褚新红
(天津市和平区岳阳道小学,天津 300051)
教师校本专业发展的新形式:团队研修
——从青年教师学习小组到*首席教师领衔团队
褚新红
(天津市和平区岳阳道小学,天津 300051)
当下教育内涵发展已经成为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如何提升教师质量已经成为一个必须解决的重大课题。团队研修是教师校本专业发展的新形式之一。从2002年组建青年教师学习小组到2009年建立首席教师领衔团队,团队研修这一校本教师专业发展形式已经逐渐由雏形走向定型,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
教师;校本;专业发展;团队;研修;学习小组;首席教师
当下的中国教育正由以强调数量、规模与速度的外延发展向强调质量、效益与适度的内涵发展迈进。实践证明,在教育内涵发展过程中,教师质量决定教育质量。正如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21世纪教育委员会的报告所指出的那样:“我们无论怎样强调教学质量亦即教师质量的重要性都不会过分。”[1]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1998年世界教育报告中更进一步指出:“青年的教育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更迫切地需要我们的承诺和资源。我们的教师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对我们共同的未来举足轻重。”[2]因此,如何提升教师质量,如何达成教师专业发展,这一系列问题既需要在学理上加以解答,更需要在应用上加以解决。团队研修是解决这些问题的新路径之一。
我校团队研修的雏形应该说始于2002年建立的青年教师学习小组。这一是因为当时义务教育新课改实验工作全面启动,在轰轰烈烈的新课改面前,许多教师尤其是青年教师不知所措。二是因为我校25岁左右的青年教师超过教师总数的50%。这些青年教师虽然都具有较高层次的学历,但缺少教学实践经验,更难以适应新课改需要。三是因为教师是学校教育教学改革的核心与关键。如何提升教师的专业水平,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学校急需寻找新路径。四是因为中国自古以来的教育传统文化就蕴涵着团队研修的思想。例如,《论语·述而》中就记载了孔子的名言:“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礼记·学记》中也提出了“相观而善”原则,强调“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基于此,学校领导决定采取校本教师专业发展形式:青年教师学习小组。
学校把全校具有5年以内教龄的青年教师共计80余人,根据学科组织在一起,成立青年教师学习小组。我们的青年教师数学学习小组属于其中之一。新组建的青年教师学习小组,期望通过同伴间的相互学习,相互促进,讨论切磋,取长补短,探寻出一条校本教师专业发展新路,有效地促进学校教师专业发展。
为了保证青年教师学习小组的学习实效,学校采取了下列管理措施:一是特意安排了集中学习时间。青年教师学习小组成员除了每周按时参加本年级组的教研活动、区级的教研活动外,还固定两个小时的时间集中学习。二是规定了必学内容。学校要求把教育观念、课标解读、教学实践作为小组活动的主要内容,分学段让小组成员自己设计学习菜单,使学习内容尽可能满足青年教师的需求。三是规定了组织形式。每个学科的每个学段都有一个主持人负责整合成员的学习需求,主持学习活动。主持人由青年骨干教师轮流担当,这既调动了青年教师的学习热情,又进一步提高了其多种能力。
形式之一:专家引领
学校充分利用三结合教育委员会的委员中有很多著名的学科专家这一资源优势,聘请了特级教师王珍元作为数学小组的顾问、指导教师。每周的小组学习时间,王老师都参加小组学习,为教师们分析教材,指导课堂教学。专家的引领在学习中解决了很多实际问题。数学小组教师在王珍元主任的带领下着重研究了1~12册教材,把各册教材中的计算知识、几何知识、列式计算、解决问题分学段进行系统整理,使全体教师对每册教材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
形式之二:同伴互助
同伴互助是教师团队专业发展和教学改革深化的有力保证,是发展每一位教师教学能力,达到个人与集体双赢的有效途径。学校要求学习小组和学科组有机结合,取长补短,真诚互助,共同提高。
首先在课堂教学中体现团队凝聚力。新课改以来,学校坚持实施高效教学,将“当堂教,当堂会,保目标,减负担”变为每一位教师的行为。为使各个年龄层次的教师均得到展示,在各年级、各学科教师中进行了“抽签课”、“点将课”、“引领课”和“结对子”课比赛。2008年冬季,以学段为单位派出代表进行了说课大赛,青年教师们互帮互学,以集体的力量打造精品说课教案,达到了1+1大于2的目的,极大地体现了集体的力量。其次,以交流信息、资源共享提升教师的信息量。在日常学科组教研中,青年学习小组教师们搜集的信息,取得的经验与教训,研究的成果,对课程中问题的质疑、课件、成熟的教案等都通过交流达到“共享”的目的,使得这些宝贵的资源在分享中升值,也带动了全组教师的发展。
形式之三:自我反思
在课改实践中,教师们加强了课前、课中和课后的反思。专家引领,进一步拓宽了教师自我反思的视角,使教师在反思中得到提升。在全校教师每周写一篇教学反思的基础上,要求小组成员每听一次讲座,每听一节课后,都要及时写出反思,找到课改观念与自己教学的有效结合点,在反思中实现理想与现实的沟通,使自己的劳动得到了理性的升华,同时把小组学习的内容辐射到各年级和全体教师中去。每学期学校都要进行反思的交流,并定期举办沙龙活动,使教师们在思想的碰撞中不断提升自己。
形式之四:团队科研
以团队合作的形式开展课题研究是提高教师教学能力的有效手段。小组中的很多青年教师,过去基本没有经历过真正意义的科研,2006年起,数学小组教师在专家的指导下开始进行和平区“十一五”规划教育科研课题“构建‘生活化、创新型’的数学课堂的研究”,并于2009年结题。课题研究的成功,克服了青年教师对搞科学研究的畏难心理,在青年小组中创设了良好的研究氛围,而后青年教师学习小组的每个学科都有自己的核心课题,切实研究和解决在教育教学中的实际问题,并全面提高了教育教学质量。
此外,校际交流、“五课”(备课、上课、说课、听课、评课)比赛等也是活动的主要形式。
1.成效
历时八年的青年教师学习小组活动,为青年教师专业发展搭建了一个学习、交流、展示、合作、研究的平台,有力地促进了数学青年教师的专业发展与团队精神,培养了一批青年骨干教师,取得了显著成效。我们的数学青年教师学习小组先后获得了和平区优秀学习型班组的称号,并代表学校、和平区在市区召开的经验推广会及各种市区会议上进行典型发言达数次。
2.困惑
一是感觉到仅靠一周2小时的集中学习和级组教研,青年骨干教师总有一种“吃不饱,不过瘾”的感觉。二是小组人数过多,互动的比例逐渐下降。三是没有能够充分发挥学校名师引领与辐射作用。
2009年11月,天津市和平区启动了首席教师领衔团队工程。既为我们化解了困惑,又为青年教师学习小组的后续发展提供了良方。幸运的是,我作为和平区小学数学首席教师和天津市未来教育家奠基工程培养人,牵头组建了和平区小学数学首席教师领衔团队。团队成员由我校6名优秀数学青年教师组成。为了更好地发挥团队首席带队员,队员带青年小组,青年小组带全体的“1-6-35-全体”的团队辐射作用,我们小学数学首席教师领衔团队采取了下列措施:
为了使团队研修规划满足成员的需求,做到和青年学习小组不重复,通过问卷调查和单独与每位成员交谈,我发现:一是青年骨干教师的专业学习与发展活动必须与其已有的经验密切结合,团队的研修既要回应成员已有的经验,还应不断介入最新的教改理念。二是从学生的角度研究他们的需求,发现学生对教师除了知识的需求还存在大量的情感需求。为此,在强调增强教师学科教学专业能力的同时,应当高度关注教师的人文素养及师生之间的互动影响。三是通过团队成员们的反思显示,以真实的课堂教学实践为基础,开展具有问题解决过程的互动研修,可以强化团队成员的伙伴关系,长期坚持,可增强团队整体专业发展能力。四是青年骨干教师在日常教学实践中积累的经验也是非常重要的研修资源,引导教师以学习者的身份去关注同伴的实践经验,并在交流学习过程中共同建构,生成新的资源,可以成为多项受益的教师学习过程。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我们团队制定了行之有效的研修计划,为6名青年骨干教师最终辐射全体教师夯实基础,做到青年小组培训内容和首席团队不重复或少重复。
首席教师领衔团队成立后,我历经了两次难得的研修机会,一次是到北京参加全国第35期小学校长高级研修班,我每晚都把和教师研修有关的素材发到队员们的邮箱,和成员们一起学习交流,共享资源;另一次是参加天津市未来教育家奠基工程封闭培训。这时,团队已创立了博客(yysxtd.blog.163.com),我把自己的学习感悟及时发在博客中与队员们交流,互动学习。4月20日,我在听了著名小学数学特级教师吴正宪的讲座后激动万分,随即在博文中发表感悟,引起了团队成员的连锁反应,在团队内形成了学习“北京吴正宪工作站”的研修模式的热潮,团队由此确立了“走近吴正宪”的研修策略,购买了吴正宪团队活动的光盘和书籍,队员们看得如痴如醉。但“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我代表团队随即主动和吴老师取得联系并得到了吴老师的热情帮助,达成了11月到北京亲眼观摩吴正宪团队活动的许可。未来教育家培训后,我带回了33张名家大师精彩讲座的光盘,这一宝贵财富成为团队研修的资源。如北京四中特级教师顾德希讲的《谈谈对教改的一点体会》、天津教科院王毓研究员讲的《名师发展规律与成长路径》、西南师范大学靳玉乐教授讲的《课程改革10年:回顾与展望》、天津教科院刘金明研究员讲的《在课堂教学中渗透心理辅导》……都使团队成员听得如痴如醉,用这些有创见的思想者的宝贵资源引领年轻的教师进行学习和钻研,发挥了辐射作用。每位专家都会站在不同的视角,展现自己研究的领域,为团队成员的成长提速。在这种研修方式下,参与其中的每一个人都会有所发展和进步。
为了更好地开展团队工作,加强团队成员的沟通和交流,团队在网易上开通了“岳阳数学首席教师团队”博客。如今,博客已逐渐成为团队内部交流和对外沟通的一个平台,也成为团队工作的一个亮点。如团队开展的“读书交流”活动,《重温古典教育传统》、《我就是数学——华应龙教育随笔》、《给生命涂上爱的底色》、《国家教育新理念》等书,一本本教育名家的著作在团队成员的手中传阅,并在每周以座谈形式交流读书心得,队员们把自己的学习体会整理成文,发表在团队博客上,达到共享与交流的目的。队员们不仅从书中领略到了名师名家的风采,更重要的是通过“读书交流”活动,团队成员之间教学思想进一步融合、碰撞,团队整体的理论水平得到不断的提高。开通博客后,成员们还定期在博客上进行教学研究和探讨。每个成员及时地将自己的教案、评课、学习体会、教学反思在博客上与其他成员进行交流,促进成员之间教学思想的碰撞,至今共发表各类文章近200篇,极大地促进了团队工作。首席团队的博客受到了本校同事、外校老师和网友的密切关注。对每一个在博客上发表评论的网友,成员们都表示欢迎,并给予回复。据统计,至今团队博客点击率24000余次,受到评论和留言共计上百份。署名为MJ的访客写道:期待褚老师有更多的心得、更多的收获与我们分享,期待这支团队在优秀的首席教师的带领下,茁壮成长,人人都能成为名师。署名为刘海的博友说:想到孩子即将在这样的一批老师身边开始学业,心中不禁升腾起小小的希望。这些珍贵留言不仅是对团队博文内容和质量的肯定,也是对团队工作的激励和鞭策。
我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发现:一些学生数学学习成绩不佳的原因,不是因为其智力低下,或老师不尽职尽责,而是因为其对数学学习没有兴趣。多年来,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我一直千方百计地致力打造趣味数学课堂,并逐渐提出了“激趣引探教学法”。所谓激趣引探,就是通过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方式,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新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力求达到“四化”:课堂教学氛围和谐化,数学学习内容情景化;课堂教学引导激励化,数学学习评价肯定化。其基本内容发表在2010年6月《天津教育报》“名师创名法”专栏上。
为了进一步完善这一方法,更为提升团队研究实力,我还将激趣引探教学法作为首席团队研究课题,2010年7月,“小学数学课堂激趣引探教学法的研究”被列为市级课题正式开题。大家共同探讨、共同研究如何进一步在课堂教学中更有效地激发学生兴趣,引发学生探究。这一方式,首先,有力地促进了团队读书学习。其次,有效地促进了团队成员的交流合作。再次,切实提高了每位成员的研究实力。最后,逐渐完善了小学数学激趣引探教学法。
经过努力,我们团队在成立不到一年的时间里取得了下列成绩:2010年9月,我作为团队首席教师在北京举办的“全国首届中小学高效课堂教学展示交流会”上,与北京、上海的老师一起对“小数除法”一课进行同课异构展示,受到一致好评。团队6名教师的师德感悟和教学方法入选《天津小学数学名师》一书。在竞争代表和平区参加天津市第七届“双优课”决赛选手的三张入场券中,团队青年教师一举争得两个参赛席位。团队教师还获得和平区教师基本功技能大赛数学组第一名的优异成绩……最重要的是,“1-6-35-全体”的团队辐射作用正在逐步显现。
[1]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教育——财富蕴藏其中:国际21世纪教育委员会报告[R].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7.
[2]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教育报告:1998[R].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1998.
责任编辑:乔 健
G622.0
A
1671-2277-(2010)06-0054-03
*褚新红,天津市岳阳道小学副校长,天津市未来教育家奠基工程第二期学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