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创业教育的内涵及相关概念辨析

2010-03-22 15:37段雪辉
统计学报 2010年2期
关键词:专业教育

段雪辉

(浙江财经学院党委组织部,浙江杭州310018)

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指出,就业是民生之本,而创业是就业之源,因此鼓励和支持大学生自主创业是关系到广大人民群众尤其是大学生的切身利益,关系到教育事业的持续发展,关系到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大事。在此背景下,高校创业教育成为缓解大学毕业生就业问题、促进高校科研成果转化、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途径。为此,各级政府和高校都在积极探索中国高校创业教育的发展道路。2010年5月4日,教育部出台《关于大力推进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和大学生自主创业工作的意见》,标志着中国高校创业教育将进入教育行政部门指导下的全面推进阶段。[1]

一、何谓创业教育

科学研究的首要任务,便是对概念进行分析,弄清基本概念,解释清楚“关键词”,是打开科学研究大门,进入研究领域的钥匙。概念是反映客观事物特有属性的思维形式,是人们的一种概括性的意念。可以说,概念是科学研究的起点。高校创业教育研究涉及到多个概念,对概念的不同理解会带来理论上的模糊性以及研究的内容上的差异性,本文通过对创业教育所涉及到的几个相关概念在辨识的基础上进行界定,并赋予其现实的内容,通过概念的梳理和阐释,形成相互连接、条理有序、相互支持的概念体系。

创业教育(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或 Enterprise Education),也叫“企业家精神教育”和“创业精神教育”。根据《牛津现代高级英汉双解辞典》给出的解释,“Enterprise Education”的意思可概括为:一是进行从事事业、企业、商业等规划、活动、过程的教育;二是进行事业心、进取心、探索精神、开拓精神、冒险精神等心理品质的教育。

世界上最早提出创业教育概念的是柯林·博尔,他在1989年向经济合作和发展组织教育研究与革新中心提交的一份报告中提出,未来的人都应该掌握三本“教育护照”,而创业教育就是所指的“第三本教育护照”。1989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北京召开的“面向21世纪教育国际研讨会”上第一次提出了创业教育的概念,指出:“这要求把事业心和开拓技能提高到目前学术性和职业性教育所享有的同等地位。”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指出:“创业教育,从广义上来说是培养最具有开创性个性的人,它对于拿薪水的人也同样重要,因为用人机构或个人正越来越重视受雇者的首创精神、冒险精神、创业能力、独立工作能力以及技术、社交和管理技能。”[2]1995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关于高等教育的变革与发展的政策性文件》中阐述了完整的创业教育概念,《文件》指出:“在‘学位=工作’这个公式不再成立的时代,人们希望高等教育的毕业生不仅是求职者,而且也是成功的企业家和岗位的创造者”。[3]但到目前为止,理论界对“创业教育”的定义并没有一个相对固定的说法。

在美国,学者对创业教有的理解和认识主要侧重两个方面:其一,强调创业教育对受教育者个性品质的培养。人们普遍认为创业者在个性方面通常都具有一定的相似之处。因为创业需要个体具有创造性、冒险性、革新性,这些品质通常不是在一般的商业环境下所能培养出来的;创业教育能够培养个体的创造力,使他们产生全新的革新性想法,适应社会的不断改革与激烈的竞争。其二,强调创业教育与商业教育之间的区别。创业教育能够帮助受教育者认识机遇,整合投资资源,自我创造商机;它倾向于创造和把握新的商业因索,而商业教育则侧重于已有商业的进一步发展。[4]

美国著名的创业教育研究机构考夫曼基金会对创业教育给出了一个操作性较强的定义:创业教育是这样一种过程,它向被教育者传授一种概念与技能以识别那些被别人忽视了的机会,以及当别人犹豫不决时他们有足够的洞察力与自信力付诸行动;教育内容包括在风险面前的机会识别与在资源整合的前提下创办一个企业,当然也包括对企业管理过程的介绍,例如商业计划、资金筹措、市场营销、现金流分析等。

美国百森商学院的蒂蒙斯教授认为,学校的创业教育应该不同于社会上的以解决生存问题为目的的就业培训,更不是一种“企业家速成教育”。真正意义上的创业教育,应当着眼于为未来的几代人设定“创业遗传代码”,以造就最具革命性的创业一代作为其基本价值取向[5]。“设定创业遗传代码”是指经过特有的教育方式,将比尔·盖茨式的创业意识、创业能力和创业个性特质传承给受教育者,并使之内化成为一种特有的创业素质。[6]蒂蒙斯的这种前瞻性的创业教育理念,实质上是一种面向“创业革命”开发人力资源的教育创新。

目前国内研究者对创业教育的概念因研究者和研究对象的生活环境、文化层次、研究目的的不同而存在一定的差异,归纳起来有以下几种提法:“人才说”,以培养创业者为指向,认为创业教育的目的是为了培养能够创造工作岗位的人。“素质说”,以培养企业家精神为依归,该观点认为创业教育是为了培养学生创业者的素质,特别是创业精神和创业能力。更有学者从创业教育应该包含的内容的角度来定义,认为“所谓大学生创业教育,就是通过高效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的改革以及第二课堂活动的开展不断增强大学生的创业意识、创业精神和创业能力,并将其内化成大学生自身的素质,以催生时机成熟条件下的创业人才。”[7]

以上关于创业教育的表述为我们理解创业教育的概念提供了正确思路。根据这一思路,我们可以对创业教育的内涵展开更深层次的探讨。国内外学者在高校创业教育上的界定,大致包括以下几种:

界定一:创业教育就是在普通文化基础教育和职业技术教育基础上进行的以开发和提高大学生的创业基本素质为目标,通过创业教育,培养大学生从事创业实践活动所必须具备的知识、能力和心理品质等的教育,通过创业教育,培养具有开创个性的人才,成为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接班人。[8]

界定二:创业教育学家贝沙尔(Bechard)和图卢兹(Toulouse)[9]对创业教育的定义是:这是一种教学模式,教育与创造每一个对于商业创造或者中小企业发展有兴趣的人。集合各种信息,通过一些项目和计划提高创业意识、商业创造性或小商业的发展。他们指出,创业教育对商业活动的各组合因素进行一种全新的整合。

界定三:美国学者柯林(Colin)和杰克(Jack)[10]认为创业教育是提供个人具备认知商业机会能力的过程,并使其具备创业行动所需的洞察力、自负、知识与技能。尽管对创业教育的概念还存在着多种解释,但主要是两种倾向:一种是狭义的创业教育,认为创业教育就是教会学生经商,培养学生创办企业的能力。另一种是广义的创业教育,是指在创造教育和创新教育的基础上着力培养学生的创业精神、创业技能和创业人格的教育。它的培养目标是形成青少年包括创业意识、创业心理品质、创业能力和创业知识结构四部分组成的创业基本素质。

根据以上权威机构和国内外专家对“创业教育”的鉴定,结合我国具体国情和高校教育的特点与现状,本文认为,创业教育是一种现代教育理念,旨在培养大学生的创业意识、创业能力、创业知识结构及创业的心理品质,是以能力而非学历为导向的教育。本文所指的“创业教育”不仅要培养创业人才,而且更重要的是培养他们的创新、创业精神和能力,以催生时机成熟条件下的创业人才,并以此来解决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树立自主创业的就业观。因此,从本文所界定的创业教育的内涵而言,高校创业教育从属于就业教育,是就业教育的一种方式。

二、创业教育相关概念辨析

(一)创新教育与创业教育

国内对创新教育概念的界定大致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把创新教育定义为,以培养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新思维、创造力或创新人格等创新素质以及创新人才为目的的教育活动;另一类则把创新教育定义为,是相对于接受教育或传统教育而言的一种新型教育。总的概括:创新教育是一种以开创性个体为培养目标,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为基本价值取向的教育。[11]

而创业教育是培养学生创业意识,开发学生创业基本素质,形成创业基本能力的教育。对比创新教育和创业教育的概念,我们不难发现,创业教育与创新教育都属于育人的活动,都具有行为化的特征,这就使两者更加接近,创新教育与创业教育内容结构相互融合,相辅相成。创新是创业的基础和孵化器,创业的成败根本取决于创新教育的根基扎实程度,高等学校的创新教育成效,只有通过其培养的学生未来的创业实践来检验;创业是创新的载体和表现形式,创业的成败根本倚仗创新教育的根基扎实程度,创新教育可以通过其培养的学生未来的创业实践来检验。创新教育注重的是对人的发展总体的把握,创业教育着重的是对人的价值具体的体现。两者相互促进又相互制约,是密不可分的辩证统一体。

尽管创新教育与创业教育的内容有许多相似之处,但并不代表二者可以相互取代。因为要想创业仅仅具备创新精神是不够的,它还需要一系列专业的创业指导和创业实践活动。创新只是为创业成功提供了可能性和必要的准备,但如果脱离创业指导和创业实践,缺乏一定的创业能力,创新精神就如空中楼阁一样无法在创业中落在实处。

(二)就业教育与创业教育

就业教育和创业教育是两种不同的人才培养模式,也是两种不同的教育理念,但它们都是高等学校在探寻满足不同社会发展需要的途径与方法过程中的产物。就业教育的产生和发展有我国高等教育管理体制转型的制度性原因,也有社会劳动力供需矛盾日渐尖锐的社会性原因。就业教育以直接面向就业岗位、填补现有的就业岗位为价值取向,具有明确的指向性,其成立的逻辑前提是“有业可就”,要求整个教育过程都围绕胜任“等待着的”就业岗位所需要的知识、能力、素质来组织和实施,属于“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而创业教育则以创造性就业和创造新的就业岗位为目的。创业教育是一种与新的就业形势相适应,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性和创造性,帮助学生获得寻找或者创造工作岗位的教育,它更具有主动性,强调学生积极主动应对社会变化。

创业教育本身不排斥就业教育,它包含在就业教育之中。就业应该包括从业和创业两个方面。所谓从业教育就是培养能胜任工作岗位需求的专业对口的个体,它强调个体与岗位之间的“填充性”与“匹配性”。不管是我国在计划经济体制时期的通过“统分”实现就业,还是市场经济条件下就业制度改革后的毕业生“双向选择”,实际上都是以参与前人已经存在的事业即从业方式来实现就业。从这个层面理解,如果能在开创事业的同时获得自己的职业岗位,便是通过创业的方式实现就业的。所以说,创业教育观是我们应提倡的一种比自主择业依附性更小、主体意识更强的就业观念。如果我们站在就业的角度,把以解决受教育者的就业问题作为直接目的的教育称作就业教育,那么创业教育无疑是从属于就业教育的,而且它能为就业教育提供更大的空间。

(三)专业教育与创业教育

专业教育是指与普通教育相对,对受教育者实施专门的职业技术教育和专门的劳动技能的活动。[12]创业教育是专业教育与精神、能力培育相统一的教育。专业教育是大学教育的基础,创业教育是建立在专业教育的基础上的,创业教育只有与专业教育这个基础相结合,才可能有旺盛的生命力,没有这个基础,创业教育只能是无源之水。从这个层面来理解,创业教育应该嵌入专业教育计划,建立在融合学生所学的基础知识、专业知识基础之上,创业教育中的所创之“业”是建立在融合学生所学的专业知识基础之上的,通过各种创业实践活动、创业设计大赛、各类科技作品竞赛等实际操作和实践活动,努力培养学生符合专业发展方向、适应未来创业需要的能力结构,进而达到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创业品质和创业技能的目的。

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创业教育也是专业教育的一种深化。创业教育通过各种创业实践、设计、模拟构想的实际操作,帮助学生根据自身专业情况,提前进行职业生涯设计,唤醒其创业意识,点燃其创业热情,作好自我谋职、自主创业与开创性工作的精神准备。因此,只有从专业教育的特点出发的创业教育,才能更具成功的可能性。所以,创业教育应该从专业教育的特点出发,努力培养学生符合专业发展方向、适应未来创业需要的能力结构,使两者相辅相成。

创业教育可划分为两个基本的层次,即普通创业教育和专业创业教育。普通的创业教育可面向全体本科生开放,而专业创业教育可体现专业特色,面向有积极从事创业活动的学生。也就是说,创业教育也有发展为专业教育的可能。比如在创业教育体系比较完善的美国,很多商学院就开设了创业学专业,并设有独立的创业系,培养高层次的创业人员。如美国百森(BabSon)商学院就开设有创业学专业。而我国目前的创业教育尚不完善,创业环境艰难,创业文化稀缺,创业意识淡薄,这些特点决定了我国目前还不可能独立设置创业专业,把创业教育纳入专业教育的轨道。但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演变,我国高校的创业教育也将会有发展成为专业教育的可能性。

通过对有关创业教育相关概念的辨析和梳理,我们不难看出,创业教育与创新教育、就业教育、专业教育之间紧密联系,不可分割,但彼此又有自己相对独立的领域和空间。这些概念的存在对于创业教育有着重要作用,它们间接地规定了创业教育的课程和内容,影响着我们对创业教育的教育理念、教学方式、教育手段的选择和组合。创业教育作为高等教育发展的新趋势,不仅体现了社会经济发展对高等教育的要求,也是为了更好地适应现代社会经济环境对人才多样化的需求。各级各类高校要增强对创业教育的认识和理解,要清楚认识到:加强创业教育,不断培养和加强大学生创业能力,不仅有助于大学生更好、更快地适应社会,解决日益严峻的就业问题,而且是缓解社会矛盾,促进经济继续健康、快速发展的有效途径之一。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关于大力推进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和大学生自主创业工作的意见 [EB/OL].[2010 -05-04].http://www.moe.edu.cn

[2]Sarah L.Jack and Alistair R.Anderson.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within the Enterprise Culture:Producing Reflective Practitioners[J].International Journalof Entrepreneurial Behaviour&Research,1999,(5):110-125.

[3]黄赐英.实践性课程:开展创业教育的重要途径[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6,(1):147.

[4]Carolyn Brown.Entrepreneurial Education Teaching Guide [EB/OL].http://www.celee.edu.2000.

[5]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司.创业教育在中国:试点与实践[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6]丁 蕙,陈风华,肖云龙.美国百森商学院创业教育的特点[J].教育评论,2004,(4).

[7]房欲飞,大学生实施创业教育的内涵及意义[J].理工高教研究,2004,(8).

[8]杨艳萍.浅论创业教育[N].中国教育报,2001-4-11.

[9]Bechard.J.P.and Toulouse,J.Validation of a Didactic Model for the Analysis of Training Objectives in Entrepreneurship [J].Journal of Business Venturing,1998,(4):317-332

[10]Colin J.and Jack E.A Contemporary Approach to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J].Education&Training,2004,(6).

[11]徐 辉.创新教育的理论及其哲学、人类学基础[J].教育研究,2001,(1).

[12]张念宏.教育学辞典[M].北京:北京出版社,1987.

猜你喜欢
专业教育
国外教育奇趣
题解教育『三问』
软件工程教育与教学改革
一句话惹毛一个专业
什么是“好的教育”?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专业降噪很简单!
专业化解医疗纠纷
专业修脚店
更聚焦、更深入、更专业的数据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