到发展实践的全过程,重点是分配领域。“三个共同”原则坚持效率与公平、功利尺度与道义尺度的有机统一,在注重效率的同时,维护社会公正、公平。

(三)科学发展观的“可持续”思想体现了公正、公平的伦理精神

在科学发展观体系中,“可持续”思想在认识和处理人与人的关系上要求代内、代际之间的公正、公平,体现了公正、公平的伦理精神。“可持续”发展观认为,人类的发展具有无限性的趋势,然而资源环境从总体上讲是有限的。环境、资源是人类的共同财富,不仅属于当代人,也属于子孙后代。前人给我们留下这片古老的土地,当代人必须加以珍惜和爱护,给后代人留有休养生息的余地。如果我们无所顾及地暴殄天物,即使有幸逃脱大自然的报复和惩罚,留给后代人的也只会是一个满目疮痍的贫瘠世界,这对他们是不公平的。因此,可持续发展观强调要正确处理好当前与未来、当代人与后代人的利益关系,这体现了公正、公平的伦理精神。[5]

四、在认识和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上,科学发展观体现了和谐共处的生态伦理精神

如何认识和处理发展过程中人与自然的关系,也是任何一种发展观都必须回答的又一基本问题。概括起来看,对这一问题的回答,大致可归为两种:一种是“人类中心主义”的传统发展观,一种是“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科学发展观。

传统发展观在认识和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上,往往奉行的是“人类中心主义”观点。人类中心主义是伴随着人类对自身在宇宙中的地位的思考而产生并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变化的。人类中心主义的基本含义是:人类是世界的中心。在西方近代文化中,这种人类中心主义的思想集中体现为一切从人的利益和价值出发,以人为根本尺度去评价和对待其他所有事物。这是植根于西方工业文明内部的基本价值观念。它意味着人类可以随意支配主宰自然,意味着人类可以通过对自然的征服来满足人类日益增长的物质需求。受此发展观的影响,世界上大多数国家在工业化的进程中把经济增长建立在贪婪地掠取自然资源、大量消耗能源的基础上,结果加速了生态系统的破坏,引起了环境污染、资源匮乏、生态失衡等诸多问题。实践证明,这种发展观严重违背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生态伦理精神,照此下去,社会发展显然是不能持续的。与“人类中心主义”的传统发展观不同的是,科学发展观在认识和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上,遵循的是人与自然和谐共存、可持续发展的准则。和谐共处是指人与自然的关系不是单纯的利用和被利用、征服和被征服的关系,而是要继承“天人合一”的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将人与自然看作为一个整体,在这个整体中,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互动共存。在肯定发展的必要性的前提下,承认自然界的价值和权利,以求得经济、社会、资源、环境四大系统和谐共存、协调发展。这种旨在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存、可持续发展的发展观,体现了先进伦理文化发展要求,蕴含着的和谐共处的生态伦理道德。

[1]胡锦涛.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N].人民日报,2007-10-25(1).

[2]庞元正,苏振兴,丁冬红.当代西方社会发展理论新词典[M].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2000:3.

[3]张琼.科学发展观的伦理意蕴[J].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1):24.

[4]亚里士多德全集[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2(8):279.

[5]朱海林,刘佑生.科学发展观的伦理意蕴[J].湖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6):64.

[责任编辑:李伟]

The Ethical Implication of Scientific Thought of Development

Scientific thought of development contains great ethical imp lications.They could be as follows:under the prem ise of econom ic development,it indicates the basic theory of Marxism Ethnics; in understanding and dealing with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persons and things,it is embodied in the spirit of a peop le-oriented ethic;in understanding and dealing with interpersonal relations,it is embodied in the pursuit of just and fair ethical spirit;in understanding and dealing with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man and nature,it is embodied in the spirit of harmonious coexistence of ecological ethics.

Scientific Thought of Development;Ethical Imp lication;Ethical Spirit

FAN Hua

(Political and Law Department,Capital Normal University,Beijing 100048 China)

樊华(1982-),男,陕西渭南人,首都师范大学政法学院2007级硕士研究生,从事当代社会伦理研究。

B03

:A

:1006-2165(2010)01-0040-03

:2009-10-25

猜你喜欢
公正公平伦理
公平对抗
《心之死》的趣味与伦理焦虑
怎样才公平
迟到的公正
护生眼中的伦理修养
笨柴兄弟
公正赔偿
公平比较
医改莫忘构建伦理新机制
婚姻家庭法的伦理性及其立法延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