颜光敏诗歌的思想内容

2010-04-03 08:29
关键词:光敏诗人

王 纯

(曲阜师范大学 图书馆,山东 曲阜 273165)

曲阜为孔、颜圣裔聚居之地,颜姓亦为当地文化世家,家学渊远。颜光敏与兄光猷、弟光敩系同胞三兄弟,世称“曲阜三颜”。康熙年间,三人先后中了进士,而且给后代留下很多诗文。

兄弟三人中最有名者当属颜光敏(1640—1686年)。颜光敏字逊甫,又字修来,号乐圃。据颜肇维《颜修来先生年谱》记载,光敏十六岁时拜山东学政施闰章为师。康熙六年(1667)中丁未科二甲第十三名进士,历官国史馆中书舍人、礼部主事、会试同考官、吏部考功司郎中,康熙二十五年(1686)充任《大清一统志》纂修官。清史稿有传。

颜光敏康熙十七年(1678年)南游苏州时,寓居乐圃(即今之环秀山庄),爱其形胜。乐圃,乃宋代朱长文之花园,朱长文《乐圃记》云“孔子曰‘乐天知命,故不忧。’又称颜子在陋巷不改其乐,可谓至德也已。余尝以乐名圃,其谓是乎”,“当其暇也,曳杖逍遥,险高临深,飞翰不惊,皓鹤前引……种木灌园,寒耕暑耘,虽三事之位,万钟之禄,不足以易吾乐也。”[1]康熙二十年(1681年)十一月初,颜光敏在曲阜城西,近邻孔庙西墙约400米处购得明孔贞丛之别墅,因慕朱氏之乐圃,亦名之乐圃,颜氏号乐圃本此。又因兄弟三人皆先后在京城为官,家乡人便称他们为“天官”(吏部的通称)。颜氏在曲阜古城的这一住宅又被叫做“天官第”,街道亦被命名为“天官第街”。

康熙二十五年(1686年)在京城病逝,年四十七岁。康熙二十六年(1687年)归葬曲阜,清初著名诗人朱彝尊,同里孔尚任(颜光敏与孔尚任既是好友,又是姻亲,孔尚任之子娶颜光敏侄女即颜光猷之女为妻,颜光敏的孙子娶孔尚任的孙女为妻)亲题墓碑表彰称颂。[2]颜光敏一生不信佛, 不迷信于星命, 曲阜士大夫丧葬时不用僧道,就是从颜光敏开始的。

康熙十五年(1676)至十六年(1677),颜光敏、田雯、宋荦等十位诗人皆来与王士禛谈艺,王士禛为订《十子诗略》付刻,“金台十子”由此得名。“金台十子”又称“京师十子”,系王渔洋在走向“盟主”宝座过程中一直进行的“人材储备库”建设的关键部分。定《十子诗略》亦为他日后登上“扶轮大雅”的宝座增添了一颗沉重的祛码。那么,作为一个群体的“金台十子”的诗史地位和作用亦可由此论定。谈康熙诗坛,王渔洋之下,必然要提到颜光敏。

《十子诗略》中的《乐圃集》是颜光敏的诗歌总集,收诗三百余首,诸体齐备。时人评价颇高。计东称其“高华丽则……格调老成” 。[3]王渔洋更数数向施闰章称道“吾乡迩来英绝,当让此人”。[4]又语赵执信云:“吾乡若老夫与子与修来,庶免于伧之诮也”。[5]《四库全书总目》卷一八一称:“《乐圃诗集》七卷,国朝颜光敏撰……此集为王士禛所定,版心题曰‘十子诗略’,犹其全编之总名也。”

颜光敏除著有《乐圃诗集》七卷之外。还有《旧雨草堂诗》二卷,《南行日记》一卷,《未信篇》一卷,《未信堂时艺》一卷,《训蒙日纂》二卷,《大学订本》一卷,《音正》、《音变》、《文释》等多卷。1994—1996年,笔者曾全力以赴通读、精读并校勘、注释了颜光敏的《乐圃诗集》30余万字,请文献学家赵传仁先生审阅定稿后于1997年由齐鲁书社出版,注释稿受到文献学家来新夏先生“通俗易懂、细腻严谨”的好评。

现根据笔者校勘注释颜光敏诗歌全集《乐圃诗集》的深刻理解,对颜光敏诗歌的思想内容做出进一步的研究。

颜光敏的《乐圃集》共收诗三百一十首。这些诗集中表现了他一生的思想和经历,也在一定程度上表现了清初社会现实和精神生活面貌。颜光敏广游山水,又有官场生活的经历,接触的生活面较广,他的诗歌所反映的社会生活相当广阔。有感时伤世的,有揭露官府横征暴敛和清兵暴行的,有描绘帝王后妃宫廷生活内幕的,有刻画山川秀丽景色的,还有相当数量的酬答诗等等,其中不少诗篇以同情的笔触反映劳动人民的生活和不幸命运,更富有社会意义。其诗作在内容上可以主要分作三类。

一、通过表彰抗敌殉国和坚持志节之士以及对历史英雄的歌颂,充分表现诗人强烈民族意识的爱国诗

清朝入关以后,实行残酷的封建统治和民族压迫,引起了全国人民风起云涌的反抗。各地抗清的武装斗争一直延续了四十年。江南一带士大夫的抗清运动前赴后继,壮烈牺牲,表现了崇高的爱国主义精神和坚强不屈的民族气节。“扬州十日”和“嘉定三屠”是人民反清斗争中最惨痛的历史。东南沿海和西南地区的抗清军坚持最久,在广西、云南等地由李定国领导的抗清军到康熙元年(1662年)才告失败,由郑成功在台湾建立的抗清政权,则一直坚持到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

颜光敏的祖父颜胤绍,明崇祯四年进士,历官中宪大夫,河间府知府。崇祯十一年九月,清军入关,崇祯想到了守卫江都的颜胤绍,让他去镇守邯郸。颜胤绍明知清军强悍,邯郸城势单力薄,只为深受朝廷重用,遂临危受命,悉力捍御,终使邯郸城安然无恙。后颜胤绍调任河间府知府。崇祯十三年闰十一月,清军再次入关,逼近畿辅,河间孤城无援,胤绍集家人一室中而自登城力守,城破自焚。表现了崇高的爱国主义精神和坚强不屈的民族气节。当时,除了颜光敏的叔父颜伯殉被仆人救出幸免于难外,其余六人俱付灰烬。崇祯获悉此事后,嘉悼不已,赠颜胤绍光禄寺卿。[6]

时代民族的苦难、家庭个人的遭遇,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帮助我们了解、追寻诗人由笔下随感而发的眼中流泪、心底流血、真情流溢的心迹。颜光敏生于明·崇祯十三年(1640年)。明清易代之际,他虽然只有几岁,但由于上述抗清力量的此起彼伏,祖父英勇抗清为明捐躯,家世和时代的因素都决定了他早年对清兵入主中原的愤懑和对故明留恋的态度,强烈的民族意识像一根红线贯穿了他的一生,体现在诗歌创作之中。他赞扬那些壮烈殉国的人,通过哀悼,抒写自己的怀抱。

五言古诗《邯郸行》长达三百字,表彰祖父建立的赫赫战功,称颂其疾恶如仇、爱兵爱民如子的德行。这是一首不可多得的长篇叙事诗作,是一份珍贵的思想文化资料。

七律《过邯郸作》:“平干烽火接黄都,故国空悬户左弧。周岁曾闻封绣褓,含饴遂痛掩黄垆。枕戈遗事传臧货,呕血愁容见画图。二十余年人代隔,秋霜春雨梦魂无。”[7]光敏幼时,随家寓于兖州。当清兵攻城时,其叔父伯玠置酒于桌上,请光猷保姆吴氏、光敏保姆孙氏二人入内,举酒相敬说:此城早晚必陷,我兄弟二人很难幸免。此两儿年幼,你们不论昼夜千万要携抱勿放,我的小女儿就来不及照顾了。说完痛哭流涕。二保姆亦泣不成声。城被攻破时,两保姆分别抱光猷、光敏兄弟从乱军中逃出城外,回到祖居龙湾村,幸免于难。这首诗具体而生动地记录了清兵杀掠的灾难和祖父率众以特殊方法所进行的不屈抗争,是对祖父辈抗清不屈的民族气节的讴歌,是一首染血的诗史式的悲歌。诗中揭示出颜氏家人赴难“死国”的深刻内涵,对骨肉情深家族往事的悲悼所包孕的传统的人伦感情,又在亲情的层面上催人泪下,数百年后仍使读者的心弦为之颤动。这种易代之际产生的民族、家族命运之悲,在压抑的心境中酝酿得哀感苍茫。

有很多明末的遗民虽未参加武装斗争,却始终坚持不合作态度,他们中间有不少著名的诗人或文人,都亲身经历过巨大的世变,因而作品中常常反映了那时代民族斗争,充分表现了不忘故国的思想感情。这些人的仕途显然不会畅达,有的被劾谪官,有的被牵入狱。颜光敏不怕牵连,广泛结交这些爱国文人志士。当时已兴起文字狱,光敏不畏自身将可能招致的危险,勇敢地为之呼走,充分表现了他对明末爱国文人的热爱和崇敬。

《乐圃集》中还有一些诗通过对历史英雄人物的歌颂来寄托爱国的思想感情,对鲁仲连、荆轲、张飞、诸葛亮等及其有关古迹都有歌咏。“易水寒流几千载,沙跞满眼风物改,波涛零乱倏明灭,飒飒英风至今在。”(七言古诗《易水歌》)[8]“惨澹乘时略,将军只报恩。君臣留汉室,兄弟老荆门。累断雄图歇,名惭国士存。烟尘昏绝域,庙祀尚中原”(五言排律《张桓侯祠》)[9]或取其抗秦,或取其兴汉,都表明了颜光敏的民族意识。

二、描写天灾、战乱等反映人民悲惨生活,揭露隐藏在“康熙盛世”下社会黑暗的写实诗

关注现实、关怀民生的作品是颜光敏诗作中社会性和现实、历史意义价值最高的部分。它源自诗人深厚积淀的儒学根基和悲天悯人的情怀。颜光敏以儒家的“仁者爱人”之心,本着以诗为史的态度,用现实主义的笔触去真实而深入地再现了当时的社会现状。此类诗歌多为古体,这样的形式字数不限,句式不拘,具有厚重苍劲的风格特点,因此更适宜于对凝重内容的表达。

五言古诗《昔闻》:“昔闻老农言,所患惟饥馑妇子勤经年,私喜空仓轫,匹夫罪怀壁,斯语良亦信。奈何稼穑艰,遂使婴祸衅。愚氓贵苟全,良苗复奚吝。远窜昧生理,隐忍求纤润。颇闻轩盖中,薰获得互进,矧我微且尰,独得守贞顺。朝遂中山狼,暮追东郭。甘为徒侣嗤,但惧乡里讯。中宵击壤歌,痛思康衢觐。我始亦良农,伤哉负尧舜。”[10]表现出诗人对人民疾苦的关切同情,对社会黑暗的批判暴露。毫不回避地将社会动乱、黑暗和人民的苦难一一真实再现,对明末清初的改朝换代之变作出了如实的历史纪录,末句将诗歌含义推进一层,表达了对对太平盛世的深切期盼。

五言古诗《雨后》:“三伏积霪雨,泥淖充天街。……双车来哼哼,满载惟蒿莱。争道缘地急,瞋目声如豺。我见殊未忍,欲归独徘徊。”[11]水旱灾一直是千百年来农业社会的最大公害,阴雨连绵的天气,泥泞的大街,满车是杂草,写出艰辛备尝的赶车人的焦躁、易怒,流露出诗人对劳动人民疾苦的密切关怀和忧虑。

“又不见,古沙丘,朝朝寒食王孙游,田家八口忧飦粥。”(七言古诗《寒食日过故沙丘》)[12]细致观察和真实感受中融入了自己对农家的深刻同情,又明确表达出对纨绔子弟的厌恶之情。诗中反映的贫富悬殊,实质是阶级差异。

五言古诗《野老》:“野老对门巷,侵晨荫榆柳,偶坐壶觞前,似是商山叟,东方一骑来,翻然解趋走,扫室移囷仓,隔篱障鸡狗。东皋雨新足,布谷鸣北牅,三朝废锄犁,坐叹生稂莠。……”[13]本来是风调雨顺,安居乐业的美景,官吏的到来,使得农民惊慌失措,障鸡藏粮,锄莠地荒,不能正常地生活。贪官酷吏造成的百姓生活的苦难,无一不震撼着诗人的内心,激发出诗人对黑暗现实的不满,以及对人民所遭受苦痛的同情。在诗的最后愤怒责问“奈何鞭扑威,意忍施黄耇。”直接表达了诗人沉痛悲愤的心情。

五言古诗《驱蝗》则真实地描写了农民与灾祸斗争的激烈场面,“夏蝗乘南风,蚕食逼邻邑。百里互传警,一朝遍原隰。侧听风涛涌,仰惊霰雪集。良苗郁芃芃,凶年变呼吸。……”[14]蝗虫遮天蔽日,过后庄稼如遭蚕食。“比屋争喧豗,余亦操竿立。衾裯摇旆旌,妇子列伍什。攘袂或暂休,断穗纷争拾。浃旬得晴干,子孙复蛰蛰。田祖空有神,荐瘥竟相袭。惟昔有仁人,四境期不入。阡陌莽交通,驱除岂能及?矧我比闾间,饘粥常难给。人情贱茕嫠,追乎独尔急。我仓虽未盈,雁鹜时余粒。忍令偏罹灾,坐见向隅泣。”[15]面对虫灾,人们不分男女老幼,一起呼叫奔走,操竿摇旗,累得汗流浃背,急得声泪俱下。真实细腻地描绘了虫荒的情景,点出了天灾人祸并行下百姓苦难的残酷现实。诗人的立场始终站在人民一方,时时处处为人民的不幸落泪和呼吁。

三、描写山川风物,歌咏祖国山川壮丽的山水诗

颜光敏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一生广游山川。曾西登华山,到过伊阙;南游于长江淮河之上,观涛钱塘江边,更走遍家乡的山山水水:游峄山,寻泗水源;过逵泉,宿龟蒙山。这些游历开阔了心胸,拓宽了视野,使诗人写出许多歌咏山川壮丽的诗篇。《乐圃集》中写的最多最好的即是这类游历山水的诗歌。

收在《乐圃集》中的第一首诗《望岳》(五言古诗),写泰山的雄伟奇险:“云气朝四塞,倏忽高天空。 天门如复盖,两壁来松风。”[16]尽管它高峻陡峭,诗人却发出“何时陟峻崿,目尽扶桑东”的感慨。

《登太华山》(五言古诗)数十首,既有宁静的丘壑,优雅的林泉,也有奇峰绝壑的大山,天外飞来的瀑布,白波九道的江河,读来令人心怡神旷,目眩神迷。“东北穷石林,劈空悬巨溜……白帝觞百神,众峰为笾豆。”(《千尺峡》)[17]华山诸峰美如白帝宴饮众神的玉器,横空悬卧的巨石令游客胆战心惊。“万仞青琅玕,瀑流下砰訇。……细沫随雾消,大珠如星迸。”(《瀑布》)[18]美丽的瀑流,微如细沫随雾消散,大如玉珠飞奔如星。“犁沟划绝壁,直上无回藏。……高林绝鸟雀,万壑闻笙簧。”(《犁沟》)[19]绝壁上陡峭如沟的石路传说是太上老君牵青牛犁出,鸟雀绝迹的幽谷深林却有弄玉那悠扬的萧笛声缭绕,诗人热切地向往“便合此中住,弥年承玉浆。”[20]

自古有“八水绕长安”之说,华山更有许多美丽的神话故事。“三川富陈迹,八水无停澜。玉女怅不顾,目断双青鸾。”(《白云峰》)[21]弄玉和萧郎厌倦皇宫生活,二人乘龙骑凤到华山隐居。“蚁行缘绝栈,逡巡皆股栗。”(《擦耳崖》)[22]“渐觉明霞昏,忽讶繁星绕。何年采芝翁,结庐出林杪。梦余念畴昔,纤末俱了了。愿从叔卿游,自顾浮生小。”(《西峰》)[23]“巨灵拓太古,高掌谁能扪?时光没河汉,似有云车痕。阴风折秋花,吹落洗头盆。”(《东峰》)[24]从宁静幽美的深林繁星,奇丽壮观的日光云海,到曲折迷离的千岩万转的道路,令人惊恐战栗的层巅,从梦乡到仙境,淋漓挥洒,写出了诗人对山川美景的热爱,表现了诗人精神上的种种历险和追求。

《乐圃集》对故乡山水的描写,常常有一种因诗人心胸之闲适舒旷及由此种闲适舒旷与景物相摩相荡而生出的清新与可人。“绝顶惊看西日在,危楼长对北风寒。松间明灭烧丹火,竹外馨香捣药盘。稳睡不愁雷雨至,野人身已出云端。”(七律《蒙山》)[25]古亭楼阁,月光竹林,炼丹的炉火,身出云端的农夫,勾勒出一幅美丽的图画。

“杳霭疑天近,盘回惜路穷。苍山忽坠地,白日迥临空。目眩龙蛇窟,身凭鹳鹤风,浮生随浩劫。耻与众人同。”(《游邹峄山》之四)[26]在歌咏峄山的同时,寄寓了诗人清高绝俗的志趣。“坐爱蔷薇发,行怜翡翠驯。青阳看已暮,采撷更何人”(《游邹峄山》之六)[27]“龟蒙遥接泰山阿,石屋荒台覆薜萝。 断壑阴森藏暮雨, 孤峰屈注转银河。 丁丁樵音穿林早, 谡谡松涛闭户多。”(七律《宿蒙山顶》[28]“七十二泉殷地出,石角沙痕相斗争,累如玉绳曲篆籀,东西奔汇无定名。卞桥横束不盈丈,飞湍变灭何渟泓。”(七言古诗《游泗水源》)[29]幽静的峄山上有摘花采草的游客,巍峨的龟、蒙山间传出叮叮咚咚砍柴的声响,还有美如玉绳的篆字,清波荡漾的泗河泉水。诗人着意刻画了家乡山山水水的秀丽景色,表现了对家乡人民的热爱和对自由美好生活的向往。

自然环境的清新美好,与颜光敏此时心情的平静舒畅相互融洽,体现出颜光敏其时在心态与创作上与往昔的不同。经过易代的动荡,时局恢复稳定,一切都在好转,自己也官运亨通,名气声望领袖京师十子诗坛,处在这样的心境中,人是会有一种满足感的,从悦耳动听的水声与明丽动人的山影中,我们看到了诗人心态上已趋于雍容和平静。

颜光敏是多才多艺的,不但工诗能文,而且雅好鼓琴、围棋、蹋鞠之技,得心应手。书法绘画也有较深的造诣。《乐圃集》中有一些描写围棋、射猎、蹋鞠、题画等的诗篇,反映了颜光敏多方面的生活情趣和才能。“少年下马蹴鞠场,内府盘螭云锦裳。观者渐多神洋洋,解衣映彻珊瑚光。”(七言古诗《蹋鞠行》)[30]“俯身握寒雪,净洗莲花剑。”(五绝《题射猎图》之一)[31]“抽剑随双雕,目射阴山外。”(五绝《题射猎图》之二)[32]表现了诗人建功立业,热爱生活的积极人生态度。

颜光敏的思想、创作与其先辈有着千丝万缕的血肉联系。数世家学长期积累、传代,以及颜氏家族所特具的政治、经济地位,为造就颜光敏的文学天才提供了良好的土壤。这是我们欣赏、研究《乐圃集》时所不应忽视的一点。

充分占有文献资料是学术研究的必要条件,特别是对古典诗歌的笺注研究,无论是解释诗歌中的典故还是引用诗句的出处,无论是介绍作品的创作背景还是诠释诗意,都必须查阅并拥有大量的文献资料。颜光敏是清初著名的诗人,随着世代的变革,他的生平诗作已多不为世人所知,其《乐圃集》的文献价值亦未能得到史学界、文学界、图书馆界足够的重视。颜光敏的诗歌创作“以诗证史”,记录了民族的一段特殊历史,亦擅写世道人情,富有哲思,成为重要的思想文化资料。研究清代历史、文学史和文献学史,对颜光敏的诗文集作深入的价值研究,无疑将是一种艰涩的拓荒性质的劳动。本文作者抛砖引玉,希望能弥补清初颜氏资料的缺失,给中国古代文学、古典文献学研究带来一缕清新的风,推动清初作家作品的教学及研究工作。

[参考文献]

[1] (宋)朱长文.乐圃余稿(卷六)[M]. 康熙五十一年家刻本,《四库全书》以此底本收入;(清)纪昀等纂修.四库全书.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年据台湾商务印书馆影印“文渊阁”本缩印本.26-27页.

[2] [3][4][5][6][7][8][8][9][10][11][12][13][14][15][16][17][18][19] [20][21][22][23][24][25][26][27][28][29][30][31][32]赵传仁,王纯.颜光敏诗文集笺注[M].济南:齐鲁书社1997:298-299,322,314,321,301-302,180,224,60,161,4,41,65,6,7,7,69,43,128,102,1,11,12,12,12,13,14,15,17,200,134.

猜你喜欢
光敏诗人
光固化3D打印中光敏树脂的研究进展
最帅的诗人
鸣律
“诗人”老爸
我理解的好诗人
诗人猫
基于光敏阵列直接调制的单栅式时栅位移传感器
3D打印光敏树脂中的二氧化钛颜料抗沉降性能研究
α桉醇光敏氧化及抗肿瘤活性研究
光敏氧化制备抗癌及保肝的二萜衍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