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永静
药源性疾病又称药物性疾病,指药物在预防、诊断、治疗疾病过程中,因药物本身的作用、药物相互作用以及药物的使用引致机体组织或器官发生功能性或器质性损害而出现各种临床症状的异常状态。据大量临床观察和研究资料证实,药物可引起100多种药源性疾病,有的可给患者造成不可逆性损害,甚至死亡。
根据药源性疾病的病理变化特点,按其临床表现,大致可分为10种基本类型:(1)中毒型:细胞毒作用,酶抑作用,纺锤体毒性及抑制机体细胞分裂作用。(2)炎症型:各种类型药物性皮炎。(3)胚胎型:妊娠3个月内孕妇用药后,引起胎儿畸形发育。(4)增生型:苯妥英钠等常可引起牙龈增生,尤以儿童患者为多见。(5)发育不全型:如四环素引起牙齿釉质发育不全等。(6)萎缩型:如注射皮质激素后,可使局部皮肤萎缩、变薄,表皮乳突消失。(7)变性浸润型。如D-青霉胺治疗可引起天疱疮样皮炎,组织学显示表皮细胞有浸润性变性。(8)血管血栓型:药物性变态反应时可发生血管神经性水肿及充血,而多次反复使用血管造影剂可引起某些血管栓塞。(9)功能型:胆碱类药物和神经阻断药应用不当,可发生无力性肠梗阻。(10)赘生与癌变型:如大量使用萘氮芥治疗时可引起膀胱癌,久用砷剂者可演变成鳞癌。
随着新药的不断出现,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还会不断增多,新的药源性疾病也会随之出现。
药源性疾病是由药物的药理作用增强所引起,以药物动力学为基础,在单位时间内药物浓度异常升高,均可引起有关器官的不良反应[1]。药源性疾病的诱发因素比较复杂,但概括起来主要是两大因素。
2.1.1 年龄
年龄是诱发药源性疾病的重要因素之一。小儿特别是新生儿和婴幼儿各器官系统功能不健全,肝脏对药物的解毒作用及肾脏对药物的排泄能力低下,肝酶系统及血脑屏障发育尚未完善,因而易发生药物不良反应。医学科学证明,老年人的ADR发生率较青年人高,且随年龄增加而增加:51~60岁ADR发生率为14.4%,6l~70岁为15.7%,71~80岁为18.3%,81岁以上为24%。
2.1.2 性别
一般而言,ADR的发生率女性高于男性。例如,保泰松引起的粒细胞减少及氯霉素引起的再生障碍性贫血,女性的发生率分别比男性高3倍和2倍。患慢性哮喘的患者服用阿司匹林后发生过敏反应的人群中,男性占39%,女性占61%。由于男女生理功能的不同,妇女在月经期和妊娠期对泻药及其他刺激性强烈的药物敏感,有引起月经过多、流产及早产的危害。
2.1.3 遗传
遗传是个体差异的重要决定因素,遗传基因差别造成人类对药物反应的差异。例如,日本人和爱斯基摩人中有不少人是快乙酰化者,使用异烟肼易产生肝损害;英国人和犹太人中慢乙酰化者达60%~70%,这些人使用异烟肼易产生周围神经炎;非洲黑人缺乏G-6-PD-A,在服用伯氨喹、磺胺等药物出现溶血性贫血时,红细胞的损害不太严重,而高加索人主要缺乏G-6-PD-B,使用上述药物时,红细胞的损害就比较严重。
2.1.4 感应性
有些患者对药物特别敏感,同等剂量的药物可引起比一般患者更强烈的反应,称之为高敏性。例如,一般患者服用奎宁>0.6g会出现头痛、耳鸣、恶心、视力和听力减退等反应,但敏感者服用奎宁<0.3g即出现上述症状。此外,有少数过敏体质者或致敏患者对某些药物产生一种特殊类型的过敏反应。
2.1.5 疾病
疾病既能改变药物的药效学又能改变药代动力学,从而诱发ADR。慢性肝、肾疾病的患者由于药物在体内的代谢及清除速率降低,使药物的血浆半衰期延长,血药浓度增高,容易引起不良反应。例如,多粘菌素的神经系统毒性反应在肾功能正常者中的发生率为7%,而在肾功能不良者中可达80%。又如,地西泮(安定)在一般人中半衰期约为46.6h,在肝硬化者可达105.6h,肝硬化患者使用该药后,很容易诱发肝性脑病。
2.1.6 不良生活方式
饮酒、吸烟等不良习惯,可能对药源性疾病有影响。例如,饮酒可加速某些药物的代谢转化,使其疗效降低。饮酒可致肝功能损害,影响药物的代谢,使许多药物的不良反应增加[2]。
2.2.1 药物的不良反应
药物本身的不良反应可引起患者产生不期望的或有害的反应,造成损害。例如:细胞毒性抗肿瘤药,能干扰肿瘤细胞,也能影响正常组织;降糖药引起的低血糖;抗高血压药引起的低血压[3];晚上或睡前服用较大剂量的苯二氮卓类镇静催眠药物、锂盐、抗精神病药物等可引起药源性睡行症[4]。
2.2.2 药物的相互作用
患者在接受治疗时,通常不是用一种药物,而是用多种药物。多种药物合用常会发生药物与药物的相互作用,包括有益相互作用和不良相互作用。药物不良相互作用会造成药物治疗作用减弱,导致治疗失败,也会使毒副作用增加或治疗作用过度增强而危害机体。随着联合用药的品种增加,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也在增加。如链霉素具有箭毒样的神经肌肉接头阻断作用,单用时这一作用并不明显,当与肌肉松驰药合用时,则可加强和延长肌肉松弛药的松弛肌肉作用,甚至引起呼吸肌麻痹;雷米封与利福平合用时,肝炎的发生率比单用时高10倍。
2.2.3 药物制剂的安全性
药物制剂的安全性不仅和其主要成分有关,也与主要成分的分解产物和副产物,以及制剂中的溶剂、稳定剂、色素、赋形剂等有一定关联。药物制剂是否具有安全性,与引起药源性疾病也有一定关联。
2.2.4 药物的不当使用
药源性疾病尚与药物使用不当有关。用药剂量过大,疗程过长,滴注速度过快,用药途径错误,配伍不当,重复用药,忽视用药注意事项和禁忌证等均可诱发药物性损害。例如,庆大霉素的神经肌肉阻滞作用与其浓度-效应曲线有关,故中国药典规定该药用于肌注或静滴,不得静脉推注,如果直接静脉推注则可致呼吸抑制。
近百年来,已发生多起严重的药物危害事件,造成众多患者致残、致死。但药源性疾病的危害性至今尚未被大多数医务工作者充分认识。因此,有必要大力普及药源性疾病的知识,使广大医务工作者重视和掌握药源性疾病及其诊断和防治,以减少和预防药源性疾病的发生,保障患者的用药安全。
(1)用药要有明确的指征,对症用药,切忌随便用药;
(2)选用药物时要权衡利弊,尽量做到个体化给药,并要注意用法与用量;
(3)用药品种应合理,应避免不必要的联合用药,还应了解患者自用药品的情况,以免发生药物不良的相互作用;
(4)了解患者的过敏史或药物不良反应史,这对有过敏倾向和特异体质的患者十分重要;
(5)老年人病多,用药品种也较多,医师应提醒患者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至于小儿,尤其是新生儿,对药物的反应不同于成人,其剂量应按体重或体表面积计算,用药期间应严密观察;
(6)孕妇用药应特别慎重,尤其是妊娠初期的3个月内应尽量避免使用药物,若用药不当有可能使胎儿致畸形。
(7)肝病和肾病患者,除选用对肝肾功能无不良影响的药物外,还应适当减少剂量。
(8)应用对器官功能有损害的药物时,须按规定检查器官功能,如应用利福平、异烟肼时检查肝功能,应用氨基糖苷类抗生素时检查听力、肾功能,应用氯霉素时检查血象。
(9)用药过程中,应注意观察药物不良反应的早期症状或迟发反应,以便及时停药和处理。
(10)加强临床药师对临床的药学服务,临床药师要深入临床工作,及时为临床医师、护理部门及患者提供正确的药学信息,协助制定合理的给药方案,实施全面的药学监护[5]。
临床药学和临床药理学都是新发展的学科,是在众多药害事件和药源性疾病的教训下,为安全、合理、高效用药而产生的,对临床用药产生了一系列有益的作用,如血药浓度监测、药物不良反应监测等,这对医疗质量的提高、新药的开发、药品管理政策法规的制定和减少药源性疾病的发生都是非常必要的[6]。医疗机构要加强药物安全信息工作,收集药物安全信息,提高信息的质量和数量,加速信息的交流,将有效地指导临床安全、合理用药,预防药源性疾病的发生,造福于民。
[1]刘岩.药源性疾病的防治与合理用药[J].中国医药指南,2008,22:163.
[2]中国执业药师协会.全国执业药师继续教育教材[M].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7:91.
[3]中国执业药师协会.全国执业药师继续教育教材[M].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7:92.
[4]武力勇.药源性睡行症的常见致病药物及防治[J].药物不良反应杂志,2008,4:277.
[5]毛素芳.我院药物应用现状调查与分析[J].中国医院用药评价与分析,2008,6:465.
[6]刘会平.药源性疾病的预防[J].中国执业药师,2005,19: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