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 涛,郑茂余,王 潇,张小松
(1.哈尔滨工业大学市政环境工程学院,哈尔滨150090,taotao5332@126.com; 2.东南大学能源与环境学院,南京210096)
土壤源热泵系统被称为21世纪最具节能潜力的空调系统,近几年在我国得到快速发展.黑龙江省虽地处严寒地区,但夏季也有3个月的酷暑期,空调用电量越来越大.一般建筑冷负荷面积指标大于热负荷面积指标,有时甚至会超出2倍[1],若按照夏季负荷设计,必然造成埋管数量过多,机组容量增加.如果能将冬季自然冷量蓄存起来并在夏季使用,对节约能源、缓解电力供应紧张、减少系统初投资有重要意义.
本文提出了新型的自然冷源季节性土壤蓄冷系统,是将冬季室外空气中的冷量通过U形埋管换热器蓄存在地下,到了夏季需要用冷时再将其取出,是一种长期蓄冷模式.与短期蓄冷[2]相比,该系统省去了蓄冷装置以及耗资较多的热泵机组,并且不使用传统制冷工质,能效系数可达到10以上,比一般土壤源热泵更加节能环保.目前国外已开始季节性冰蓄冷技术的小规模应用[3],但国内还处于初步研究阶段[4].本文建立了季节性土壤蓄冷系统的数学模型,研究了不同模式下系统运行特性,为该系统的应用提供了理论支持.
图1为系统示意图,工作原理为:冬季运行时,阀门3、4关闭,利用室外空气换热器收集自然空气中的冷量,乙二醇水溶液作为载冷剂,通过U型埋管将冷量储存在土壤中.夏季运行时,阀门1、2关闭,通过U型埋管将蓄存在土壤中的冷量取出,利用室内风机盘管将冷量释放至室内,实现房间空调.取冷后土壤温度基本得到恢复,第二年冬天继续蓄冷,夏季取冷,保证系统的可持续运行.
图1 系统示意图
土壤蓄冷分为温降显热蓄冷和土中水分相变潜热蓄冷两种方式.本文只研究管群内层盘管.为简化问题,假设如下:(1)土壤为各项同性、均质的刚性含湿多孔介质;(2)忽略土壤中水分迁移的影响;(3)忽略U型埋管管壁与回填物、回填物与钻孔壁的接触热阻; (4)将垂直U型管等效为一当量直径的单管,等效单管的当量直径为为U管管腿外径,Lg为U型管两管脚中心距;(5)回填材料与原始土壤一致;(6)埋管底部上下之间无热交换.认为相邻埋管的中间界面为绝热界面,其周围土壤温度场可视为轴对称圆柱传热模型,所建立物理模型如图2所示.室外空气换热器可视为双管程两侧非混合交叉流,物理模型如图3所示,模型假设具体参考文献[6].
图2 垂直U型管换热器物理模型
图3 室外空气换热器物理模型
2.2.1 导热微分方程
圆柱坐标二维非稳态导热微分方程为
式中:φw,φu,φi为土壤体积含水量、体积未冻水含量、体积含冰量,m3/m3;ρw和ρi为土壤水密度和冰密度,kg/m3;C和λ为土壤单位体积热容,kJ/(m3·℃)和导热系数,W/(m·℃);T为瞬态温度,℃;t为时间,s;H为土壤水冻结潜热,J/kg.土壤冻融相变过程发生在一个小的温度范围内,并认为在冻结区和未冻结区土壤的物性参数分别为常数,将式(1)转化为在“单相”非线性导热方程,即
其中:
式中:C*为等效单位体积热容;λ*为等效导热系数;Tm为0℃相变温度;ΔT为土壤水相变半区间温度;下标sf,su分别表示冻土和融土.
2.2.2 等效直径当量管的修正
U型管两根换热管的内部热阻为
对于当量直径单管,其内部热阻为
为保证当量管与U型管传热过程等效,两者内部热阻应相等,即R't=Rt,为使其成立需同时满足如下关系式:
管内流体的质量流量必须相等,即
管内流体的热容量也必须相等,即
式中:ri,ro为U型管的内、外管径,m;rei,reo为当量管的内、外管径,m;u为管内流体的流速,m/ s;A为埋管内截面面积,m2;αf为埋管内壁对流换热系数,W/(m2·℃);λp为埋管的导热系数,W/(m·℃).上角标o表示修正前的参数值.
2.2.3 管内流体的能量平衡方程
式中:Tf和Cf表示管内流体温度和单位体积热容;Tp表示埋管温度.系统停止运行时u=0.
2.2.4 盘管壁的能量平衡方程
式中:Cp为埋管的单位体积热容.
2.2.5 室外空气换热器采用传热单元数法计算,效率方程[6]
式中:R为热容比,R=Cmin/Cmax,Cmin=min (MfCf、MaCa),Cmax=max(MfCf、MaCa),Ca为空气的单位体积热容;Ma,Mf为空气和管内流体的流量,m3/s;NTU为传热单元数,NTU= αeF/Cmin,αe为总传热系数,W/(m2·℃);F为换热器面积.
2.2.6 水泵的耗电量
式中:Nz为水泵的轴功率,kW;Q为流量(L/s);H为扬程(m),ηh为水泵效率,0.6~0.9;ηe为功率因数.
2.2.7 初始温度
t=0时,Tf=Tp=T=T0,其中T表示土壤温度.
2.2.8 边界条件
(1)地表面AB为第3类边界条件;(2)热作用半径处BC为绝热边界条件;(3)底部边界CD为绝热边界条件;(4)管壁AD为第3类边界条件.
模拟条件如表1所示,土壤初始温度为7.4℃.模拟对象为单根U型管.室外逐时气温参照文献[7].引入显热容模型,采用反求时间步长法[8]对哈尔滨地区季节性土壤蓄冷进行模拟计算.蓄冷时间:11月1日至3月31日,共151 d;过渡季停机时间:70 d;释冷时间:6月10日至9月17日,共100 d.埋管采用高密度聚乙烯(HDPE)垂直U型管.认为土壤的冻融相变过程发生在小的温度范围±0.5℃内.室外空气换热器采用岳阳制冷设备厂生产的换热器,风量为710 m3/(h ·m2),功率为47 W.室内风机盘管采用麦克维尔FP系列风机盘管,风量为830 m3/(h·m2),功率为45 W/m2.在满足雷诺数Re的条件下,水泵冬季功率为35.23 W,夏季功率9.49 W.模拟结果如表2、图4~10所示.
表1 模拟计算条件
表2为不同蓄冷模式下的模拟结果.根据室外逐时气温计算出5种模式下不同蓄冷启动温度,当室外温度低于或者等于启动温度时系统运行.释冷期每天白天释冷,运行时间10 h,夜晚停机.在表2中,随着蓄冷时间的增加,蓄冷量逐渐增加,但蓄冷量的增加幅度逐渐减小.模式⑤的蓄冷时间是模式①的3倍,但蓄冷量只有模式①的1.91倍.由于各模式系统耗电功率一致,增加蓄冷时间会降低蓄冷效率.
释冷温度和释冷量是评价夏季释冷效果的两个重要因素.电动冷水机组制冷出水温度为7℃,除了模式①释冷期埋管出口平均温度略高于7℃以外,其他模式均较为接近.随着蓄冷时间增加,总释冷量增幅逐渐减小.模式②与模式①相对增加了1 046.3 MJ,模式⑤与模式④相比只增加了266.3 MJ.各模式单位埋深平均释冷率在37~51.6 W/m.对于土壤源热泵系统,据文献[9-10]报道,单位埋深释冷率在30~60 W/m,本系统在这个范围内.
表2 系统模拟运行结果
在释冷期,由于埋管内水温的限制,不决可能使埋管周围土壤温度恢复至蓄冷前的初始温度值.进入第二年蓄冷期,埋管周围土壤中已预存了冷量,它的大小是由第一年埋管周围土壤的初始状态和终了状态决定.第二年继续蓄冷时,只需要保证蓄冷结束时埋管周围土壤内能与第一年相同即可.由于减少了蓄冷时间,第二年各模式的COP值提高了0.65~1.34.从表中可以看出,预存冷量对系统运行的影响较大,其中蓄冷启动温度越低影响越大.
系统第一年和第二年的 COP值为8.58~13.50和9.92~14.15,与土壤源热泵系统COP值3~5相比,节能效果明显.该系统简单,省去了热泵等设备,不仅降低了初投资,而且维护方便.COP值不能作为评判各方案优略的唯一标准,应根据所需释冷量和释冷温度,选择合适的蓄冷模式,笔者推荐将模式③参数作为哈尔滨地区设计参考值.
由图4可知,日平均蓄冷功率随蓄冷时室外平均温度的变化而变化.在蓄冷末期,由于土壤温度降低,蓄冷功率出现下降趋势.图中日平均蓄冷功率最高为3.46 kW,出现在第68天(1月7日),该日蓄冷时室外平均温度为-22.84℃也是全年最冷的一天.图中没有数据部分表示系统停机.在图5中,不同蓄冷模式的日平均释冷功率变化趋势基本一致,初始6天释冷功率下降较快,之后平稳下降,日单位井深释冷功率下降幅度由0.4 W/m逐渐缩小到0.06 W/m.随着蓄冷时间的增加,释冷功率的增加幅度逐渐减小.这是因为蓄冷时间增加的同时,启动温度在降低,导致蓄冷效率下降.
图4 蓄冷2 000 h日平均蓄冷功率随室外平均温度变化
图5 不同蓄冷模式的日平均释冷功率
在图6中,埋管周围大部分土壤中正处于冻结阶段,只有距离埋管较远和深度较深的土壤未发生冻结.由于土壤中的水分冻结时可以吸收大量冷量,处于冻结的土壤,沿径向方向和深度方向温度梯度较小.0.2~1.0 m处土壤温度出现了下降,说明土壤表面已开始向外损失冷量.由图7可知,进入释冷阶段,地表面空气温度升高,土壤中的冷量逐渐向土壤换热器和地表面迁移.释冷结束时,土壤中的冻结水都完全融化,沿径向方向和深度方向均出现了明显的温度梯度.图中深度大于4 m,距管中心大于0.45 m的土壤温度均在3.5℃以下,仍有较大的释冷潜力.
图6 蓄冷2 000 h蓄冷期结束时埋管周围土壤温度场
图7 蓄冷2 000 h释冷期结束时埋管周围土壤温度场
从图8~10可以看出:在释冷期,运行初始阶段出水温度变化较快,然后逐渐平稳,当日平均出水温度的变化不超过0.1℃时,可认为进入了稳定阶段.蓄冷1 000 h进入稳定阶段的时间是第4天,之后出水温度从6.11~7.77℃升高到最后一天7.97~9.00℃,日平均出水温度升高了18.31%.蓄冷2 000 h是第5天,之后出水温度从4.87~6.74℃升高到最后一天6.90~8.18℃,日平均出水温度升高了24.93%.蓄冷3 000 h是第5天,之后出水温度从4.13~6.38℃升高到最后一天6.28~7.70℃,日平均出水温度升高了24.42%.选择不同的蓄冷时间,可使逐时释冷出水温度满足不同空调降温除湿的要求.
图8 蓄冷1 000 h逐时释冷出水温度
图9 蓄冷2 000 h逐时释冷出水温度
图10 蓄冷3 000 h逐时释冷出水温度
1)提出的自然冷源季节性土壤蓄冷系统,与传统机械制冷相比,该系统耗能部件仅为输送流体的机械设备(水泵和风机),因此,其性能系数很大;不使用制冷工质,对环境零污染;结构简单,省去了耗资较多的制冷设备.可以说该系统是一种节能环保,且成本较低的绿色空调系统.
2)为了研究其运行特性,对5种蓄冷模式下冬季蓄冷、过渡季停机、夏季释冷3种工况进行了模拟计算与分析.该系统COP值为9.92~14.15,释冷进入稳定阶段的时间为4~5 d,释冷期埋管出口平均温度为 6.71~8.12℃,释冷量为9 303.0~6 645.0 MJ,释冷温度和释冷量可满足空调需要.
3)结果证明该系统应用于严寒地区是可行的.
[1]中国建筑设计标准研究所.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暖通空调动力分册)[M].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2003.
[2]刘红绍,肖传晶,张华.一种过冷型多联机冰蓄冷空调系统试验研究[J].制冷与空调,2008,8(1):69-71.
[3]SKOGSHERG K.The sundsvall regional hospital snow cooling plant-results from the first near of operation[J].Cold Regions Science and Technology,2002,34: 135-142.
[4]姜益强,姚杨,马最良,等.季节性天然蓄冷技术初步探讨[J].低温建筑技术,2005,108(6):110-111.
[5]GU Yian,O'NEAL D.Modeling the effect of backfills on U-tube ground coil performance[J].ASHRAE Transactions,1998,104(Part.2):356-365.
[6]尹应德,张泠兰丽,顾登峰.风机盘管的模拟、调节和节能分析[J].制冷与空调,2005,5(1):41-35.
[7]中国气象局气象信息中心气象资料室.中国建筑热环境分析专用气象数据集[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5.
[8]YANG Tao,ZHENG Maoyu.An improvement to the simulation of phase-change heat-transfer during soil freezing and thawing[J].Mining Science and Technology,2009,19(2):262-268.
[9]马最良,吕悦.地源热泵系统设计与应用[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7.
[10]杨卫波,施明恒,陈振乾.土壤源热泵夏季运行特性的实验研究[J].太阳能学报,2007,28(9):1102- 1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