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 慧
(湖南吉首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湖南 吉首 416000)
湘西革命老区红色资源对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价值及应用策略
尹 慧
(湖南吉首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湖南 吉首 416000)
湘西,不仅拥有美丽的自然风光与灿烂的民族文化,同时也是一个红色资源颇多的革命老区,拥有血性悍勇、勤勉耐劳之习性的湘西人民,在那段峥嵘岁月里给后人留下了多少可歌可泣的感人事迹。这是一块英雄儿女抛头颅、洒热血的革命之地,更是开展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理想信念教育、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精神的实践教育基地。
湘西革命老区;红色资源;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价值;应用策略
湘西是一个红色资源颇为丰富的革命老区,在这块原始而质朴的土地上孕育了一代又一代血性、悍勇、刚烈、勤劳的湘西人。他们勇猛忠诚、勤劳朴实,在革命时期更是骁勇善战,视死如归,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红色遗产。贺龙故居、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纪念馆、红二方面军长征出发地刘家坪旧址纪念馆、红四军诞生地旧址、桑植县苏维埃政府旧址、桑植红军民歌等红色资源无不向世人述说着在那段峥嵘岁月里发生的多少可歌可泣的红色英雄事迹。它是当今高校开展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珍贵教材,也将是大学生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精神、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理想信念教育的永恒经典教材。
湘西革命老区红色资源指的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革命战士联合湘西本土人民在长期的革命斗争中所形成的伟大的革命精神及其物质载体。具体表现为贺龙、周逸群、任弼时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领导的湘西苏区红军与敌人进行艰苦的武装斗争,成功策应完成党中央战略转移和中央红军长征,以及抗日战争中被日军称为“八年烽火起卢沟,一纸降书落芷江”的湘西大会战。在革命斗争期间湘西人民不畏艰苦、奋勇杀敌,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和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其主要内容可分为两大方面:一方面是物质层面的红色资源,主要是指革命战士联合湘西各族人民在革命斗争中所保存下来的革命遗址、文物作品等物质载体,如贺龙故居、贺龙纪念馆、湘鄂川黔革命委员会旧址纪念馆、永顺塔卧、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纪念馆、红二方面军长征出发地刘家坪旧址纪念馆、芭茅溪盐局旧址、红四军诞生地旧址、桑植县苏维埃政府旧址、桑植红军民歌、芷江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馆等等。另一方面是精神层面的红色资源,主要是指革命战士与湘西人民在革命斗争中所形成的革命精神。这种革命精神是勤劳质朴、悍勇顽强的湘西民族精神与视死如归、无比忠贞的革命斗争精神相统一的爱国主义精神,是湘西人刚直、血性、不怕死的民族精神与顽强不屈、坚定不移的革命斗争精神相结合的革命传统精神。
湘西革命老区拥有神奇的山水风光、美丽的风土人情,这里的一草一树、一桌一椅都记载着在那段峥嵘岁月里发生的英勇事迹,向世人谱写了一曲热血湘西的壮烈豪歌。湘西革命老区红色资源融入了强烈湘西本土民性色彩,蕴含着让你倍感亲切的民族性格和瞬间震撼到心底的血性力量,应用到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中,能使得教育内容更加鲜活生动,教育方法更加灵活多样,是开展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理想信念教育、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精神的绝好教材。
每一位中华儿女心中都对祖国充满着炽热、沸腾的情感,奥运申办成功、中国奥运健儿在赛场上的精彩夺冠、上海世博会的华丽举行,使得中国人打心底自豪,汶川大地震、西北大旱灾、玉树大地震,又牵动了多少炎黄子孙的心。这是每一个中国人都具有的最基本的爱国主义情节,大学生也不例外,但对于更深层次爱国主义精神的认识,大学生显得关注颇少。今天的大学生是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高速发展的优越环境下成长起来的新一代,物质生活的丰富多彩,使得他们对先辈的奋斗历程、对誓死捍卫家园、为保全祖国完整而甘洒热血、英勇无畏的更深层次的爱国主义精神没有深刻的了解,所以在大学生思想理论课中融入红色教育,有利于提高学生对爱国主义精神更高层次的认识。湘西,一个神秘又美丽的地方,它的神秘让原本喜欢追求新奇的年轻一代对其充满了极度的热情,而对于在那段峥嵘岁月里发生在这块神秘热土上的革命事迹,更是让学生兴趣盎然。湘西人民勤劳勇敢,具有高度的爱国主义热情,国家有难,有调必征,在革命斗争中建立了不朽的功勋。因此,蕴含了独特人文性格色彩的湘西革命老区红色资源是开展红色教育的宝贵教材,它使得红色教育内容更鲜活生动,弥补了以往采用说教式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不足,让学生在兴趣的推动下,潜移默化地受到爱国主义教育,深切地领悟到爱国主义精神所蕴含的伟大意义,提高了大学生对爱国主义精神更深层次的认识。
在改革开放与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大背景下,我国人民的生活正发生着越来越大的变化,这使得我们的思想观念、价值观念以及人与人之间的交际观念也受到一定影响,而受这种影响最深的莫过于在这个环境下成长起来的新一代,在他们身上打下了鲜活的时代烙印,不仅表现在生活方式上对新潮、时尚的追求,更重要的是在人生观、价值观上的改变。他们个性张扬但浮躁不安,他们想法贴近现实但不免世俗,他们观念多元化但极不稳定,主意多变但又不肯脚踏实地的下苦功夫,信念不够坚定,理想主义游离。因此在大学生思想理论课中切实有效地加强理想信念教育非常必要。革命先辈的英雄事迹正是帮助当今大学生树立崇高理想信念的绝佳教材。在那段峥嵘岁月,湘西儿女不分男女老幼,誓死捍卫自己的家园,丛林中隐藏着他们的弓箭、苗刀、鸟铳、竹签和为敌人专门准备的陷阱,他们就是用这些原始的武器和祖宗传下来的狩猎方式与敌人殊死搏斗。男人们举着鸟枪,妇女们填装火药,爷爷战死了,孙儿又捡起了鸟铳,儿子战死了,母亲又捡起了刀。他们如此能吃苦、不怕死,敢打敢杀、敢爱敢恨,只因心中坚守着那份对共产主义的信念,只因怀揣着一颗滚烫的爱国心,当今的大学生少的就是这一份坚守,少的就是这一种执着。尽管时代不同,所承担的责任也不同,但革命先辈对共产主义的执着、对革命必胜的信念依然值得我们学习,它教会我们不论环境多艰苦、困难多大,也要坚定自己的信念,磨练自身的意志,树立崇高的理想信念。
胡锦涛曾说过:“一个没有艰苦奋斗精神作为支撑的民族,是难以自立自强的。一个没有艰苦奋斗精神作为支撑的国家,是难以发展进步的。一个没有艰苦奋斗精神作支撑的政党,是难以兴旺发达的。”[1]当代大学生是祖国的未来,是民族的希望,在历史的机遇和挑战面前,年轻人不是垮掉的一代,而是崛起的一代,因此,他们必须具备艰苦奋斗、自力更生、勤勉耐劳的基本素质,决不能浑浑噩噩、自甘堕落。
自力更生、艰苦奋斗是我党在长期革命斗争和建设过程中一贯保持的优良作风。在革命年代,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培育了大批湘西儿女,他们排除万难,奔赴在革命第一线,在党的领导下参加了第一、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抗日战争、解放战争,为创建中华人民共和国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因此,把湘西革命老区红色资源融入到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中,有利于培养学生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优良作风。当今的大学生已不再是温室里的花朵,不自力更生哪经得起室外的风吹雨打,不艰苦奋斗哪能在竞争激烈的当今社会站稳脚跟。革命时代留下的不怕苦、不怕死的精神能激励年轻一代的大学生在学习上积极努力、奋发图强,毕业后在创业上敢打敢拼、不屈不挠。
爱因斯坦曾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是学生学习动机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是推动学生自主学习、提高认识的最强动力。因此,要想成功地在大学生思想政治课中融入红色教育,关键是激发学生对红色资源的兴趣。湘西,一个拥有独特人文色彩和自然景观的神秘之地,在这块土地上发生了多少传奇的故事,涌现出多少忠肝义胆的革命英雄。湘西革命老区的红色资源因为融入了这块热土特有的人文风情而更增添了一丝古朴纯净的民族风韵,如土家族人民留传至今的革命民歌,赞颂民族英雄的摆手舞、摆手歌等等,这都是原滋原味的湘西风情。追求新奇本来就是年轻人的天性,具有神秘色彩的红色湘西完全可以唤起学生对这块土地的兴趣,因此,教育者要充分结合湘西本土的民族风情,融入湘西人文个性色彩,精彩地讲述发生在革命年代的红色事迹,以此激发学生对红色资源的兴趣。由于教育内容生动鲜活,学生对红色资源产生了浓厚兴趣,他们也会在课余时间翻阅相关红色书籍,观看红色影视作品,这便使得红色教育真正走进学生生活,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接受爱国主义教育的洗礼,道德感增强,思想得到升华。
在对湘西革命老区红色资源产生浓厚兴趣的条件下,红色书籍与红色影视作品并不能完全满足大学生对红色资源的渴求,教育者要适当组织实践活动,把思想政治理论课搬到红色资源地现场,让大学生更直观、更深刻地接受红色教育,体会红色精神的伟大。如,重走张家界天子山、金鞭溪的红军路,参观当年红二方面军最大的革命根据地——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旧址、红二方面军长征出发地刘家坪旧址纪念馆、红四军诞生地旧址、贺龙故居,桑植县苏维埃政府旧址、芷江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馆等等。亲临红色资源地现场,近距离体会它所蕴含的革命精神,比从红色书籍、红色影视作品中所感受到的红色精神来得更真实,更具震撼力。开展湘西革命老区红色资源地实践活动,所需要的经费不多,部分红色资源地不需要门票,这便可节省高校开展红色教育实践活动的投入成本。因此在组织实践活动时,教育者更多的是要考虑时间与路程问题,不能把每天的行程安排得太满,如果教育者一味地在参观地数量上追求过多,行程安排过满,学生犹如走马观花,对每个红色景点都是匆匆一瞥,毫无印象,实践活动的教育效果就大打折扣了。因此必须让学生拥有足够的时间感受湘西革命老区每个红色资源地的特色,另外,每一个景点之间的路程不应太远,试想,在长途跋涉、旅途劳累的情况下,学生怎么有心情去感受红色精神的伟大、接受爱国主义教育的洗礼?因此,教育者在组织学生参观红色资源地之前,要对每一个景点间的路程和所耗时间完全了解。
部分教育者在开展红色实践活动、组织学生观看红色影视作品时存在严重的形式主义倾向。红色精神内涵没得到提升,红色教育效果不尽人意。
开展红色教育活动,目的不是让学生吃好、玩好、娱乐好,重要的是教育者要把红色教育活动上升到精神层面,通过红色教育活动,学生能得到思想上的升华、精神上的洗礼。所有教育活动、教育内容都应为最后所要达到的教育目标服务,学生若是没有从红色教育活动中获得思想和精神上的收获,教育者举行再多的红色实践活动也是白费力气。如何才能使学生真正得到红色教育的洗礼,取得思想与精神上的反馈呢?教育者必须科学、合理、周详地规划红色教育活动,教育前、教育中、教育后都应同等重视。许多教育者在组织学生观赏红色影视作品前,不会对该作品内容、历史背景、现实意义进行详细介绍,以至于学生很少带着敬仰之情去欣赏其作品,更多的是抱着娱乐消遣的态度观看,观赏后,教育者也没有及时就该影视作品的教育意义组织学生展开讨论,写下心得体会,学生思想和心理上都没得到重视,看过后马上遗忘。组织参观红色资源地活动亦如此,不能参观完就匆匆了事,教育者对于活动前、活动中、活动后都应进行详细规划,致力于让学生受到启迪,获得思想的提升。湘西革命老区拥有丰富的红色教育资源,同时也拥有得天独厚的自然风光和湘西几千年传承下来的民族文化,虽然两者没有直接的矛盾,但湘西美丽的自然风光与神秘的人文景观不免会让红色景点有些许失色。如何在山美、水美的湘西抓住大学生的眼球,使其认真接受红色教育?这也是教育者在活动中应考虑的问题。因此,不论是实地参观还是影视作品赏析,教育者都应该重视活动前、活动中、活动后的科学合理规划,努力帮助学生在教育过程中得到思想和精神的提升。
[1]桑植民族事务委员会 .桑植少数民族[M].湖南省政协机关印刷厂,1992.
[2]张金华 .中国张家界历史文化博览 [M].民族出版社,2006.
[3]老江 .神秘湘西[M].中国电力出版社,2007.
[4]宇文利 .当前我国开展民族精神教育的优势、困境和对策[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7,(2).
[5]杨志和,石丹丹 .论延安红色资源的时代价值[J].党史文苑,2007,(4).
[6]李康平,李正兴.红色资源开发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J].道德与文明,2008,(1).
[7]刘虹,陈世润 .红色资源:当代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资源[J].教育评论,2008,(3).
G413
A
1671-5136(2010)03-0076-03
2010-08-25
尹 慧 (1985-),女,湖南长沙人,湖南吉首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08级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在读研究生。研究方向:学校思想政治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