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 巧
(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湖南 长沙 410081)
试论桑代克学习定律与职校生的技能学习
唐 巧
(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湖南 长沙 410081)
美国心理学家桑代克通过动物实验来研究学习,认为学习的过程就是联结—试误的过程。根据实验结果,桑代克提出了学习的三大定律,即准备律、练习律和效果律,将这三大定律运用于职校学生技能的学习过程中,能提高学生学习效率,促进教学优化。
桑代克;学习定律;职校生;技能学习
桑代克是美国著名的心理学家,是联结主义学习理论的创始人。他把动物和人类的学习过程定义为刺激与反应之间的联结,认为知识和技能的获得必须通过尝试—错误—再尝试这样一个过程。他认为人和动物在学习知识和技能的过程,刚开始是按照一种本能的冲动在行事,经过几次错误的尝试以后,错误的反应会逐渐减少,而正确的反应会逐渐增加和巩固,最终会形成稳定的刺激—反应联结。因而,在桑代克看来,学习就是刺激与反应的联结,学习就是试误,并且这种联结是通过尝试与错误,按照一定的规律形成的,整个试误的过程主要受准备律、练习律和效果律的支配,这就是有名的桑代克学习定律。
“准备律是指学习开始时的预备之势,是在试误学习的过程中,当刺激与反应之间发生联结,如果事前处于一种准备状态时,实现则感到满意,不实现则会感到烦恼;反之,当此联结不准备实现时,实现则感到烦恼”。[1]在桑代克的实验中,小猫是处于饥饿状态的,这就说明小猫已经具备了渴望得到食物的准备条件。实验中,当小猫被放进迷笼中,饥饿的小猫会有强烈的欲望要得到笼子外面的食物,因此小猫会表现出极度的不安和逃出笼子的冲动,这样小猫才会有一系列盲目而紊乱的行为,也才会在盲目的行为中无意打开了笼门。在这个实验中如果猫吃得很饱,把它放进迷笼后,它很可能不会显示出任何学习逃出迷笼的行为,而是蜷缩在那里睡觉。“在这里,桑代克讲的准备不单是指学习前的知识准备或成熟方面的准备,主要是指学习者的学习动机或学习欲望的准备”。[2]所以,这就说明在学习的过程中必须要有某种动机。
“练习律是指在学习过程中,对于任何刺激与反应的联结,如果经常对之进行练习和运用,那么其联结的力量就会逐渐增大;练习的时间越近,联结保持的力量也越大”。[3]如果不进行练习,则联结的力量会逐渐减少,不练习的时间越长,联结的力量就会越小。但练习本身并不是一种很有效的方式,练习并不会无条件地增强刺激——反应的联结力量。一般说来,只有当学习者发现重复练习能获得满意的效果时,练习才会有助于学习,没有强化的练习是没有意义的。这样,练习律就被消融于效果律中去了。桑代克之后又补充说明,准备律、练习律以及效果律,只靠单纯练习,不能充分导致进步,而是要把练习和练习的结果的反馈联结起来,学习者才能获得进步。
“效果律是指如果一个动作跟随着情境中一个满意的变化,在类似的情境中这个动作重复的可能性将增加,但是如果跟随的是一个不满意的变化,这个行为重复的可能性将减少。也就是说,满意的结果会使个体趋向和维持某一行为,而烦恼的结果则会使个体逃避和放弃某一行为”。[4]可见一个人当前行为的后果对决定他未来的行为起着关键的作用。桑代克在实验中发现,为了保证学习的发生,除了猫必须处于饥饿状态外,食物也是必需的。要是猫逃出迷笼后得到的是惩罚而不是奖励的话,那么猫就不会再试图逃出迷笼了,正因为猫无意间打开了笼门,并得到了笼外的食物,满足了它的需求,这就说明猫的行为表现是正确的,在后续的实验中,猫才会持续自己先前的行为,用桑代克自己的话来说,就是“满意或不舒适的程度越高,刺激一反应联结就越加强或越减弱”。
桑代克的的三大学习定律在今天对我们仍有启示,在职校学生技能学习的过程中合理利用这些定律,对于激发学生兴趣、减轻学生负担、帮助学生成功具有重要的意义。那么,我们应该如何利用这三大学习定律来促进职校学生技能的学习?
从桑代克的准备律我们可以看出,在学习发生之前,我们要激发学生学习动机,帮助学生形成学习准备心理。良好的学习动机能够促进学生集中精力,积极主动,不断探索,不断进取,加快达到学习目标的速度。
一直以来,人们将职业教育看成一种次等教育,职校学生也被看成是普通教育的淘汰品。在这个以分数论英雄的现实社会中,职校学生无疑是一个失败者,因而职校学生表现得往往不够自信,正是这种自卑让职校学生对学习敬而远之,在学习的过程中也就没有什么积极性,学习动机势必会被削弱。另外,很多职校学生的学习基础本来就差,进入职业学校以后,学习内容的难度往往使得职校学生们望而生畏。同时,职校教师的教学方法、校园环境、社会环境等因素也会影响职校学生的学习动机。
目前,很多职校教师认为职校学生的学习基础差,再加上学生们根本就不愿学习或者学习的欲望不强,因此他们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往往忽略了学生的学习动机,特别是在技能学习方面的动机,对学生采取放之任之的态度。许多职校学生在文化知识方面确实赶不上普通学校的学生,但是他们之所以选择职校一方面是因为他们对自己所选择的专业感兴趣,也就说他们想学习一门技能;另一方面,他们无法进入普通学校学习,于是想通过职业教育实现他们的梦想,为以后的就业打下基础。从这两个方面来看,职校学生都有一定的学习动机,只是教师们没有很好地激发或者利用他们的原始动机而已。这就说明,虽然职校学生的学习动机不强,但并非说明他们没有学习动机,在职校学生学习技能的过程中,职校教师可以采取一定的措施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使学生做好学习技能的心理准备。首先,教师应该让学生了解职业教育的性质以及培养目标,使学生明确自己的位置,了解职业技能学习的重要性。其次,为了使学生更好地掌握技能,教师应该分析学生的实际情况,找出他们的学习兴趣点,让学生明确自己的学习动机和目标,针对不同的情况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再次,教师要从文化知识学习和技能学习两个方面来分析学生的学习动机,要让学生了解到文化知识学习和技能学习的区别与联系,即使学生的文化基础差,只要自己努力同样能够掌握技能的学习。最后,教师还要采用心理疏导方法,使学生正确认识自己,树立远大的奋斗目标。在技能学习过程中,教师如果一味地强迫学生学习,学生就是被动的,他们会感到痛苦,在这种情况下也很难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因此,职校教师要想方设法激发学生的兴趣,变“要我学”为“我要学”,这样才会有利于学生掌握技能。“同时,教师也可以创设一定的学习情境,帮助学生做好技能学习过程中的知识准备,提高教学的效果”。[5]
学习必须经过练习,练习之后才会有效果,才能产生学习或学习的迁移。这是桑代克的练习律揭示的内容。练习其实就是一个复习的过程,学生在学习知识和技能以后不加强练习,那么知识和技能就会遗忘,也就没有什么学习效果可言。只有反复练习才能巩固知识和技能,做到“熟能生巧”。在反复的练习中,学生就会形成一种习惯,以后在同样的情境下,学生就能根据自己的潜意识迅速地做出正确的反应。职业教育中技能的学习实践性很强,而且主要是操作技能的学习,比如机床的操作、临床护理、电焊气焊等等,这些操作技能的形成是一个由不熟练到熟练的转化过程,要实现这种转化,学生就要不断练习这种技能的操作。一般而言,教师在教授技能时,多采用示范和讲解相结合的方法,学生学习技能过程中主要是照着老师的动作进行模仿,在这种情境下,学生一般都能独立的操作,但是学习过程结束以后,如果学生不多加练习,那么时间一长,学生就会忘记技能的操作要领,特别是学生在学习完专业理论知识以后,虽然学生掌握了相关的理论知识,如果学生在课后没有及时地将理论知识运用于实践,那么理论知识就无法转化成实际的技能。因此,职校的学生要牢固地掌握某一技能,就要对某一类学习有充分的巩固,所以在平时的教学中,教师要安排各种相关的实践练习。
事实上,不论是知识学习还是技能学习都必须经过练习才能掌握,而且练习的次数越多越熟练,练习间隔的时间越短,效果越好。职校学生要想更好地掌握技能,就必须加大练习的强度,但是,现在许多职业学校的硬件设施赶不上,学生往往没有条件进行技能练习,只能在上课的时候跟着老师简单地操作一下,因此,职业学校应该加大实训基地建设的投入,改善配套的硬件设施,为学生的实践练习提供机会。另外,教师在学生的练习过程中,要给与恰当的指导,使学生能够及时地知道自己的练习效果,教师还可以采用一些比赛或竞争的方式来鼓励学生自觉的加强练习。同时,在练习的过程中,教师还应该注意到重复的或过量的练习并不能使学习效果增强,有时侯反而会挫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练习的次数和练习时间必须适可而止,教师不能把练习当作惩罚,不加思考的练习毫无意义和价值。最后,教师还要根据技能的特点,选择合适的练习方式,充分调动学生的身体和心理状态,优化练习的效果。
桑代克曾写道,一种反应倾向是“打上印痕”还是“抹掉印痕”,这要看它产生有利的还是不利的结果而定。根据效果律来看,学生学习取得成效,获得了满意的效果,就能促进其未来的学习,反之则阻碍其未来的学习。这个道理其实很简单,在学习中,如果学生学习了却没有任何收获或者说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那么随着时间的推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就会降低,在以后的学习过程中,学生就不会表现出维持这一学习行为,甚至会逃避或放弃这一学习行为。
心理学家赫洛克曾做过一个实验,他对106名四年级、五年级的学生做了难度相同的加法练习,分为四组,一组为控制组,只练习不予评论;其余三组,甲组为受表扬组,每天由主试宣布受表扬儿童的名字;乙组为受训组;丙组为受忽视组,只让他们听其他两组的表扬和训斥。结果表明:受表扬组的成绩有明显提高,受训斥组其次,控制组成绩不仅没有提高,反而有所下降。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中要及时对学生的表现作出积极的评价,使学生及时了解学习的结果,看到自己的进步,看到成功的希望。职校学生学习技能的过程中,并不清楚自己的操作是否得当,在反复操作以后还是不能解决问题,教师就应该给予及时的指导和纠正,如果教师不予理睬,任凭学生自己去操作,多次尝试仍然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那么学生就会减少或者放弃这一学习行为,在以后的学习过程中,学生碰到同一类的学习行为,都会选择逃避。因此,在职校学生学习职业技能的过程中,教师应该对于学生的学习行为给予及时的评价与反馈,让学生了解到自己的学习状况,并根据教师的指导不断调整自己的学习行为,以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让学生获得满意的结果,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维持同一类的学习行为。毫无疑问,评价反馈在技能学习的过程中起着关键的作用,对教师而言,什么时候给予评价反馈,怎样给予评价反馈,给予何种形式的评价反馈,都是应该值得注意的,这就要求教师要掌握一定的评价反馈的技能与策略,实现评价反馈的功能,激励学生不断获得进步。
[1]冯忠良 .教育心理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0.98.
[2]马彩虹.桑代克的学习定律及其启示[J].常熟高专学报,2001,(5):68.
[3]黄烨.桑代克学习律对高师钢琴教学的启示[J].北方音乐,2009,(11):56.
[4]闫志琴.桑代克学习律对探究性学习的启示[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09,(15):22.
[5]王俊.桑代克“三大律”与乒乓球课程关系探析[J].兰州交通大学学报,2006,(10):153.
G442
A
1671-5136(2010)02-0101-03
2010-04-25
唐 巧 (1986-),女,湖南张家界人,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职业技术教育专业2009级研究生。研究方向:职业教育理论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