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建 肖仕开 杨佳卫
南通润邦重机有限公司
在港口移动式起重机中,因塔身比较高,常用后拉杆固定塔身上端和转台下端,起到减少下端转台变形和上端塔身变形的作用。通过后拉杆将塔身从长悬臂粱变成短悬臂梁型式,能显著降低塔身的弯曲应力,减小塔身截面,从而降低塔身自重。图1为塔身及后拉杆模型,其中后拉杆部分包括横拉杆,斜拉杆和竖拉杆。
1.斜拉杆 2.塔身 3.横拉杆 4.竖拉杆 5.转台图1 塔身及后拉杆模型
而后拉杆上端铰点需设计在什么位置,拉杆截面需加强到什么程度,在各规范中并无明确的说明。为此,通过不同工况的计算,对塔身变形的数据进行分析对比,为塔身和拉杆的设计提供参考。
采用Ansys有限元分析软件,通过Beam189粱单元建立某机型设备的塔身、转台和拉杆模型。拉杆体系与塔身和转台结构通过铰接型式连接在一起,仅释放Z方向的旋转自由度。
仅对塔身的变形进行分析,不涉及到结构的强度计算,而塔身的变形由上部滑轮载荷影响,因此简化计算模型,取消塔身臂架铰点和变幅油缸铰点的力加载。主要加载塔顶滑轮钢丝绳力、转盘处的配重自重和结构自重。
先计算两种工况:
工况1:在拉杆上铰点位于23.185 m塔身高度下,加载常规载荷力。
工况2:取消后拉杆情况下,加载常规载荷力。
在相同受力情况下,有拉杆和无拉杆的塔身变形大小见图2和图3,计算得出2种工况下塔身前端变形值相差22.77 mm,通过加后拉杆可以减少塔身25.4%的变形;转盘配重处加拉杆工况时往上变形12.83 mm,不加拉杆工况时往下变形72 mm,因此增加后拉杆系统可控制盘配重部分的变形。
同时,为研究塔身截面、拉杆截面及上拉杆设计高度对塔身和转盘变形的影响,以后拉杆距离下端面高度作为变量,并通过调整后拉杆和塔身截面来分析塔身的变形情况,共计算了24种工况并进行分析对比,计算结果见表1。
图2 带拉杆X方向塔身位移图
图3 不带拉杆X方向塔身位移图
表1 塔身变形分析结果
通过以上塔身变形分析结果,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1)通过增加拉杆可以降低塔身和转盘变形,拉杆位置越高,变形越小,拉杆高度每增加1 m时,变形最大减小约1.72%左右,越靠近顶端变形减少越小。增加后拉杆后,转盘刚度可以满足要求,而不需要额外增加转盘截面积,可减小转盘自重。
(2)拉杆加粗26.4%截面积后,塔身变形减少最大值为0.52%,说明拉杆截面加大对于塔身变形影响较小,在保证强度的前提下,不建议通过加大拉杆截面积来减少塔身变形。
(3)塔身厚度加厚4 mm,塔身截面积变大33%后,塔身变形减少约9.1%,可以得出塔身变形主要依靠塔身自身的截面特性来控制。
综上,在移动式起重机设计过程中,应主要依靠改变塔身自身的截面特性来控制塔身变形,通过布置后拉杆来控制转盘变形,加大后拉杆截面对塔身变形影响较小,后拉杆布置位于一定高度后,再提高后拉杆高度对塔身变形影响较小。本案例中,塔身高度为23.185 m,按悬臂粱1/350控制变形需小于66.24 mm,因此需主要通过增加塔身截面积来控制变形。
通过有限元计算分析,可清楚了解影响移动式起重机塔身变形的主要因素,便于总体设计时定义塔身截面、后拉杆的设计高度尺寸,既提高了设计效率,也避免了仅单纯考虑塔身截面或是拉杆高度的设计误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