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 业
(广西建设职业技术学院学工处,广西 南宁 530003)
从阶段性角度思考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冯 业
(广西建设职业技术学院学工处,广西 南宁 530003)
分阶段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规律的客观要求。大学生在每个年级阶段具有不同的思想特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必须把握各年级学生的思想特点,注重各阶段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制定各阶段思想政治教育目标,各有侧重、循序渐进地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这样才能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更具针对性与实效性。
高等学校;阶段性;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大学生的思想发展是一个整体连续的过程,在这个整体过程中,又包含着一系列明显的阶段性特征。随着年龄的增长和思想的成熟,大学生在每个阶段会凸显出不同的思想特点。大学一年级是大学生摆脱对家长、老师的依赖、开始走向独立生活的成长阶段。处在这一阶段的大学生,其思想特点主要表现为:第一,具有很强的认同性与片面性。第二,对朋友、同学的情感带有强烈的依赖性。第三,自我意识逐渐增加。大学二、三年级是大学生思想发展较为稳定的阶段,随着心理的逐渐成熟与知识面的不断拓宽,处于这个阶段的大学生,独立意识增强,对人生有一定的思索,其思想特点主要表现为:第一,已经适应大学生活,独立意识明显增强。第二,积极思考人生,求知欲特别强。大学毕业阶段是大学生思想发展最为成熟的阶段,经过四年的学习与积累,毕业生的思想比较成熟,但也有部分毕业生因种种心理问题而出现极端思想,处于这一阶段的大学生,其思想特点主要表现为:第一,对相处了四年的老师和同学感到不舍,对校园单纯环境的留恋与对社会复杂环境的厌恶并存。第二,顺利毕业的喜悦和就业压力大而产生的悲观情绪并存,对未来既期盼又迷惘。第三,择业与恋爱之间存在诸多矛盾,导致毕业生左右为难。
对于大学一年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主要是对其进行学习态度、行为习惯的培养以及责任感的教育。大学一年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具有先入为主的特殊作用,在这一阶段,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必须要抓紧抓细,对学生不良的学习态度和生活习惯进行及时纠正,积极引导,为学生打好思想基础。对待这一思想阶段的大学生,教育者应主要做到以下几点:
(一)集中教育与平时教育相结合,教育学生树立崇高的人生观
教育者要重视大学生人生观教育,把集中教育与平时教育结合起来。有意识地向学生介绍学校的历史文化和所在专业优秀毕业生、学习标兵的成长历程和先进事迹,培养学生正确的成才观。
教育者可适当地开展红色教育,组织新生参观革命纪念馆、博物馆,请革命老前辈来校讲述革命英雄事迹,在无形中,使学生受到爱国主义教育和理想信念的洗礼,并认识到自身的社会责任感。另外,除了红色教育外,教育者还应把专业知识教育、军训、劳动以及平时参加的课外活动结合起来,进行积极的引导,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二)积极开展学术活动,端正学生学习态度
所谓态度决定一切,大一学生在入学初期必须端正自己的学习态度。有部分学生因为自己选择的专业较冷门,社会需求不大,使他们对专业学习懈怠甚至放弃。教育者应多关注此类学生,积极引导,多开展学术活动,请著名的专家学者就本学科发展和前沿动态问题做专题报告,组织本专业成绩优异的高年级学生与新生开展交流会,这样既增加了新生的学习兴趣又增强了新生的专业信心,培养学生积极的学习态度。
(三)处理好恋爱与学习之间的关系,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恋爱观与成才观
大学生恋爱行为虽然已得到父母、老师的认可,但作为大一学生,其思想和心理都不够成熟,对爱情应承担的责任比较模糊,另外,学生不能正确把握恋爱与学习两者在时间与精力上的分配。教育者在大一新生入学期间就应对其进行恋爱观教育。首先,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帮助学生提高道德觉悟,通过对学生道德素质的培养来进行恋爱观的教育,让学生明白恋爱背后所要承担的责任。其次,对学生进行成才观教育,学生要以学习为重,只顾着恋爱而荒废了学业,这样的恋爱必定充满了空虚与不安,最后因忍受不了内心的自责而走到爱情的尽头,这是一种扭曲的、不健康的恋爱,通过对学生的成才观的教育来进行恋爱教育,使学生能正确处理好恋爱与学习之间的关系,在恋爱中,两人共同学习,共同进步,这样不仅收获了爱情,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
大学二、三年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不仅是对大学一年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延续和发展,同时也是为今后毕业阶段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打下基础。因此,教育者应注意,此阶段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整个大学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承上启下的关键部分。教育者不仅要仔细观察学生思想上发生的微妙变化,而且也要耐心引导其思想向更成熟、更理智的毕业生阶段发展。这阶段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主要是围绕大学生价值观、综合素养、人际交往、实践能力等方向进行全面的培养与教育。
处于此思想阶段的大学生,首先,在价值定位上,平民意识逐渐替代精英意识。其次,价值取向趋于多元化,大多数学生的价值观是既要国家发展,也要个体幸福,既要顾全大局,也要愉悦自己。虽然经过一年的大学教育,各方面的知识迅速增长,心理也逐渐成熟,但处于此阶段的学生,其思想仍保留片面性,在面对社会很多现实问题时,他们仍然抱有很大的困惑,如对于学校正面的宣传教育同社会消极现实之间的反差不理解,对于个人本位与社会本位关系尺度的把握不明确,对于价值判断标准的一元化还是多元化也感到迷惑。他们的价值观主要表现为:政治上信念不够坚定、理想主义游移、个人价值的实现上较为急功近利、企望得到回报的心理比较急切。
处于此阶段的学生,随着知识面的拓宽和思想的逐渐成熟,其价值观也会发生变化。教育者应该深入学生实际生活,细心观察学生价值观的变化,把思想政治教育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结合起来,把理想信念教育、高尚的情操人格教育灌输到学生的现实生活中去,教育者应多组织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积极而深刻地体验社会生活,然后通过课堂讲授、日常生活中的沟通交流等多种有效的方法引导学生将人生经验和感悟上升到理性和哲学的思考,帮助学生建树正确的价值观。
大学二、三年级教育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最主要阶段,多开展课外活动有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怎样才能让学生在课外活动中锻炼自身能力、提高自身素养?首先,教育者要选择高品质、能让学生受益的活动。如开展“学习国学,繁荣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活动”,处于这个阶段的大学生,热切关心政治问题,关心国家大事,但由于对中国的国情、历史文化了解不够深厚,以及对许多社会现实问题理解也不够彻底,以致在对待敏感问题上经常采取批评而不是建议的态度。批判固然需要,但建议更重要。学习国学,能帮助学生了解中国传统文化,学习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修身养性,遇事不再浮躁与偏激,从而提高学生自身修养。
其次,经常开展学术研讨活动,如开展“学术交流活动”,邀请研究生、博士生与大学生进行学术交流。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全国各界举办的学术性竞赛,提高学生的文化知识素养。
再次,开展课外活动可加入时下流行元素,彰显年轻人的个性,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如,开展“校园歌手大赛”、“大学生辩论赛”、“大学生演讲比赛”、“大学生时装节”等等。通过开展诸多活动,锻炼学生的胆量,使学生性格变得开朗大方,同时,也使学生的组织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得到提高。
经过一年的学习,大学二、三年级的学生开始热衷于实践活动,他们普遍认为,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有利于锻炼自身的实践能力,也能积累经验,为将来更早、更好地适应社会打下坚实基础。主动适应社会,积累实践经验,这对大学生各方面能力的提升有很大的帮助。教育者要重视这阶段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通过社会实践活动,不仅能开阔学生的视野,拓展知识面,学到书本上学不到的知识,而且能深入社会,提早锻炼适应社会的能力,锻炼学生吃苦耐劳的精神,在体会了实践的艰辛后,更懂得努力读书的重要性,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处于大学二、三年级的学生,人际交往能力逐渐成熟,心理日益主动化与开放化。他们意识到高超的情商和良好的人际关系对成功的重要性,主动向这方面努力。与他人建立良好的人际交往关系固然没错,但不要带有目的性、刻意地与他人建立亲密的人际关系。经过一年的学习,大学生们已具备权衡自身利益的能力,知道什么人能在学习、生活甚至以后的就业中能给予帮助。有的学生为了能在大学期间评上中共党员或优秀干部,不惜花大量金钱搞人际关系,巴结老师、同学,希望在竞选或评奖时有更多的认可者和拥护者,这都是不正确的交际观。
教育者要引导学生建立正确的交际观,教育学生不是所有的人际关系都是建立在利益的基础上的,处于这个年龄阶段的学生还没有树立成熟、正确的交际观,对于人际交往没有明确的定位,如果在这个阶段就一味为了自身利益而去与他人搞好人际关系,这将严重影响学生以后树立正确的人际交往观,致使他们变得孤单、冷漠、缺乏安全感与信任感。为了制止学生误入歧途,教育者要加强学生的道德文明建设,提高学生道德水准,教育学生诚实处事,真诚待人,花金钱搞人际关系,这是不正之风,是走向腐败的第一步。同时,教育者自身也要保持高度的思想觉悟,面对学生有目的的交往行为,要坚定立场,并对学生进行严格的教育。
大学最后一学年,学生即将离开校园,踏上社会的舞台,此时他们的心态比较复杂,情绪也不稳定,很容易产生偏激的思想和极端的想法,因此教育者对毕业生要保持高度的关注与密切的联系。
还没踏入社会,有些毕业生就把社会想象得十分复杂,认为社会环境没有校园环境单纯,职场上每个人都居心叵测,勾心斗角,为了自身利益拼得你死我活,他们认为因为不够圆滑、不够聪明,很容易被同事排挤,被上司否定,由此对校园倍加留恋,对昔日美好的师生情怀、纯洁的同学友谊感到不舍,其实,这是一种消极、不自信、逃避现实的表现。此时,教育者应该多与毕业生交流,引导他们向积极、光明的一面思考。另外,教育者应积极开展毕业生实习活动,组织学生到社会各工作岗位进行实践学习,通过在社会中锻炼,学生社会交际能力、应变能力等综合能力都会得到提高,同时,在实践锻炼期间也要与学生进行定期的思想交流,帮助他们在实践中寻找到自己的不足之处,并抓紧大学最后的学习时间,加以补充和完善。毕业实习活动能使学生更快地适应社会环境,建立充足的自信心,积极面对以后工作中的竞争和挑战。
处于毕业阶段的大学生,既有因毕业而产生的兴奋与喜悦的心情,也有因就业压力大而导致的悲观与沮丧的情绪,对未来既期盼又迷茫,在他们心中,自豪感与自卑感并存,理想与现实充满了层层矛盾。虽然在就业选择上,大学生的精英意识已经逐渐消失,就业选择更贴近现实,但其中也不乏世俗的想法。大学生最向往的仍然是名利双收的职业,在地域选择上,大多数学生更青睐大城市而不愿意选择条件较艰苦的西部地区,另外,薪水也是他们对未来职业考虑得最多的问题。在心态上,虽然大学生平民意识已逐渐形成,但仍然存在因高学历而带来的优越感,对自身缺乏正确的认识,期望过高,不愿意从事基层工作。
针对毕业生的就业问题,教育者要及时开展职业生涯规划和求职技巧教育,同时,要引导学生保持积极的就业心态,这种心态不仅包括不怕艰苦、永不放弃的就业精神,同时也要正确地认识自我。不要盲目、从众地选择职业,在了解自身的长短处、优缺点及各方面能力的前提下,根据自己的性格、爱好、特长等选择相适应的工作,既不妄自菲薄,也不好高骛远。
毕业生恋爱中的思想问题比大学一、二、三年级学生恋爱中的思想问题更为复杂。因为就业的关系,此时大学生的爱情面临着严峻的考验,就业单位与就业地域的不同,很可能使得原本相爱的两个人分开,择业与恋爱之间的矛盾使得原本心智不成熟的大学生左右为难,并出现焦虑、怨恨、郁闷、甚至极端报复的不良情绪。
教育者应帮助学生摆正恋爱与择业之间的关系,择业与爱情同等重要,不要轻易地因择业而放弃恋爱,或因恋爱而放弃择业,但必须把事业放在第一位,爱情应当服从事业的需要,尽可能地降低择业与恋爱之间的矛盾。另外,对于因择业必须放弃爱情的学生,教育者要及时对他们进行心理上的抚慰,鼓励学生从痛苦中尽快走出来,积极面对现实,及时为学生疏通心理上的问题,避免极端行为的发生。
各阶段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个小整体,它们贯穿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这个大整体中。在这个大整体中,小整体必须根据大学生思想和心理的不断成熟发展、各有侧重、循序渐进、相互衔接地开展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使得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更具针对性与实效性。
[1]全哲洙.积极探索“全方位育人”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新路子[J]. 求是,2005,(16).
[2]黄可.基于创业教育视角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研究[J]. 前沿,2010,(2).
[3]宋妍,李超.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对象研究[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09,(5).
[4]施燕.浅谈大学生思想教育[J].科教新报(教育科研),2010,(6).
[5]卢凯.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问题及对策[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0,(11).
[6]祝玉芳.关注大学毕业生择业过程中的恋爱心理[J].教育与职业,2007,(1).
G711
A
1671-5136(2010)02-0032-03
2010-04-25
冯 业 (1982-),女,广西博白人,广西大学思想政治教育专业08级硕士研究生、广西建设职业技术学院学工处秘书。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