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旧方志索引编制——兼及《索引编制规则》的指导意义

2010-03-23 10:46:26周保明
图书馆研究与工作 2010年3期
关键词:旧志人物传记志书

周保明

(华东师范大学图书馆,上海 200241)

〔作者信息〕周保明,男,历史学博士。

不论旧志新志,要想准确、全面、便捷地检索到所需信息,提高其使用效率和价值,索引的编制已成为不可或缺。1997年 5月 8日,中国地方志指导小组在《关于地方志编纂工作的规定》中要求新编纂的志书要附有索引,十年之后,《索引编制规则》(总则)(2008年 11月 3日颁布、2009年 4月 1日开始实施)问世,至此索引已成“新志书不可缺少的有机组成部分”,〔1〕而《规则》对于旧志索引编制同样具有指导意义。

1 地方志和地方志索引

地方志又叫方志,名称由来已久。东汉时的《越绝书》,记载都邑、地理和人物等较为全面,被认为是方志类书籍成形的代表作。经魏晋南北朝隋唐之发展,宋代以后,“方志”作为一类地方文献的称呼趋于固定。宋元时期,方志体例已十分完备且数量大增,明清两朝则成为方志文献的繁荣阶段。据统计,我国现存旧志达 8000多种,包括省志、府县志、州郡志、里镇志、村保志,以及风物志、山寺志等多个方面。这些志书有的不易寻找,好在已有大小规模不等成批地影印出版,或单独整理再版。

根据现代的定义,地方志书是指全面系统地记述本行政区域自然、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的历史与现状的资料性文献。〔2〕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修志之风大兴,成为各地加强区域文化建设的重要举措,新修各类各种地方志已有万余。新修地方志继承和发扬了旧方志的优良传统,其指导思想更加先进、内容更加丰富、体例更加完备、形式更加多样。从 1980年代初至 2005年 11月,全国(不包括港澳台)首轮省、市、县三级志书规划编纂 6000余部,已出版5000余部,省、市、县志共完成了规划任务的88.8%。同时,全国各地还编辑出版了 4万多种部门志、行业志、乡镇志以及名山大川志。〔3〕然而,数量巨大的方志资源,却常常由于索引的不完备影响到其使用价值的体现。

地方志索引,是以地方志中的某种知识单元或信息符号为索引标目(indexheading),按照一定规则排序,并标明其在志书中的页码、栏目等,以方便检索查找的工具。索引成了对志书信息的再加工和重新组合,索引可以使志书信息系统化,可以使志书信息增值,可以使静态信息产生动态效果。〔4〕因此,地方志索引作为一种有助于地方志文献高效使用的引导工具,是打开地方志珍贵宝藏的钥匙。

关于索引的类型,《索引编制规则》(总则)有如下表述:按索引在文献检索中的功用分,可分为文献内容索引、文献篇目索引;按索引的标目分,可分为主题索引、著者索引、名称索引、地名索引、题名索引、代码索引、关键词索引、全文索引、引文索引等;按索引的编排和组织方式分,可分为字顺索引、分类索引、分类 -字顺索引等;按索引发表、出版方式分,可分为附录式索引、单行索引、索引期刊等;按索引的载体分,可分为印刷型索引、缩微型索引、电子索引等。索引按照不同的标准可以分别划分为许多种类,对于地方志索引而言,首先可以分篇目索引和内容索引两种,而又以内容索引为主,这其中又有专门为一部志书所作的索引和以多部志书为信息来源所作的索引。

2 旧方志索引成果举例

方志人名索引的源头可以追溯到清代的地方志编纂,进入 20世纪以来,旧志书各种索引的编制一直处于不断发展和规范之中。

新中国成立后出版的第一部方志索引,是朱士嘉的《宋元方志传记索引》(中华书局 1963年版,上海古籍出版社 1986年重版),该书依据 33种宋元方志人物传记编辑而成,收录 3949人。除“人物”外,如职官、选举、杂录、拾遗等兼附传作者也一并收录。索引以姓氏笔画为序,姓名下注别姓、别名、字号、别号、引用方志简称、卷数、页数等,书末附人名四角号码索引。1960年代初,福建省图书馆又编印《福建通志艺文志书名人名索引》、《福建通志艺文志存目书名人名索引》和《福建通志列传八种人名索引》,均内部油印发行。日本学者山根幸夫主编《日本现存明代地方志传记索引稿》(东洋文库明代史研究室)则于 1964年印行(1986年台北大化书局重版)。次年出版的还有日人神田信夫编《八旗通志列传索引》(东洋文库满文老档研究会)。1969年,台湾盛清沂辑《台湾省清代二十三种地方志列女传索引》发表于《台湾文献》第二十卷第三期。

1980年代以来,旧志索引的编制成果更加显著。1981年,福建师范大学图书馆方品光先生编《福建通志传记兼艺文志索引》(收入人物 22000余条,收艺文约 10000余条)、《福建通志艺文志索引》内部印行,每人名下列朝代、籍贯、字、号、官衔等 ,仿 《中国丛书综录》体例编排。〔5〕池秀云 《山西通志人物传记索引》(1984)根据现存 6种山西通志编成,共收人物 15808人,著录内容依次是姓名、朝代、籍贯、出处、卷次、页码等。高秀芳等《北京天津地方志人物传记索引》(1987),按北京、天津两市现属各县历代 73种方志(北京 50种,天津23种)编辑而成,“所收人物,上自上古,下迄清末,……索引条目包括姓名、别名、字、号或其他异称、生活时代和里籍”,在具体编排上则分“北京地方志人物传记索引”、“天津地方志人物传记索引”两部分。此外,重要成果还有香港学者潘铭燊编《广东地方志传记索引》(1988),以及东北各省图书馆编《东北方志人物传记资料索引》(辽宁、吉林、黑龙江)三卷、广西通志馆旧志整理室编《广西方志传记人名索引》(1989)、杨淮和张莉著《太原古方志索引两种》(1990)、潘一平等编《武林坊巷志坊巷名称索引》、童银舫编《光绪慈溪县志列传人名索引》(1991)和《光绪慈溪县志艺文作者及书目索引》(1993)等,后两书合为一册以《光绪慈溪县志列传及艺文志索引》于 2007年再版。

华东师范大学图书馆古籍部编《天一阁明代方志选刊人物资料人名索引》(1997),根据《天一阁藏明代方志选刊》中 107种明代方志编制而成,收录明代及以前各代人物资料 11万条。沈治宏、王蓉贵编《中国地方志宋代人物资料索引》(1997)据《宋元方志丛刊》、《天一阁藏明代方志选刊》、《天一阁藏明代方志选刊续编》和《日本藏中国罕见地方志丛刊》四大方志丛书所收 302种方志编制而成,收录宋代人物资料 10.4万条。《中国地方志宋代人物资料索引续编》(2002)承接前书,收录台湾华文书局影印本《中国省志汇编》和文海出版社影印本《中国边疆丛书》中 37种通志中的宋代人物资料 10.4万条。蔡志展《清代台湾三十三种地方志采访册纪略人名索引》(国立中央图书馆台湾分馆,2000)以清代台湾 33种方志、采访册、纪略和台湾通史编制人名索引,约收录 77300余则资料。浙江省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编清雍正朝《浙江通志》标点本索引(2000)分为索引总目、省府县索引和分类索引三部分。此外,《地方志人物传记资料丛刊》东北卷人名索引和华北卷人名索引分别于 2003、2007年出版。

3 旧志索引编制的可行步骤

目前为地方志编制索引有两个层次的内容,一个是组织人员为旧志补编或为未附索引的新志补编,另一个就是使编制索引成为新修志书的一部分,即索引与志书同时完成。第一个任务正是本文所关注的问题。第二个任务的进行,现在呼声很高,已经受到各级政府领导下地方志编纂部门的重视,加之计算机技术的应用,索引编制已经容易了很多,形势一片大好,而在这个意义上,为旧志补编索引就显得比较费时费力。

编制索引,以专指 、准确、全面、完备、便捷、集中和信息性为原则,地方志索引既要方便实用,又要坚持编制过程中的科学性。选取范围、确定类型,然后组织人员、分工协作。如果为旧志(已经编制的旧志索引多为群志索引)编制人物传记索引,结合《索引编制规则》(总则),可以参考如下步骤。

3.1 拟定编纂凡例

凡例是工具书不可或缺的部分,地方志索引有了凡例部分的详细说明,读者可以明了该索引的范围、组织形式和各项索引款目的具体所指。如专门做人物传记索引,最好在凡例中列举所引地方志的卷次。同时做出要选用地方志的目录,包括名称、卷数、纂修人、纂修时间和版本,以及有可能使用的“简称”或“代号”等,以备读者查对。这方面做的较好的有潘铭燊编《广东地方志传记索引》,《东北方志人物传记资料索引》前面亦附有“引用书名及略名代号表”。

凡例条目多少不一,多者如清雍正朝《浙江通志》标点本索引,“编制说明”即达二十一款,交待十分详细。

3.2 编制人物姓氏索引

为方志编制人物姓氏索引,实为“索引之索引”,置于书首。这种按照一定规则排序的姓氏索引,有助于先行确定同一姓氏的范围,从而便捷、准确地查找目标。《吴县志列传人名索引》前有“检字”,《元丰九域志索引》书首亦有“检字表”,《广东地方志传记索引》的“姓氏一览表”,《天一阁藏明代方志选刊人物资料人名索引》的“姓氏笔画索引”和《中国地方志宋代人物资料索引》及《续编》的“索引字头笔画检字”、“索引字头拼音检字”、“四角号码查字法”,《地方志人物传记资料丛刊》的《人物姓名拼音索引》和《人物姓名笔划索引》等,均属此类。

在博物馆的实验室中,当包裹在化石外面的石膏被清理干净之后,古生物学家惊奇地发现:这些化石竟然来自于12只恐龙,而且这12只恐龙都属于同一种食肉恐龙。这么多食肉恐龙,而且是大型食肉恐龙一起被发现,是非常罕见的。

3.3 确定标引范围

现在编辑重印的某些地方志文献集成、辑刊或汇编,在某一方面资料比较集中,就文献利用而言已经进行了一次加工,索引范围不必特别说明,如《地方志人物传记资料丛刊》“东北卷”或“华北卷”人名索引就是如此。但是更多的情况下,需要在一种志书或群志中确定范围。以群志为例,如《东北方志人物传记资料索引》辽宁卷、吉林卷、黑龙江卷等就需要做这些工作。又如《天一阁藏明代方志选刊人物资料人名索引》“凡例”云:凡志书中人物、职官、选举、志余、补遗等所载人物,有姓氏、年里可稽者,均予著录,而对仙释、方外、孝子、节妇、封赠、寿官等门所载人物原则上不予收录。再如《广东地方志传记索引》收编广东省 11部地方志的全部传记,人表、列女、耆寿、寿妇、封典、乡饮、选举等“无甚事迹之资料”则不收录。《中国地方志宋代人物资料索引》除有小传的“人物”类之外 ,职官、官制、选举、科第 、流寓 、仙释、郡守题名、县令厅壁题记、人事、人文、杂录、杂著、杂考、佚事、附录、拾遗等类中的人物资料全部收录。

确定标引范围,适用于手工为旧方志编制索引,应当视该志书内容而定,因为有时候旧志体例的差别也是比较大的。确定标引范围,既方便读者使用,也方便编者操作,可为索引的“遗漏”提供正当解释。例如笔者在使用过程中就发现,地方志的“赋役”部分往往包含不少人物方面的重要内容,却常被排除在人物索引内容之外。

3.4 编制索引及排序

为旧地方志编制索引的传统方法,是以摘抄卡片开始的,最终卡片上写有索引款目应具备的所有信息,包括所有的索引出处,经校对然后分类归类,这些都是合并索引项和制作参照系统的最直接的重要依据,须手工完成。

已编制的旧方志索引存在三种排序方式:音序、字顺或四角号码检字法。在汉语拼音十分普及的今天,音序编排最为简洁准确,再结合 26个英文字母的排列顺序,比较容易掌握和使用。按照汉字的笔画、顺序和笔形结构进行排列,也相对直观,容易掌握,只是在使用过程中要注意繁简字的差异造成的些许不便。四角号码检字法曾是涉足国学的必要知识储备,随着时代的发展却越来越走向边缘。利用这种方法进行排序不论对索引编制者还是对索引利用者来说都存在相关知识的更高要求。同时,四角号码检字法确实也存在一些繁简字容易混淆、相同号码过多的弊端,只是现在为旧方志编制索引往往还保留了这个传统,而大量新修方志索引都采用了比较简便易懂的音序或笔顺排列方式。或者说,许多时候条件允许的话几种编排方式会同时出现在一部索引当中。举例说来,在已有的旧志索引中,《北京天津地方志人物传记索引》用四角号码检索法,同时亦可用笔画检字法。《天一阁藏明代方志选刊人物资料人名索引》、《中国地方志宋代人物资料索引》及《续编》等即按人名四角号码顺序排列。《广东地方志传记索引》则分别以汉语拼音和人名表排列所收传记人物。

目前的新修地方志索引编制存在一些问题,如标引范围广度不够、索引取词不规范、索引种类单一和参照系统薄弱等问题。〔6〕实际上,这些问题在旧志索引编制方面也比较突出。我们只有在《索引编制规则》(总则)的指导下,确定某旧志(或群志)适当的索引规模和标引范围,在单一种类人物传记人名索引的基础上尽量使索引种类多样化(为一部总量适中的方志编制多种索引是完全可行的),标目用词简洁,对应准确;对等同关系词、上位词、下位词和相关词建立必要的参照系统,将《索引编制规则》(总则)的精神运用到旧志索引编制中,使得方志索引编制有一个大家共同遵守的规范,才能编制出越来越多符合读者需要的高质量索引,从而大大增加方志文献在学术研究中的利用。

注释

〔1〕赵峰,顾海英 .地方志索引基本问题思考 .中国地方志,2006(9)

〔2〕地方志工作条例 .2006-05-18

〔3〕本刊编辑部 .中国新编地方志二十多年辉煌成就 .中国地方志,2006(6)

〔4〕任桂全.论地方志索引.中国地方志,1998(3)

〔5〕参刘德城,刘煦赞 .福建图书馆事业志 .北京:方志出版社,2006:82。方品光后又编纂《福建省 96种地方志传记艺文志索引》,是为一次较大规模的综合。

〔6〕赵峰,顾海英 .地方志索引基本问题思考 .中国地方志,2006(9)

猜你喜欢
旧志人物传记志书
论旧志的活化利用:以旧志整理出版为例
一种灵魂间的呼唤与应答——读周和平先生的人物传记《大道留真》
华人时刊(2022年11期)2022-09-15 00:55:08
自治区地方志办公室召开特色志书编纂专题会议
广西地方志(2021年1期)2021-02-25 07:57:14
【重点】文言文阅读:人物传记
以人物传记阅读 涵养学生精神成长
家长(2019年18期)2019-01-13 15:18:37
谈编译出版《西藏七大艺术集成志书》藏文版的必要性
旧方志中的聚落地理学信息及其价值评估——以天津市旧志为例
对当前旧志整理的几点看法
——以山东省部分史志机构的旧志整理成果为例
上海地方志(2017年2期)2017-04-12 15:13:33
清洁工爷爷
浅谈提高第二轮志书的可读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