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焕平
肺栓塞是内源性或外源性栓子堵塞肺动脉或其分支引起肺循环障碍的临床病理生理综合征[1]。肺栓塞发病急,死亡率高,误诊率高,随着近年医疗技术水平的提高,肺栓塞的诊断率明显增高,痊愈率也不断提高。抗凝治疗是肺栓塞的基础治疗,主要应用于有溶栓禁忌症的非大面积肺栓塞患者及溶栓等治疗后的续贯治疗。自2007~2009年我科收治肺栓塞20例,经单独使用抗凝治疗,配合抗感染、营养支持等对症治疗,治疗过程中对患者进行严密观察病情,并给予科学、精心的护理,疗效满意,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本组病例男性12例,女性8例,年龄27~86岁,下肢静脉栓塞继发6例,外科手术后继发5例,产褥期继发2例,骨折后继发2例,剖宫产术后继发2例,肺癌晚期继发3例。患者入院后经检验D-Ⅱ聚体、胸部CT、血管彩色B超等确诊为肺栓塞。符合使用抗凝治疗的条件,开始进行抗凝治疗,予低分子肝素钠0.4m l皮下注射Q12h×10d,华法令3m g口服Qd,前3d每天检查凝血功能及D-Ⅱ聚体,根据凝血酶原时间及部分凝血酶激活时间调整药物的剂量。
确诊后立即收入监护病房,密切监测生命体征及血氧饱和度变化,持续低流量吸氧,绝对卧床休息,协助生活护理,Q2h翻身拍背防褥疮,加强皮肤护理,鼓励咳嗽排痰,指导作呼吸功能锻炼。护理人员应对患者及家属作肺栓塞相关知识宣教,说明疾病发生的原因、风险及对患者不良影响。对下肢静脉栓塞患者严禁挤压、按摩患肢和对患肢进行冷热敷,可用软枕抬高患肢,保持高于心脏20~30cm,膝关节屈曲15°,以利于静脉血回流,减轻患肢肿胀[2],测量患肢周径及观察皮温及肢端血运,作好记录及交班。
缺乏对疾病的认识,患者容易出现惊慌、恐惧心理,尤其是青壮年患者,是家庭的主力军,患病后心理压力大,担心疾病的预后及往后对工作、生活的影响。产褥期患者对孩子的想念及担心孩子缺乏照顾而出现情绪波动,护理人员应安慰病人,嘱其放松,不要紧张,耐心讲解治疗目的和意义、治疗过程可能出现的并发症,介绍以往成功的例子,增强信心,积极配合治疗,加强与家属沟通,了解患者心理动态,给予精神支持。
抗凝治疗前检查血常规、血气分析、凝血功能、心电图情况,询问患者近期有无活动性出血,如消化道出血、牙龈出血、鼻衄、月经来潮、痔疮等。
(1)检查患者穿刺伤口部位并予纱块加压包扎,建立2条静脉通路,留置套管针,1条用作输入药物,1条用作抽血检查,每隔6h用生理盐水冲管、封管,尽量减少动、静脉穿刺、皮下、肌肉注射的次数,如必须注射拔针后局部需按压10~15m in。按医嘱定时定量准确使用药物,随时观察药物疗效及用药后反应,发现异常及时向医生汇报,并作相应处理。低分子肝素钠的副作用主要是注射部位皮下出血,注射前应观察注射部位有无瘀斑、硬结,应避开及轮流更换注射部位。本组病例采用脐周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钠,其中10例脐周出现散在瘀斑或皮下出血点。
(2)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变化,重视患者主诉,如诉头晕、胸闷、胸痛、咯血、呼吸困难加重应警惕再次发生肺栓塞。抗凝治疗的主要并发症为出血,发生率可达18%~27%[3],用药期间护士应密切观察全身出血情况及神志的改变,如口腔护理时是否有牙龈出血、鼻腔出血,呕吐物的性质是否有消化道出血,注意有无便血、血尿等,如出现头痛、呕吐、肢体乏力,继以神志变化,应警惕脑出血的发生,即时报告医生,并作好抢救的准备。
合理安排饮食,少量多餐,予低脂、高蛋白、高维生素、高纤维素的软食,避免刺激性食物及坚果,多饮水,多吃新鲜蔬菜水果,保持大便通畅,必要时按医嘱给予缓泻剂。
出院前提供抗凝药的服用时间表,告知抗凝疗程一般为3~6个月,按时服药,不能随意减量或停药,服药过程中出现不适随时来诊,定期到门诊复查凝血功能。指导患者随身携带“医疗信息卡”,在接受治疗及医疗处置前告知医生正在服用抗凝药。
指导患者及家属自我监测,教会观察出血现象,如出现头痛、呕吐、肢体乏力,突发性呼吸困难、咯血、胸痛、晕厥、下肢疼痛等情况应立即就诊[4]。
嘱患者避免长时间坐卧、下蹲,坐长途乘车和飞机,应至少每2~3h活动肢体一次,以防血栓形成。
嘱患者避免及积极治疗诱发肺栓塞的因素,对于下肢静脉曲张和下肢静脉瓣膜功能不全者,应指导穿用弹力袜子,抬高患肢,注意肢体保暖及皮肤清洁,避免皮肤破损。
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合理饮食,劳逸结合,戒烟酒,应注意避免引起出血的因素,避免进食刺激性食物及坚果,不可食用对华法令作用有影响的食物,如卷心菜、萝卜、菠菜、咖啡等。
18例肺栓塞患者经抗感染、抗凝治疗,营养支持治疗及给予科学精心的护理,复查胸部CT及血管彩超血栓溶解,病情好转出院,2例由于病情加重家属要求放弃治疗自动出院。住院时间15~31d。
肺栓塞发病急,病情变化快,但随着医疗技术及护理水平的提高,护理人员通过在护理过程中严密观察病情,加强心理护理,重视患者及家属健康教育,加强出院指导,对预防和减少肺栓塞并发症发生及肺栓塞的复发,促进疾病康复有着重要意义。
[1]杨敬平.急性肺栓塞诊治[J].医师进修杂志,2004,27(5):5-6.
[2]周华美,张辰.肺栓塞护理新进展[J].国外医学护理学分册,2002,21(4):157.
[3]张绍敏,陈萍.呼吸疾病专科护理[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6:166-167.
[4]徐买生,韩俊峰,徐鹏,等.基层医院对肺栓塞的认识[J].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2003,17(5):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