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期刊数字化的现状和未来
——在第二届亚太数字期刊大会上的演讲

2010-04-04 09:55中国期刊协会会长石峰
传媒 2010年11期
关键词:赢利期刊数字化

中国期刊协会会长 石峰

尊敬的国际期刊联盟主席阿让•普瑞先生尊敬的各位来宾,女士们、先生们:

大家上午好!金秋十月,来自亚太地区的400多位嘉宾齐聚在景色迷人的西子湖畔,一起探讨我们共同感兴趣的命题——数字革新、期刊未来。来自美国、德国、澳大利亚、日本、印度等14个国家和地区的知名媒体专家,将为中国期刊界带来他们对数字变革的精辟解读和数字变革实践的宝贵经验,有近20位中国期刊同仁及数字媒体高管将与各国专家同台对话,中国政府有关部门负责人还将就发展数字媒体及版权保护问题作政策解读,无疑这是一个令人期待的盛会。中国期刊协会为能在中国举办这样的盛会而高兴,对前来出席会议的海内外宾客表示最诚挚的欢迎。浙江省委省政府、杭州市委市政府对这次会议高度重视,做了大量周密细致的大会接待和服务工作,我代表会议主办方和全体与会者对他们表示由衷的感谢!

中国期刊业的数字革新,经过近10年的探索和积淀,已经取得令人欣喜的进展。数字化正在悄悄地改变着中国媒体的格局。

1.中国数字出版进入了快速发展期。数字化技术近10年来的发展,急速而深刻,凸显了出版业的创新实践。2008年中国数字出版业的整体收入达到530亿元人民币,比2007年增长46.42%;2009年数字出版业的整体收入达到799.4亿元人民币,又比上年增长50.75%。目前每年出版电子图书50万种以上,并呈大幅增长趋势。全国现有1937种报纸的大多数报社都开展了数字报业务,单独出版的数字报有700份以上。现有期刊网站580多家,电子期刊总量已经达到近万种。据有关方面预计,未来几年,中国数字出版用户每年将增长30%,收入每年将增长50%。

2.产业形态初步成型。数字出版产业在发展过程中,以内容为基础、依靠技术革新,产业形态经过多年探索已经逐渐清晰,初步找到了适合数字出版自身发展的运营模式。以中国知网、万方数据、龙源期刊等为代表的数字期刊企业,已初具规模。例如,中国知网已成为全球著名的专业互联网与电子出版机构,拥有2000余万在线读者,在海内外拥有数千家机构用户。目前,期刊数字化从内容提供商到技术服务商,到网络发行平台,到终端阅读、移动阅读,已形成了期刊数字化产业链,并在逐步延伸和完善;在培养用户阅读习惯和广告商对数字期刊认知的过程中,将逐步建立起持续有效的赢利模式。这种以依靠著作权人与出版商结合、内容与技术结合、产品与渠道结合、收费阅读与广告经营结合的产业链,是数字出版产业形态的一大特色。

3.数字化推进期刊国际化。数字出版使中国期刊借助互联网跨出国门,走向世界。例如,中国知网的海外机构用户已遍布美国、英国、德国等30多个国家和地区,包括哈佛大学、剑桥大学、美国国会图书馆等500多家用户。在未来的岁月里,数字出版将有可能重组中国媒体的格局,使中国媒体产生新的造血功能,并进一步拓宽中国媒体国际化的渠道,创造出新的媒体发展空间。

目前,中国期刊数字化发展呈现新的发展趋势,主要有:

1.内容服务互动化趋势。媒体数字化不仅是媒体的电子化,而是一种全新的传播和阅读方式。精美的高清晰度图片、动人的背景音乐、令人兴奋的视频、书刊化的页面等等,这种人类长久以来梦寐以求的“会说话的书刊”,已经成为了现实。特别是它的互动性正吸引着越来越多的读者,读者不但可以分享数字媒体的内容,还可以参与评论,与作者进行交流等等。所以,这种内容出版和内容服务融合互动的数字化趋势日益被人们看好。

2.数字媒体移动化趋势。随着移动技术的迅速发展,人们用手机收看电视、上网、读书读报,已经成为一种时尚。据统计,目前中国手机用户已达7.5亿,手机上网用户达到2.33亿,手机阅读用户今年将接近2亿,发展速度惊人。手机移动阅读方式携带方便、收费简便,读者群广泛,为数字媒体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市场,将成为今后一个时期期刊数字化的一种重要形式。移动出版内容涉及手机文学、手机书刊、手机游戏、手机动漫等,几乎可以覆盖传统出版的所有形式。随着3G的广泛应用,移动阅读更加便捷,将催生更多的业态和传播方式。

3.赢利模式多元化趋势。赢利模式是人们非常关注的问题,也是媒体数字化转型的一个坎儿。目前,中国政府鼓励和支持传统媒体的内容生产者与新媒体企业的合作联合,发挥各自的优势,实现资源共享、互利共赢、快速发展的目标。赢利模式在探索中初步呈现付费阅读、广告、增值服务等多元化趋势。

中国期刊数字化在快速发展的同时,面临着三大难题:一是版权难题。目前的期刊数据库由于海量的作者,一个网络运行商几乎不可能得到作者的直接授权,纠纷不断。如果版权问题得不到妥善解决,将成为期刊数字化的严重障碍。二是数字化发展的人才相对不足。数字化对媒体产品的制作、运行、经销、服务等都提出了新的要求,既懂数字技术、又懂媒体运作规律的人员,目前还不多,与数字媒体的快速发展很不适应。三是赢利模式依然是个难题。赢利模式是期刊数字化发展必须解决的关键因素,没有良好、成熟、稳定的赢利模式,数字化不可能持续向前推进。目前电子杂志就陷入了赢利模式的困境,一些电子杂志不得不停刊。这些问题,我相信在数字化的实践中将会逐步得到解决。

当前,中国推进数字出版面临极为有利的条件,数字出版业的发展势不可挡。

首先是中国政府实施数字出版战略,制定了鼓励传统出版向数字出版转型的一系列政策措施,积极推进覆盖整个行业的数字化重大项目实施。其中,“国家数字复合出版系统”、“数字版权保护技术”、“中华字库”、“国家知识资源数据库”等国家级重大文化工程项目,采用国家支持和企业自主研发相结合的方式,正在加快进度。与此同时,中国政府坚决打击侵权盗版行为、大力保护知识产权,为数字出版健康发展提供保障。

其次是中国政府力推数字技术发展,为数字出版发展提供了更为有利的条件。目前,中国政府正在力推技术创新体系建设,增强企业研发能力;以数字化带动出版现代化,鼓励创造自主知识产权,以推动出版传媒技术升级换代,争取研发成功数字出版核心技术,构建覆盖广泛、传输快捷的新闻出版体系;根据规划,通过若干年努力,将打造5~8个年产值超过百亿的国家数字出版基地或国家出版产业园区,并制定了相应的财税政策和金融政策,以鼓励企业增加科技投入。

三是数字阅读人数快速增长,传统阅读方式向数字化阅读方式转移,为发展数字出版提供了巨大商机。国家文化体制改革全面推开,也将为期刊数字化注入新的活力。

面对数字出版的迅猛发展,有一部分人对传统出版的未来产生了悲观情绪,更有甚者,预言传统出版将很快消亡。坦率地说,我对传统出版业的未来仍充满信心、充满期待。

1.数字化不是洪水猛兽而是春风送暖。一些人把数字化看做对传统出版的冲击,视为洪水猛兽,一开始就把自己站到了数字化的对立面,这是一个天大的误解。传统出版从手抄到雕版印刷,从雕版印刷到活字印刷,从活字印刷到电子排版、分色印刷,每一次技术革新都极大地推动了传统出版业的发展。数字化是出版技术手段的又一次革新,是出版传播途径的扩展和延伸,大大提升了传统出版的传播力和影响力。数字化对传统出版是如虎添翼、春风送暖,必将为传统出版带来新的生机与活力。

2.传统出版仍然有着无穷魅力。据美国杂志出版人公司不久前的一项调查表明:在美国,仍有92%的成年人阅读杂志;2009年美国杂志的订阅量继续保持上涨;2009年全美新增杂志总量同比增长10%;使用ipod的青少年当中,有75%的人阅读杂志,34岁以下的杂志阅读者总量要大于这个年龄之上的杂志阅读群。由此可见,实际情况并不像有的人想象的那样,有了新媒体、阅读器,年轻人就不再阅读传统出版物了,传统出版物仍然有着自己的独特魅力。当电视出现时,有人预言电影院将关门大吉,事实上至今电影院仍然火暴。网上购物发展很快,超市里也不见人少。我想逛书店那份体验是网上购书所无法替代的。当然,新旧事物的交替更迭是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但它是一个过程,是新事物在旧事物基础上的发展、超越,要理智地对待。

3.传统出版要积极主动利用数字化,融入数字化。数字出版的基础在传统出版,传统出版是数字出版的内容提供商,数字出版是传统出版在传播介质层面的发展。在数字出版面前,我们不能迟疑,不要彷徨。我有时候感到我们做传统出版的在数字化、网络化面前,有点蒙头转向了,网络媒体利用传统媒体的资源迅猛发展,进而成为自己的竞争对手,而束手无策,大有被网络“绑架”的感觉。其实,网络也好,数字出版也好,他们卖的仍然是内容,而内容的源头在传统出版,因此,传统出版理应主导网络出版、数字出版。我认为,什么时候做传统出版的在这一点上觉醒了,数字出版才能真正走上健康发展的轨道。

杭州素有人间天堂之美称,天堂是令人神往的;数字化被认为将改变人类生活方式,是个令人遐想的神秘空间。我们还不知道数字化将走向何方,但我们知道,未来总在人们想象之外。正因为如此,数字化才值得我们去不懈追求。

谢谢大家!

猜你喜欢
赢利期刊数字化
期刊更名启事
期刊简介
家纺业亟待数字化赋能
Right Place to a New Restaurant
期刊问答
高中数学“一对一”数字化学习实践探索
高中数学“一对一”数字化学习实践探索
“最美风场”的赢利法则
智慧政务蓝海 党媒大有可为——衢报传媒集团政务新媒体赢利实践探索
数字化制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