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海霞 郑齐燕 何晓梅
产后出血是妇产科的常见并发症,也是引起孕妇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如果预防措施不完善,抢救不及时将会造成产后大出血。我院妇产科自2000年~2009年共收治产后出血患者184例并进行分析。产后24小时内阴道流血超过500ml以上可诊断为产后出血。病情往往出血快,来势凶猛,严重者危及产妇生命。因此,对预防产后出血相当重要,采取有效预防护理措施,降低产后大出血并发症及死亡率。对产后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总结产后大出血的原因及护理对策[1]。笔者现将产后出血的临床分析及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我院自2000年~2009年共收住分娩产后出血患者184例,本院分娩160例,院外转入24例,年龄20~40岁,平均年龄27.2岁。其中,双胎妊娠18例,剖宫产35例,臀位引产15例,吸引产11例,子宫收缩乏力60例,胎盘剥离不全10例,妊娠高血压13例,产后凝血障碍8例,产道撕裂14例。
2.1 子宫收缩不良或宫缩乏力 约占产后出血总数65%~82%,多发生在产后2小时,所以分娩时要加强分娩监护,观察患者脉搏、血压等一般情况,特别注意阴道出血量。一旦发现产妇体力过度消耗或有出血倾向,应立即静滴缩宫素10u以刺激并保持良好子宫收缩,当子宫收缩变硬时手法牵引脐带,协助娩出胎盘,减少出血时间。
2.2 软产道损伤 子宫破裂、宫颈裂伤时引起出血,需要急诊手术切除子宫,或者缝合宫颈裂伤处,术后静滴缩宫素或宫颈注射缩宫素,也可纱布压迫止血,但是避免盲目缝合处理。另外急性出血紧急时刻静注、静滴立止血后有立竿见影之效。
2.3 凝血功能障碍 对于阴道流出稀薄、不凝固血液,应早期采取紧急措施,输入新鲜全血、血浆、红细胞、补充各种凝血因子、补充血容量、可改善微循环。
2.4 胎盘因素或胎盘剥离不全 孕妇进入第三产程胎盘未剥离之前,不要过早地揉挤子宫或用力牵引脐带,待胎盘娩出后,要认真检查胎盘是否完整,如胎盘剥离不全应立即手取,手取困难者,疑有胎盘植入,先试行人工剥离,必要时行子宫切除术,剖宫产时待胎盘剥离后,要协助娩出,以减少剥离引起出血[2]。
3.1 一般管理
3.1.1 患者采取平卧位、去枕,腿抬高30°,利于下肢静脉回流,增加回心血量,保证重要脏器供血,注意保暖和安静,尽量避免搬动患者,积极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3.1.2 密切观察阴道流血量及子宫收缩情况 一般目测估计出血量与实际出血量不相符,往往估计出血量达到50%,才可以准确测出出血,因而估计不准确而丧失抢救时机。子宫收缩乏力者,子宫体柔软或触摸不到,可用手按摩子宫底刺激子宫收缩,从而使子宫壁后窦闭合,有利于达到止血目的。
3.1.3 针对出血原因进行分析,给予镇静止血措施 护理人员协助医师迅速查出出血原因,针对性采取有效预防治疗,对于宫缩乏力出血者,有效的按摩子宫外,于胎儿娩出后快速静滴缩宫素。临床实验证明缩宫素有效量为30u最佳。对于上述无效者,进行及时修补缝合,胎盘剥离不全、滞留及凝血功能障碍的做应对处理,遵照医嘱应用止血剂。对于子宫破裂者,积极做好抢救及术前准备,必要时行子宫切除术。
3.2 护理管理及预防措施
重视心理护理支持,提高产后出血急救预防效应,在产后出血的抢救预防过程中,不但要重视“急的疾病”,还要重视“急的心情”,护士应运用非语言交流,以从容的态度,熟练的技术、整洁的仪表、稳重的姿态,给患者以信任和安全感。使产妇消除紧张、焦虑、恐惧情绪,产生战胜疾病的信心[3]。
3.2.1 产前监测 详细询问分娩史、既往史,定期产前检查,对一些高危妊娠患者做到早观察、早发现,随时治疗。
3.2.2 产时监测 (1)做好患者的心理护理,消除因不良情绪而造成宫缩乏力,降低难产发生率。(2)提供安全、安静、舒适的待产环境,做好生活护理,同时给患者补充水分和营养,降低体力消耗。(3)科学管理产程进展,产妇入院前进行宣教指导,入院后全面查体,了解产力,产道,胎儿三者之间的关系,严密观察产程进展。(4)合理应用缩宫素,根据子宫收缩情况调整浓度、液体滴数,并观察产程变化,对特殊情况者予以处理。
3.2.3 产后监测 观察产后出血及大出血的救治,这需要产科病房工作人员认真细致的观察,产妇的生命体征、尿量及宫缩情况,准确收集和测量产妇出血量至少4小时,发现产妇口渴、打哈欠、眩晕、恶心、呕吐、烦躁不安等情况,应高度警惕产妇发生失血性休克,及时抢救治疗。
我科医护人员建立规范化、程序化的诊疗与护理方案,使抢救患者快而有序,行之有效进行,这需要我们掌握各种急救常规、操作规程,确保急救成功率。
我科健康教育,采取各种方法宣传、讲解等,是护理对策主要手段,帮助孕产妇树立健康观念,掌握卫生保健知识,要求护士做好产前宣传教育指导,产时严密观察,产后预防和处理。指导产妇出院后健康教育及有益的性生活,从而促进母婴健康,提高初生人口安全素质[3]。
产科医护人员要掌握识别产后出血危险因素,才能及时发现危险因素予以预防和处理。认真对待临床产后出血原因并进行分析,产后出血的常见危险因素包括宫缩乏力、胎盘因素、软产道裂伤、凝血功能障碍等。正确的诊断和预防及处理产后出血,对降低死亡率有一定指导意义。产后出血是死亡的高危因素,与妇保健康水平关系密切,因此,医护人员有必要对孕龄妇女进行有关高危妊娠的健康宣传教育,介绍住院分娩的重要性和安全性。对产妇消除紧张、焦虑、恐惧、悲伤、猜疑、易怒等情绪十分有利。做好产妇的心理护理,可有效降低剖宫率,减少产后出血的发生。总之,护理人员对产后出血患者实施有效的临床护理治疗,对保证母婴安全键康起重要作用[4]。
[1]张淑萍,高锦萍,郭凤荣.预防产后出血的体会[J].中国医学论丛,2008,7(2):55-56.
[2]赵兵,赵秀芳.产后出血急救护理[N].现代护理报,2007,10(116):6.
[3]贺春梅,张海霞.产后大出血的护理[J].当代医学,2009,10(165):122-123.
[4]兰静,黄立新,张秋梅.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的护理[J].当代医学,2009,4(165):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