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永春,张思义,尚文博
(1.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动物医院,陕西杨陵712100;2.兴平市动物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陕西兴平713100;3咸阳职业技术学院生物科技系,陕西咸阳712000)
犬巴贝斯虫病是由巴贝斯虫(Babesia)引起的以蜱为媒介的血源性原虫病。临床表现为发热,贫血,黄疸,血红蛋白尿。病程短,死亡率高。目前该病在国内广泛分布,有蜱孳生的地方,春、夏、秋季均可发病,近年有流行和暴发的趋势[1]。家养宠物犬常由于到草地牵遛或爬山而感染,故对这类疾病应当有一定的认识。现将笔者在宠物门诊工作过程中,对该病的诊治体会报告如下。
在临床诊治的病例中,绝大多数犬在发病前曾有随同宠物主人在秦岭北麓郊游爬山史。部分患病犬被主人经常带至草地或种植有树林的休闲广场玩耍。在有的病犬皮肤上可检到外寄生虫——蜱。本病流行具有明显的地方性和季节性[2],在陕西关中地区以每年的7月~10月份发病率最高,以外来的纯种犬易感多发。
犬巴贝斯虫为巴贝斯科、巴贝斯属的虫体。引起犬的巴贝斯虫病的病原体有3种,即犬巴贝斯虫(B.canis)、韦氏巴贝斯虫(B.vitalli)和吉氏巴贝斯虫(B.gibsoni)。犬巴贝斯虫主要分布于欧洲、美洲和印度,韦氏巴贝斯虫分布于南美洲,吉氏巴贝斯虫分布于亚洲。我国已报道的为吉氏巴贝斯虫[3],在部分地区呈地方性流行。在陕西关中地区犬巴贝斯虫病主要是由吉氏巴贝斯虫和犬巴贝斯虫感染所致。
在急性病例中,经2 d~10 d的潜伏期后,首先呈现体温升高,在2 d~3 d内可达40℃~43℃,伴以虚弱、四肢无力。可视黏膜呈淡红色,后苍白或发绀;有半数病例发生黄疸。呼吸和脉搏加快,呼吸明显困难。有的病犬脾脏肿大。病犬食欲废绝,但饮水增加,有时呈现腹泻。活动困难,最后几乎不能站立。小便呈黄褐色,尿中含蛋白质,一部分病例尿中含有血红蛋白,有时还有胆色素和尿糖。血液中红细胞数下降至正常值的1/2~1/3,白细胞数增高。
在慢性病例,只在病初几天发热,或者不发热,少数病例可呈现间歇热。由于高度贫血,病犬精神不振,虚弱,通常无黄疸。尽管食欲正常,但极度消瘦,尿中含蛋白。血液中的红细胞数可减至正常值的1/4~1/5,白细胞大量增多。个别犬可能出现神经症状。
外观血液稀薄,凝固不佳,血沉加快,上层血浆呈黄色。红细胞大小不均,着色过浅。白细胞数增加,多为8.5×109个/L~12.8×109个/L;红细胞总数严重下降,通常为1.9×1012个/L~3.5×1012个/L;血红蛋白含量、血小板总数均减少。
静脉采血涂片,甲醛固定,姬姆萨染色,镜下观察发现有的红细胞内有血孢子虫,虫体呈圆点状,大小为4 μ m~5 μ m。每个虫体有一团紫红色的染色质,虫体多位于红细胞的中心,每个红细胞内有虫体1个~2个可确诊[4]。巴贝斯虫具有在毛细血管内皮聚集的特性,于是常常第1滴血具有较高的检出率。
目前已有多种血清学诊断可用于该病的诊断。在血清学诊断中,间接荧光抗体试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的特异性较高,且可供常规使用,主要用于染虫率较低的带虫犬的检出和疫区的流行病学调查。但我国尚未在临床推广。
粪便稀软,呈褐色。粪潜血呈强阳性。
尿液由正常微黄清亮透明的尿变为混浊的暗红色尿。尿的比重明显增加,可由正常1.015~1.045增加到1.080。蛋白尿检查呈强阳性。尿胆红素检查呈强阳性。
根据流行病学结合临床症状、体表发现蜱可以做出初步诊断,确诊需进行病原学检查。
治疗原则是应用特效药杀灭虫体和对症治疗,包括输血、抗感染、补充体液和营养。重症若不及时治疗则出现衰弱,可在1周左右死亡。
6.1.1 硫酸喹啉脲 0.5 mg/kg体重,皮下或肌肉注射,有时需隔日重复注射1次。
6.1.2 三氮脒 剂量为5 mg/kg体重,配成1%溶液皮下注射或肌肉注射,间隔2 d再用药1次。
6.1.3 咪唑苯脲 剂量为5 mg/kg体重,配成10%溶液皮下或肌肉注射,间隔24 h重复1次。
6.1.4 氧二苯脒 剂量为15 mg/kg体重,配成5%溶液皮下注射,连用2 d。
6.1.5 黄色素 按3 mg/kg体重,加生理盐水250 mL,一次静脉注射。
6.1.6 蒿甲醚 使用蒿甲醚治疗犬吉氏巴贝斯虫,血液中原虫转阴率高,且药物显效迅速,效果确实,毒副作用小。
以上药物对于处于发热和贫血重症期的病犬治疗效果最佳,对于慢性病犬可用类固醇药物诱发原虫生长后,再使用药物。
在使用特效药物的同时应积极采取对症治疗:①针对严重贫血的情况可进行输血治疗,同时肌肉注射维生素B122 mg,铁钴注射液1 mL~3 mL,2次/d;或口服人造血浆10 mL,3次/d。②使用广谱抗生素止继发或并发感染。③补充大量体液、矿物质、糖类及维生素,预防严重脱水及衰竭。④若出现黄疸和并发肝损伤时,要使用保肝药物和能量合剂。
2007年8月,5702工厂程某一博美犬前来就诊,雄性,3岁,按正常程序免疫。主诉居住区有较多的草地运动场,犬只常在草地上玩耍,经常能从犬身上找到蜱。该犬于4 d前开始发病,病初发热,精神较差,少食或不食,尿呈黄褐色,大便稀。经其他宠物门诊使用多种抗生素、解热药、抗病毒药、血清及补液等治疗,病情越来越重,遂转来本院就诊。
临床检查,可视黏膜苍白且黄染。体温39.8℃,心率135次/min,心跳无力,呼吸浅而快,50次/min。小便呈暗红色,量少。采血时发现血液稀薄。血液学检查,红细胞大小不均,着色过浅。红细胞数2.5×1012个/L,白细胞9.2×109个/L。血涂片检查发现有的红细胞内有血孢子虫,每个红细胞内有虫体1个~2个。经鉴定,该虫为吉氏巴贝斯虫。根据流行病学、犬身上找到传播媒介蜱、临床表现以及实验室检查,可确诊该犬患犬巴贝斯虫病。
治疗:三氮脒5 mg/kg体重,注射用水配成5%溶液,一次肌肉注射。隔日用药1次,连用2次。乳酸林格氏液250 mL,辅酶A 20 U,三磷酸腺苷二钠10 mg,地塞米松磷酸钠3 mg,肌苷注射液2 mL,维生素C 100 mg,氨苄西林100 mg,一次混合静脉滴注;复方氨基酸注射液30 mL,一次静脉滴注;牲血素注射液1 mL,维生素B12注射液2 mL分别肌肉注射。上述治疗方案每天1次,连用5 d。鉴于该犬表现严重贫血,为该犬输入新鲜犬血液100 mL。经过5 d的连续治疗,该犬精神状态良好,贫血症状基本缓解,开始有食欲,基本康复出院。
2008年9月,西安市李某的一只2岁萨摩耶犬,出现精神欠佳、发烧、厌食等症状。经在当地治疗数日没有好转,前来我院就诊。据了解,该犬已按正常程序免疫。近1月内曾2次随主人进山旅游避暑。
临床表现:患犬精神沉郁,喜卧厌动,活动时四肢无力。体温40.2℃。明显消瘦,可视黏膜黄白,触诊脾区敏感,尿少呈暗褐色,血常规检查,红细胞4.3×1012/L,白细胞9.8×109个/L。血液涂片经吉姆萨染色液染色,镜下检查,发现在红细胞偏中央处有典型巴贝斯虫虫体结构,根据流行情况、临床表现以及实验室检查,确诊该犬患有犬巴贝斯虫病。
治疗:三氮脒4 mg/kg体重,注射用水配成5%溶液,一次肌肉注射。隔日用药1次,连用2次。50 g/L葡萄糖氯化钠注射液500 mL,维生素C 300 mg,三磷酸腺苷二钠20 mg,辅酶A 100 U,地塞米松磷酸钠10 mg,氨苄西林1 g,一次混合静脉滴注;同时肌肉注射维生素B1注射液100 mg、维生素B12注射液2 mL。每天1次,连用3 d。经过3 d治疗后,患犬精神好转,有适量饮欲,活动量稍增加,主人要求出院回去治疗。10 d后电话追访,患犬基本痊愈。
蜱是巴贝斯虫的传播者,所以该病的分布和发病季节往往与蜱的分布和活动季节有密切关系。一般而言,蜱多在春季开始出现,冬季消失。与其他动物的巴贝斯虫病不同,幼犬和成犬对巴贝斯虫病一样敏感。犬巴贝斯虫病可通过胎盘而垂直传播[5]。纯种犬和引进犬最易发生本病,地方土犬和杂种犬对本病有较强的抵抗力。
本病的传播需要媒介蜱进行传播。引发该病的传播媒介主要为扇头蜱属和血蜱属的蜱,如血红扇头蜱、镰形扇头蜱、二棘血蜱、褐黄血蜱等。预防本病首先要做好灭蜱工作,在蜱出没的季节消灭犬体、犬舍以及运动场的蜱。于发病季节开始,每隔15 d用10 g/L敌百虫或0.5 g/L除癞灵溶液喷雾犬舍,驱杀蜱一次[6]。或用75 g/L溴氰菊酯2 000倍稀释,给犬全身药浴,每2月药浴1次。也可给犬带上驱蜱项圈,保护期达3个月。临床实践中,使用法国维克宠物保健公司生产的透皮滴剂,可控制蜱、蚊等吸血昆虫对犬体的叮咬,具有良好的预防效果,或注射伊维菌素制剂防治体外寄生虫。
犬主人在蜱活动的最为活跃时期,限制或禁止犬出入草地、丛林等有蜱孳生活动的地方,以减少爱犬与蜱接触的机会,从而降低犬巴贝斯虫病的感染率与发病率。
犬巴贝斯虫病有带虫免疫现象。对于患病犬若治疗不彻底,有些组织如骨髓、脾脏及其他组织内的虫体未彻底杀灭,临床症状虽然消除,但体内仍有巴贝斯虫存在,使犬成为带虫者,会产生带虫免疫现象。但带虫免疫通常不稳定,当犬受到应激时,犬巴贝斯虫病很可能还会复发。据临床观察,复发间隔时间长短不一,长的可达1年,短的只有数10 d。在复发的病例中,以吉氏巴贝斯虫多见,应引起重视。
引进犬的时候要在非流行季节引进,尽可能不从流行地区引进犬。
对发生巴贝斯虫病的犬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隔离、早治疗。对同群其他健康犬可用硫酸喹啉脲、三氮脒等药物进行预防性注射。
[1] 王绍琛,钱存忠.犬巴贝斯虫病的诊治[J].畜牧与兽医,2004,36(9):29-30.
[2] 刘跃生.宠物犬巴贝斯虫病的调查与防制[J].畜牧与兽医,2002,34(1):35-36.
[3] 蒋金书.动物原虫学[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0:108.
[4] 何 英,叶俊华.宠物医生手册[M].辽宁沈阳: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2003:188.
[5] 董君艳,王力光,娄红军.犬吉氏巴贝斯虫病的胎盘传播及综合防治[J].畜牧与兽医,2001(1):26-27.
[6] 谷均相,于庆祥,王录来,等.犬巴贝斯虫病[J].中国兽医杂志,2001,37(3):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