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北平大学区的兴废

2010-04-04 06:29张士伟
重庆三峡学院学报 2010年2期
关键词:学区制世界日报蔡元培

张士伟

(河北大学历史学院,河北保定 071002)

谈北平大学区的兴废

张士伟

(河北大学历史学院,河北保定 071002)

1928年,蔡元培建立大学院。为恢复和发展北方教育,推广大学区制在北京中法大学试行的成功经验,1928年11月,建立了北平大学区,随后在大学区的领导下,开始合并各高校、接收河北省教育厅、建立教育督导体系,进行教育调查,并积极筹措资金,恢复各学校课业。由于所划的北平大学区面积太大,合并高校引发学生此起彼伏的护校声潮,加上教育经费缺乏,领导者态度消极,最终北平大学区被废止。

北平大学区;大学区制;李石曾;李书华

为革除北洋时代教育行政机构官僚化习气的弊端,挽救和发展我国的教育事业,蔡元培、李石曾等将法国大学区制模式移植到我国,于1928年建立了三个大学区,其中在11月成立的北平大学区是北方唯一的一个,管辖北平、天津、河北省和热河省两省两市,是华北教育史上重要的事件,曾引起轩然大波,论者多有涉及,但对此个案论述不详,故有必要对其建立的背景、成立的经过、所做工作以及失败的原因做一分析与探讨。

一、北平大学区成立的背景

(一)军事甫定,教务停顿

1928年6月3日,张作霖在国民党军队进逼下,离京回奉。6月8日,国民党军队占领北京、天津。当时的北平国立各校(即北京大学、法政大学、工业大学、农业大学、医科大学、师范大学、女子师范大学、女子大学和艺术专门学校等)校务陷于停顿状态,各校主持无人,师生星散,经济捉襟见肘。河北省和热河省的情况更糟,根据北平大学区普通教育处处长张仲苏报告,“河北省承历年兵燹之后,学校受军队蹂躏糟蹋,几乎到处皆然。民十五、十六、十七,这三年之中,省立学校有全部被军队居住者,亦有仅占据一部份(分)者,至全未占据幸而免者,则只少数”。[1]

(二)大学区制思想及在北京中法大学实验的成功

1920年,蔡元培、李石曾、吴稚晖等为促使法国退还庚子赔款,加强中法教育交流,成立了北京中法大学,首任校长为蔡元培,他认为“自宜仿法国制度,以大学区为教育行政之单元,区内之教育行政事项,由大学校长处理之,遇有难题,得由各学院相助以解决之,庶几设施教育得有学术之根据”。[2](35)李石曾也主张在北京中法大学实行法国的大学区制,“法国大学分为十七学区,每区有一大学,即包含文理医法等科与中小学,此即中法大学所欲采其长以行之者。于此言之,不仅关于一校,实亦一种学制之试验也”。[3](35)

他们把北京中法大学作为实行大学区制的试点,成功后就要在全国进行推广。中法大学校长掌握全区大学、中学、小学和幼稚园教职员的人事权。大学区最高的权力机构是校务会议,由大学校长、中小学部各校主任、事务处各主任、各学院学长,并由校长从每学院各聘请教授一人(任期一年)组成,每月开常会一次,商讨和决定大学区内(大、中、小及其它各部)各种规程及各部所需教育经费和其他重要事项。为了衔接大学、中学和小学的课程,中法大学还成立了中学教育委员会,由本大学校长、学务主任、各中学主任及各学院学长或其代表组成,其工作是商定各中学教务之改进及课程之划一、各中学与各学院课程之衔接以及本校各中学与各学院及各中学相互间之联络。[4](16-18)大学区制的成功促使北京中法大学发展壮大起来,到1925年便初具规模,形成了从幼稚园、小学、中学到大学的小型大学区,建成了研究部、大学部、专修部、中、小学部和特设部等众多机构。[5](4-6)可与当时国内的一些著名学府相媲美。法国大学区制在北京中法大学的试行取得的巨大成功,极大地鼓舞了大学区制的倡导者,所以从1927年6月开始,北京中法大学的创始人兼第一任、第二任和第三任校长——蔡元培、李石曾和李书华共同领导了北平大学区制改革。

(三)大学院的成立

1927年4月18日,蒋介石建立南京国民政府,蔡元培、李石曾等人被任命为南京国民政府教育行政委员会委员。为改革我国教育行政机构官僚化习气之弊,倡导教育与研究合一,争取教育独立,蔡元培、李石曾竭力提倡推行大学院和大学区制。1927年6月7日,国民党中央政治会议批准蔡元培变更教育行政制度的呈文,议决大学区制由国民政府核议施行,“以大学区为教育行政之单元,区内之教育行政,由大学校长处理之。凡大学,应设研究院,为一切问题交议之机关”。[2]1927年6月13日,蔡元培、李石曾又向国民党中央政治会议第105次会议提交了“关于设立中华民国大学院的提案”,称“近来官僚化之教育部,实有改革之必要。欲改官僚化为学术,莫若改教育部为大学院”。[2](39)此次会议通过了蔡元培等人的提案。6月17日,国民政府任命蔡元培为大学院院长。6月27日,国民党中央通过《中华民国大学院组织法》:“中华民国大学院,为全国最高学术教育机关,承国民政府之命,管理全国学术及教育行政事宜。本院设院长一人,综理全院事务,并为国民政府委员”。[7](40)大学院的成立为大学区制的推行提供了政权保证。

二、北平大学区的兴亡

(一)北平大学区的建立

1928年6月底,大学院派高鲁、齐宗颐北上,接收前教部及京大案卷。7月19日国民政府会议通过北平国立各校合组为国立中华大学,以李石曾为国立中华大学校长。8月16日,大学委员会开会,通过北平大学区施行办法和北平大学区组织大纲,(7月21日中央政治会议通过北京改称北平)以北平临时政治分会辖区(包括北平、天津、河北省和热河省)为北平大学区的管理范围,设大学委员会北平分会和北平研究院。大学区设校长、副校长、秘书长、高等教育处长、普通教育处长和扩充教育处长各一人。大学区设北平大学本部,设文、理、法、工、农、医、艺术、师院等学院、文理两预科及俄文专修馆。9月3日,国府会议任命李书华为副校长。9月21日国府会议,李石曾出席报告,请筹款维持北平国立各校,并筹款维持北平国立各校,并请准予辞职。会议决定将中华大学改称为北平大学,通过北平大学区组织大纲,李石曾辞职慰留。9月26日,大学委员会开会,推蔡元培、张继、沉尹默、李麟玉、萧瑜等为大学委员会北平分会委员。10月底,李石曾、李书华因迭请辞职,未蒙获准,而北平大学区亟待组织,于是由李书华先行北上,着手组织。李于11月1日到达北平,设校长办公处于中海怀仁堂西四所,组织秘书处及高等教育处,聘成平为秘书长,王凤仪为高等教育处长,并将各学院院长聘定,于11月8日分别致送聘书,国立北平大学正式成立。

(二)北平大学区的工作

1.合并大学区各高校

仿照法国每个大学区只有一所大学的模式,北平大学区大学的改组与发展分三步走:第一步,将大学区内国立各大学合并为一所完全大学,设文、理、法、工、农、医、艺术、师院等学院,文理两预科及俄文专修馆。第二步,在万寿山北近山之处,择地建筑一大学区,将大学各部全迁移进去。第三步,尽力扩充大学内部,使其不但成为中国学术之中心,而且要成为亚洲学术之中心。[6]从其计划来看,耗资是非常巨大的。

当时北平、天津和保定三城中有同类学校,各校有同类专业学科,多有重复,如法有北大法科、北京法大、河北法大、及天津法专四处;医有北京医大、河北大医科两处;农有北京农大、河北大农科两处;文有北大文科及河北大文科两处。所以北平大学区决定同类同科合并:①文学院:北京大学文科和保定河北大文科合并为文学院,设立于北平北京大学第一院旧址。保定河北大文科,迁至北大第一院旧址。②理学院:北京大学理科改为理学院,设于北京大学第二院旧址。③法学院:合并北京大学法科、北京法政大学、保定河北大法科、天津法科专门学校为法学院,北大法科、保定河北大法科及天津法政专门学校,迁至太仆寺法大及众议院。天津法专的旧址,改归研究院用。④农学院:北京农大迁至保定河北大农科,与河北大农科合并。⑤医学院:河北大医科,迁至北平医大旧址,与北平医大合并。[7]合并迁移高校造成了人财物资源的巨大浪费,激起了强烈反对,北平大学区制推行受阻。

2.接收河北教育厅,成立教育行政院

根据1928年12月12日中央政治会议决议,取消河北教育厅,所有教育厅事务,移交北平大学接收办理。国立北平大学本部组织成立后,即着手办理接收北平大学区事务,但是遭到河北省教育厅、省政府及河北省党务指委会的拒绝。教育部饬令河北省立即办理接收事宜:“当以河北教育厅职务,划归北平大学区管理。系经中央政治会议议决,咨由国府令饬遵办。未便轻议变更,乃应遵照前令,迅即接收。除电令河北教育厅实行移交外,仰即遵照”。[8]李石曾为缓解河北省政府对接收省教育厅的抵触情绪,也作出妥协,向河北省教育界保证在接收后,仍任用河北省教育厅原班人马,人事上不作更动,最后才获得河北省教育厅、省政府及河北省党务指委会的同意,至1929年1月15日,始由河北省政府公函通知,定期接收,于1月17日,北平大学区代表会同河北省府所派职员,将河北教育厅文卷接收完成,翌日呈报教育部,并分别通行知照。河北教育厅事务接收完竣,随后成立了北平大学区教育行政院,添设普通教育处下分初等、中等、社会三组,秘书处改设文书组、会计、庶务、出版、统计五组,高等教育处亦添设留学教育组,3月添设扩充教育处,暂设社会教育组一组(即以普通教育处之社会教育组移并),4月添设军事教育训练主任,并改组中小学教科书编定委员会及小学教员检定委员会,教育行政院之组织,至此乃渐告完成。[9]

3.建立督学体制,进行全区教育视察

北平大学区教育行政院将全区视学改称督学,并制定市县督学规程计十九条和北平大学区督学办事细则二十八条,规定各市县教育局,设督学一人至三人,秉承局长,视察指导全区教育事宜,督学应将视察结果报告大学校长。从1929年4月11日开始,北平大学区教育行政院派顾兆麟、武学易、尤桐、曲殿元、张陈卿、赵华叔等六督学,赴河北各县视察教育状况,分两步进行,第一步,视察前教育厅未视察完毕各县;第二步,视察全省各县教育改进状况。15日起,先实行第一步工作,分三路出发,每路二人,视察遵化、丰润、卢龙、迁安、乐亭、昌黎等三十县。[10]通过调查,掌握了全区各级学校的基本情况,为制定教育预算提供了依据。

4.筹措款项,恢复课业

北平大学区建立之初,干戈初戢,库帑空虚,经费无着,各校处于停学状态。河北省各校被军队破坏严重,应筹拨款项,加以修葺。1928年9月,北平大学校长李石曾,以该校经费无着,当无开课之望,长此迁延,对于学生学业,大有问题,特请财部速解决。结果财长宋子文允月内拨发两月经费。[11]经费到位后,大学区开始延聘师资,努力为大学恢复课业,各学院因得以最低限度维持。关于省立中小学及师范学校的维修及开办所需经费,大学区增加了预算数额,提交河北省政府会议审议。但是还没有等到结果,1929年6月17日,就接到教育部训令,“北平大学区,限于本年暑假内停止”。[12]李石曾遂向国府呈请辞去了校长职务。

三、北平大学区制度改革失败的原因及启示

在法国和北京中法大学实行的卓有成效的大学区制,为何在北平大学区实行不到一年就废止了呢?正如当时的教育部长蒋梦麟所说:“但此中原因,颇为复杂,根本别有作用,并非大学区制不良。”[13]那么有哪些原因呢?

(一)北平大学区所辖面积太大

北平大学区管辖北平、天津、河北省和热河省,有两市两省,面积为144 950平方公里,学生数为1 094 698人。[14](164)单单合并高校就涉及了多所高校的搬迁问题,立即激起了广大学生的强烈反对,护校风潮此起彼伏,成为大学区制施行的主要阻力来源。相比而下,“法国本部,面积不满五十四万方公里,人口不满四千万,分作十五个学区(若合爱、伦二州的一区与属地的一区,便是十七区)。平均数是每三万六千方公里,三百六十万人,就成一个大学区了”。[15](202)1930年,法国全国共有学生531 151人,[16](260)17个大学区,法国每个学区平均学生数31 244。可以看出,北平大学区的学生人数约是法国的35倍,所以北平大学区的教育管理工作千头万绪,其工作难度可想而知。从北京中法大学试行大学区制的经验来看,以每个大学为单位,筹建附属中小学,建立小型的大学区是最易获得成功的。

(二)教育经费严重不足

1928年,北平大学区初步建立时,干戈初戢,百废待兴,而库帑空虚。根据国立北平大学经费收入总报告,经多方努力,截至1929年7月底止,共收到五笔财政部拨款:1928年11月收5亿元;1929年2月收1亿元;1929年3月收3亿元;1929年5月收9亿元;1929年6月收3亿元。[9]每次数额不一,相差很大,教育经费来源非常不稳定。大学区所得到的财政拨款仅能使学校得到最低限度的维持,根本无从发展。大学区制在法国和北京中法大学成功的重要原因就是教育经费是充裕和稳定的,北京中法大学的经费主要来自中法基金之息金和法国庚子赔款补助费,数额远远高于当时国内的其它私立大学(不包括教会大学)。

(三)领导者的态度消极,知难而退

面对北平大学区成立所引起的强烈反对声潮,大学区的领导者态度消极,犹豫不决。李石曾被任命为中华大学校长后,滞留南京,中央政治会议北平临时分会和大学院反复敦促李石曾校长立即北上,主持一切,而他一直拖延到1928年11月22日才北上到达北平,不是立即着手投入工作,而是以喉症初愈为由,到北平后即赴西山温泉等处休养,闭门谢客。在此期间,李石曾多次提出辞职,1928年9月初,“李仍辞华大校长,愿以个人力助筹经费。”请以蔡元培为校长,李书华为副校长,[17]9月3日国府会议议决任命李书华为副校长,李石曾辞职慰留。9月21日李石曾出席国府会议,再次提出辞职。结果会议决定仍慰留。北平大学副校长李书华,也“拟将辞职去副校长,态度颇为消极”。[18]11月16日,李书华正式向国府请求辞职,未获批准。“李石曾三辞北大校长,李书华亦力辞,中央正竭力慰留,必不得已,即据请李石曾负责筹款,校务则暂由李书华代”。[19]关于多次辞北平大学校长一职的原因,李石曾表示“拟以全力从事于教育经济之筹画。”“因校长职责,关于教育行政方面者居多,恐担任此席,转使其教育经费之主要工作,不能充分进行”。[20]

至于北平大学区的各院院长职务,也成为烫手的山芋,比如文学院陈大齐、理学院王星拱、艺术院徐悲鸿等也以种种理由拒绝就职,分别由张定璜、经利彬和汪申代理。[21]最要命的是北平大学区的最高领导机构——大学委员会北平分会,根据北平大学区组织大纲,决议本大学区教育上、学术上之重要事项,代理委员长张继在1929年2月辞职,大学委员会名存实亡,从此不再开会,北平大学区也就寿终正寝了。

(四)反对派的力量强大

首先,河北省政府及河北省党务指委会反对北平大学区,致函国民政府,提出“大学区制在中国为试行之制度,江浙实验之结果,成绩不见佳,以试验尚无成绩之制度遵施于北方,是为有意贻误北方之青年。”反对北平大学区接收河北教育厅。李石曾对此作出妥协,向河北省教育界保证仍用原班人马,在人事上不作更动后,最后才获得河北省教育厅、省政府及河北省党务指委会的同意,这一作法仅换来大学区之名,而无大学区制之实,新制之原有设想和应发挥的优势荡然无存。

其次,北平大学区部分高校的原校领导也强烈反对实行大学区制、高校合并。如河北法专的校领导们因为“向所谓根深蒂固之饭碗,今将打破,大有不可终日之势,不得不私造言词,借全体学生名义,发表宣言,反对大学区”。[22]

力量最强大的反对派当属各高校的学生们,北平大学区自成立之初即引发了北洋大学、北大、北师大、女子大学等校一系列反对并校的学潮,护校风潮愈演愈烈,发展到北平大学生组各院学联会向政府请愿,要求立即取消北平大学区。河北大学医科学生及毕业生,特致电南京大学院及李石曾等,说河北大学医科与北平医大合并,“直使河北医学教育灭亡”表示“生等誓死反对”[23]俄文专修馆学生也向政府请愿,“系不愿隶属教部,而仍院隶属外部,其竟盖以属教部,则出略窄;属外部,则可在外交方面及东省服务,则出路宽”。[21]北京大学部分学生则直接采用了暴力行动反对大学区制。1928年11月29日下午,北京大学学生约百余人,“手持打倒北平大学拥护北京大学等旗帜,”赶到国立北平大学办公处,“蜂拥入内,将门窗陈设及一切用具,用凶器全数捣毁,并将门前所悬国立北平大学校长办公处,及大学委员会北平分会两牌一律劈碎,复追殴职员,幸奔避较速,未遭惨害,彼等饱击既毕,遂结队呼啸提言将火焚李校长石曾,李副校长书华私宅,幸警备司令部赶到弹压,始仅毁门窗而去”。[24]此事件对大学区制而言,无疑是迎头一棒,性质恶劣,影响极坏。

蔡元培、李石曾、李书华等倡导大学区制,目的是想改变北洋时代教育行政的官僚腐败气息,实现大学区内高等教育对中等、初等教育的指导与补充,达到了教育资源的优化配置和合理利用,充分发挥了大学的人才和设施优势,促进本地区文化学术和教育行政的均衡发展,但是由于所划的大学区面积太大,合并高校引发学生强烈抗议,加上教育经费缺乏,主持无力,大学区制的优势根本就没有来得及发挥出来,最终被废止。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大学区制在中国从此销声匿迹,北京中法大学继续实行大学区制,一直到1950年大学停办,前后共约30年。直到现在,还有一些大学仿照大学区制,建立附属中学、小学或幼儿园,形成一个个小的大学区,大学区制思想继续惠及当代。

[1]北平大学区教育行政院昨日纪念周[N].世界日报,1929-05-14(6).

[2]蔡元培研究会.蔡元培全集(6)[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1997.

[3]石曾.中法大学概况[J].中法大学半月刊,1922(1).

[4]北京中法大学要览[Z].北京市档案馆,档案号J026-001-00010,1928.

[5]私立中法大学民国十五至十七年概要、概览[Z].北京市档案馆,档案号J026-001-00010.

[6]九校改组刘庄主动曾献三策[N].世界日报,1927-08-06(6).

[7]北平大学区组织大纲(续)[N].世界日报,1928-08-27(6);1928-08-30(6).

[8]教育部电北平大学,教育厅必须迅即接收[N].世界日报,1929-01-14(6).

[9]前国立北平大学工作报告[N].世界日报,1929-09-24(6).

[10]北平大学区督学日内分三路出发视察河北三十县[N].世界日报,1929-04-12(6).

[11]李石曾促财部筹拨北平大学经费[N].世界日报,1928-09-23(6).

[12]各大学区停止施行日期教部特发训令[N].世界日报,1929-07-13(6).

[13]蒋梦麟谈话谓大学区制不应取消[N].世界日报,1929-08-18(2).

[14]教育部.中国教育年鉴第一册丁编·教育统计[M].上海:开明书店,1934.

[15]高平叔.蔡元培全集(5)[M].北京:中华书局,1984.

[16]常导之.比较教育[M].北京:文化学社,1933.

[17]大学院函催财部拨付北平九校经费,并促李石曾北上主持校务[N].世界日报,1928-09-17(6).

[18]九校根问题本在于经济[N].世界日报,1928-09-20(6).

[19]李石曾三辞北大校长 校务将由李书华代理[N].世界日报,1928-10-08(2).

[20]李石曾昨赴西山谒灵[N].世界日报.1928-11-22(2).

[21]大学委员会北平分会昨日举行第一次会议[N].世界日报,1928-11-11(6).

[22]河北法专全体学生表示并未反对大学区制[N].世界日报,1929-01-09(6).

[23]河北大学医科学生反对合并[N].世界日报,1928-10-12(6).

[24]国立北平大学办公处昨被毁[N].世界日报,1928-11-30(2).

A Discussion of the Rise and Fall of Beiping University District

ZHANG Shi-wei
(History School, Hebei University, Baoding 071002, Hebei)

In 1928, Daxueyuan (The University Council) was set up by Cai Yuanpei. In order to develop education of North China and to popularize the successful experience of university district system implemented in Beijing Sino-French University, under the leadership of the University Council Beiping university district was established in November, 1928, then it began to amalgamate universities in it, take over the Educational Department of Hebei Province, set up the educational superintending system, carry on the education investigation,and raise the fund to resume the lessons of all schools. Nevertheless, because of the over big Beiping university district, students’ strong protest for amalgamating university, the passive leaders, and the shortage of educational funds, finally Beiping university district was abrogated in 1929.

Beiping university district; university district system; Li Shizeng; Le Shuhua

K26

A

1009-8135(2010)02-0142-05

2010-01-22

张士伟(1967-),男,河北省威县人,河北大学中国近现代史博士,主要研究中法近代教育交流史。

(责任编辑:张新玲)

猜你喜欢
学区制世界日报蔡元培
蔡元培美育思想之我见
蔡元培的气度
北京:超六成中小学纳入学区制管理
蔡元培借衣服
蔡元培借衣服
教育治理理念下的学区制管理模式构建
从“模块化”到“学区制”
《世界日报》“教育界”专栏鲁迅媒介形象建构研究
34%
法国学区制的发展状况及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