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研究人员发现果蝇避免不育机制

2010-04-04 11:25
东北农业大学学报 2010年8期
关键词:精巢生殖细胞果蝇

日本研究人员日前报告说,他们发现在雄性果蝇体内存在一种调节机制,可以通过有效增加精原干细胞来避免不育。这一发现有望给不育病理和疗法研究提供新思路。

日本基础生物学研究所教授小林悟领导的研究小组发现,在雄性果蝇精巢前端的精原干细胞微环境中,存在一种特殊细胞,只有与它们邻近的原始生殖细胞,才能发育成精原干细胞,进而发展为精子。研究人员将这种特殊细胞称为“邻近细胞”。

研究人员还发现,果蝇体内既存在使“邻近细胞”增多的基因——notch基因,也存在使“邻近细胞”减少的基因——EGFR基因。在通常状态下,这两种基因在精巢内“势均力敌”,从而保证制造出一定数量的“邻近细胞”和精原干细胞。

如果因为疾病等意外,原始生殖细胞数目显著减少,那么减少“邻近细胞”的EGFR基因就会受到遏制,而使“邻近细胞”增加的notch基因则更加积极地发挥作用,从而帮助原始生殖细胞发育成精原干细胞。这样,即使只利用少数原始生殖细胞也能制造出较充足的精原干细胞。但如果在原始生殖细胞显著减少的情况下,通过操作避免减少“邻近细胞”的EGFR基因受到遏制,精原干细胞的生成就会日益萎靡,从而导致不育。

此次研究揭示了果蝇体内存在巧妙的调节机制,在其原始生殖细胞数目出现异常的情况下,也能避免不育。小林悟等研究人员认为,这一研究可能有助于揭示其他动物避免不育的机制,为研究精巢以外器官中的干细胞及其“邻近细胞”间的调节机制提供线索,并有望给人类不育疗法研究提供新思路。

上述研究成果将刊登在本周的美国《国家科学院学报》网络版上。

猜你喜欢
精巢生殖细胞果蝇
王中柱
果蝇遇到危险时会心跳加速
2021年大樱桃园果蝇的发生与防控
颅内生殖细胞瘤放疗的研究进展
鞍区混合性生殖细胞瘤1例
草地贪夜蛾种群性诱测报方法研究
小果蝇助力治疗孤独症
基于改进果蝇神经网络的短期风电功率预测
灭多威胁迫下罗非鱼精巢SSH文库的构建
颅内生殖细胞瘤诊断方法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