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医护理在临床中的作用

2010-04-04 14:01刘春华
当代医学 2010年13期
关键词:情志饮食病人

刘春华

浅谈中医护理在临床中的作用

刘春华

中医护理是与西医护理密切相关的一项护理工作,在临床护理工作中具有可操作性和实用性。中医护理的水平对患者健康促进有重要影响。我们医护人员通过从患者情志、饮食、环境、生活起居、煎服药及运用中医护理技能方面,对患者积极干预和调护,使患者处于最佳情志状态下接受治疗,以达到早日康复的目的。

中医护理;辨证施护;中医护理技能

中医学是东方文化瑰宝,历史悠久。中医护理是中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在中医基本理论指导下的辨证施护。中医护理不仅包涵丰富的理论知识和独特的护理技能,还有切实可行的保健养生方法,在临床治疗中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1 注重情志调护

情志护理是中医特色的护理,是指运用调节情志来治疗脏腑疾病的方法[1]。祖国医学认为情志变化会影响疾病发展及转归,《内经》云:“人有五脏化五气,以生喜怒思悲恐。”正常的情志可使脏腑之气舒畅条达,继而促进脏腑的功能活动,情志过激,影响了人体气机调畅,气乱则五脏六腑不安。《素问举痛论篇》中言:“百病生于气也,怒则气上,喜则气缓,悲则气消,恐则气下,惊则气乱,思则气结。”所以我们医护人员必须通过热情、周到的服务,积极给予情志疏导,保持脏腑功能协调,使患者能在最佳情志状态下接受治疗和护理,达到早日康复的目的。

因人而异,辨证施护,也就是根据病人不同的性格、情绪、个人家庭情况及病情,有针对性地给予不同的心理调护和心理支持。我们医护人员要注意说话艺术、沟通技巧,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多关心、体贴病人,多与病人沟通,充分了解病人个体情况,进行个体化护理,排除其不良的心理因素。如肿瘤病人因长期治疗及经济条件等原因而出现失落、自卑及孤独感等严重心理障碍情况,此时医护人员要积极开展心理护理,与患者多接触,劝告、鼓励与支持患者,稳定情绪,并及时与家属沟通,让患者感到家庭及社会的温暖,从而正确对待疾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2]。

2 重视饮食调养

“安生之本,必资于食,不知食宜,不足以存生。”说明饮食护理是一项重要的护理内容。中医认为“药食同源”其温热寒凉之性,可以调节人体阴阳平衡,食物的酸苦辛咸为五脏所属,对人体脏腑的生理病理有重要影响。饮食必须适量,软硬冷热相宜,注意饮食卫生,定时进餐,饮食不宜偏嗜。因食物有四性五味,各有归经,可影响和调节脏腑阴阳,故若偏嗜,可发生多种病证,五味太过则会损伤相应的脏器。如过食肥甘厚腻可损伤脾胃,聚湿生痰;过食辛辣可损伤肺脏,致咳嗽、气喘等;过食生冷可致脾胃虚寒,发生腹痛、泄泻等证。

辨证施食:在指导病人饮食时,要根据病人的体质,不同的病证选择不同的食物进行补益,以达到“虚则补之”、“实则泻之”、“寒者热之”、“热者寒之”的饮食调理原则。实证:饮食宜清谈,如时令果疏、冰糖茶、百合莲子粥等,饮食不宜过饱,忌食辛辣刺激发物。虚证:以清淡饮食为主,脾胃虚弱病人宜服用山药粥、茯苓粥、薏米粥;气血两虚病人宜服用参类荼、乌鸡汤、红枣粥;阳虚者宜食温补类食物,忌食生冷寒性食物。

3 强调环境护理

中医认为“天人相应,身心相关”,说明人和自然是相互制约、统一的整体。人体必须适应四季气候环境变化规律,六淫致病与季节气候有关,如春季多肝病、秋季肺病加重、夏季多暑.湿之证、冬季哮喘证常发作。另外《灵枢·顺气一日分四时第四十四》中记载:“夫百病者,多以旦慧昼安,夕加夜甚…。”说明一般疾病,大多白天病情较轻、夜半加重,是因为早晨、中午、黄昏、夜半人体的阳气存在生、长、收、藏的变化规律,因而疾病也随之出现慧、安、加、甚的变化,故医护人员应根据四时环境变化规律,有针对性地重点护理病人,慎防六邪加重病人病情而危及生命。

不容勿视的病室环境:医护人员要为患者提供和创造一个舒适雅静的治疗休养环境。病室要整洁安静、光线柔和、温湿度适宜,切忌大声嬉笑、喧哗吵闹,并根据不同的病情将病人动静分开,以免影响同室病人休息而影响治疗。

4 看重生活起居

人们常说“生活有节,起居有常,劳逸结合”,生活起居护理乃是中医护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要根据病人病情及四时气候变化,制定适宜的休养计划,建立合理的生活起居制度。如恢复期病人,应每日定时、定量、循序渐进,有规律地运动,时间应因人而定,以不疲劳为度,并顺应四时气候变化,春夏之季天气由寒转暖,应早起床在室外适当活动。秋冬之季天气逐渐转凉,可在午休后室外散步,注意防寒保暖。夜寐欠佳者,睡前不饮用浓荼、咖啡,避免声、光、寒冷的刺激,可用热水泡脚、按揉涌泉穴,以保证睡眠的质量。

5 煎服药的护理

5.1 煎药的方法及要求 煎服中药应选用适当的容器,以砂锅、搪瓷容器为佳,忌用铁锅、铝锅。煎药前先将药物冲洗干净,加入冷水浸泡30~60min,并根据药量、药质及服药者的情况考虑放水的多少,一般加入水量以浸过药物2~3cm为宜,吸水性较强、滋补药可适者当多加些水,发汗解表药及吞咽困难或呕吐者,放水不宜多。另外还需注意不同的药物需不同的火候,如发汗解表、攻下药需火力猛、时间短;补益药需火力缓、时间长。一般煎药以武火煮沸后改文火慢煎,并注意先煎、后下、包煎药物,煎药时不宜频频打开锅盖,以减少药物的挥发。

5.2 服药方法 一般每日一剂,一剂煎两次,混合后分2~3次服用。不同的药物服药的时间及方法亦有区别,如清热药宜凉服、温里药宜温服、治疟药宜在发作前服、安神药且在睡前服、补益药或养生抗衰老药宜在饭前服、对胃肠有刺激的药宜在饭后服、病情紧急的宜顿服、呕吐或小儿宜少量多次饮服。

5.3 服药后观察 服药后要注意观察服药后不良反应,并做好相应护理。如药剂有毒性或烈性药者,要密切观察患者面色、脉象、血压及有无呕吐,如发现病人面色苍白、呼吸急促、剧烈腹痛、大汗淋漓等,应立即停药并通知医生。如患者服解表药后,要注意观察出汗情况,并监测体温、脉搏,给予卧床休息,盖好被子,避免吹风,多饮开水,忌食生冷食物,汗出热退即停服,以免汗出过多,损伤精气。如服通便泻下药,应了解大便次数、性质和干溏情况,并做好记录,以便增减药量。

6 具有独特的中医护理技能

中医护理技术具有器械简单、操作方便、易于掌握、疗效显著等特点,不论是运用在急症患者中还是慢性病症中,都有其奇特的效果[3]。针刺用于急症中,如突然昏迷、口噤、手握、牙关紧闭的患者,针刺或指压人中、合谷、百会、十宣等穴位,可促使患者苏醒;小儿抽搐大发作时,针刺或指压人中、涌泉穴,可缓解抽搐;高热不退无汗者,针刺大椎、曲池、风池等穴,或十宣放血,即可退热。另外针刺亦广泛用于慢性疾病或疼痛病症中,如头痛、胃痛、哮喘、风湿性关节炎、月经不调、不寐、高血压等等。艾炙常用于慢性虚弱型疾病及风、湿、邪之病症,而且疗效显著,应常炙足三里、气海、关元、大椎等穴,还具有防病保健作用。拔罐疗法,用于急性扭伤有瘀血者、疮疡、丹毒、神经性皮炎、毒蛇咬伤,具有温散寒邪、活血行气、止痛消肿、拔毒去腐等作用。推拿疗法,用于腹胀泄泻、痿症、中风后遗症、腰腿疼痛、关节不利等,具有扶正祛邪、健脾和胃、疏通经络、滑利关节、强筋壮骨等功效。刮痧疗法用于中暑、霍乱、痢疾以及感冒、胸闷、肥胖者等,有使邪气由里而出、周身气血流畅、减肥美体之功效。当然中医护理技能还有很多,在此不再一一列举,各种中医护理技能广泛应用于临床中疗效显著,深受广大患者欢迎。

总之,中医护理内容丰富,博大精深,在中医理论指导下,并灵活运用于现代临床护理中,在医院护理工作中占据重要地位。故作为一名医院的护理人员特别是中医护理工作者,在熟练掌握及应用现代护理的同时,更应加强对中医理论知识的学习和推广,提高中医护理操作技能水平,精益求精,使自己成为一名综合素质高的中医护士,以适应医院发展的需要。

[1]杨凤逸,王莉,曲丽琴.浅谈中医护理的特色护理[J].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06,6(6):95.

[2]李雪婷.浅谈中医护理在医院中的作用[J].光明中医,2009,24(1):140.

[3]梁传荣.实用中医护理常规与操作技能[M].北京:军事医学科学出版社,2008:160-178.

10.3969/j.issn.1009-4393.2010.13.118

223700 江苏省泗阳县中医院内科 (刘春华)

猜你喜欢
情志饮食病人
谁是病人
春节饮食有“三要”
调畅情志 远离悲秋
饮食如何搭配才健康
刘勰“文以明道”中的情志主体论
何为清淡饮食
健康饮食
病人膏育
我帮病人“走后门”
医生,你怎样面对生命垂危的病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