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光
壶腹部癌和胰头癌是临床上常见的恶性肿瘤,发病率呈现出逐年上升的趋势[1]。近年来,我院采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Pancreaticoduodenectomy,PD)治疗壶腹部癌和胰头癌,取得了满意的临床效果,现将临床资料分析总结如下。
2003年1月~2006年12月我院共实施胰十二指肠切除术15例,其中,壶腹部癌6例、胰头癌9例,均经B超、CT、MRI、十二指肠镜及手术探查、病理诊断证实[2]。男10例,女5例;年龄38~73岁,平均年龄61.2岁;肝功能(Child分级)I级4例,Ⅱ级7例,Ⅲ级4例;TNM分期(根据1997年国际抗癌联盟的标准)I期3例,Ⅱ期5例,Ⅲ期4例,IV期3例;病理分化程度高分化3例,中分化4例,低分化8例。
上腹部疼痛伴黄疸9例,占60.0%;进行性无痛性黄疸4例,占26.7%;无黄疸2例,占13.3%;不同程度发热5例,占33.3%;半年内体重下降5kg3例,占20.0%。
6例壶腹部癌患者和9例胰头癌患者,均行标准的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即切除胃窦、胆总管、胆囊、胰头及其钩突部、十二指肠和空肠上段以及周围淋巴结。采用硬膜外麻醉或气管插管全身麻醉,常规监护心率、无创血压和氧饱和度,并监测中心静脉压。取右上腹经腹直肌切口,上至剑突,下至脐平或脐下3~5cm,根据患者具体情况选择。腹腔探查,明确肿瘤部位和性质,探查肿瘤未侵及周围脏器和胰周血管后,进一步游离十二指肠。采用经典Whipple手术的操作步骤。消化道重建方式:Child 11例,Whipple 4例。胰肠吻合均采用胰管空肠端侧吻合,常规四排吻合。肝总管、胆总管与空肠均行一层端侧吻合。残胃与空肠以机械吻合器行侧侧吻合。术后应用生长抑素抑制胰液的分泌,防止胰瘘的发生。
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10.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其中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P<0.05表明差异有显著性。
本组资料共实施胰十二指肠切除术15例,经病理组织学确诊,壶腹部癌6例,胰头癌9例。术后有3例患者发生并发症,占20.0%,其中,胰漏1例、胆漏1例、胆道感染1例,经禁食、加强营养支持、保持引流通畅冲洗、抑制胰酶分泌、应用抗生素等保守治疗措施均得到有效控制。继续随访9~36个月,平均16个月;壶腹部癌的中位生存期为32个月,胰头癌的中位生存期为14个月,两者的生存时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由此可见,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治疗壶腹部癌的临床疗效优于胰头癌。
壶腹部癌和胰头癌均为消化道常见恶性肿瘤,主要治疗方法是实施胰十二指肠切除术。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手术操作仍较为复杂,需重建胃肠、胆肠、胰肠3个吻合口,因此,胰漏和胆漏是影响胰十二指肠切除术预后的最主要的并发症,是导致死亡的重要原因。要在术后应用生长抑素抑制胰液的分泌,防止胰瘘的发生。随着外科技术的不断改进、围手术期处理水平的不断提高,手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几率明显降低,临床效果已得到了广泛的证实[3]。但由于壶腹部癌和胰头癌解剖部位和生物学行为特点不同,两种癌症的治疗效果并不一致。本组资料中,壶腹部癌的中位生存期为32个月,胰头癌的中位生存期为14个月,两者的生存时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
由于早期诊断、早期手术切除可直接影响患者的预后。壶腹部癌早期症状明显,病期较早,易于诊断,而胰头癌的局限于胰腺和淋巴结内,一般没有症状,在患者出现黄疸就诊时,已不是早期癌症,多数失去了根治的机会,因此,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对于壶腹部癌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胰头癌。并且,胰头癌其周围脏器较多、血管丰富、生长迅速,恶性程度高,早期即可穿破胰管壁,向周围组织浸润转移,是手术后腹膜后软组织中癌细胞残留,影响手术效果的主要原因,常伴有顽固性背痛、腹痛,影响生存质量,给患者带来较大痛苦。因此,标准的胰十二指肠切除术难以达到胰头癌根治的目的。由此可见,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治疗壶腹部癌的临床疗效优于胰头癌。
[1] 沈魁,马刚,郭克建.胰腺癌诊断与外科治疗现状1008例调查分析[J].中华外科杂志,2001,36(12):766-769.
[2] 徐胜利.胰头癌的早期诊断和治疗[J].中国现代普通外科进展,2009,12(6):484.
[3] 邹伟荣,谌步云,王健,等.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治疗壶腹部癌和胰头癌疗效的比较[J].浙江医学,2006,28(1):50-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