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进平
(太原供电分公司,太原市,030012)
受2008年特大冰雪灾害的影响,我国南方地区发生大面积倒塔事故,铁塔损坏呈现数量大、倒向一边、塔头折弯等特点,其中数量大和倒向一边反映的是群体损坏;塔头折弯反映的是个体损坏[1-6]。高压输电线路设计规范规定,数基直线塔间需要设1基耐张塔,即使直线塔发生连锁倒塌,也应在耐张塔处截止。而在此次冰雪灾害中,连锁倒塔突破了耐张塔防线,造成输电线路全线倒塔。可见,在役铁塔需要有效的加固手段。
2008年冰灾之后,山西省电力公司与山西新长城机电科研所协作,共同完成了抗覆冰、抗狂风线路杆塔加固技术研究,提出了一种简单有效的贴身拉线加固高压输电铁塔技术,并在太原市南郊冶小线32号塔安装试用。本文从结构设计、理论分析角度,对贴身拉线加固在役杆塔技术进行介绍。
2008年我国南方冰灾倒塔事故中某铁塔塔头折弯损坏状态如图1所示。图中:塔头在塔身与塔头的结合处(称为瓶口)折弯;一相电线断开,断头从绝缘子串挂线点悬垂下坠,塔头倒在未断线一侧;塔身的瓶口段主材略弯;塔身的中下段完好;塔腿和塔基虽障于树丛,均完好无损。
地线双线边置和电线一字布线时,塔头受断线张力折弯损坏分析如图2所示。一线顶置地线和中相电线处于塔纵向中轴面内,其断线张力只产生使塔头向未断线一侧弯曲的弯矩。塔头下曲臂根的抗弯刚度弱,塔头从其与塔身衔接的瓶口处向未断线侧折弯,如图2双点画线所示。由于电压高,所需绝缘气隙大,使横向布线的边相电线和边置地线远离铁塔纵向中轴面[7]。因此,当边相电线或边置地线断开时,不仅产生使塔头向未断线一侧弯曲的弯矩,同时还产生使塔头绕塔中轴线扭转的扭矩,弯矩和扭矩使塔头偏转塔纵向中轴面一定角度,向未断线侧折弯,如图2虚线所示(只画出不与其他图线重合的部分)。边置地线或边相电线断开时,另一边置地线或边相电线失去已断线侧的重力平衡,还会使塔头朝横向未断线侧弯折少许。
贴身拉线的结构如图3所示。横担左、右铰板分别固定在横担两端吊挂绝缘子串的悬臂架的根部;拉线左、右支的上端分别与横担左、右铰板铰联;下端均与上撑架外伸端铰联;上撑架根部铰联在塔体颈部有横隔处;上撑架外伸端与缓冲器的上端铰联;拉线干线上端与缓冲器下端铰联,下端与紧线器上端铰联;下撑架根部固定在塔腿上段,外伸端装着撑架铰座;铰支杆后端与撑架铰座铰联,前端与紧线器下端和上、下撑架拉杆上端铰联,上、下撑架拉杆下端分别与塔脚左、右铰板铰联。
贴身拉线每塔2套,对称安装在承受电线张力的塔侧面。调节紧线器使拉线适度张紧,以消除拉线明显下垂为度[8-9]。采用贴身拉线后,还可去掉下撑架,将拉线下固结点直接铰接在塔腰,这样可使抗拔力直传塔头,不仅简化结构,降低制造使用成本,而且防盗性好。上撑架还可做成矩形,左、右支线铰接于外伸端两角。拉线干线、根线交叉配置,这样可使左边相断线张力传至塔体右侧,右边相断线张力传至塔体左侧,让塔体更有效地抵抗塔头受到的扭矩[10]。
塔体的力学抽象是1个固定地面的悬臂梁,外伸端两侧的电线对塔体形成方向相反的集中载荷。当两侧电线完好时,两侧电线所受张力相互平衡。两侧对称安装的贴身拉线也不显现对塔的抗弯作用。当铁塔一侧的电线因故障断开1条或数条时,另一侧电线的张力因瞬时失去断线侧电线的张力而显现,对塔体产生动载荷。因边相断线概率是中相的2倍,故断线多始于边相。边相断线时,塔体所受的电线张力经过拉线左、右支传给上撑架,上撑架承受边相断线所产生的扭矩,并将其传给缓冲器;缓冲器受拉变形,吸收断线张力的冲击能,经缓冲后把断线张力传给拉线干线;尔后再经过紧线器、撑架拉杆、塔脚左铰板和塔脚右铰板,传给固定塔脚左铰板、塔脚右铰板的地脚螺栓;最终把断线张力传到塔体地基并由其平衡。贴身拉线的传力构件,除过铰支杆是通过下撑架与塔体铰联外,其余各件均是直接与塔体铰联,这是为了在传送断线张力时,不在与塔体联结处,对塔体产生弯矩。
瓶口为矩形,正面边长1 m多,侧面边长数m,是塔体最薄弱的断面,扭弯常发生于此。贴身拉线的上撑架铰连于该结合面两侧,可使该结合面的惯性矩增加2~3倍。贴身拉线与塔体形成的组合体,其各断面的惯性矩和抗弯系数均有明显增加。因此,塔体抗弯能力较不加贴身拉线明显提高。未安装贴身拉线的输电铁塔的受力为:当边相断线时,断线张力使塔头先扭,继而塔体受弯。安装贴身拉线的塔体受力为:铁塔和贴身拉线的组合体在承受边相断线张力所生弯矩时,是拉线受拉,塔体受压。以ZM1-21塔为例,由于塔体的承压能力远大于抗弯能力,档距为400 m时,所承电线重力26.53 kN,塔的下压力为144.89 kN,所以贴身拉线大大增加了塔体抵抗断线张力的能力。因为塔体地基是钢筋混凝土结构,深度数m至数10 m,所以铁塔的损坏多数是塔头的损坏,而塔体,特别是塔体下部和塔脚仍然完好。贴身拉线正是基于这种实际,巧妙地挖掘了塔体强度潜力,加强了铁塔最薄弱的塔头和塔颈。此外,与地锚拉线相比,贴身拉线铁塔加固技术具有无需拉线基础、无需征地、适于山头孤丘无地锚点以及便于施工等优点。
以ZM1-21铁塔为例,其塔头结构尺寸及电学数据为:绝缘子串长2 855 mm,风偏角为35°,双分裂导线的下导线距塔身的距离为1.450 m。贴身拉线的上固结点A距绝缘子串吊挂点水平间距700 mm。贴身拉线上撑架在铁塔正面的投影完全落在塔身范畴内。贴身拉线支线、贴身拉线干线的连接点B,在铁塔正面的投影正好落在铁塔的中轴线上。因此贴身拉线在铁塔正面的投影,完全落入外轮廓的包络面内,所以贴身拉线的绝缘气隙较绝缘子串的绝缘气隙还要大,电学设计安全合理。
(1)拉线地夹角。地锚拉线的地夹角约为60°时,既可以使拉线产生能够平衡电线张力的水平分力,又可以使杆塔与拉线的总体结构比较紧凑[10]。因此,贴身拉线支线段的地夹角在电线方位面内的投影定为60°。
(2)拉线与塔体构件的夹角。计算拉线支线、拉线根线长度和进行拉线传力的分解合成时,均要用到拉线支线、拉线根线和塔体相关构件的夹角。由于这些夹角均是空间角,须用画法几何学图解。经图解:拉线支线与横担下弦杆夹角为35°;拉线根线与塔腿主材夹角为30°;2者余角均与地锚拉线的地夹角为60°。
(3)上固结点遴选。上固结点应尽可能选在离绝缘子串吊挂点的最近处,以便直接承受断线张力。按此要求,上固结点应在塔头横担两端离绝缘子串最近节点的六连板上,其距地高度即为塔的呼称高。
(4)上撑架及其固结位置确定以及撑离量。上撑架为受压件,为保证其轴向受压的稳定性,设计为等腰三角柁形,下弦杆固结于瓶口有横隔处。由于上撑架顶铰连拉线,使拉线撑离塔身,并保证与地面夹角为60°,上撑架的高为500 mm。
(5)下撑架及其固结位置确定以及撑离量。下撑架亦为受压件,因此也设计为等腰三角柁形,下弦杆固结于塔腿根有横隔处,即塔腿高3 m处。下撑架顶同样铰连拉线,使拉线撑离塔体。但因塔体中下部抗弯强度足够,无需增加惯性矩,且拉线干线不必撑离塔体很大,故下撑架的高定为950 mm。
(6)下固结点遴选。下固结点必须选在塔脚板或塔主材根部,而不能选在任何一条地脚螺栓上。因为后者只是一条地脚螺栓承载,前者才能使所有地脚螺栓承载。
(1)高压输电线路因故障断开一线,由于横担挂线间距是瓶口的7~8倍,必然导致塔头扭转弯曲,进而导致其他几条线呈连锁反应断开。如果安装上贴身拉线,当一侧有1条线断开时,贴身拉线可以将另一侧电线显现的张力及时加以平衡,使塔头其他电线不会因连锁反应而断开,防止断线故障扩大,也阻止了铁塔一侧电线全部断开时,铁塔被另一侧电线拉倒。
(2)贴身拉线不对在役铁塔进行任何加工,且没有土建工程,不改变原有设计,造价低廉,结构简单,安装方便,具有很强的实用性。
[1]李 正,杨靖波,韩军科,等.2008年输电线路冰灾倒塔原因分析[J].电网技术,2009,33(2):31-35.
[2]杨靖波,李 正,杨风利,等.2008年电网冰灾覆冰及倒塔特征分析[J].电网与水力发电进展,2008(4):4-8.
[3]胡 毅,胡建勋,刘 庭.我国南方地区电网大范围覆冰灾害的特点分析与防治措施[J].电力设备,2008,9(6):1-4.
[4]蒋正龙,陆佳政,雷红才,等.湖南2008年冰灾引起的倒塔原因分析[J].高电压技术,2008,34(11):2468-2474.
[5]李 强.2008年雨雪冰冻灾害分析及对电网的启示[J].电力建设,2008,29(6):18-21.
[6]何洪波,周文化,陈 浩,等.已建线路防覆冰倒塔改造措施探讨[J].电力建设,2009,30(4):25-28.
[7]DL/T 5092—1999 110~500 kV架空送电线路设计技术规程[S].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1999.
[8]GB 2320.5—85 UT型可调线夹[S].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1985.
[9]国家电力公司东北电力设计院.电力工程高压送电线路设计手册[M].2版.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08.
[10]DL/T 5154—2002架空送电线路杆塔结构设计技术规定[S].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