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对糖尿病大血管病变治疗机制的研究

2010-04-05 05:40:14陈江海
当代医学 2010年19期
关键词:阴火中医学病机

陈江海

中医对糖尿病大血管病变治疗机制的研究

陈江海

糖尿病是威胁人体健康与生命安全的主要疾病种类之一,其致病机理大致可以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种,糖尿病患者在饮食、生活作息、出行等方面都受到严重的制约与限制。糖尿病的并发症较多,其中大血管病变是导致糖尿病患者死亡或终身残疾的主要病变因素之一。本文针对中医对糖尿病大血管病变治疗机制作以简要的研究,力求以现代中医学理论强化对于糖尿病大血管病变治的诊断与治疗机制,帮助更多的患者摆脱糖尿病大血管病变引发的生命与健康威胁。

中医;糖尿病;大血管病变;治疗机制;研究

联合国卫生组织2009年公布的统计数据表明:1999年~2009年的十年间,糖尿病在全球范围内发病率持续上升。截止至2009年12月,根据各国医疗卫生组织公布的数据进行预估,目前全球糖尿病患者超过2亿。由糖尿病引起的并发症很多,其中大血管病变是导致糖尿病患者死亡或终身残疾的主要病变因素之一,约占糖尿病患者死亡的55%~65%左右。就目前的医学水平而言,中医学理论对于大血管病变的治疗机制及效果均不是十分明显,但是现代中医学理论中关于阴虚燥热、气虚、瘀血、阴火等医学观点,对于糖尿病大血管病变治疗机制的创新与发展具有一定的借鉴和应用价值。

1 “阴火”在糖尿病大血管病变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作用

现代中医学理论普遍认为:“阴火”对于糖尿病大血管病变发生、发展过程具有决定性作用。“阴火”主要是指糖尿病患者因喜怒哀思、饮食劳倦等因素而引发的一种具有“火性”特征的病理变化[1]。“阴火”有可能造成糖尿病患者体内出现脾胃气虚等病状,进而引发大血管发生隐性病变。糖尿病患者可以通过中医药物、按摩或针灸等治疗方式,有效预防和缓解大血管病变的发生和发展。“阴火”在糖尿病大血管病变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1 血中伏火、毒损络脉是糖尿病大血管病变发生的病理基础 “阴火”是脾胃虚衰的病理性结果,又是脾胃病过程中经常出现的第二层次的致病因素”[2]。阴虚燥热、痰湿、瘀血、浊毒实为阴火复人脏腑经络而变生之标证。火为毒之渐,阴火伏于脉络之中,熏灼阴血,而致津凝为浊、血稠成瘀、浊瘀酿而为毒,毒损络脉,而变生诸症[3]。糖尿病患者身体长期处于慢性低度炎症状态,极易导致血管内皮细胞功能障碍,进而激活凝血系统和血小板,形成血栓,释放生物活性物质如内皮素等[4]。因此,现代中医医学理论认为:血管内皮功能性障碍,血中伏火、毒损络脉可能是引发糖尿病患者大血管病变的一个重要病理基础。

1.2 元气亏虚、津血不足是糖尿病大血管病变的病机关键经中医临床检验证明:糖尿病大血管病变的直接病变器官为胰腺,虽然在传统中医理论中对胰腺的功能性无明确记载,但其功能基本可以归属于脾的范围[5]。因此,在糖尿病大血管病变治疗上应从中医内伤脾胃病人手,以进一步寻求对糖尿病病机认识的突破。脾胃元气不足是消渴病形成的一个始动原因,也是糖尿病大血管病变发展的病理基础之一。另外,从大量的中医临床病例诊治来看,也证实了脾气虚对糖尿病大血管病变发展的重要作用。

2 以现代中医学理论分析糖尿病大血管病变治疗机制

现代中医学理论普遍认为糖尿病虽然以阴虚为本,燥热为标是消渴治疗机制,但是燥热可耗气伤津,故病程日久,也可出现气阴两虚在近年的消渴证型研究中也发现,气阴两虚是临床最常见的证型之一。

中华中医药学会糖尿病学会副主任委员、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糖尿病中心主任高彦斌教授通过多年的理论研究与实践总结,将糖尿病大血管病变治疗机制分为:阴虚湿热、湿热困脾、气阴两虚、阴阳两虚、血瘀水停和血瘀脉络等五种,该理论得到国内中医学界的广泛支持和赞同[6]。同时,中国糖尿病专业委员会编制和出版的《中西医结合糖尿病诊疗标准》,将糖尿病大血管病变治疗机制分为:阴虚热盛、气阴两虚及阴阳两虚等三种。由此可见,气、阴两虚是引发糖尿病大血管病变治疗机制。近年来,糖尿病大血管病变的瘀血病机日益受到中医学界和医学研究机构的重视,国内部分中医学专家、学者认为:瘀血是贯穿于糖尿病病程始终的重要病机,也是引发糖尿病大血管病变的病机之一,这一理论也得到国内医学界的普遍认可。

糖尿病大血管病变患者,其病状多表现为舌质紫暗、瘀斑,或舌下静脉曲张、心胸憋闷、刺痛、肢体疼痛、眼底出血等,均属于中医血瘀证。国内中医学界认为糖尿病大血管病变的发生是因消渴日久,气阴两虚,以致气虚行血无力,阴虚脉道失濡而滞涩,终致瘀血阻滞脉道而成。因此,气阴两虚,瘀血阻滞是糖尿病大血管病变发生、发展治疗机制,益气养阴活血则成为了糖尿病大血管病变的基本治疗理论与方法。

3 结论

随着我国人们平均生活水平的明显提高,以及饮食方式的日益西方化,国内糖尿病的患病率也日益增高,并且逐渐呈现出了“低龄化”、“恶性化”的新特点,对于人类身体健康影响极大。目前,在世界医疗体系中,对于糖尿病大血管病变的诊断与治疗以西医为主,但是西医普遍存在“治标不治本”的问题与弊端,尚难以根治糖尿病及其并发症。近年来,我国加快了应用中医学理论、药物诊断和治疗糖尿病的步伐,尤其是对于糖尿病大血管病变的治疗已经初见成效。

大量中医学研究资料与临床实践表明:准确的应用具有益气养阴、活血解毒等药性的中药治疗糖尿病大血管病变,基本可取得令人满意的疗效。中医疗法可以有效阻断或延缓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的发生发展,还可以及时清除炎症介质及终末糖化产物,调整脂代谢,改善代谢循环和胰岛素抵抗[7]。同时,“阴火”理论也为糖尿病大血管病变的预防与治疗提供了又一全新思路,在糖尿病大血管病变低度炎症存在、进展过程中,“阴火”贯穿始终,为最关键的病理环节之一。

随着糖尿病理论研究的不断深入,以及临床实践经验的不断积累,中医学对于糖尿病大血管病变的诊断与治疗水平也要有新的突破,也必将成为中医学在未来一段时期内的重点要就课题之一。由于中医学强调养生,对于疾病的治疗以预防和调养为主,同时还强调疾病的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及时控制病症的发生、发展,有效延缓或避免疾病加重[8]。利用中医学理论预防和治疗糖尿病大血管病变机制,必须坚持“未病先防、既病防变”的治疗理念,进一步明确中医药对糖尿病大血管病变治疗的确切机制,从而有针对性的实施预防和治疗糖尿病大血管病变的科学、合理化措施。

[1]刘欣欣,詹成龙.如何利用现代中医理论防治糖尿病大血管病变[J].中华中医药,2007,11(9):16-17.

[2]马淑玲,孟微.糖尿病大血管病变常发生的部位及临床症状[J].湖北中医药大学学报,2004,9(2):27-29.

[3]胡静文,刘佳玉.糖尿病大血管病变的发病机理及中医临床诊断方法[J].现代医学杂志,2004,5(12):31-32.

[4]赵青,马思文.糖尿病大血管病变主要累及的血管及"阴火"的治疗[J].陕西医学百科杂志,2008,11(3):41-42.

[5]刘尚军,吴旭亮.中国中医药糖尿病协会2009糖尿病诊疗指南[J].中西医结合杂志,2009,12(6):23-31.

[6]孙晓丽,于伟.加强对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的防治研究[J].中国糖尿病杂志,2007,9(8):21-22.

[7]王彬,张丽萍.中医药治疗糖尿病大血管病变的最新研究进展[J].医学研究杂志,2004,13(7):29.

[8]刘丹,刘桠.谢春光.从炎症学说思考糖尿病大血管病变的中医药治疗[J].时珍国医国药,2005,3(11):17-19.

10.3969/j.issn.1009-4393.2010.19.117

517300 广东省龙川县中医院中医内科 (陈江海)

猜你喜欢
阴火中医学病机
李杲阴火理论研究探析*
陕西中医(2020年3期)2020-12-29 14:46:14
中医学关于“瘀血”的用法
中医学关于“证”的用法
浅析“阴火”
李杲“阴火”学说之我见
老年痴呆病中医病因病机及治疗
气虚发热病机探析
中医研究(2014年4期)2014-03-11 20:28:35
中医学对脑心的论述
中医研究(2014年4期)2014-03-11 20:28:35
高血压病中医病机探讨
中医研究(2014年4期)2014-03-11 20:28:35
林家坤阴火理论在慢性肾衰竭疾病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