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永灵
(重庆电力高等专科学校,重庆 400053)
据统计,影响项目投资最大的阶段,是约占工程项目建设周期 1/4的前期工作阶段(主要包括项目决策阶段和设计阶段)。在决策阶段,影响项目投资的可能性为 95%~100%;在初步设计阶段,影响项目投资的可能性为 75%~95%;在技术设计阶段,影响项目投资的可能性为 35%~75%;在施工图设计阶段,影响项目投资的可能性为 5%~35%。
在项目决策之后,工程造价管理的关键就在于前期阶段。其中,设计费一般不到建设工程全寿命费用的 1%,但正是这少于 1%的费用却决定了随后几乎全部的费用。长期以来,我们只重视施工阶段的工程造价管理工作,造价人员的主要精力放在如何确定工程合同价格,如何确定工程变更价格,做好工程决算工作等。在项目决策阶段,有些业主为了使项目的立项得到批准,故意少估投资。在设计阶段,设计人员缺少造价指标约束,设计思想保守。因此,许多新、扩建项目出现的工期拖延长、投资效益差、超“三算”严重、工程款拖欠严重等现象在很大程度上都与前期工作有关。
在项目决策阶段所估算的投资额和生产成本的精确程度可控制在 ±15%左右,设计阶段所估算的投资额和生产成本的精确程度可控制在 ±10%左右。本文就项目决策阶段和设计阶段影响工程造价的因素进行探索分析,旨在转变思想观念,树立以前期工作阶段为重点的全过程造价管理的意识。
项目规模的合理选择关系着项目的成败,决定着工程造价的合理与否。在确定项目规模时,不仅要考虑项目内容各因素之间的数量匹配、能力协调,还要使所有生产力因素共同形成的经济实体在规模上大小适应。
建设标准的主要内容有建设规模、占地面积、工艺装备、建筑标准、配套工程、劳动定员等方面标准或指标,它是衡量工程造价是否合理及监督检查项目建设的客观尺度,应坚持经济、适用、安全、朴实的原则。在建设项目标准中的各项规定,能定量的应尽量给出指标,不能定量的要有定性的原则要求。
建设点的选择不仅关系到建设工程造价的高低和建设期限,对项目投产后的运营状况也有很大影响。因此,在选址时,也应进行方案的技术经济分析、比较,选择最佳位置。
1.3.1 建设地区的选择需考虑的因素
建设地点的选择要符合国民经济发展战略规划和地区经济发展规划的要求,要根据项目需要,充分考虑原材料条件、能源条件、水源条件、各地区对项目产品需求及运输条件等,要综合考虑气象、地质、水文等自然条件,要充分考虑劳动力来源、生活环境、施工技术力量、风俗文化等社会环境的影响。
1.3.2 建设地点的选择的要求
项目的建设应尽可能节约土地,节省土地的补偿费用,应尽量选在工程地质、水文地质条件较好的地段,土地面积与外形能满足建筑物与各种构筑物的需要,并适合于按科学的工艺流程进行布置,地形力求平坦而略有坡度(一般以 5%~10%为宜)以减少平整土地的土方工程量,节约投资,又便于地面排水,应靠近铁路、公路、水路,以缩短运输距离,减少建设投资,应便于供电、供热和其他协作条件的取得,应尽量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同时需对土地征购费、拆迁补偿费、土石方工程费、污水处理费用、动力供应费用,原材料、燃料运入及产品运出费用,给排水、污水处理费用,动力供应费用等进行综合分析,力求决策最优化。
工程技术方案的确定,要满足先进适用和经济合理的原则,尤其要注重主要设备的选用,在设备选用中,应注意处理好以下问题。
①要尽量选用国产设备。凡国内能够制造,并能保证质量、数量和按期供货的设备,就不必从国外进口;凡只引进关键设备就能由国内配套使用的,就不必成套引进。
②要注意进口设备之间以及国内外设备之间的衔接配套问题。有时一个项目从国外引进设备时,考虑各供应厂家的设备特长和价格等问题,可能分别向几家制造厂购买。这时,就必须注意各厂所供设备之间技术、效率等方面的衔接配套问题。为了避免各厂所供设备不能配套衔接,引进时最好采用总承包的方式。
③要注意进口设备与原有国产设备、厂房之间的配套问题,主要应注意本厂原有国产设备的质量、性能与引进设备是否配套,以免因国内外设备能力不平衡而影响生产。有的项目利用原有厂房安装引进设备,就应把原有厂房的结构、面积、高度以及原有设备的情况了解清楚,以免设备到厂后安装不下或互不适应而造成浪费。
④要注意生进口设备与原材料、备品备件及维修能力之间的配套问题。应尽量避免引进的设备所用主要原料需要进口的情况。采用进口设备还必须同时组织国内研制所需备备件问题,以保证设备长期发挥作用。另外,对于进口的设备,还必须懂得如何操作和维修,否则不能发挥设备的先进性。
总平面设计是指总图运输设计和总平面配置。总平面设计主要包括的内容有:厂址方案、占地面积和土地利用情况;总图运输、主要建筑物和构筑物及公用设施的配置;外部运输、水、电、气及其他外部协作条件等。
正确合理的总平面设计可以大大减少建筑工程量,节约建设用地,节省建设投资,降低工程造价和项目运行后的使用维护成本,加快建设进度,并可以为企业创造良好的生产组织、经营条件和生产环境;还可以为城市建设和工业区创造完美的建筑艺术整体。
总平面设计中影响工程造价的因素如下。
2.1.1 现场条件
现场条件是制约设计方案的重要因素之一,应注重地质、水文、气象条件对基础形式的选择、基础的埋深(持力层、冻土线)的影响;地形地貌对于平面及室外标高的的影响;场地大小、临近建筑物地上附着物等对平面布置、建筑层数、基础型式及埋深的影响。
2.1.2 占地面积
在满足建设项目基本使用功能的基础上,应注重对占地面积的控制。一方面运用全过程造价管理的理论,通过控制建设项目占地面积,可能降低征地费用,降低管线布局成本;另一方面,要运用全生命周期造价管理的思想,考虑到占地面积对超未来运营成本的影响,比如运营阶段的运输成本、占地的使用成本等。
2.1.3 功能分区
通过对建设项目进行合理的功能分区,既可以使建筑物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功能充分发挥其作用,又可以使总平面布置紧凑、安全。比如在建设施工阶段可以避免大挖大填,减少土石方量和节约用地,降低工程造价。在建设项目的运营期阶段,可以使生产工艺流程流畅,考虑到全生命周期造价影响,可以使得运输简单,降低项目的运输成本。
2.1.4 运输方案的选择
针对不同的建设项目可以有不同的运输方式的选择,不同的运输方式,其运输效率及成本不同。比如有轨运输运量大,运输安全,但需一次性投入大量资金;无轨运输无需一次性大规模投资,但是运量小,运输安全性较差。
如果仅仅从了降低工程造价的角度,则应尽可能选择无轨运输,以减少占地,节约投资。但是如果考虑到项目运营的需要或者运输量较大的情况,则有轨运输往往无轨运输成本低。
影响工程造价的主要因素包括;建设规模、标准和产品方案;工艺流程和主要设备的造型;主要原材料、燃料供应;“三废”治理及环保措施;生产组织及生产过程中的劳动定员情况。
按照建设程序,建设项目的工艺流程在可行性研究阶段已经确定。设计阶段的任务就是严格按照批准的可行性研究报告的内容,进行工艺技术方案的设计,确定具体工艺流程和生产技术。
建设设计部分,首先要考虑到业主所要求的建筑标准。建筑标准的确定一般应根据建筑物、构筑物的使用性质、使用功能以及业主的经济实力等因素确定。当然对于重要的或标志性的建筑,建筑标准可适当提高。同时在确定建筑标准的时候要运用全生命周期造价管理的思想,设计人员与造价咨询人员不仅要考虑到一次性建设费用,也要考虑在建设项目全生命周期阶段的维护和运营费用,使之在整体上达到最优。其次,设计单位或个人要在考虑施工过程的合理组织和施工条件的基础上,决定工程的立体平面设计和结构方案的工艺水平要求。针对建筑物和构筑物及公用辅助设施的设计标准,提出建筑工艺方案、暖气通风、给排水等问题的简要说明。
在建筑设计阶段影响工程设计造价的主要因素如下。
2.3.1 平面形状
一般地说,建筑物平面形状越简单,它的单位面积造价就越低。当一座建筑物的平面又长又窄或它的外形做得复杂而不规则时,其周长与建筑面积的比率必将增加,导致室外工程、排水工程、砌砖工程及屋面工程等复杂化,伴随而来的是较高的单位造价。
2.3.2 结构形式
结构形式的选择既要满足力学要求,同时又必须考虑其经济性。对于大跨度结构性,选用钢结构明显优于混凝土结构,对于高层或者超高层结构,框架结构和剪体结构比较经济。当然,结构形式的选择不仅与建筑物的特性有关,也与建筑物的地点、环境相关,比如对于抗震要求比较多的地区,混合结构由于整体性差,不宜采用。
2.3.3 流通空间
建筑物的经济平面布置的主要目标之一,是在满足建筑物使用要求的前提下,将流通空间减少到最小。门厅、过道、走廊、楼梯以及电梯及电梯井的流通空间都不能为了获利目的而加以使用,但是需要相当多的采暖、采光、清扫和装饰及其他方面的费用。
2.4.1 设计单位或个人的知识水平
设计者的知识水平对工程造价的影响是客观存在的。设计单位或个人要能够充分利用现代设计理念,运用科学的设计方法去优化设计成果,而且要善于将技术与经济相结合,运用价值工程理论去优化设计方案,并能够有效兼顾项目利益相关者的不同利益,从而达到通过设计阶段的成果有效降低工程造价的目的。设计单位或个人应及时与造价咨询人员进行沟通,使得造价咨询人员真正参与到设计工作中来,防止只注重技术性,不注重经济效果的情况发生。
2.4.2 建筑材料
建筑材料费用一般占工程造价的 60%左右,不仅所占比重大,而且也是建筑物主要荷载之一。在设计中一般应优先考虑采用当地材料以控制工程造价,或者采用新材料以有效降低工程费用,从而进行造价控制。
2.4.3 项目利益相关者
在设计过程中,不应仅仅只是注重工程建设项目的造价问题,同时对于诸如业主、承包商、设计单位、建设单位、施工单位、监管机构等利益相关者的利益也要予以考虑,以达到和谐的目的。
2.4.4 风险因素
设计阶段是确定建设工程总造价的一个重要阶段。该阶段决定着项目的总体造价,承担着重大风险,并对后面的工程招投标和工程施工等有着重要的影响。
项目决策是投资行动的依据,项目决策正确与否直接关系到项目建设的成败,关系到工程造价的高低及投资效果的好坏。正确决策是合理确定与控制工程造价的前提。设计阶段是决定建筑产品价值形成的关键阶段,它对建设项目的建设工期、工程造价、工程质量以及建成后能否产生较好在经济效益和使用效益,起到决定性作用。因此,重视项目决策阶段和设计阶段的造价管理,可以有效解决建设项目总造价偏高的危险。
[1]周和生,尹贻林.建设项目全过程造价管理(第 1版)[M].天津:天津大学出版社,2008.
[2]尹贻林.工程造价管理相关知识(第 2版)[M].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2001.
[3]龚维丽.工程造价的确定与控制(第 2版)[M].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