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伟
(贵州大学 人文学院,贵阳 550025)
此两句下疑脱二句。
洪兴祖《补注》曰:“一本有此二句,王逸无注;至下文‘羌内恕己以量人’始释羌义,疑此二句后人所增耳。《九章》曰:‘昔君与我诚言兮,曰黄昏以为期。羌中道而回畔兮,反既有此他志。’与此语同。”此后学者多据洪《补》删此二句。其实,王注《楚辞》并非一定释第一次出现的词语,如《离骚》“皇剡剡其扬灵兮,告余以吉故。”王注:“言皇天扬其光灵,使百神告我,当去就吉善也。”而《九歌》:“横大江兮扬灵。”王注:“灵,精诚也。”是“扬灵”一词于《离骚》第一次出现,但王逸并没有单独释“灵”字,而是于《九歌》出现时才释的。此外象“便娟”一词按今本《楚辞》则首次出现于《远游》“雌蜺便娟以增挠兮”句,王注“神女周旋,侍左右也”,是王逸并未释该词。而出现于《大招》“体便娟只”句时,王注“便娟,好貌也。已解于上”。此外《七谏·初放》谓“便娟之脩竹兮,寄生乎江潭”,王注又谓“便娟,好貌”也。是《章句》之注比较复杂,而不能单纯的以王逸是否第一次释某词而作为判断之依据。是朱熹《集注》谓:“洪说虽有据,然安知非王逸以前此下已脱两句耶?”[1]6其说有致。清江有诰《楚辞韵读》即谓此为“衍文或脱偶句”。[2]131而我们认为既然不能依据洪氏之判断,那我们毋宁认为此下或脱二句也。
“余情”疑为“中情”之误。
按:“中情”一词《楚辞》习见,王注谓“中心简练”,而据洪《补》“言我中情实美”云云,是洪氏所见不误。
“余情”疑也为“中情”之误。
按:“中情”一词《楚辞》习见,而本句王逸虽无注,但洪兴祖引五臣注谓“然我情实美”。参之以洪注《离骚》“苟余情其信姱以练要兮,长顑颔亦何伤”句谓“言我中情实美”云云,则五臣注“然我情实美”当为“然我中情实美”之误。是据五臣注也可证“余情”为“中情”之误。
“不”字疑衍。
按:“量凿正枘”本相合之义,喻指圣人之行。如《淮南子·俶真训》:“各欲行其知伪,以求凿枘于世,而错择名利。”刘文典《三余札记》谓:“《离骚》‘不量凿而正枘兮’,钱杲之《集传》:‘凿,穿孔也。枘,刻木端以入凿也。……‘凿枘’本相合之义,故《庄子·天下篇》以‘矩不方,规不可以为圆’与‘凿不围枘’并言,方凿、圆枘,始是不相合之谓耳。近人误以凿枘为不相合,实为巨谬。”[3]160-161刘说甚是。如《周礼·冬官·考工记》:“三材既具,巧者和之。”郑注:“调其凿内而合之。”“凿内”即“凿枘”。《释文》云:“内,如锐反,依字作枘。”[4]3142《淮南子·人间训》:“事有所至,而巧不若拙,故圣人量凿而正枘。”[5]637凡此皆可证成刘说。是“量凿正枘”固乃圣人知其不可为而为之所以招祸也。王注“臣不度君贤愚,竭其忠信,则被罪过,而身殆也。自前世脩名之人,以获菹醢,龙逄、梅伯是也”云云,虽误衍“不”字,但也是强调忠臣之士竭智尽忠而招祸也。
“占”疑为“卜”之误,而“占之”之“之”字疑衍。
王树楠《离骚注》云:“或谓二‘之’字为韵。按下文‘蔽之’、‘折之’,以蔽、折为韵,则此文占之、慕之亦当与彼同。‘占’当为‘卜’,与‘慕’为韵。后人误从下文‘欲从灵氛之吉占’句,妄添‘口’于‘卜’下耳。”[注]据赵逵夫老师主编《楚辞语言辞典》(待出)引。刘永济《通笺》也谓:“占慕二音,绝不相近,疑占本作卜。”[6]40二说俱是,或有疑者,余次俱数证如下:
按:典籍言“莛专”者,多言“卜”,如《后汉书·方术传》注:“挺专,折竹卜也。《楚辞》曰:‘索琼茅以筳专。’”[7]1825-1826而言“灵氛”者,或有如王逸言“古明占吉凶者”,但也有言“卜”者,如《云麓漫钞》卷一谓:“按《楚辞》:‘索琼茅以筳篿,命灵氛为余占之。’注:‘琼茅,灵草也;筳篿,算也。’又云:‘……灵氛,古之善卜者。’”[8]7此外,《南村辍耕录》“九姑玄女课”引此也谓:“《离骚经》云:‘索璚茅以莛篿兮,命灵氛为余卜。’”[9]243是其字正作“卜”,而与“慕”为韵。而据陶宗仪所引,则“之”字或衍,虽古人引此如“之、兮”等字或有省略者,但若如陶氏所引无“之”字,则觉词气更畅。也合于此两句皆上七下六之句式。
“交鼓”疑为“攴鼓”之讹。
按:首先“箫钟”为“萧钟”之借。“箫”,洪兴祖引一本作“萧”。戴震云:“萧,一作箫,通。洪景庐云:‘洪庆善注《东君》篇‘箫钟’,一蜀客过而见之曰:一本箫作扌萧,《广韵》训为击也。’盖是击钟正与緪瑟对耳。”[10]109其说得之,而“瑶簴”即“摇簴”,王念孙《广雅疏证》卷三上谓:“《楚辞·九歌》‘萧锺兮瑶簴’,萧,击也。瑶与摇通。动也。《招魂》‘铿钟摇虡’,王逸注云:‘铿,撞也。摇,动也。是其证矣。’”[11]321是“箫钟”、“緪瑟”、“瑶簴”皆为动词,故“交鼓”不得训为“对击鼓”而与所举诸词失偶,“交”当为“攴”之讹。“交、攴”形近易讹,如《墨子·经说上》:“圜,规写攴也。”《间诂》谓:“‘攴’,……疑当为‘交’之误。后《备城门篇》‘薪食足以支三月以上’,‘支’,今本误‘交’。此‘交’误作‘攴’,犹彼‘支’误作‘交’也。”此外同篇“方,矩见攴也”,《间诂》谓:“‘见攴’,疑亦当为‘写交’。”[12]311凡此皆“交、攴”相讹之例。而《说文·攴部》:“攴,小击也。”段注:“《手部》曰:‘击,攴也。’此云:‘小击也。’同义而微有别。”[13]218是“攴、击”统言无别也。而本处作“攴鼓”正与“箫钟”、“緪瑟”、“瑶簴”相偶,是其词作“攴”无疑。[注]2010年1月17日晨笔者见郭在贻先生《<楚辞>解诂(续)》(郭在贻《训诂丛稿》,上海古籍出版社,1985年,19-20页。)已有此论,本文所论可互为补充。
“感”疑为“撼”之借字。
按:二字皆从咸得声,例可通假。郝懿行《尔雅笺疏》谓:“感之为言撼也。”[14]289《广雅·释诂》:“撼,动也。”王念孙《疏证》谓:“撼之言感也。《召南·野有死麕》篇:‘无感我帨兮。’《毛传》云:‘感,动也。’……是感、撼同声同义。”[11]128而“撼天”与“抑地”本平行并列,其义一致。且下文谓“夫谁畏惧”,当是对“撼天抑地”这一行为的回答。若为感动之意,则难与“夫谁畏惧”为词。故当以“撼”为是。王闿运《楚辞释》谓:“感读为撼。撼天抑地勇愤无畏之词。”[15]633其说得之。
“仍”疑为“乃”之借,而“乃”为“及”之误。
按本篇当是“及误为乃,再借为仍”。《说文·人部》“仍,因也”。段注谓:“《周礼》故书仍为乃。”[13]653段说是。《周礼·春官·司几筵》谓:“凶事仍几。”郑注:“故书仍为乃。”孙诒让《正义》谓:“古乃仍通用。”[4]1561而“乃、及”又常混用,如《天问》“反成乃亡,其罪伊何”,一本乃作及是证。据《说文·又部》“及,逮也”。段注:“及前人。”[13]207是“及羽人于丹丘”与“留不死之旧乡”其义正协。
虑一本作意。
疑作“意”是。
按:《章句·卜居序》谓“心迷意乱,不知所为”。是当作“意”。而《文选》本正作“心烦意乱”[16]1530,是不误。
“志”疑本作“之”。
按王注:“勤身修德,乐《伐檀》也。不空食禄,而旷官也。《诗》云:彼君子兮,不素餐兮。谓居位食禄,无有功德,名曰素餐也。”是“托志”虽第一次出现于《楚辞》,但王注并未释“托志”一词。且“之、志”本通,如《墨子·天志下》:“故子墨子置立天之,以为仪法。”孙诒让《间诂》引毕沅注谓:“‘之’,一本作‘志’,疑俗改。考古‘志’字,只作‘之’,《说文》无‘志’字。”[12]193而《战国策·齐策五·苏秦说齐闵王章》:“事败而好鞠之。”何建章《战国策注释》引金正炜说谓:“‘之’与‘志’同,《说文》无‘志’字,古或借‘之’为‘志’,如《墨子》‘天志’作‘天之’。”[17]427是“托之”更近于先秦两汉语言之习惯也。
轾疑作轩。
按:轾,洪兴祖引一本及《集注》[1]130皆作“轻”。闻一多《校补》谓:“轾当为轻,字之误也。…《说文》曰:‘轻,轻车也。’《招魂》‘轩辌既低’,注曰:‘轩辌皆轻车名。’辌为轻车,故曰轻辌。下文曰‘后辎乘之从从’, 辎乘谓重车。……车行轻者宜在前,重者宜在后,故曰‘前轻辌之锵锵兮,后辎乘之从从’。若作轾,则为车行后顿之状,无论‘轾辌’连文,已近不辞,即与下句辎乘之文亦不相偶称。朱本、朱燮元本、大小雅堂本并作轻辌,与一本合。”[18]106闻说甚辩。王念孙《广雅疏证》引此即皆作“前轻辌之锵锵”。[11]685、699、903但此“轾辌”非“轻辌”之讹,而乃“轩辌”之误。《招魂》“轩辌既低”,是“轩辌”连文。《说文》“辌”字谓:“卧车也。”[13]1251而段注“輖”字谓:“轩言车轻,輖言车重。引申为凡物之轻重。”[13]1263是“轩”本有“轻重”之“轻”义。如《淮南子·人间训》“错之后而不轩”[5]603-604之“轩”字是也。而由于古书常“轩轾”连文,故误“轩”为“轾”。后人不察,又以“轻”易“轾”也。
“姱容修态”疑作“姱态修容”。
按:先秦西汉典籍女子容态之形容甚少见“修态”一词。而“修容”则常作为女子仪容修饰语。钱大昕《十驾斋养新录》“修容”一条辩之甚详,其辞谓:“《檀弓》:‘曾子与子贡入于其厩而修容焉。’古人谓仪为容;修容,犹言习仪也。《玉藻》:‘将适公所,既服,习容观、玉声,乃出。’《大戴礼》:“火灭修容。’《周书·大聚解》:‘立乡社以修容。’《荀子·大略篇》:‘君子听律习容而后士。’修与习,其义一也。……古者女子将嫁,教以妇德、妇言、妇容、妇功。容者,仪也。”[19]470钱说甚覈,是修容常语也。而“姱态”即好貌也,《招魂》“容态好比”,王注“态,姿也”是证。是“姱态修容”即指女子外貌与内心美的统一。据王注“修,长也”云云,是王逸所见已误。
“昭质”疑即“旳质”。
按马瑞辰《毛诗传笺通释》谓:“古音勺声之字皆属宵部,的从勺声,故得转为招。又借作昭,《楚辞·大招》‘昭质既设,大侯张只’,昭质即旳质也。王逸注训为明旦,失之。”[20]747-749其说甚是,可从。
“横”疑本作“衡”。
按《诗·齐风·南山》:“艺麻如之何?衡纵其亩?”王应麟《困学纪闻》谓:“‘艺麻如之何?衡从其亩。’颜氏云:‘《礼》今也衡缝,衡,即‘横’也,不劳借音。徐氏音‘横’,失之矣。”[21] 71王说是。《周礼·冬官·玉人》:“衡四寸。”注:“衡,古文横。假借字也。”[4]3338而《楚辞》词句多有取自《诗》者,是疑本或作“衡”,而后人以“横纵”常见故易之也。据王注“尚不别缯布经纬横纵”云云,是王本已误。
“自明”疑为“至明”之声误。
按《左传·昭公七年》:“是以有精爽至于神明。”[22]1292是本篇“专精爽”句与《左传》义近。 而本篇下句又言“晦冥冥而壅蔽”,“晦冥壅蔽”正与“以至明”相应。此如《说苑·至公》:“(孔子)于是喟然而叹曰:‘天以至明为不可蔽乎?”[23]351“明、蔽”相对也。是本句“自明”疑为“至明”之误。
“死”字疑衍,而“独苦”疑为“孤苦”。
按徐仁甫先生《古诗别解·楚辞别解》谓:“‘死’字当衍,‘哀独苦之无乐兮,惜予年之未央’,苦乐之间不应有‘死’字”。[24]53徐说近是。但窃以为“独苦”当“孤苦”之误。王逸注本句谓:“年尚少也。”则是谓少年之无乐。而《文选·陈情事表》李密谓:“臣少多疾病,九岁不行,零丁孤苦,至于成立。”[16]1694其意与王注相仿。是“独苦”、“孤苦”虽都典籍习见,但揣其文义,似作“孤苦”为是。
一本作“叩宫而商应,弹角而徵动”。或有从者。然《淮南子·览冥训》:“今夫调弦者,叩宫宫应,弹角角动,此同声相和者也。”高注谓:“叩大宫则少宫应,弹大角则少角动,故曰‘同音相和’”。[5]200此外《齐俗训》也谓:“故叩宫而宫应,弹角而角动,此同音之相应也。”[5]369是汉时皆言如此,不烦校改。
“灵皇”疑作“灵怀”。“寤”当作“吾”。
按王逸注“言怀王闇蔽,心不觉寤”云云,是以怀王释灵皇也。而《九叹·离世》云:“灵怀其不吾知兮,灵怀其不吾闻。就灵怀之皇祖兮,愬灵怀之鬼神。灵怀曾不吾与兮,即听夫人之谀辞。”“灵怀”之词屡见,而王逸注皆以“怀王”释“灵怀”,是王注完全一致,而彼屡云“灵怀”,是可证此之“皇”或为“怀(懷)”形声之误。而它篇王注皆谓“不吾…”,是“寤”当为“吾”。
“退身”疑作“侧身”。
按《惜诵》“设张辟以娱君兮,愿侧身而无所”;《七谏·哀命》:“伤离散之交乱兮,遂侧身而既远。”《七谏·谬谏》:“经浊世而不得志兮,愿侧身岩穴而自托。”是皆言“侧身”也。本处作“退”者,或因王注“愿退我身”而误。殊不知“退”乃释“侧”字。《礼记·曲礼上》:“就屦,跪而举之,屏于侧。”注:“谓独退也。”[25]50是“侧”有“退”义。
“寄独”疑作“羁独”。
按寄、羁同音相借。《左传·庄公二十二年》:“羁旅之臣。”杜注“羁,寄也”[22]267是证。而《九辩·一》“羁旅而无友生”句,王逸注:“远客寄居,孤单特也。”是以“寄居”释“羁”也。而王逸注本句也谓:“言我魂神眐眐独行,寄居而处。”则也是以“寄居”为释也。两处之注一致,故可证此处之“寄”当为“羁”之误。此或涉注文而误。
此句最是歧出,一云握精明,一云接精神,一云按神明,一云按精明。
按:“握神精”当作“持神明”。据王注“握持神明,动容仪也”,是“神精”当作“神明”为是。而《说文·手部》谓“持,握也”[13]1036,据王注例,一般而言在词语训释中皆是“A,B也”,而后在疏通解释中则是“BA”之句式规律,如《惜诵》“忘儇媚以背众兮”,王注“背,违也。言己修行正直,忘为佞媚之行,违背众人”之释“背,违也”而后言“违背”云云即此例。是本篇正文“握”当为“持”,今本作“握”者当是后人以训诂字易之。
疑“纷以”为“纷其”之误。
按《楚辞》中“以”、“其”或互用。如《远游》“骑胶葛以杂乱兮”,一本“以”作“其”是证。而“纷其”习见于《楚辞》,如《九章·涉江》“霰雪纷其无垠兮,云霏霏而承宇”;《哀时命》“虹霓纷其朝霞兮,夕淫淫而淋雨”等皆是。且所举《涉江》、《哀时命》皆分别以“纷其”形容“霰雪”与“虹霓”,而据王注本篇“涂涂”谓“厚貌”。是“纷以”作“纷其”以形容“白露”之盛与《涉江》、《哀时命》所用“纷其”诸例同。是“纷以”宜为“纷其”也。
疑“娱忧”当作“娱乐”。
按王注“言己欲酌醴酒以自娱乐”,是以“娱乐”释“娱忧”。然《楚辞》“娱忧”多见,王注它篇皆不以“娱乐”释之。而《七谏·谬谏》“弃彭咸之娱乐兮”,王注“言弃彭咸清洁之行,娱乐风俗”,其注“娱乐”与正文一致。是可证本篇当作娱乐也。
王逸注:“闻惟仁义,故欣喜复之西方,就文王也。”
按:参之《楚辞》它篇及王逸注,疑“欣乐”为“欣欣”之误。《九歌·东皇太一》:“君欣欣兮乐康。”王注:“欣欣,喜貌。”《远游》:“内欣欣而自美兮。”王注:“忠心悦喜,德纯深也。”《九思·伤时》:“咸欣欣兮酣乐,余眷眷兮独悲。”王注:“言天神众舞,皆喜乐,独己怀悲哀也。”是表示喜悦意义之“欣欣”于《楚辞》中之使用乃常例。而《汉书·匡衡传》:“诸见罢珠崖诏书者,莫不欣欣。”[26]2487《张骞传》:“天子欣欣以骞言为然。”[26]2037是东汉时“欣欣”之使用也尚为普遍。本篇作“欣乐”者,疑因《东皇太一》“欣欣兮乐康”或后世“欣欣乐康”一词而误。
“疗饥”当作“乐饥”。
按:“疗饥”当本于《诗·陈风·衡门》“可以乐饥”一语。而《诗》之“乐饥”多有异文,钱大昕《唐石经考异》则谓:“先作‘乐’,后加‘疒’,用郑义也。岳本、今本作乐。”[27]17陆德明《释文》谓:“沈云:‘旧皆作乐字,晚《诗》本有作疒下乐,以形声言之,殊非其义。”[28]444而段注《说文》“??”字也谓:“《诗·陈风》:‘泌之洋洋,可以乐饥。’传云:‘可以乐道忘饥。’笺云:‘可饮以??饥。’是郑读乐为??也。经文本作乐,《唐石经》依郑改为??,误矣。”[13]616是《诗》“乐饥”当为此所本,故本文疑作“乐饥”最是。
“洛”疑为“垎”之误。
闻一多《校补》谓:“‘洛泽’当为‘??凙’。……《广韵》十九铎,《集韵》十九铎引并作‘??凙’,当据证。”[18]149
按:《广韵》[29]149、《集韵》[30]723引此正作“??凙”。是闻先生所说确有版本之依据。然“??”实当为“垎”之误。《礼记·学记》:“发然后禁,则扞格而不胜。”郑注:“格,读如‘冻??’之‘??’。”北大版《十三经注疏》所出校勘记引段玉裁说:“《说文》无??有垎字,水干也。《玉篇》土干也。王逸《九思》自注‘垎,竭也’,则此注及疏??皆当作垎。”[25]1062而据《说文·土部》:“垎,水乾也。”段注谓:“乾音干。《玉篇》、《广韵》皆作‘土乾也’为长。谓土中之水乾而无润也。王逸《九思》:‘冰冻兮垎泽。’自注:‘垎,竭也。寒而水泽竭成冰。’按,‘水泽竭’,所谓乾也。今《楚辞》作‘洛泽’,《广韵》、《集韵·十九铎》皆引‘冬冰兮??泽’,误甚。……《学记》曰‘发然后禁,则扞格而不胜’,注曰:‘格,读如冻垎之垎。’……正义本注是‘冻垎’,陆德明本是‘冻??’,陆非孔是。’”[13]1197段说甚覈,当据正。
“安如”疑作“焉如”。
按:虽“安、焉”互通,如《经传释词》谓安“或作焉,其义一也”[31]19。谓焉曰:“《广雅》曰‘焉’,安也。”[31]20是证。然揆之《楚辞》,“焉如”习见,且王注《哀郢》“超慌忽其焉如”谓“不知所之也”。而佚名注本句也谓“不知所之”。是可证“安如”当作“焉如”。此作“安”者,当以训诂字易之。如《孟子·离娄上》“其子焉往”?赵注“子将安如”[8]201,是以“安”释“焉”也。
[参考文献]
[1] 朱熹.楚辞集注[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
[2] 江有诰.楚辞韵读[M]//音学十书.北京:中华书局,1993.
[3] 刘文典.三余札记[M] .合肥:黄山书社,1990.
[4] 孙诒让.周礼正义[M].北京:中华书局,1987.
[5] 刘文典.淮南鸿烈集解[M].合肥:安徽大学出版社.昆明:云南大学出版社,1998.
[6] 刘永济.屈赋通笺 笺屈余义[M].北京:中华书局,2007.
[7] 范晔.后汉书[M].北京:中华书局,2005.
[8] 赵彦卫.云麓漫钞[M].沈阳:辽宁教育出版社,1998年.
[9] 陶宗仪.南村辍耕录[M]. 沈阳:辽宁教育出版社,1998年,
[10] 戴震.屈原赋注[M].北京:中华书局,1999.
[11] 王念孙.广雅疏证[M].北京:中华书局,1985.
[12] 孙诒让.墨子间诂[M].北京:中华书局,1986.
[13] 段玉裁.说文解字注[M].南京:凤凰出版社,2007.
[14] 郝懿行.尔雅笺疏[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
[15] 王闿运.楚辞释[M].续修四库全书(第1302册). 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
[16] 萧统(编),李善(注).文选[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
[17] 何建章.战国策注释[M].北京:中华书局,1990.
[18] 闻一多.楚辞校补[M].成都:巴蜀书社,2002.
[19] 钱大昕.十驾斋养新录[M].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2000.
[20] 马瑞辰.毛诗传笺通释[M].北京:中华书局,1989.
[21] 王应麟.困学纪闻[M].沈阳:辽宁教育出版社,1998.
[22] 李学勤.春秋左传正义 [M].十三经注疏(标点本).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
[23] 向宗鲁.说苑校证[M].北京:中华书局,1987.
[24] 徐仁甫.古诗别解[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4.
[25] 李学勤.礼记正义 [M].十三经注疏(标点本).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
[26] 范晔.后汉书[M].北京:中华书局,2005.
[27] 钱大昕.唐石经考异[M].嘉定钱大昕全集.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1997.
[28] 李学勤.毛诗正义[M].十三经注疏标点本.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
[29] 陈彭年.宋本广韵[M].永禄本韵镜.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5.
[30] 丁度.集韵[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5.
[31] 王引之.经传释词[M].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1985.
[32] 李学勤.孟子正义 [M].十三经注疏标点本.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