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春杰
(肇庆学院,526061)
高校图书馆正处在馆藏文献资源快速增长的时期,优质的文献资源是图书馆开展所有服务工作的基础。所谓优质,是指文献资料应具有较高的利用价值,具有较强的时效性,其收藏范围应与图书馆服务的读者群相适应。一个享有良好声誉的图书馆,一定有着丰富的馆藏文献信息资源,以满足读者各类需求。
高校图书馆的根本目的是满足学校教学科研需要,因此,文献资源建设首先要以满足读者需求为原则,一切从读者需求出发,关注资源的实际利用价值。特别是学校重点学科及优势专业,教学工作和科研工作都处于较高层次,既是教学重点,也是科学研究重心,所以,文献的层次性要适应学校重点学科建设的要求,使得文献的建设与学校学术水平、教学工作和科研工作相适应,相协调。图书馆要做到文献收藏力求全面系统,各个学科文献的收藏有重点、有选择,形成一个较为完整的学科文献体系和有突出特色的文献结构框架,在注重收集各学科文献信息的同时,一定要重视其专业性、学术性、系统性的原则,只有这样才能形成与学校发展特色协调一致的文献保障体系。
本校与本地特色数据库是一个馆的命脉,是与学校学科发展特色相辅相成的。高校图书馆还应注意建设有地方特色的藏书体系,注重收藏体现本地特色的文献。在文献信息资源共建共享的背景下,大而全、小而全的图书馆文献资源建设模式已经丧失了竞争优势。高校图书馆只有进行特色化建设,在某些领域形成独特的资源优势,形成具有本校特色的高质量的文献资源体系,才能在服务于高等教育的过程中充分发挥作用。因此,大学图书馆可以根据其资源优势,开发建设特色数字化资源系统、特色文献数据库,形成学科专业优势,避免重复建设,实现网上资源优势互补。
优化文献资源的配置,正确处理好宏观与微观、馆藏价值与读者需求、收藏职能与服务职能、印刷文献与电子文献等各方面的关系,使之构成一个结构合理的馆藏体系。在对馆藏文献资源进行系统规划和合理配置时,既要根据不同类型读者的不同需求,建立起适合读者需求的最佳文献资源模式;又要考虑不同文献载体版本的优点及缺陷,实现各种载体文献资源的优势互补。如对素质教育作用较大的书刊的收藏在载体上考虑以印刷型为主,注意品种,收集全面,兼顾复本,并以电子图书作为辅助的收藏方式;在知识创新方面的文献应采用印刷型与数据库相结合的原则。图书馆要在收集这些学科的纸质文献的基础上,加大其他载体文献的收藏比重,特别是网络数据库这种虚拟馆藏,以及含信息量大、体积小的载体,应该根据学校特色和发展方向有选择性地购买或租用。
经费是图书馆文献资源建设的经济基础,高校图书馆在文献资源建设中应合理使用经费,以最小的文献购置成本获取最大的使用效益。无论是纸质文献还是电子出版物及其它载体文献的购置,关键取决于经费的保证。首先,大学图书馆应对文献的采集和利用状况进行分析,根据不同类型文献的利用情况来决定馆内经费的流向,根据读者需求合理预算,及时调整和重构馆藏发展政策与馆藏体系,进行成本效益分析,合理配置文献资源,使图书馆对文献购置做出合理决策,这样才能保证图书馆文献资源形成完整的知识信息系统,并具有馆藏文献特色,从而杜绝不计成本效益的重复投资、资源闲置等弊端出现。[1]
文献采访是馆藏资源建设中重要的、基础性的工作。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时代的变迁,传统的书目信息采集、读者访问已不能满足高等教育超常规发展及高校馆藏扩充的需求,使文献采访在内容和技术手段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1)数字化及网络化技术的应用,为提高馆藏文献采访质量提供了技术保障和巨大的信息源。越来越多的出版社和书店开展了网上订购,采访人员可以直接在网络上采访,还可以用网络数据交换方式订购文献资料,在网上与读者直接交流,面对面地去了解、满足读者的需求。
(2)网络技术的发展,校园网的建立,采访人员掌握了本校的年度教学计划、招生计划、课程设置及重点学科的建设等情况,同时也掌握了各院、系、室的师资结构、学生人数、开设的课程及培养方向等对文献采访工作有重要参考价值的信息,使文献资源建设与教学科研工作同步发展。
(3)借助网络系统大平台及校园网的发展,促使高校馆采访征询系统的建立,为读者访问工作提供了物质基础和读者信息源。读者可利用此系统去选择由采访人员发布到图书馆主页新书推荐栏目中的最新书目数据,采访人员在充分采纳读者意见的基础上,再根据本馆资源建设规划和教学、科研的要求确定采购书目;读者也可以利用此系统与采访人员进行交流,对已购入流通的图书提出宝贵的意见。
(4)图书馆采访征询系统的建立,简化了手工状态下读者访问工作的程序,减轻了采访人员的负担,更重要的是它突破了时间、地点、读者信息源等诸要素对读者访问工作的限制,采访人员和读者能够针对拟购书目进行充分沟通,并能及时、准确、全面的掌握读者的意见,加快了选书速度,提高了藏书质量。[2]
(5)采访人员工作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加快了采访决策的过程,提高了采访速度和文献质量。促使馆藏的印刷型文献、数字文献、网络信息资源三者有机地结合,形成一个具有本馆特色、互为补充,又有一定独立性的馆藏体系。
馆藏质量的好坏会影响整个图书馆工作的流程。而馆藏质量的优劣和图书的采编工作有着必然的联系。北京大学信息管理系刘兹恒教授认为,采访工作是图书馆最重要的工作之一,采访人员应该是图书馆业务水平最高的人员之一。因为以拥有物理实体形的文献资源为目的的文献资源建设是图书馆形成所有服务的工作基础,是图书馆核心能力的体现。因此,图书文献的采编工作应是图书馆工作的重中之重。近年来,由于出版界的无序竞争,文献出版发行数量剧增,新的采访问题也不断出现,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图书出版发行量增大,书源信息分散,书目信息收全率降低。印刷型征订目录因受其本身特点的限制,一般只提供书名、价格、出版社等信息,对详细了解书刊的内容和质量比较困难。
(2)学术著作、精品佳作相对缺乏,教学、科研所需的高质量专业文献、研究型图书,特别是理工科专业性图书匮乏,难以通过正常发行渠道进入图书馆文献采访环节。
(3)书目征订信息不准确,订购周期较长,时效性较强的图书因而失去应有的价值。
(4)网络书目信息资源虽然丰富,却过于分散,给采访人员的处理和判别带来了诸多麻烦,造成图书的重复购入或漏订。[3]
(5)高校办学规模扩大,招生数量、专业设置增多,新型专业纷繁涌现,读者群增加,个性化需求突出,原有的馆藏资源体系出现一定的差距和缺口,采访人员的综合素质不高等问题,都难以保证读者全方位的需求。
(6)图书经费增长速度过慢,加之我国书刊资料的价格每年以30%左右的幅度递增,致使经费不足与读者文献需求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
针对新的采访问题不断出现,以及新信息环境给传统文献采购带来巨大的冲击,文献采购无论在形式和内容上都发生了重大的变化。如何确保馆藏资源建设中的质量,笔者针对采访、购置及编目三方面的质量保障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1)为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高校的学科发展和专业调整,图书馆必须积极参与到学校教学、科研和管理工作之中,掌握学校发展的动态和趋势,掌握本校的重点学科研究方向和内容,掌握重点学科最新研究成就与发展状况及本馆入藏情况,分析馆藏对教学和科研及学科建设需求的适应性,做到心中有数,以便有目的、系统地通过各种方式收集、整理重点学科文献。
(2)为保证馆藏资源的全面性、系统性、连续性,对馆藏文献的目标、范围、内容、载体及具体方法步骤加以科学规范。对本馆的馆藏发展策略进行研究,对各类读者和文献需求进行调查研究,制定出馆藏文献资源的长期规划、近期计划及一定期间内文献建设规划。其内容包括:制定藏书发展纲要、文献的选择与采访策略、经费分配政策、藏书管理与保护政策、藏书剔旧政策、馆际互借与资源共享政策等。统一规范馆藏资源建设中的各种业务行为,明确文献采购目标,规范采购行为,从根本上避免违反科学规律、盲目发展的短期行为。[4]
(3)扩大采访渠道,在馆藏资源数量高速增长过程中保障藏书质量,积极应用现代化技术手段,逐步实现采与编的网络化。以国家新闻出版署信息中心的在版编目数据CIP(Cataloguing in pubication)作为主要采访对象。因为CIP在版编目数据全,规范化程度高,书目集中,使用标准机读目录格式——CNMARC格式,所采购的图书到馆经验收处理后,编目人员即可调用已验收的采购数据进行编目加工处理,然后转换为本馆的馆藏数据。同时借助网站的搜索引擎浏览网上的书目信息,特别是通过新闻出版署图书出版管理局出版的中国出版者名录中提供的信息,可利用网络查询全国500多家出版社最新出版的书目。
(4)强化文献编目规范化建设,保障馆藏资源建设的可持续发展。编目是衡量文献资源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直接影响读者对文献的检索和利用关键。针对本馆的实际和图书馆管理软件的特点,制定《图书馆编目工作规范及工作细则》;对数据下载、查重、编目、校对、数据总核查等文献编目流程,机读数据的格式标准、著录规则、分类表、主题词表、著录项目等标准、规范做出明确的规定,以保证馆藏资源的质量。
(5)充分利用网上联机编目等先进技术和手段,保证书目数据的标准化和规范化。如可采用国家图书馆编目中心、CALLS联机编目中心、深圳图书馆文献采编中心等几家联机编目系统中心的书目数据,因为这几家的书目数据较全,规范化程度高,编目人员不必再对相同的文献进行重复、非标准的原始处理。使采编人员从繁重、复杂的手工操作中解放出来。这既有利于采编人员技能和技术水平的提高,也有利于馆际之间的采购工作协调和书目资源共享。[5]
(6)良好的敬业精神,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丰富的机编经验是编目人员所应具备的素质。编目人员无论是下载数据还是原始编目的数据,都要坚持严格核查制度。因为严格的核查制度是保证编目数据质量的重要手段。此外,还要经常关注读者的查询和图书馆的各项服务工作来检验编目数据使用效果,注意收集反馈信息,通过反馈的信息对机读目录数据存在的问题进行修改,以达到优化数据的目的。
[1]张艳春.网络环境下高校图书馆采编工作的思考[J].津图学刊,2003,(2):71-73.
[2]石永红.图书馆直接采购探究[J].图书馆学研究,2003,(6):62-65.
[3]杨桂金.浅谈图书馆文献招标采购 [J].河北科技图苑,2003,(5):54-55.
[4]孙会英.计算机编目质量控制的实践与探讨[J].现代情报,2003,(7):179-180.
[5]刘广利.高校图书馆文献资源建设中的质量控制[J].情报资料工作,2005,(2):53-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