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慧敏,于瑞英,蒋小娟,彭 娜,邓 波
(第三军医大学大坪医院野战外科研究所护理部,重庆400042)
本院收治汶川地震伤员161名,承担了医院内病员及家属疏散、震区病房组建、伤员转运救治、专科护理、健康教育和安全管理等多项工作任务。回顾分析灾难救援特殊时期的病区管理过程,探讨在灾害特殊时期护理实践中,后方医院如何迅速高效完成震区病区建设,实现病区科学有效、规范管理的经验,为灾害救援紧急特殊情况下,病区建设和管理提供借鉴和依据。
本院5月15日接到救护伤员的紧急任务,根据伤情特点和护理单元配置标准,迅速筹备抗震护理单元,抽调护士长9名,协调院内不同年资护理人员200名,紧急筹备独立护理单元9个,包括特殊感染病房 1个,感染病床19张,准备抗震救灾病床600张,全面检查维护新建护理单元设施,及时添加医疗设备和急救药品,成立院内专科护理小组,保证了震中灾区伤员的安全转运、日常护理、紧急抢救、术后护理、心理干预和健康教育等工作,无1例护理并发症,无1例护理投诉,无1例护理差错。
2.1 做好病区组建和资源配备 护理单元是患者接受治疗救护的重要场所,是确保各项治疗护理措施落实的基础。病区组建和资源配备尤为关键,其主要涉及物资准备、护士人力抽调、病区环境等方面。(1)物资准备:院内各部门协调互助,保证前期物资准备充分。主要涉及设备科、供应室、信息科和院务部等。(2)设备科:设立灾区病房专用账户,以便及时领用相关物品,如清创车、换药车、清创用冷光灯、床旁监护仪等;某些特殊器材如负压封闭引流系统、骨科牵引架(弓)、不同型号克氏针等需提前与供货厂家联系,保证及时快速供货。(3)供应室:备
好足量的无菌物品(无菌敷料及其他消毒灭菌物品)。设立灾区病房专用账户,以便今后及时请领补充。(4)信息科:准备病房相关硬件设施,如电脑、打印机;联通医院内部网络系统,完善相关软件准备,建立医生工作站、护士工作站、检验工作站及其他辅助应用程序。(5)院务部:做好后勤保障工作。包括被服准备、伙食提供及生活用具等。
2.2 护理人力资源准备 包括配备护士长,组织护理组人员,建立工作制度、建立通讯录等。尤其是人员培训和护理人员自我心理调适不容忽视。
2.2.1 护理人员的配备 临时组建病区按照每个病区40张床位配备护士,每个新病区14名,其中护士长1名,其余都是各临床科室的骨干和工作熟练的低年资护士;原有病房区护士的调配:骨科两个病区各14名,护理部根据科室接收灾区患者伤员的数量和现有护士情况,从其他科室抽调了6名在职护士和实习护生各6名,做好病区护理人员配备。
2.2.2 护理人员的专业培训 针对地震创伤特点主要以骨折、骨盆及胸部伤、脊柱骨折及截瘫、四肢神经伤、挤压伤及挤压综合征、多发伤等为主,包括伤后感染、截肢以及心理改变等情况。培训方式:采取集中授课、病区护士小讲课和针对具体伤员进行个案查房。培训内容包括骨科常见创伤伤员的救护程序:颈椎骨折-脱位合并高位截瘫伤员的抢救程序、脂肪栓塞综合征抢救程序、骨筋膜间室综合征抢救程序、骨关节损伤合并创伤性(出血性)休克简要抢救程序;创伤常见的救护技术:保持气道通畅、止血、包扎、固定。骨科常见创伤伤员的护理方法:骨折伤员的护理、创伤后脂肪栓塞综合征的护理、骨筋膜室综合征护理、截肢伤员的护理、骨盆骨折的护理、脊柱、脊髓损伤的护理、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预防及护理、石膏固定伤员的护理、牵引伤员的护理等以及加强特发性伤口感染的护理。心理干预技能:主要是灾区伤员的心理干预、灾区陪护的心理干预、医护人员的心理干预等。
2.2.3 预先安排床位和主管医生、护士 地震前线医务人员在当地将伤员进行了初步检查和诊断,对伤员进行编号,并填好伤票。同时将伤员的信息用电话和短信的方式传到医院抗震指挥部,指挥部接到信息后立刻通知科室,科室主任或住院部护士长根据伤员的创伤程度、性别、是否一个家庭等进行床位、主管医生和责任护士的安排,并将安排的结果反馈给抗震指挥部和病房具体收治伤员的医生和护士。
2.3 病区环境准备 注意营造安全、舒适、温馨、实用的病区环境。各病房内安装淋浴器、电热开水器、电视、电话,配置微波炉、冰箱等生活化设施,满足伤员及家属的生活需求;病房内采用柔和宁静的色调,如鹅黄、淡绿等,并在室内做适当装饰如摆放花瓶、床头悬挂红色平安结等以缓解灾区伤员的恐惧心理;完善病区治疗室、处置室、换药室及医护办公室的设施;提前对病区进行消毒灭菌。物体表面及地面每日用含氯溶液擦拭消毒;换药室、处置室、治疗室等每日紫外线照射消毒;设立医护值班室,保证医护人员休息。
2.4 伤员收治和护理
2.4.1 成批伤员收治 妥善转运。“5.12”地震灾害后,政府即利用铁路向后方转送伤员,因此,在短时间内伤员到来数量大、情况复杂。伤员经初步分诊后,需将伤员转送到医院病房。合理必要的护理处置可减轻伤员痛苦,预防和减少并发症。首先需密切观察伤员生命体征及病情变化;出血伤员妥善包扎压迫,减少出血量;稳妥固定骨折部位,对于脊柱损伤者应采用2人以上平托搬运,使用硬板担架或平车,防止骨折部位扭转加重损伤;头颈部损伤者需加戴颈围保护,头部两侧衬垫软枕以防止左右晃动造成二次损伤;保持各管道通畅,如输液管、伤口引流管、尿管;根据伤员情况适时给予吸氧、使用便携式监护仪进行心电监测等。合理分派床位。伤员至病区后,护士分工合作,一人在入口处按伤员转运单核对伤员情况(姓名、年龄、性别、出发地)和诊断;另一人负责按伤情需要、性别等具体情况分派床位,原则上分男女病房,但如几位伤员是家人或邻居、朋友关系,则尽量安排到一个房间,以减轻陌生恐惧感。其余护士负责更换清洁病员服,协助伤员采取正确舒适体位,如摇高床头、抬高伤肢、翻身障碍者使用气垫床或气圈以预防压疮等发生。集中消毒灭菌。灾区环境卫生恶化,伤员抵抗力下降,传染性疾病容易流行,尤其是外伤者应特别警惕有无气性坏疽等特异性感染发生。灾区带来的所有物品统一消毒灭菌,防止交叉感染。被服衣物类用一次性医用塑料袋封装,粘贴病区、床号、姓名标签,以便归还认领,集中交医院供应室清洗灭菌处理;水杯、饭盒、脸盆等用含氯制剂浸泡消毒;其他特殊物品如书本、眼镜、手机等则采用紫外线照射消毒。同时注意伤口及时换药,医用垃圾由医院集中处理销毁。及时建立病历系统,准确处理执行批量医嘱,让伤员在最短时间内得到后续治疗护理。同时注意“三查七对”,严防差错事故。逐一进行心理安抚。地震后伤员及家属失去财产甚至亲人,受到巨大打击;加之长途转运进入陌生环境,悲伤、焦虑情绪重。护士在第一时间与伤员交谈沟通,尽可能多告知周围情况,稳定伤员及其家属情绪,帮助伤员树立康复信心,及时发现潜在的心理问题,为后期心理干预奠定基础。
2.4.2 单个伤员收治 在后期仍陆续有灾区或其他医院转来本院行后续治疗的伤员。除按常规收治、严格消毒外,尤其要在入院早期注重心理干预,缓解其孤独恐慌情绪。
2.4.3 灾区伤员专用病区日常管理 (1)伤员管理:加强基础护理、病情观察和专科处置,并及早进行。(2)家属管理:帮助解决家属生活问题并做好安抚工作,使其主动配合治疗护理工作;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自觉遵守病区秩序,维护病区环境。(3)护士管理:要求具有高度的同情心和责任心;严格“三查七对”,杜绝护理差错;做好基础护理;完成合格的护理文书;及时巡视病房,观察伤情变化;加强专科知识学习,胜任护理工作。(4)环境管理:保持洁净的病区环境,督促保洁人员做好清洁卫生;加强床位、治疗室、换药室、处置室每日消毒;生活、医疗垃圾分开放置,统一处理;对疑似特异性感染的伤员严格执行隔离制度;保持病区安静,禁止喧哗。(5)物资管理:病房基础用品包括无菌物品、清洁材料、被服、专科仪器、设备等,专账专册登记,定期检查维护,贵重仪器物品专人保管、保养;另有大量社会对灾民的捐赠物品,如轮椅、净水器、衣物、食品、书籍等,则建立专用登记本,注明捐赠方、捐赠途径、物资去向、经手人等,做到账物清楚,避免管理漏洞,使爱心捐赠物品切实用于灾区伤员。(6)安全管理:加强与伤员及家属日常沟通交流,协同专业心理医师对其进行心理评估调查、疏导治疗,及时有效进行心理干预;加强社会爱心人士和志愿者统一管理,防止纷争,杜绝安全隐患;宣传医院探视制度,设立来访登记本;保持病区安全通道24 h畅通,灭火器材到位;对伤员及家属进行防火、防盗宣传;医护工作方面加强网络安全、贵重及精神麻醉类药品等安全管理。
病区组建和管理取决于全体护理管理者和医护人员崇高的职业道德、精湛的技术和高度的责任心。只有全体医护人员精诚协作、团结奋战,才能凭借爱心、技术,做好特殊时期病区管理工作,高质量完成紧急救护任务。
3.1 强调高水平的管理和医护、护护之间的精诚协作。美国外科医师学院认为外科团体具有积极参与大规模灾害多学科应急计划、分拣和医疗处理的责任[1]。因此,特别是病区建设共同参与中,医护成员团结协作是做好病区组建和管理的前提。特殊时期,工作异常繁重和复杂。突发事件和来访人员多,管理和专科技术要求高,因此,具有处理突发事件的能力和团结协作精神是应对和完成突发事件中各项医疗护理、管理任务的关键。
3.2 强调高质量的培训和过硬的急救专业知识技能。任何院内外的医疗救援均伴随着护理活动的进行;护理学的理论和实践是救援医学理论、实践的重要组成部分[2]。加强基础生命支持和高级生命支持,如心肺复苏、打通气道、人工呼吸、外周及中心静脉套管插入及胸腔插管、科学固定和安全转送知识的学习,特别是如何开展对大量伤员的紧急救治技术,如:迅速检伤分诊技术、综合急救技术、止血技术、包扎技术、固定技术等,必要时学习驾驶、游泳及野外发电及用电常识、炊事技术等多种技能尤为必要。
3.3 建立灾害护理学课程体系,并将灾害护理学教育纳入院校护理专业教育内容和在职继续教育内容。特别是应将灾害护理应急救援技术作为护士岗位培训的常规内容,每年定期组织训练考核,提高护士重大灾难条件下救护能力。只有准备充分,护士一专多能,才能承担繁重的灾害事件应急救援护理工作。
3.4 强调专业队伍组建和应急、常规管理知识培训并重。加强医院灾害应急分队建设,从骨科、创伤科、心胸外科、脑外科、泌尿外科、急诊科等相关科室选取专业技术过硬、应变能力强、具有高度责任心的护士骨干,成立灾害救援应急准备队,定期培训各类灾害护理救援综合技能,特别强调培养全科护士和过硬的心理素质。加强护理人员心理危机干预知识培训,通过专家授课,使护理人员重视地震伤员心理危机问题,掌握应对知识,提高心理疏导技能[3]。全面提高护理团队紧急救援中专业技术实力和心理适应能力,才能提高护理团队灾害救援水平。
3.5 加强灾区病房标准化建设方案的制订和示范化病房建设。制订计划和方案是确保灾害救援任务顺利实施的关键,制订各种应急预案,明确各类人员工作程序、内容和职责,掌握灾害发生时应对措施,开展应急演练,及时总结并修订计划,关键时刻确保人民群众的生命和财产安全。
在灾害特殊时期护理实践中病区管理独具特点,后方医院迅速高效完成震区病区建设,实现病区科学有效、规范管理,有赖于医务人员之间的精诚协作,过硬的急救和专业知识技能,专业化的队伍和规范化的培训,同时,严密制订灾区特殊时期病房标准化建设方案和加强示范化病房建设均具有重要意义。
[1]都定元.从汶川地震看大规模灾害的应急救援计划与处理[J].创伤外科杂志,2009,11(2):100.
[2]管晓萍,张利岩,侯世科.从海啸救援谈国际突发灾难救援护理[J].护理学杂志,2006,21(3):72.
[3]李世英,杨晓媛,崔渝敏,等.对大批量地震伤员实施分层次心理危机干预护理的体会[J].解放军护理杂志,2008,25(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