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建芬 陈晓丽
不同病理阶段的肾结核声像图表现各异,极易与某些病变混淆。现将我院2003~2009年间具有完整资料的34例肾结核患者的声像图进行回顾性分析,旨在进一步认识肾结核的声像图特征,以提高对本病的诊断水平。
本组34例,男21例,女13例;年龄23~65岁,平均38岁,均为我院住院及门诊患者。27例有肺结核病史(结核性胸膜炎3例),其中伴发生殖系结核男3例,女1例,脊柱结核1例,病变累及双侧肾脏3例。主要临床表现为结核中毒症状伴尿路刺激症,血尿、脓尿及腰痛不适。所有病例均行超声检查及静脉肾盂造影、尿抗酸杆菌检查、尿结核杆菌培养、尿结核杆菌PCR检查、血沉测定,部分病例行逆行肾盂造影及CT、组织病理学检查。
采用SIEMENSG60型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探头频率3.5MHZ,常规采用仰卧、侧卧及俯卧位,对双肾作多切面、多角度扫查。常规检测肾的大小,观察肾的形态,肾皮质与髓质的回声强度及均匀程度,有无异常回声,肾窦有无分离扩张等情况。
本组超声检出符合率79.4%(27/34)。其中8例经手术或取组织活检病理证实,1例因并发膀胱病变,行膀胱镜检查经活检提示膀胱结核,抗结核治疗有效。18例经尿检、尿培养或经X线肾盂造影、CT检查证实,且抗结核治疗有效。7例误诊,为单纯性肾积水2例,肾囊肿2例,肾肿瘤1例,多发性肾结石1例,肾炎症性改变1例。
肾结核是全身结核的一部分,绝大多数继发于肺结核,多见于男性[1]。早期,结核杆菌经血行播散至肾,在肾皮质层肾小球的毛细血管丛形成结节。由于肾皮质血液循环丰富,修复力强,大部分能自愈而不出现临床症状,称为病理型肾结核。如机体免疫力差,或结核杆菌数量多、毒力强时,感染从肾皮质累及肾髓质,引起肾盏、肾盂、肾乳头的破坏,发生结核性肾盂肾炎引起临床症状,即为临床型肾结核[2]。
肾结核病变是一个缓慢发展的过程,基本病理改变是结核性肉芽肿伴干酪样坏死,其对肾脏的破坏程度不同,声像图表现各异[3]。早期肾结核病变局限于肾实质,病灶小,肾脏无明显破坏,超声检查难以发现。随着病情的发展,病灶范围逐渐增大,结节彼此融合,中心发生坏死,甚至形成干酪样空洞时,超声表现为肾实质内数目、大小不等的弱回声或无回声区,无回声区内透声差,可见点状回声,声像图表现为囊肿样改变。本组5例,占14.7%。此脓肿多不能自行愈合,并逐渐扩大,当病变累及肾盂、肾盏及肾小管时,可引起相应部位的狭窄、梗阻,导致肾积水和输尿管扩张。超声表现为肾盂、肾盏扩张,内呈无回声区,无回声区内可见点状、云雾状回声,壁粗糙,边缘回声增强,多伴有输尿管壁粗糙增厚,回声增强,管腔狭窄,这就是积水型肾结核。本组10例,占29.4%。晚期,病变区有大量钙盐沉积,声像图上表现为肾脏弥漫性回声增强,内见大小不等形态不规则的团块状与斑片状强回声伴声影,钙化是严重肾结核的标志。本组6例,占17.6%。高度纤维化是肾结核的另一病理特点。纤维化病变可使肾实质与肾窦分隔开,导致肾实质缺血、萎缩。超声表现为肾脏明显缩小,包膜不光整,表面高低不平,实质与肾窦分界不清,可见不均匀的强回声区,此为炎症萎缩型肾结核。本组5例,占14.7%。但实际上几种病理变化常同时存在于同一肾脏中,既有干酪样空洞和肾盂、肾盏积水,同时存在钙化,超声表现为肾实质回声杂乱,可见数个无回声区及团块状或斑片状强回声伴声影,肾盂、肾盏扩张,内为无回声区,可伴输尿管扩张,此为混合型肾结核。本组8例,占23.5%。绝大部分中晚期肾结核可根据其不同的病理发展阶段做出正确诊断,但由于声像图的不典型及复杂多变,工作中容易出现漏误诊。为了提高诊断正确率,应注意与下列病变相鉴别。
(1) 囊肿型肾结核与肾囊肿及多囊肾:单纯性肾囊肿及多囊肾声像图上可见边界清晰的薄壁无回声区,囊腔内壁光滑,后方回声有增强效应,侧壁可见内收声影,且囊腔与集合系统不相通。多囊肾可见肾外形增大,表面高低不平,皮质区可见无数大小不等的类圆形无回声区,壁薄,两侧肾脏同时受累,常伴多囊肝、多囊脾。囊肿型肾结核,囊肿形态多不规则,囊壁增厚粗糙、厚薄不均,甚至呈锯齿状,囊内见点状、云雾状回声。冷脓肿合并钙化时,暗区内有强光团伴声影,囊内壁常见不规则的斑片状强回声。
(2)积水型肾结核与肾积水:两者均可见肾盂、肾盏扩张。但肾积水时肾盂、肾盏壁光滑,无回声区透声好。而积水型肾结核肾盂、肾盏可分界不清,壁粗糙、增厚,肾窦间分离,形态不规则,张力不均,无回声区内透声差,合并钙化时显示不规则斑片状强回声。
(3)肾结核与肾结石:肾结石好发于肾盂肾盏内,多位于肾窦内或肾窦边缘区,强回声光团具确切形态,所致积水呈平滑状分离。而结核钙化则位于肾皮质,呈点状、条索状或斑片状,形态不规则,强回声密度多不均匀。肾结石多有肾绞痛、排出过结石病史,而肾结核患者没有。
(4)肾结核与肾肿瘤:混合型肾结核可出现团块样回声,肾外形增大,易误诊为肾肿瘤。肾肿瘤具有球体感,多切面观察可见实质性肿块图像,常有包膜,边界清晰,肿瘤坏死液化后中央可见无回声区,较大肿瘤的后方回声有衰减征象。混合型肾结核的团块缺乏明显的肿块效应,即多切面观察差别较大,无立体感,形态多不规则,边界模糊,无包膜回声。内部多呈不均匀强回声,常出现钙化灶而无坏死液化区。肾结核的其他常见表现,如输尿管壁增厚、管腔扩大、钙化灶、肾积水等,在肿瘤中则很少见。
(5)炎症萎缩型肾结核与慢性肾病:两者均可见肾脏缩小,表面高低不平,包膜不规则,肾皮、髓质分界不清,内部回声杂乱。但前者多为单侧肾脏病变,内部可见不均匀的强回声区,膀胱刺激症明显,尿沉渣涂片或尿培养可找到抗酸杆菌。
鉴于肾结核声像图表现的多样性及复杂性,因此超声诊断时,当发现肾内有异常回声且“五不象”时[4],应想到肾结核的可能。在作出诊断时还应密切结合病史、症状、实验室和其他影像学检查等进行综合分析,避免漏误诊。
[1]李治安.临床超声影像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1088.
[2]张宗美.肾结核的超声诊断与分型的临床价值[J].中国超声诊断杂志,2005,6(2):106-107.
[3]王纯正,徐智章.超声诊断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0:313.
[4]邹荣莉,沈亚梅,刘莉.肾结核的超声诊断与鉴别诊断[J].医学影像杂志,2006,16(9):1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