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友幸,凌 球
(1.南华大学核科学技术学院,湖南衡阳 421001;2.大唐耒阳发电厂,湖南耒阳 421800)
电力体制改革以来,火力发电企业市场经营环境日趋艰难,2008年全国性的调煤保电,以及接踵而至的全球金融危机,导致火电企业步入了全行业亏损的尴尬境地。根据火电企业的生产特性,以“零偏差”为导向,及时纠偏改进,不断完善“偏差管理”模式,则取得了设备利用小时最高、亏损最少的经营业绩。
偏差包括两个方面的含义:一是偏,指与确定的方向产生了思想上、行为上的偏移;二是差,与既定目标指标不相符,过分或者不及,主要是指工作过程中产生的指标与目标值不吻合。偏差管理就是为实现既定目标而对相关指标逐项进行定期评估,找出偏差值并进行原因分析,判断影响程度,提出改进或预防再发生的措施,追踪改进或预防的效果。简言之,偏差管理就是将偏差长期控制在允许范围内。根据偏差程度可分为轻微偏差、重要偏差、严重偏差三个级别。
通过梳理火电厂安全、生产、经营等范畴内的关键环节和流程,提炼出关键指标,分别建立指标体系、制度管控体系、评价分析体系、追踪考核体系,综合成相对完备、比较严密、富有实效的偏差管理体系,实现对火电企业生产经营工作状态的实时监控、动态管理,最大程度地控制了偏差,最大限度地提升了企业管理效果和经济效益、社会效益。
问题原则:对于偏差管理,必须及时发现偏差(即发现问题),客观分析偏差原因(即分析问题),正确采取防控措施(即解决问题)。
公平原则:遵照烫炉原理,谁碰烫炉谁挨烫,也就是制度面前人人平等。指标出现偏差,是谁出现问题谁就承担责任,从领导到员工,一视同仁。
精细原则:指标尽可能量化、细化,实现数字化描述;分析尽可能精细,做到见微知著;责任尽可能明确,做到“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管”。
防微杜渐: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不放过任何细小偏差,日常工作若不及时处理,就可能变成“救火”工作;不忽略任何小效益,“打小算盘,创大效益”;小成本也要严格控制,少花一分钱就是多赚一分钱。
大型火力发电厂是国家重要的能源企业,与地方政治稳定、社会和谐、经济发展、人们生活等有着直接而紧密的关系,具有十分重要的政治、社会、经济意义。因此火电企业历来高度重视安全管理,为保证安全生产在技术投入、设备更新、管理创新等方面投入了大量的人力财力,形成了较为成熟的安全管理模式,组建了相对完备的组织网络,制订了大量规章制度,建立了分析评价等机制,具备了偏差管理的雏形。
随着电力市场的形成和社会、经济的发展,火电企业要强调夯实内部管理基础,对指标的管理提出了更严格的标准,要求各个方面的主要指标必须处于可控状态且在控制范围,迫切要求在经营、安全、生产等方面创新管理。
结合企业生产经营的实际情况,以原有安全体系为基础,增加了生产、财务、计划指标,形成了火电企业偏差管理体系,将主要工作均纳入了偏差管理之中。
构建四大指标体系。生产指标:包括与发电生产有关的发电量、能耗指标(煤耗、电耗、水耗、油耗)、设备技术经济指标、环保指标等;安全指标:包括重大人身伤亡事故、重大设备事故(含消防、交通等)、发电机组非计划停运次数、两票(工作票、操作票)合格率、设备异常及障碍次数等;财务指标:包括产值、流动资金、成本、利润、税率等;计划指标:包括费用预算控制、工作计划完成、工作目标完成情况等。
指标体系的特点。全面性:基本囊括了发电生产的主要技术、经济指标,体现了生产及管理流程,包含了主要生产和经营工作环节。系统性:指标从厂部到车间、到班组、到个人,从数量、责任方面进行四级分解,形成了网络状系统图。数字化:对所有指标进行了数字化描述,同时进行周期分解,分解到季度、到月度、到周、到天,尽可能量化控制,量化考核。关联性:四个方面指标相互关联性非常强,优劣相互有影响。
体系指标的建立。搭建指标矩阵。按照分类,提炼出各类一级指标,在一级指标基础上分解二级指标及三级指标,逐一罗列,总体系呈树状分布。指标确定后,逐项落实目标值、责任部门、责任人,建立集多级指标、指标目标值、责任部门、责任人等多维交织的矩阵。
确定指标目标值。以设备设计值为基础,综合考虑行业标准和上级分公司、集团公司的年度目标值形成指标目标,并落实责任部门、责任班组、责任人,同时按季度、月度分解,每个月初再按每周细分,对每一个指标充分细化。在具体每月或者半年分析评价时,还对当月或下半年目标值进行调整。
建立责任人阵列。对指标偏差控制责任人建立了责任人阵列,包括日核偏差责任人、直接责任人、领导责任人、相关责任人,有的还有连带责任人。日核偏差责任人主要负责每天核对偏差,直接责任人是负责控制指标偏差的直接执行者,领导责任人是直接责任人的分管该项工作的领导,相关责任人是负责控制该指标的下级指标的责任人,连带责任人是与此指标偏差产生有紧密关系的其他指标的责任人。
火电企业一般取得 ISO9001质量、ISO14001环境、GB/T28001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三标一体”认证,标准化建设基础扎实,管理制度覆盖全面。这为偏差管理的创建奠定了坚实的制度基础。根据偏差管理的需要,火电企业对管理制度、岗位标准进行修订和完善,使制度条文更加贴切,岗位标准更加具体,建立健全了偏差管理所需要的制度保障体系。
工作标准。就是明确岗位职责的管理制度,主要分为三种类型。第一类是按照厂部——部门——岗位三级划分职责范畴,主要包括部门职责和岗位职责,涉及全厂每一个部门、每一个岗位。第二类是按照业务范畴成立的兼职机构,对单项工作或指标负责,如设备可靠性管理机构、资金管理委员会、安全生产委员会等。第三类是根据阶段性工作需要成立的临时机构,专门对某一项工作负责,工作完毕则机构自行消失,如“安全月活动”、“创一流”工作的领导小组和工作小组等。
技术标准。发电生产运行与检修、技术监控、仪器仪表校验等活动中的安全规程和技术规范,包括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和本单位制订的生产运行规程、设备检修规程等。
管控标准。主要是对生产、经营活动中行为规范进行管控的规章制度,比如劳动纪律规定、预算管理制度、招(投)标管理制度等。
安全标准。主要对人的行为、物的状态进行安全规范的管理制度。包括各岗位安全生产职责、安全生产管理制度、消防安全管理制度、交通安全管理制度等,有行业安全生产规程,也有上级下发的安全规定、也有本单位制定的安全制度。
火电企业要依据“日核指标、周核成本、月核利润”理念,以本单位“经营指导书”为蓝本,自行研发“经营管理系统”办公软件,覆盖全单位各个部门的生产、经营指标,形成便捷明了的分析、评价机制。
核对方式。一是实时核对。所有生产技术指标通过计算机软件实现在线核对,及时发现偏差值,及时调整。比如发电负荷,通过实时曲线系统可以及时核对每一秒钟的实际负荷与计划负荷的偏差值。二是周期核对。将需要通过适当周期才体现发展特征的一类指标数值与年度目标值核对。可分为日核、周核、月核、季核等。此类核对要参考生产实际情况,上下浮动与生产运行时间长短关联性非常大。三是状态核对。主要是安全类指标,采用周会、月会的形式综合分析出现的不安全现象,及时采取防范措施,防止不安全状态扩大。
分析方法。按照人、机、料、法、环几个方面进行分析,存在主观原因和客观原因的,以主观原因为主;存在人员原因和设备原因的,以人员原因为主;存在领导原因和群众原因的,以领导原因为主。
即使每天分析核对,也不能完全杜绝偏差的产生,针对偏差,要建立及时预警和持续改进的追踪考核机制。
第一步:督办。分析会议后形成会议纪要,将指标偏差分析详细记录在案,落实到每个指标是否存在偏差、偏差的程度、产生原因和纠偏措施,落实责任部门和责任人。同时将需要执行的工作建立督办通知单,通过办公自动化系统发送到相关负责人手中,规定完成时限和完成质量,到期督查,并将结果公开通报。
第二步:核查。每次分析会议对上次会议提出的纠偏措施落实情况以及纠偏效果进行核查,纠偏效果不明显或者无效果,甚至继续恶化的情况,由责任人当场“说清楚”。
第三步:问责。按照偏差分级,对于连续出现重要偏差或者严重偏差的情况,按照通报批评、经济处罚(扣发奖金、降低岗薪)、行政处分(调离岗位、免职)形式进行问责处理。
利用计算机网络和定期分析评价会议,将火电企业生产经营的主要状况及时反映数值偏差,使管理人员对指标实现全天候的实时管控。
体系要覆盖火电企业的所有工作流程和环节,在管理内容上实现全面性;工作指标逐级分解,责任逐级落实,涉及全厂各部门、各岗位,实现控制偏差的全员性;从计划开始,到执行,再到偏差纠正、最后到责任考核等,对每一项工作都实行全过程管理,实现对指标管控的全程性。
体系要将标准化管理、对标管理、问题管理、绩效管理等经典的管理理念和上级主管部门要求的“零偏差”、“三对”、“五确认一兑现 ”、“三核 ”等管理方法融汇消化,既体现管理理念的先进性,又保证企业管理的实用性。
找出问题、分析原因、落实责任、制定措施、执行措施、检查效果、总结经验、提出改进。从八个阶段保证管理工作形成闭环且循环上升。
某火电企业通过对偏差管理体系的创新实践,更新了员工的思想观念,改变了管理方式和方法,促进了管理效率的提高,取得了一系列的管理成效。一是增加了电量;二是控制了成本;三是降低了能耗。
在实现偏差管理中,广泛深入地向员工进行爱厂爱岗教育,整章建制,组织员工认真学习偏差管理方法理念和内容,广大员工的劳动积极性大大提高,岗位责任心大大得到增强,广大员工认真遵守厂规厂制,做到有章可循,有章必行,违章受罚的自觉性也大大提高。企业出现一派生气蓬勃的气象。
根据火电企业的生产特性,推行目标引领的偏差管理,对提高管理效能,促进科学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1]汤娟,张辉.无偏差管理的实施与效果[J].科技信息,2008,(27).
[2]李兰.建立偏差管理平台推动质量持续改进[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