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妙婵,蔡 葵
(佛山市第一人民医院,广东 佛山 528000)
产科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是孕产妇妊娠、分娩过程中或产后由多种因素如羊水栓塞、产后大出血等引起,发病急,进展迅速,若诊断抢救不及时,患者很快死亡,适时补充一定数量的血小板和凝血因子制剂,可使患者重建凝血机制,达到止血目的,为其他治疗措施创造机会和争取时间,挽救患者的生命。笔者应用成分输血技术配合其他治疗措施抢救产科DIC严重出血患者22例,获得良好的治疗效果,报告如下。
1.1 一般资料 22例DIC患者年龄22~39岁,平均31岁,31~40孕周,平均34孕周。单胎妊娠17例,双胎妊娠5例,初产妇19例,经产妇3例。其中发病于产后出血12例,胎盘早剥2例,前置胎盘5例,产后胎盘残留1例,羊水栓塞1例,妊娠合并妊娠高血压疾病1例。22例DIC患者出血量1800~9600ml,平均4700m l。阴道出血不凝及手术创口、针眼等多部位渗血18例,皮下淤血4例。全部伴有休克,其中急性肾衰7例,呼吸衰竭1例,多器官功能衰竭1例。
1.2 实验室检查 血小板计数(11~44)×109/L,血纤维蛋白原(0.7~1.3)g/L,凝血酶原时间较正常延长均大于3s,3P试验阳性19例,FDP阳性21例。所有病例均符合DIC诊断标准[1]。22例均有不同程度的血小板和凝血因子减少,见表1。
表1 成分输血前后相关血液指标检测结果比较
1.3 治疗方法
1.3 .1 去除病因、抗感染、抗休克 对产时DIC患者尽快结束分娩,阴道分娩条件不成熟时剖宫产。
1.3 .2 阻断凝血、合理使用肝素 羊水栓塞者及早使用肝素,大量输注红细胞悬液时,使用小剂量肝素,重度妊娠高血压症者慎用肝素,以防止颅内出血。
1.3 .3 成分输血 大出血患者一旦怀疑DIC,立即检查血常规和出凝血值。动态监测出凝血功能,密切观察休克指数及有效循环血量,失血超过血容量20~30%,血红蛋白<80g/L或红细胞压积<0.24,且伴有临床出血症状或活动性出血时,在扩容的基础上补充悬浮红细胞,提高血液携氧能力,纠正组织缺氧。红细胞悬液按照将患者的Hb提升至100g/L计算输注剂量,对输注剂量过大者则分次输注。当血小板计数<50×109/L时补充单采血小板,凝血因子过少,纤维蛋白原<1.0g/L时补充新鲜冰冻血浆(FFP),首次(10~15)m l/kg,维持量(5~10)ml/kg。对出血或渗血不止的患者,输入冷沉淀1~2U/10kg,直至将Fg及FⅧ:C提升至正常水平,防止高凝状态再度出现。在控制出血、维持患者有效血容量、纠正休克的同时,防止循环超负荷。
1.4 本文采用SPSS12.0统计软件,检验结果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1 成分输血统计 22例DIC患者成分输血治疗中,补充悬浮红细胞6~8U者8例,8~12U者10例,14~20U者 4例,平均11.6U;补充血小板10U者12例,20U者8例,40U者2例,平均16.3U;补充新鲜冰冻血浆600~800ml者 9例,1000~1200ml者9例, 1400~2000ml者2例,2000ml以上者 2例,平均1550ml;补充冷沉淀凝血因子8U者7例,10U者11例,15U者3例,20U者1例,平均10.5U。有关血液指标得到明显改善,基本恢复到正常水平。
2.2 临床治疗情况 22例DIC患者中出血症状均得到控制,除死亡1例(为羊水栓塞,死于多器官功能衰竭和呼吸衰竭)外,其余均获得良好的疗效,治愈率95.4%。其中行子宫切除7例,子宫次全切除术4例。围产儿死亡4例。
产科DIC患者为高危患者,祛除病因是治疗的关键。成分输血可控制出血和血栓形成,抢救DIC出血可有针对性地补充患者所缺乏的血液成分,达到止血目的,并减少输全血引起的不良反应。DIC出血病人往往伴有失血性贫血,适时补充红细胞可改善组织缺氧,减少继发性组织损伤,特别是微小血管内皮的损伤,缓解微小血栓的形成,补充剂量应适当控制,以将Hb提升至100g/L左右为适度,这有利于微循环的改善。库存血超过3周不宜用于DIC抢救,库存血在保存期间,血中氨、钾升高,红细胞碎屑增多,红细胞破坏后可释放红细胞素亦有促凝作用。本文病例均输注2周内悬浮红细胞,平均11.6U。DIC过程消耗了大量的血小板和凝血因子,当血液处于高凝状态促凝物质不断进入血液循环时,不宜直接补充凝血因子或输血,此时应在运用肝素的基础上补充凝血因子,在高凝期之后的消耗性低凝血期是补充凝血因子的最佳时期[2]。本文22例均输注单采血小板抢救,均达到止血目的,其中8例患者在无单采血小板紧急供给的情况下各输注1U冰冻血小板,也有较好的止血作用,表明该制剂急需时可作为机采血小板的补充[3]。正常情况下,妊娠晚期孕妇纤维蛋白原水平升高,产科DIC在除去病因的情况下根据实验结果补充纤维蛋白原,能有效控制出血。本文病例补充富含纤维蛋白原的新鲜冰冻血浆 (FFP)和冷沉淀凝血因子。FFP同时具有扩容作用,冷沉淀凝血因子包含Ⅷ因子(FⅧ)、ⅩⅢ因子(FⅩⅢ)、纤维蛋白原(Fg)、纤维结合蛋白(Fn)、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 F)等多种蛋白质。FⅧ和Fg在凝血机制中的重要作用已众所周知。FⅩⅢ也是凝血过程中不可缺少的凝血因子,而且还参与组织修复和伤口愈合[4],它是纤维蛋白多聚体形成和稳定的重要凝血因子。Fn有助于损伤愈合、抗感染,防止内脏出血和改善微血管功能及有助于DIC出血的抢救成功[5]。本文22例产科意外并发DIC出血经冷沉淀抢救也获得良好的止血效果。
产科DIC是一种复杂的病理过程,临床表现多样,做好围产保健、预防产后出血是减少产科DIC发病的有效措施,早期诊断是提高抢救成功率的基础,多学科的合作是抢救成功的保障[6,7],成分输血抢救产科DIC出血可获得良好止血效果,为其它治疗措施提供时机。
[1]叶任高主编.内科学[M].第5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0:684-689.
[2]田兆嵩主编.临床输血学[M].第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182-187.
[3]刘景汉,欧阳锡林,王青梅,等.低温保存血小板在外科手术的应用[J].中国输血杂志,2001,14(3):139-140.
[4]段宝华.人凝血因子XⅢ的研究进展[J].国外医学输血及血液学分册,2002,25(4):308-309.
[5]龚增鸿,王传芳.冷沉淀在治疗产科DIC中的临床应用价值[J].南通医学报,2003,23(4):477-478.
[6]程 敏,闻良珍.产后出血的治疗策略[J].中华围产医学杂志,2003,5(6):184.
[7]Bulgaho A.Misoprostol for prevention of postpartum hemorrhage[J].Inter JGynecology and Obstetrics,2001,73(1):110-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