勾影波,韩曜平,卢祥云,张艳萍
(常熟理工学院 生物与食品工程学院,江苏 常熟 215500)
多媒体这一电化教育手段在目前的各教育领域中已被广泛应用,尤其在大学教育中,多媒体的应用打破了传统的教学模式。多媒体的内涵极其丰富,它集各种信息于一体,包括文字、符号、声音、图形、照片或静止画面以及活动影像[1]。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用这一技术手段,通过对不同教学内容进行综合处理和制作[2],可使教学信息的传递方式和通道多样化、抽象的知识形象化、枯燥的课堂生动化、以实现教学效果的最优化[3]。
动物生物学是大学生物专业主要基础课程之一,它是以研究动物形态和结构为主的一门学科,其实践性很强[4]。因此,在教学中最需要的是以直观性、生动性、形象性、拓展性、有效性和趣味性等多种教学方法,来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而多媒体这一教学方式有着其他教学手段不可代替的优越性[5],通过多媒体技术可以将各类动物各器官系统的形态结构很直观地展现在学生面前,也可以使学生看到难以直接观察到而又必须认识和掌握的知识内容。如:远古生物的种类及其特征、世界珍稀动物、动物地理分布特征、动物进化历程、热带、温带和寒带的自然生态景观等。因此通过多媒体教学手段可以将各类动物生存的时间和空间有机地结合在一起,给学生一个较完整而立体的动物世界概念。多媒体在动物生物学教学中的应用还可以生动形象地传授知识,使学生获得感性认识,激发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增强师生间的互动,从而促进了教学效果的进一步提高。
动物生物学是研究动物体身体结构功能及其生命现象规律的一门科学。属于实验性学科,动物学知识的研究和学习必须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通过对自然环境的观察和实验处理来解析在动物进化历程中,各主要类群代表动物的显微结构、宏观构架、种类形态结构及其生理功能特征、群体活动及其相互制约现象,以及动物体在生态系统中的动态过程。知识内容比较繁杂,教学信息量也众多。生物学研究表明,人体在正常状态下接受外界信息的90%来源于视觉感受,因此使学生充分利用视觉信息进行学习,多媒体技术无疑是动物学教学中最有价值的直观手段之一。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我们也充分体会到多媒体可更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大学本科阶段的动物生物学教学中,重点是各类动物的身体结构特征,在无脊椎动物学部分的教学内容中,很多种类的代表动物,尤其是原生动物,它们的个体大小一般都在微米水平,我们人类的肉眼是不可见的,因此这部分教学多以显微结构教学为主,学生对此也没有感性认识,感觉学习内容很抽象,难以形象化,在对动物体的基本结构知识的理解上也常会出现偏差。而通过多媒体手段,可以将微观世界动物的形态结构直接而形象地展现在学生面前,使学生对显微世界的动物体不再陌生。
在脊椎动物学部分的教学内容中,各动物类群形态构造虽然肉眼可观察,但是由于季节和条件所限,不可能全部进行动物的实体解剖和展示。采用多媒体教学可以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直接观察到动物的形体结构特征,内部脏器及组织的结构特点,化抽象为具体,尤其对不同类群动物器官进化的比较,通过多媒体教学手段,可直观形象地展示给学生这一教学内容,使学生对这部分知识内容形成完整而系统的概念,并对动物在进化历程中,各类群动物器官适应特征的形成有正确的理解和掌握。
在动物种群特征和生态系统的教学中,强调的是物种的动态变化,生态系统中物质及其能量流动等过程,采用多媒体教学,使学生在自然界情境下学习,有身临其境的感受,便于学生理解和掌握动物种群表征以及不同生态环境中的种群竞争过程。
通过多媒体教学,学生还可以见到:深海鱼类、昆虫蜕皮全过程、昆虫拟态、动物保护色形成、鱼类回游、鸟类迁徙等众多难以观察到并且很奇特的动物生活状态。
众所周知,在人类的学习过程中,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习兴趣也是推动学生主动学习的内在动力。通过多媒体教学,把抽象的、不可见的动物结构特征呈现在学生面前,同时也展示了色彩斑斓的动物世界,为学生创造了一个愉悦的学习氛围,增加了师生间的互动和交流,这种轻松而愉悦的环境可使学生大脑长时间处于高度兴奋状态,并能消除学习的疲劳。通过多年的教学观察和积累,我们认为学生对以下这些教学内容抱有很强的好奇心理,也常引发大量的思考、遐想和探究。如:动物的一些常见行为方式的表达、动物形态结构与功能的相互适应特征,蚯蚓的生殖过程,群居动物的社会等级特征等等。针对这一现象,在有限的课堂教学中,教师一般有选择地播放一些相关内容,以此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使学生在课后还能进行深入探讨和研究其他动物的生活史意义及其生物学适应特征。总之多媒体教学增强了学习的趣味性,也培养和调动了学生主动学习、研究和探索动物科学奥秘的积极性。通过多媒体教学手段,学生成为学习主体本身能得到全面体现,也更好地实现了最高教学价值。
采用多媒体教学,可充分利用和调动人体的视觉和听觉器官,在较短的时间内获得较多的知识内容,减少了学习时间,提高了学习效率,同时也能加深对所学知识理解和掌握的准确性。教学效果主要体现在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掌握和运用等方面,而记忆又是实现教学效果的必要条件之一,科学有效的记忆方法,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多媒体教学中可以引用大量图片、动画和教学视频短片,将动物生物学教学中抽象的描述和很难讲述的教学内容形象而生动地展现在学生面前,诱发学生产生联想、比较和探讨,并在此过程中增强对知识的记忆,这对教学效果的实现,起到了良好的推动作用。如:对动物体真体腔、假体腔和混合体腔的比较教学,单纯讲述三者的发育过程和结构特点,学生往往不能很好地理解,感觉很混沌,而通过多媒体图片展示和比较说明,将复杂而抽象的教学内容具体化,使三种体腔的形态构造特征一目了然,学生对三者之间的异同也就能很好地掌握和记忆了。多媒体教学的有效性还表现在对一些动态教学内容的辅助作用。如:昆虫的变态发育过程、鸟类繁殖行为的体现、乌贼释放墨汁的生物学意义等教学内容,我们的体会是采用教学视频短片等手段,要比理论讲述的教学效果好很多。
多媒体教学手段的优势还在于可以容纳大量的教学信息。采用多媒体教学,还可展现一些书本上没有涉及到的知识,以此开阔学生视野,学生因此可以产生奇思妙想,促进师生共同去研究和探讨,同时也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他们会主动去研讨自己感兴趣的动物学相关内容以及复杂的生命现象,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这种潜移默化的教学过程,既巩固了专业思想和专业知识,也培养了学生不断探究的学习习惯,从而促使他们的综合素质得到提高。
多媒体教学也强化了生命科学的人文性,使学生认识到动物世界的自然美、生命的丰富多彩和生命现象的可贵;使学生知道了地球上有如此丰富的动物资源,他们在各自的生态环境中发挥着不同的生态效应,小到肉眼不可见的微观生命,如原生动物,他们体长一般只有几个微米大小,大到体长几十米的大型哺乳动物,如蓝鲸;通过蝗虫体色的季节变化,竹节虫的拟态效应等多媒体教学,使学生认识到了动物体与环境相适应的和谐之美,理解了每种动物对他们生活的环境都有一定的适应能力,他们通过保护色、警戒色、拟态等适应特征来达到与自然的完美统一与协调;也使学生真正理解了每种生物都有自己的生存之道,以及每种生物在生态系统中的不可替代作用,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引发学生对环境保护的思考。
多媒体这一电化教育手段在大学动物学教学中的优势是显而易见的,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如何使多媒体辅助教学和教师的主导教学相辅相成,相得益彰,以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是十分重要的环节。首先,教师要熟悉各种媒体信息(文字、符号、声音、图形、照片或静止画面以及活动影像)的性能特点和表达方式。其次,教师要研究课程教学规律,将信息技术和不同的课堂教学内容有机结合,合理使用。对本学科基础知识内容,如各类动物体的基本结构和生理机能,尤其是动物体的显微构造组成特点,主要利用静态模式图形和动态模式画面,配合少量的文字说明,结合教师的讲解,以直观教学方法展示教学内容,充分发挥视觉收集处理信息优势,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基本原理的理解和掌握;对学生应了解的知识内容,如各类群动物的生态分布特征及其经济价值,多采用教学视频资料等动感较强的媒体手段,将大量相关信息传递给学生,使学生对这部分知识有正确的感性认识;对扩展内容,如国内外动物生物学教育状况、新的研究成果等,则主要采用教学网站上的辅助教学资料、相关教学内容的教学片和国内外相关教学网站的超级链接等方式,充分发挥视、听等感官对信息的综合加工和处理优势,以此来开阔学生的视野,调动学生学习和探讨知识的兴趣。同时,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进行课外活动,利用多媒体教学的优势,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通过动物生物学的学习过程,能在本学科基本知识的理解掌握和视野拓展等方面都有显著的收获。
[1]牛亚莉.多媒体技术在健康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电化教育研究,2009(8):74-76.
[2]周显清,蒋辉,王迎.医学院校动物学教学改革的探讨[J].首都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增刊),2007:156-157.
[3]赵玉敏.在动物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思维[J].通化师范学院学报,2005,26(4):112-113.
[4]汪涛.在动物学教学中实施探究性学习的思考[J].长春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25(1):125-126.
[5]王纯耀,樊波,楚树敏.微机多媒体辅助教学在实验动物学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实验动物学杂志,2001,11(2):98-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