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是个过程科学对待高效

2010-04-04 06:02湖北大学吕渭源
成才 2010年11期
关键词:认知结构图式心理学

■湖北大学吕渭源

教学是个过程科学对待高效

■湖北大学吕渭源

教育教学一般不提“高效”。

教育教学是个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实实在在、平平淡淡、潜移默化的常规式育人活动,是智慧、生命的积淀,是个细致、连续、漫长的过程,如中国那句古训“十年树木,百年树人”,也如国外有学者所称的教育教学是“慢的艺术”。

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前苏联教育大辩论中,“革新派”的教育代表赞科夫搬出自己的导师、心理学奠基人维果茨基“最近发展区”思想,宣称发展教学必须遵循最近发展区原理:教学应该从潜在水平开始,将潜在水平转化为新的现有水平,产生新的最近发展区;之后,教学再从新的潜在水平开始,将新的潜在水平转化为第二级新的现有水平,创造第二级新的最近发展区……如此循环往复,科学的(发展)教学是个有序的、按阶梯上升的创造新的最近发展区的过程。

当代社会快速转型,出现了一种思潮、时尚,即“快”:寄信——快递,坐车——高铁,经商——暴富,恋爱——闪婚……可能受其影响,有的地方也把“快”简单地迁移到了学校。但教育有自身固有的规律,“是个普遍的,永恒的概念”,是一种稳定性、继承性很强的按部就班的活动,不能折腾,不能求快而忽视其固有的规律。之所以教学不提“高效”,原因如下:

第一,循序渐进是教学基本的规律。教学是遵循知识本身的系统,由简单到复杂,由浅入深,逐步学习积累的过程。先学知识是后学知识的前提,后学知识是先学知识的延续、深化。知识本身是个系统,它的结构是个因果逻辑链,前面学会了后面就好学,掌握了因,就萌发对果的欲望、渴求,遵循知识系统,循序渐进地进行教学,教师越教越顺,学生越学越快,越学越有趣,越学积极性越高,这就是循序渐进教学的魅力。如果讲教学速度,循序渐进是最佳(快)速度;如果讲教学效率,循序渐进就是“高效”。

第二,认知结构发展是个制作过程。智慧发展是认知结构的提升。当代著名的心理学家、教育家皮亚杰强调,“智慧就是适应”,在不断适应过程中改变、提升、完善自己的认知结构。

皮亚杰的适应理论主要包括图式、同化、顺应、平衡和自我调节五个基本概念。他认为儿童的发展过程,是儿童的图式不断完善,由较低水平提升为较高水平,从而认知结构也由较低水平过渡到较高水平。主体活动对环境的适应包括两种形式:其一,将新知识纳入(嵌镶)机体已有图式(结构)之中,将其融会,称同化;其二,新来的知识和既定图式区分(差异)较大,无法嵌镶,则改变既定图式,重建新的图式,称顺应。同化、顺应两种机能活动的调节、转化、平衡,图式由较低级向较高级的递进、升华,就是智慧或智慧的发展。这种活动状态是一个区分鉴别、分析综合、过滤选择的思维制作过程。研究证明,学生获取真知——真正理解的、结构合理的、自由出入的、随意提取的知识必须经过思维制作过程。

人非物,环境条件、科学技术可以改变教育手段,不能改变教育的本质,人的发展是一种自我能动的制作、建构。欲速则不达,省略“制作”、没有“过程”的高效,获得的是零散的、没有结构的、缺乏活力的假知。一个假知过多的人,像编码不合理的图书馆,藏书越多,功能越差。书呆子、高分低能就是这样被制造出来的。

第三,成为社会人是个漫长的过程。人从出生到成年要18年;按我国学制,到大学毕业要16年,约22岁;按生理学,身体发育到26岁才最后成熟;心理学研究表明,人智慧发展的顶峰、发明创造的最佳期约在25~35岁,心理学鼻祖维果茨基研究认为,人从出生到死是个发展过程,即人终生都在发展。

通俗地讲,从自然人初始的走路、说话,到社会人的交往、智慧,不是直接教(传授)的,而是在适宜的条件下,在走路中学会走路,在说话中学会说话,在思考中学会思考……是个体(或主体)能动地改造、修饰社会,寻找、提升自我,改变环境、创造自身的过程,其间的关键是活动。活动就必须有时间、空间,它是个艰苦的、反复的、漫长的过程。心理学研究证明,“发展不能躐等飞跃,没有捷径可走”(中国心理学家朱希亮语)。

当然,相对“低效”教学,有针对性地提一下高效也未尝不可,但,从整体、稳定意义讲,为了更好地把握教学的属性,一般不提“高效”或“高效课堂”,而提“有效”或“实效”。“教学有效性”是针对“教学科学性”提出的,“有效”,更贴近教学的属性。

责任编辑 廖林

猜你喜欢
认知结构图式心理学
山东汉画像石铺首衔环鱼组合图式研究
负迁移与语文认知结构的“千丝万缕”
构建认知结构培养解题能力
图式思维在现代室内装饰设计中的应用
托马斯·阿奎那的人类认知结构
从驱动-路径图式看“V+上/下”的对称与不对称
审美心理图式与文学鉴赏
中学生体育认知结构的若干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