仙居历代进士与状元的考查

2010-03-23 10:46:26蒋恩智
图书馆研究与工作 2010年3期
关键词:仙居县仙居进士

蒋恩智

(仙居县图书馆,浙江 仙居 317300)

在科举时代里,金榜题名是读书人梦寐以求,获取功名和禄位的重要途径,而名列进士榜第一名的状元更是无比荣耀的盛事,不仅其本人从此“身享富贵”,且“家门光宠,户无徭役,庥荫子孙”,就是状元郎所在的县府州郡也仿佛沾上无限荣耀。因此,古代台州府各县都流传有本地出状元的谚谣,如仙居县的“石牛上田,邑出状元”;临海的“铁石湖穿出状元”;黄岩的“乌龟落水,状元抹嘴”;天台的“水打石鸭穿,天台出状元”等等,这些谚谣反映了当地人民祈盼家乡出状元的愿望和以此为荣的心理。

仙居自东晋永和三年(公元 347年)建县,隋文帝开皇七年(公元 587年)废除九品中正制,实行科举制度,到清光绪末年废止科举制,期间 1300余年,仙居共产生进士 166名。其中,唐代的 289年中,仙居考中进士 3人;五代 53年中有进士 3人;北宋 167年中有进士 8人;南宋 152年中考中武进士 113人;元废科举改州县保荐等方式,门生赐同进士 6人;明 276年中有进士 19人,清 268年中有会试进士 2人,武进士 9人,捐纳赐同进士 3人。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南宋和明朝是仙居产生进士数最多的朝代,南宋京都设在杭州,明在南京设副都,使仙居赴京会试的举人,得享路途近便之地利,不像唐、北宋、满清的京都远在西安、开封、北京,长途跋涉,旅途劳碌,无形中增加赶考的难度,考取进士数的减少也在情理之中。另据史料记载,仙居县在清代的生员名额原为 13名,清同治三年(公元 1864年)太平军失败后,清王朝认为这些科举出身的生员、贡生们在平息太平军之乱中,大多表现出色,为示褒奖激励,清政府特增加了仙居生员录取名额,由 13名增加为 15名,武生员由 6名增加为 8名;原每三年考一次,改为三年两头考,即隔一年考一次,大大增加了仙居人考取秀才进而博取举人、进士的机会。

历代仙居的 166名进士,大多进入当朝统治集团,成为中央或地方的各级官员。如,唐有杨府乡项斯坑村任丹徒(今江苏省镇江市辖境)县尉的项斯;宋有官路乡后里吴村的左丞相吴坚,田市乡吴桥村后迁官路乡后里吴村的龙图阁直学士吴芾,城关市桥村的左正言御史张次贤,三桥乡船山村的处州通判、琼管安抚郭磊卿,三桥乡清口园村的江西提刑陈庸,步路乡七里村的户部侍郎郑雄飞,城关小南门村的浙东安抚使、兵部侍郎陈仁玉等;明代有杨府乡杨府村的太子少师王一宁,城关东门村的工部主事王纯,上张乡姚岸村后迁城关西门村的张俭任福建参政,下各乡下各村的刑部尚书应大猷,白塔乡厚仁村的都察院左都御史吴时来,杨府乡断桥村的惠州同知林应麒,李宅乡的副都御史李一翰等等。

这些进士们大多留有诗文著述,后人所编《仙居历代名人诗词选辑》等文献中可见一斑;有的在我国科学文化领域卓有成就,享有盛誉,如创办安洲书院、以《四时读书乐》诗著名的宋代杰出教育家、诗人翁森,元代奎章阁鉴书博士(正五品)、著名书画家柯九思等人。

笔者查阅各种史志,仙居在南宋时候,考中三位状元,他们是宁宗开禧元年(公元 1205年)武状元胡谦、宁宗嘉定十三年(公元 1220年)武状元陈正大、理宗宝庆二年(公元 1226年)文状元王会龙。

胡谦,字聪夫,南宋升平乡(今官路镇)人。据康熙《仙居县志》载,他身强力壮,“臂力绝人”。街市门前有一石鼓,平常十个壮汉都难以抬动,他却能“手持之行”。胡谦虽身强体壮,却谦恭谨慎,“性温厚”,“好儒术,昼夜阅书不倦”。开禧元年(公元 1205年)获武榜第一名。喜讯传来,当时县令赵汝逵兴奋之余,将胡谦家乡安仁里也改名为状元里(里为古代乡以下一级地方行政组织)并亲书“状元里”三个大字,刻石碑立于萍溪。但胡谦仕途不得志,只任过如皋(今江苏省南通市辖境)县尉,不久便“浩然归”。

胡谦,万历、光绪县志误写“吴谦”,是当地方言“胡”和“吴”读音相似之故。胡谦获得的状元是由特奏名而来的。所谓特奏名又称特科、恩科,指“凡礼部会试或廷试多次未取者,遇皇帝、皇后整寿之年或改元等非常庆贺时,皇帝欲亲试,别立名册以奏,经特许附试”。故“一般皆能得中”。

仙居第一位正宗的状元应该是武状元陈正大,是宋代著名植物学家、方志学家陈仁玉的伯父,县城黄村(今小南门附近)人。于嘉定十三年(公元 1220年)及第,当时年仅 20岁。 《光绪仙居县志》载:陈正大字子中,清卿之弟、优等第一人,知钦、沅两州。相传,由于陈正大“时方弱冠”,容貌又长得丰伟俊逸,开榜之日,京城轰动,“策马长安街,观者如堵”。现存仙居三志都未记载陈正大居住地和考中状元年月,据今存《郭氏宗谱》载:郭用中武进士乃宋宁宗嘉定十三年陈正大榜,且与《梦梁录》相关记录完全符合;陈正大家庭居处现为仙居城关南门村吴庄。虽馆舍变革,遗址门前上马石尚存;当地老者尚能口述历代相传陈正大原馆舍结构及马厩所在遗迹。

据载,南宋末年,仙居的县城内矗立着两座雕凿精美的状元坊,一是为陈正大而建,另一座则是为旌扬仙居县的第三位状元王会龙建造的。王会龙,字季震,理宗宝庆二年(公元 1226年)传胪第一人,官至“以武翼郎通判雷州”。南宋灭亡后,他“归隐于家”“幽栖岩穴,不肯仕元”。虽元政府曾多次派人征召,均被拒绝。

仙居社会流传的历史人物,以唐项斯,元画家柯九思,明吴时来、应大猷、林应麒等,尚享盛誉。吴坚、吴芾、张次贤、郭磊卿、陈庸、王一宁、张俭、王纯等人,原在城内皆竖立有石牌坊,他们的身世轶事,在民国时期尚被人民传诵。六十多年来,随着县城发展,石坊拆除,种种历史遗存渐遭湮没;对胡谦、陈正大、王会龙三状元之事迹则知者更少,乃至今天对他们的身分持怀疑者仍多。其中重要原因之一,或与仙居在明清两代多次因兵祸而致县署档案田赋数度被焚有关。

我们从以上三人的经历中可以看出,状元郎虽声名显赫,但并不象文学作品中渲染的那样个个得中高官,春风得意。仙居的三位状元,除陈正大仕途稍顺,曾官至知州外,另外两人皆因生不逢时,怀才不遇,而“其才无所施”。因此,他们虽未曾“沉沦”史海,然亦不觉“悲哉其为世也”!

经笔者查考,认为仙居在宋代考中了三位状元,以宋吴自牧著的《梦梁录》和《台州地区志》所列胡谦、陈正大、王会龙三人为是。本文对图书馆、档案馆现存史料进行整理而成。

〔1〕杨建武.仙居史话.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2(1)〔2〕陈耆卿,徐三见 .嘉定赤城志 .北京:中国文史出版社,2004(9)

〔3〕(清)王寿颐主修;仙居县地方志编纂委员会标注.光绪仙居县志(标注本).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1990(12)

〔4〕台州地区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编.台州地区志 .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1995

〔5〕吴自牧.梦梁录.北京:商务印书馆,1939.12

猜你喜欢
仙居县仙居进士
张志惠
艺术家(2024年1期)2024-03-02 08:01:22
河下:文风厚重的“进士之乡”
华人时刊(2023年19期)2023-11-16 12:32:12
仙居杨梅卖迪拜 每颗售价60元
今日农业(2022年13期)2022-09-15 01:18:40
From China to the world
杜光庭《題仙居觀》所咏地理位置考
国学(2020年1期)2020-06-29 15:14:36
四进士(上)
浙江省仙居县盂溪水库工程设计
仙居县美术教师优秀作品选登
《进士or近视》
童话世界(2019年14期)2019-06-25 10:11:42
喜收杨梅助增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