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力本位导向下公共事业管理专业社会实践教学改革的初步探索——以《社区管理》课程为例

2010-04-04 12:26:40耿香玲
常熟理工学院学报 2010年6期
关键词:社区管理公共事业基地

耿香玲

(常熟理工学院 管理学院,江苏 常熟 215500)

与研究型院校注重学术研究相比,应用型本科院校注重的是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应用型本科院校办学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必须以学生各方面的能力培养为本位。在这一本位导向下,学校的一切教学工作,包括学科和专业建设、教学资源配置、教师队伍培养、教育模式选择、培养方案制定、教学活动安排等都必须服从于、服务于学生综合能力培养这一主题。

在能力本位导向下,学生将书本知识应用于社会实践的能力是衡量教学质量的主要标准,而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主要是通过实践教学来实施的。因此,构建完备的实践教学体系,提高实践教学质量成为应用型本科院校人才培养的关键任务。长期以来,公共事业管理专业社会实践教学面临着实习基地的非稳定性、实践活动安排的随意性、学生在实践过程中的被动性等问题。本文以《社区管理》实践课程为例,围绕以上问题,对能力本位导向下公共事业管理专业社会实践教学的改革进行初步探讨。

一、公共事业管理专业社会实践教学面临的难题

实践教学是指教育者围绕教育教学目标而开展的以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为目的,以学生亲身参与和体验为特征,以运用理论知识观察、了解、发现、解决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实际问题为内容的实践活动。它既包括为认识探索自然规律、掌握技术知识开展的科学实验、生产实习等必要的验证性实验,也包括为解决实际的生产和社会问题,提高创新能力开展的研究性、探索性、设计性、综合性实践,还包括以了解社会和国情、提高全面素质为宗旨的社会实践。公共事业管理专业的学生一般是在参与公共事务和社会调查中进行的模拟性、认知性、体验性的社会实践,主要面临着以下几个方面的难题:

(一)社会实践基地缺乏稳定性和持续性

在能力本位下,学校必须加强实践性教学环节,其先决条件是学校拥有自己稳定的社会实践基地。为了搞好实践教学,高校公共事业管理专业纷纷与社会上对口单位签订社会实践基地协议。但是,从多年实施结果来看,大部分实践基地对学生实践课程的依托作用并不明显,很多实践基地仅仅是挂了一块牌子,作为学生实践活动的单位和场所这一实质性功能发挥不充分。具体来说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实践基地运用不充分。目前,多数实践基地仅仅作为教学过程中零散的参观和考察场所,真正为学生提供持续的、深入的、稳定的实践场所的基地很少。例如,毕业实习是实践教学的重要环节,但毕业实习通常是分散进行的,学生大多凭借家长的关系和自己人脉去寻找实习单位,真正进入到实习基地的并不多。二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社会上很多企业和单位都以经济效益为中心,高校实践基地缺乏校企合作、校地合作的保障机制和长效机制。目前,高校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多数实践基地是靠学校和单位负责人的私人交往和私人感情而建立的,且一般学校与实习单位不能形成双向对等的协作机制,对实习单位来说,安排学生实习在某种意义上变成了工作负担。因此,很多公共事业管理专业社会实践基地稳定性和持续性不强,一旦学校负责人或单位领导更换,或者实习单位工作中心转移,文科的实践基地也就名存实亡了。

(二)社会实践活动效果的非平衡性

在能力本位导向下,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实践性教学开展的好坏。尽管很多高校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将实践性教学环节列入了培养方案和教学大纲,但实践教学的最终组织者和落实者是任课教师。但是,任课教师在实践性教学环节的组织和安排方面往往缺乏稳定的制度保障和社会资源支撑,在实践内容、实践场所、实践形式、实践条件、实践效果等方面具有很大不平衡性。如果实践课程的任课老师是社会活动能力强、社会资源丰富、社会交往范围广的老师,他们在联系实习单位、寻找实践项目、安排实践内容等方面就具有优势,这个班级或者这门课程的社会实践活动就容易开展,实践效果就比较明显。反之,如果这门课程的任课老师缺乏社会实践经验,社会资源不多,社会交往范围狭窄,他们在联系实践单位、寻找实践场所、安排实践内容方面就面临很多困难,教学大纲所规定的实践环节就容易落空。

(三)学生在参与社会实践活动中的被动性

在实践教学过程中,主动参与是锻炼学生各方面能力的关键。但是,目前公共事业管理专业社会实践形式往往采取参观、考察、请实际工作部门的人员讲课等形式,这种实践活动有利于组织和管理,但学生参与性不足,不利于更好地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能力。例如,在《社区管理》社会实践活动中,通常的做法是任课教师事先联系好实习单位和车辆,带领全体学生参观几个社区,并请社区负责人介绍社区基本情况以及社区管理的经验,或者带领学生在社区转一转,每个学生在此基础上撰写一份实习体会或总结。这种实践从组织安排到内容形式都是在指导老师主导下进行的,学生仅仅是被动参与,不利于调动学生参与社区实践的主动性与积极性,也不利于学生自主意识的培养和实践能力的锻炼。

二、公共事业管理专业社会实践教学改革探索与实践——以《社区管理》课程为例

如何解决以上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在社会实践中面临的问题,如何以能力为本位开展社会实践活动,这是摆在高校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广大教师面前的重要问题,两年来,笔者在公共事业管理专业《社区管理》实践教学过程中进行了探索和实践。改革的做法是:

(一)以项目为依托建立起学校和实践基地的互助协作机制,增强实践基地的稳定性和连续性

学校实践基地的稳定性和持续性取决于学校和实习单位能否建立稳定的互助协作机制,如果仅是单方面的学生给实践基地添麻烦,实践基地无法从学生实践中获取帮助,这种基地是无法稳定和持续的。解决这一问题的办法是将老师的科研项目(特别是横向项目)与实践基地建设结合起来,以项目为依托建立学校与实习单位的互助合作机制。例如,近年来,笔者承担了苏州市健康城市办公室“苏州市健康城市指标体系研究”、常熟市卫生局“常熟市健康城市建设的战略目标及实施对策研究”等项目,结合项目的实施,安排“社区管理”方向的学生到常熟市有关部门如市卫生局、爱卫办、健康城市办公室、方塔管理区、琴湖管理区及虞山镇所属的50来个社区进行调研,并接受上述单位委托,成为他们的兼职调研员,完成相关单位的专题调研任务,如近两年我们“社区管理”方向的同学接受常熟市健康城市办公室的委托,完成了常熟市城市居民的卫生服务满意度、环境质量满意度、交通状况满意度等多个调研任务,这些任务大多是连续性的,可以一届一届的学生接续下去,避免了实习基地建设中的非稳定性和非连续性问题。

(二)以老带新,实现社会实践资源共享,确保社会实践课程真正取得实效

为了解决由于任课教师之间实践教学经验、实践教学能力、实践教学资源等方面不平衡所带来的实践教学的随意性,笔者多次带领年轻老师到常熟市有关政府部门去走访,给他们牵线搭桥,结识相关部门领导和负责同志,为他们独立带领学生进行社会实践创造条件。例如,结合公共事业管理方向的相关实践课程,笔者多次带系里的年轻老师走访常熟市文化局、市环保局、市卫生局、东南开发区、市发改委、中小企业局、方塔管理区、琴湖管理区等单位,跟他们一起联系社会实践事宜,确保社会实践内容和安排落到实处。针对实践性教学中存在的普遍性问题,笔者作为学校督导组成员和学院督导组组长,结合在《社区管理》实训课程的实践,开展了实践课程组织、实训材料展示、实践活动成果交流(由学生用PPT汇报)等专项研讨会,为年轻教师现身说法,对青年教师开展实践性教学进行指导和帮助。

(三)以学生为主导进行独立实践,变学生被动参与为自主行动

在以往的社会实践课程中,各个环节都是在教师的主导下进行的,学生仅仅是被动参与。为了改变这一状况,笔者在《社区管理》实践课程中进行了“以学生为主导的独立实践”。其具体做法是:

第一,转变指导教师角色,从社会实践活动的“带队人”到“总导演”。在“以学生为主导的独立性社会实践”中,指导教师仅仅是实践活动的“总导演”,而实践活动的策划者、组织者、指挥者、展示者、评判者都交给学生去完成。例如,在《社区管理》实践课程中,笔者在实践活动开始之前给同学们拟定了14个调查题目,内容涉及社区公共交通、公共卫生、公共文化、物业管理等,随后对同学们进行社会调查动员和辅导,向同学们讲清楚实践的目的和意义、实践活动的组织安排和具体要求、实践单位如何联系、实践策划书如何制作、调查问卷如何设计、调查报告如何撰写、PPT演示的具体要求等等。教师(导演)只负责下达任务和提出要求,具体的实践环节包括方案策划、问卷设计、联系相关实习单位、实地调查、资料整理、调查报告撰写、PPT制作和演示等都交给学生(演员)独立完成。

第二,改变组织方式,从“带”同学们到社区变“赶”同学们到社区。为了完成这些任务,笔者将2008级公共事业管理专业的同学分成了10个小组,每个组至少走访4个社区。一周之内,学生们调查了常熟市虞园社区、清和坊社区、红枫社区等四十多个社区。小组成员分工协作,懂方言的同学负责和居民沟通交流,善交往的同学负责对外联络,谋划能力强的同学负责方案设计,擅长写作的同学作为调查报告的主笔。在社会调查过程中,同学们依靠集体的力量想方设法解决困难。从一开始到相关社区吃闭门羹、被拒绝,到后来的热情接待;从面对一堆资料的无从下手,到整理出条理清楚的调查报告;从小组成员的不配合到后来的团结互助,在这一过程中,同学们与人交往能力、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组织管理能力、团队合作能力都得到了很好的锻炼。

第三,改变考核方式,注重过程考核和集体评价。以往的社会实践课程考核一般注重结果考核,其普遍做法是让学生在参观和考察的基础上写一篇调查报告或体会,老师以此为依据对每个学生进行考核打分,由于学生游离于考核过程之外,无法调动他们参与的积极性,考核结果也难以让学生完全信服。在《社区管理》实践课中,笔者对考核方式进行了改革:一是注重过程考核。要求学生对调查过程进行真实记录并拍照,调查报告必须用PPT进行演示和讲解,注重反映社会调查的过程性。二是注重集体评价,为了使成绩评定更客观,增强同学们对评价结果的可信度,笔者事先制作了评分表,聘请相关老师和同学代表一起担任评委,对同学们的演讲进行当场打分。各个小组精心准备,选派口才最好的同学进行演讲,通过对实践成果的展示和交流,提高了同学们的写作能力、PPT制作能力、演讲能力,激发了小组之间的竞争意识,也培养了同学们的团队协作精神。

当然,这种以学生为主导的独立性社会实践也存在一些不足,如:部分同学活动的参与度不高,依赖他人完成任务;部分组长的活动计划性不强,缺乏组织经验,活动开展得不够井然有序;调查问卷设计得不够规范,调查报告写作比较肤浅,这些问题有待以后的实践活动中尽量避免和解决。

[1]朱志燕.试谈文科实践教学的理论和经验[J].广西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S2):55-56.

猜你喜欢
社区管理公共事业基地
流翔高钙为党建示范基地锦上添花
今日农业(2022年1期)2022-06-01 06:18:10
我的基地我的连
糖尿病互助小组在社区中的应用效果
探析中国中小城市社区管理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
智富时代(2016年12期)2016-12-01 16:10:08
糖尿病患者的社区管理
今日健康(2016年12期)2016-11-17 14:40:17
城市化进程中的周口川汇区农村新型社区管理研究
时代金融(2016年23期)2016-10-31 11:18:01
促进社会资本进入南昌社会公共事业领域的研究
2015中国政府及公共事业单位CIO信息安全高峰论坛获奖名单
基于公共事业管理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公共政策课程实践教学研究*——以广州大学为例
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学生就业困境的分析与应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