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贵勤
(安徽经济管理学院,合肥 230059)
所谓压力,是指个体在环境中受到种种刺激因素的影响而产生的一种紧张情绪[1]。在美国,压力正在引发严重的健康和生产问题,正以每年500-1500亿美元的速度侵蚀美国人的财富。联合国在一份报告中称工作压力已经变成了“21世纪的流感”。据北京零点市场调查公司最近的一项调查结果显示,41.1%的白领正面临着较大的工作压力,61.4%的白领正经历着不同程度的心理疲劳,也就是说,近2/3的公司白领正在不同程度地表现出心理疲劳的症状。
随着计算机技术和通讯技术在图书馆工作中的广泛应用,图书馆的工作内容、工作手段和工作流程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而且这种变化越来越迅速。它主要表现在:现代化技术在图书馆的广泛应用,图书馆工作内容的多样化和网络化,国际交流频繁导致的文化多样性以及图书馆内部组织结构的重新组合等等。这种全新的工作环境必然对大部分图书馆员构成一定的心理压力。如何正视这一压力的存在并积极寻找应对措施,是当今图书馆员做好本职工作,促进图书馆稳步发展的基本保证。
馆员在工作中产生压力,不能绝对地说是好事情还是坏事情,因为压力有正负两方面的作用。
有压力,从某种意义上讲,它是一件好事。一般来说,人在适当的压力下,情绪紧张,思想高度集中,思维能力亢进,反应速度加快,动作敏捷,记忆力好,馆员的工作效率和学习效率会明显提高。适当的压力可以使人体产生一系列的生理变化,动员较多的能量来应付当前的问题:呼吸加快,增强体内的氧化作用;血液循环加快,更多地流向大脑和肌肉。这样,整个个体能够迅速地表现出必要的反应,比平时有更大的力气和更快的速度。例如,企业中许多员工在劳动竞赛的时候,就可能发挥超常水平,把工作干得更出色。再例如,有些员工在高额奖金的刺激下,会成倍地超额完成生产任务。适度的压力是工作的动力。
压力有一定的积极作用,但是,它也有不容忽视的消极作用。如果压力过大,持续时间过长,就会产生一系列的消极作用,例如,压力会使人的血压增高,促使血栓的形成,形成高血压,或引起人体的内分泌失调等。我们应当在适当的场合制造一定的压力,但是不能过多、过久地制造压力。
1.2.1 工作压力
馆员经常会碰到各种各样的由工作引起的压力,如紧急任务压力(如年终限期完成一定数额的采购任务)、重大任务压力(如电脑管理系统中的回溯建库)、现代化技术带来的压力、新岗位工作压力等。
图书馆的信息服务由以提供文献为主体向以组织和提供网上信息资源为主体转变,传递的对象内容也将由文献整体向具体信息转变。服务内容不仅是书刊的借阅,还包括计算机网络、数据库、OPAC服务、专题调研、技术中介、创新评估等新型服务项目。全新的工作内容会给部分馆员一定的心理压力,产生陌生感其至恐慌心理。
1.2.2 家庭压力
图书馆员的压力,有相当一部分来自家庭,因为馆员与家庭的关系是十分密切的。家庭压力有许多种类,主要有配偶的压力、子女的压力、父母的压力、邻居的压力和亲戚的压力等。
尤其是女性图书馆员,她们集家庭主妇与职业女性的双重身份于一身。在工作中,社会要求女馆员必须淡化传统性别角色意识,承担与男同志一样的工作,并要具有敬业进取和开拓精神。在家庭中,家人要求她们成为孝顺的女儿、温柔的妻子、慈爱的母亲。这两种不同角色要求的反差所引起的冲突使得她们常常顾此失彼,心力交瘁;另一方面,双重角色的扮演,多种责任的承担,使她们知识的更新、自身素质的提高都受到了很大的限制[2]。因此,当社会要求她们与男同事一道在事业上冲刺时,女馆员们则背负着沉重的包袱艰难地行进,从而加大了心理压力。
1.2.3 社会压力
图书馆员生活在社会中,社会中的许多因素对图书馆员会产生压力,如交通压力、住房压力、社会风气压力和人际关系压力等。
组织结构的扁平化,使得工作资历相仿的员工之间的竞争更趋激烈。同时,同事间工作联系更为密切,角色经常交叉,容易产生冲突。再加上图书馆大多数都是女馆员,女性内心世界有时过于丰富,对外界的事物过于敏感,加上个人的生活经历、性格、处世的方式不同,较容易导致心理问题的产生。由心理问题所表现出的不良情绪又会殃及周围的同事,造成人际关系紧张,恶劣的人际关系又会引发心理问题,从而产生压力。
读者的“偏见”也是造成图书馆工作人员压力的社会原因之一。一些读者以为图书馆工作无非就是“借书、还书”只要识字就可以胜任,不需要、也不可能存在高素质的馆员,因而缺乏对馆员应有的尊重。特别是在高校,图书馆员甚至不被大学生承认为老师而只是“管理员”,明显带有贬义色彩,使得馆员们常常无法肯定自我的存在,逐渐产生挫折、没有成就感等负面情绪。
1.2.4 经济压力
经济原因会给图书馆员带来许多压力,主要有以下一些类型:收入少、物价高、开支多等。尤其是高校图书馆的馆员,他们在高校中低下的经济地位,使其经济压力就更大。
在高校,图书馆工作人员处于第三等级的“教辅”地位(第一为教学,第二为行政,或者第一为行政,第二为教学),但他们的劳动付出却并不因为他们的教辅地位而少一些[3]。然而,在年终奖金、职称评定、住房政策等方面,都处于一种不能言说的尴尬位置,职称评定的要求甚至比教师更严格。这样的原因和事实,是造成图书馆员心理失衡的内在因素,也使图书馆工作受到严重影响。
压力的形成因素又可称为压力源,是指能够产生压力的任何事物。压力源主要有两种:生理压力源和心理压力源。生理压力源是指身体状态的变化(如:疾病、疲倦等)而引起的压力[4]。限于篇幅,本文仅就心理压力源做一些探讨。
心理压力源是馆员压力源中最主要的压力源。主要原因是人们对事物的心理反应不同,几乎任何事物都可以通过个体的心理活动成为心理压力源。心理压力源有很多种,主要有以下几种:
后悔是指个体未经深思熟虑,轻率地做了错事,事后醒悟过来而产生的自我埋怨、自我谴责以及自我惩罚,情绪十分痛苦、内疚和懊恼的一种心理活动。馆员在工作中、生活中,都会产生后悔的经历和体验,有的时候,这种后悔会使馆员产生明显的心理压力。
馆员是图书馆读者服务活动的具体组织者和实施者。图书馆已经向数字化发展,其功能已由单一的信息储备功能向信息导航、信息交流、信息传播及知识的研究转变。网络环境的构建,使馆员受主客观因素的影响,产生学习和掌握先进的计算机网络技术知识和信息技术知识的良好动机和愿望,但每个人的信息负荷量在一定时间内是有一定限度的。当超负荷吸收和传递信息,而又不能正常吸收和传递信息时,常常会感到不安、焦急和忧虑[5]。这种焦虑心理是人们接触计算机网络技术和信息技术后普遍存在的心理现象。
现代化的图书馆要求馆员具有敏锐的信息意识和开拓进取的创造性思维;具有较强的网络信息采集、整合及传递技能;具有较强的知识创新能力和知识产权保护意识;具有较好的文献信息专业及相关学科专业知识;具有较高的外语水平;具有一定的计算机专业知识水平和较高的操作技能;具有良好的人际关系协调能力[6]。现有的图书馆员队伍所具备的基本素质和知识结构距现代化馆员之间还有相当大的距离,这自然而然对部分馆员构成一定的心理压力,担心自己跟不上社会的发展,不能胜任本职工作,觉得自身的价值在现有的工作岗位上无法得到充分的体现,找不到自我的定位,从而产生挫折感。
计算机网络技术和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促使馆员顺应发展潮流,努力学习,以广博的知识和精湛的技艺投入到建设网络化、数字化图书馆的工作中。馆员期望从中实现自己的社会价值,胜任更高的岗位职责,得到图书馆管理者、馆员以及读者的认可,从而获得相应的精神待遇和物质待遇。然而,良好的愿望与客观现实往往存在差距,一时不能实现,处理不当时就会产生失望心理反应。
生气是指人对客观事物不满而产生的一种情绪活动。生气一般都是由外界的强烈刺激所引起的,如读者与馆员之间产生矛盾甚至冲突、受到不公正待遇时,但是同样的事情,每个人由于对它的看法不一,因此产生的情绪状态程度也会不一样。生气时人的理智受到一定的压制,会采取一些轻率的行动,这样会造成更大的压力。
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所创立的“需要层次理论”指出,人的五大需要中除生理、安全和爱三大基本的、低层次需要之外,还有两项高层次的需要,即尊重与自我实现。这两种需要与每个人所从事的工作和所取得的成绩有着莫大的关系。换句话说,人的需要中最高级的两项来源于人所从事的工作和其在社会中所享有的地位。图书馆员,尤其是高校图书馆员他们的尊重和自我实现需要较为强烈,然而现实中这种精神上获得,被他人所需要的满足感难以实现,使他们的自尊受到了一定的伤害。
人的压力有的时候就像气球里的气压,气压过高气球会爆炸。宣泄就像是在气球上扎一个小洞,让气球内的气压慢慢降低。员工只有将满腹的情绪发泄出来,心理才能得以平衡,情绪才能达到平稳。宣泄可以找合适的机会在不妨碍他人的条件下进行。比如像日本一些公司一样设置“情绪发泄室”,帮助员工改善和培养积极的情绪,从而有效地改善员工不当的压力症状。
目标太高往往挫折较大,目标太低又使人没有奋斗的动力,因此馆员应该确立适当的目标,使自己通过努力可以达到这个目标,这样可以减少压力的来源。因为科学地适当地确立目标可以激发人正常的期望心理,有效地预防或排除各种不良心理,充分调动人的积极性。管理者应该给期望达到合理目标的人以热情的支持和鼓励,并创造必要的条件,帮助他们通过努力实现自己的目标。为馆员订立的目标应分为基本目标和专门目标。基本目标是为一般馆员订立的目标,要求馆员必须达到。专门目标是为某个特定部门、特定岗位订立的目标,只要求特定部门和特定岗位的馆员必须达到。对于一般部门和岗位的馆员而言,应能熟练掌握本岗及与本岗相关的计算机网络技术和信息技术知识及操作技能即可。对于网络系统建设维护部门和信息技术服务部门等特定部门和特定岗位的馆员,其计算机网络技术和信息技术知识及操作技能则应高于一般馆员,并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和信息技术发展的步伐不断提高。
心理上能够承受工作环境改变带来的压力固然是必不可少的,起码表明在新的环境下生存下去充满勇气和信心。但要真正在工作中做到得心应手,还需要在工作技能和水平的提高上投入极大的努力。应树立“终身学习和终身发展”的观念,强化不断学习和发展的意识,积极进取,勤奋工作。根据自己所在的工作岗位,积极参加职业培训,不断提高自己的技术水平和业务能力,尽快进入岗位角色,找到职业归属感。图书馆员间在气质、性格、能力、经历、工作岗位以及工作目标等方面有差异,要切实搞好教育培训就应该为每一位馆员制定相应的培训计划。计划的制定应符合图书馆工作发展变化的需要,并得到馆员的认同。计划应该包括如下内容:基本业务知识的学习深造、心理素质的改善与锻炼、良好性格的养成方法、敏锐捕捉业务主流新动向的能力等等[7]。所以图书馆员参加职业培训的原则应该是根据自己所在工作岗位的具体要求,和自己的知识结构及实际业务水平,找出自身的薄弱环节,缺什么补什么,差多少补多少。当对所在岗位的工作已经得心应手时,再让自己的知识向纵深拓展,并注重调整自己的知识结构,使之逐渐形成由图书馆学知识、信息知识和网络知识等构成的新的知识结构体系。
图书馆的领导要为馆员们学习和掌握新技术,创设一定的环境和条件,利用人文关怀,创造人性化的环境,对每个馆员的学习和工作多关心、多督促,使他们能健康、快乐地成长起来。
社会分工是很细致的,社会工作被分成很多职业。同样,一种职业内部的分工也是十分细致的。图书馆工作也是一样。图书馆内部分工中存在很大差别,我们必须实事求是地面对和解决这个问题。以图书馆的信息部为例,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信息技术和信息服务的作用日益突出,信息部工作人员对图书馆工作至关重要,他们的专业技术水平直接关系到图书馆信息服务的质量。所以,对他们的学历和能力要求就高得多,对这些高学历工作人员应给予较高的职称和经济待遇,提高他们的社会地位和经济地位,以激发他们的工作积极性。
按照心理学家埃利斯的ABC理论,人的不良情绪和不适行为(C),并非是因为某一诱发事件(A)引起的,而是由其不合理的信念(B)造成的,即不恰当的行为来自不合理的自我概念。因此,馆员要对自己的性格、能力等有一个全面、正确的认识,要根据不同情况,采用不同的方法,长久地维护心理健康,要善于自主合理地调适心理,认真分析主客观条件,避免过高地估计自己的成绩及有利条件,防止由于失望而引发的消极情绪。努力提高对网络环境的适应能力,主动调适和控制自己的心理行为,增强对挫折的心理承受能力,合理降低期望值,及时疏导消极情绪,排除精神压力,防止心理失调。
沟通是缓解压力的有效途径。要建立有效的横向沟通渠道和纵向沟通渠道。横向沟通可以使员工之间加强联系,彼此了解,相互信任。纵向沟通可使员工更深刻地了解高层管理人员,也可使高层管理人员更好地了解下属,使他们相互之间建立起信任[8]。这样高层管理人员在做工作时就更有效;同时,有效的沟通渠道可使员工及时了解组织的状况及外部环境的变化,从而及时做出调整,变被动为主动,减轻压力。
管理心理学认为人际关系是指受主体个性特征调节的,并伴随着满意和不满意状态的人与人之间的心理关系[9]。不同的人际关系会引起人们的不同情感体验并影响着人们的行为方式。
图书馆的人际关系主要有四种:馆员与领导者、馆员之间、领导者之间、馆员与读者。前两种关系对馆员积极性的调动关系密切。
领导者与馆员的关系,关键一方在领导者,在于领导者对馆员的认识和态度,在于领导者的民主作风和体察下情。馆员之间关系的改善,除了加强信息交流,还应注意培养集体意识。管理心理学的研究及大量事实证明,一个单位职工的集体意识强,人们的思想就容易统一,感情和行为就融洽、协调,成员对集体的自豪感、荣誉感、归属感、责任感也因而会加强,从而产生人际关系中的凝聚力。
领导者与馆员进行个别交谈;适时召开由领导者、馆员、读者多方面参加,或各方面交叉参加的各种主题座谈会、研讨会;开辟和利用因特网及图书馆网上咨询台、留言版、研讨区等,让领导者、馆员与读者共同参加有关问题的研讨,广开言路,广泛听取各种意见和建议,通过提高馆员心理需求的满意度来达到提高工作效率的目的。适时组织各种有益心身健康的文体活动,搞好图书馆文化建设。
业余爱好生动有趣、丰富多彩的个体,他的压力比较容易消除。一个人遇到压力时,如果他有比较多的业余爱好,就可以转移自己的兴奋点,就可以保护身心健康,使自己的心理活动趋于平坦,这样压力就会越来越小。
总之,要减轻、消除馆员的压力,从馆员方面来说,主要是提高自身的素质,增强自己的抗压能力,正确地对待失败、荣誉、成功、挫折等;对管理者来说,要善于利用管理艺术使馆员在工作中尽量减少引起压力的压力源,使他们心情舒畅地工作,这样才能够提高工作效率和服务效率。
[1]周占文.人力资源管理(第二版)[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5.
[2]林京榕.对女图书馆员心理不健康问题的探讨[J].大学图书情报学刊,2007,(3):80-83.
[3]侯富芳.高校图书馆工作人员心理失衡问题试探[J].河北科技图苑,2004,(4):67-68,64.
[4]张 肪等.网络环境下馆员心理障碍的诱因与综合治理[J].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05,(2):68-70.
[5]冒国新.高校图书馆员的心理压力与调适[J].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05,(2):68-70.
[6]李国红.网络环境下图书馆员适应力的塑造[J].山东图书馆季刊,2006,(1):85-87.
[7]朱彤晖.让下属快乐工作[J].领导科学,2005,(19):26-27.
[8][英]波特·马金等著,王新超译.组织和心理契约:对工作人员的管理[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