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少萍(彭阳县图书馆,宁夏 彭阳 756500)
公共图书馆是公益性社会文化事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让全社会享有公共图书馆服务还没有提到各级行政管理机构尤其是基层政府重要的议事日程。目前,各级政府对公共图书馆的投入呈现为自上而下的渐弱的态势,致使处于乡镇地区的广大农村居民大多没有享受到公共图书馆的服务,他们事实上处于公共图书馆服务的边缘地带。
最近几年,由于经济发展、生活改善、政府扶持、农民自身热情参与,农村文化生活状况总体有所改善,但彭阳县状况不容乐观。通过对全县12个乡镇的农民文化生活现状调查发现,在农村占主导地位的文化娱乐设施几乎没有,唯一支撑的公益性文化设施就是由行政投入为12个乡镇分别修缮与新建起的一个独立的文化站,按规定配备了一套新音响设备。由于公益文化设施匮乏,大部分农民的闲暇时间在打牌、搓麻将、闲聊中打发,公益文化应有的社会教化功能明显弱化。笔者在王洼镇调研时发现,在调查的600名村民中有75%的人员具有阅读能力,在具有阅读能力的村民中问卷反馈:如果镇上、村里有像样的图书馆,业余生活会选择去图书馆吗?有95%的村民作出了肯定的回答。由此看来,农民不是不想读书,而是由于能够激发他们阅读愿望的外部环境与设施缺失,制约了他们阅读的愿望。与城市居民相比,他们还处于公共文化资源的边缘。
我们采取实地走访的形式对全县12个乡镇图书馆的状况进行调研,内容包括馆舍面积、藏书总量、阅览座席、年购书经费、年订报刊、管理人员情况、活动情况等,同时还实地查看了部分高标准乡镇图书馆(室)。目前我县乡镇图书馆(室) 大多处于无(馆舍无)、旧(藏书旧)、少(读者少)、缺(设备缺)、差(效益差)的境地,发展前景令人担忧。
(1)图书馆基础设施落后。大部分乡镇无图书馆,只是与乡镇文化站合在一起,而且从数量上看,乡镇文化站现在不但没发展反而在萎缩。村级图书馆在包扶部门的大力支持下有一些发展,但也没有形成农村图书馆网络。
(2)藏书质量较低。经过多年的发展,各乡镇图书馆(室)藏书在质量和数量上不但没有提高,反而有所下降,有的甚至部分或全部流失,而有藏书的也几乎都是陈旧过时的,对读者没有吸引力。
(3)管理体制不顺、机制不活。长期以来,农村图书馆(室)均由乡镇文化站管理,而乡镇文化站由于工作职能多、人员编制少,在业务管理上又隶属于群众文化系列,故使农村图书馆(室)的业务不能接受有关业务部门的经常性指导及检查、监督、评比等,图书馆管理人员的业务管理技能也难以提高。乡镇图书馆(室)的管理人员,几乎全部是文化站干部兼任,他们一人身兼数职、分身乏术,同时,乡镇图书馆(室)的现状也使他们缺乏工作热情和主动性,造成一些乡镇图书馆(室)有空就开,没空就关,形同虚设。加之乡镇图书馆(室)属乡镇行政管理,由乡镇提供经费支撑,财政投入太少。乡镇对图书馆人才、技术、资源、服务等方面缺乏认识,基本处于无意识状态,上级推一把就动一下,因而乡镇图书馆的发展时断时续。县级图书馆虽然具有辅导基层图书馆(室)的职责,却没有行政管理、资源调配等的权力,不能有效进行基层业务辅导与管理。实际状况就成为乡镇政府有权无责,县图书馆有责却无权,这种权责之间的脱节,使乡镇图书馆(室)处于一种尴尬的地位,失去了其本身存在的意义,满足不了推进文化事业健康发展的需要,满足不了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
(4)经费投入不足。从各乡镇投入来看,除一次性文化项目设施建设或文化活动财政有一定的投入外,日常的事业经费基本没有,即使有一点也少得可怜,许多乡镇文化工作者待遇问题难以落实,队伍不稳定,工作处于涣散状态。因此,他们的工作目标主要是求生存,而根本谈不上谋发展,对公益性事业没有积极性。同时,由于专项购书经费缺乏保障,图书馆文献更新缓慢,数量不足,读者可获得的知识信息受限。
(5)文化产品供给不足。据调查,现阶段农民对图书的需求,主要在以下四个方面,一是农业科学技术,二是有关农村的法律法规,三是文学书籍,四是文化娱乐。从现有的文化产品来看是严重的供给不足。有的群众反映,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针对他们需要制作的资源很受欢迎,但当地网点太少或因网点工作人员不能提供技术指导,导致资源无法有效使用。调查结果显示,目前,全县已在白阳镇陡坡村、城阳乡刘河村、红河乡十字村和古城镇等地建立基层流动图书室和“共享工程”服务站点12个,先后配送科技书、杂志等13000多册,刻送光盘6000多张,发放科技文字资料5万余份,播放科教片60场(次),累计接待读者3万余人次,但其他乡镇还没有覆盖到,导致社会公益文化资源的受众局限于少数农村读者,大部分农民读者和偏远区域的读者所占比例微乎其微。
(6) 乡镇行政部门对图书馆的作用普遍认识不足。笔者在与乡镇领导的接触中发现,他们要“重视”的工作实在太多了,“花钱办图书馆太不值得”。有相当一部分人认为:经济不搞好、生活不滋润;集镇建设无起色,领导不满意;办好图书室年年要花钱,乡镇哪来这么多钱?有的乡镇认为只要把中心工作做好了,成绩自然就上去了,个别乡镇甚至对文化站(图书馆)工作不闻不问,文化工作成了一件可做可不做的累赘。图书馆建设意识缺失必然导致图书馆地位缺失。乡镇在财政划块时普遍性地没有图书馆的专项经费,大部分乡镇为了应付检查,只对图书馆(室)进行一次性投入,导致乡镇图书馆持续发展投入严重不足,不能发挥其功能,不能开展丰富的文化生活,为群众提供文化需求服务。
根据彭阳县实际,应科学制定乡镇图书馆未来发展的规划,以新起点、新目标、新思路、新举措、新亮点推动全县农村公共图书馆事业发展。
(1) 增加资金投入,进一步加强文化站(图书馆)的设施建设。要努力争取县委、人大、政府和文化主管部门重视、支持,主动、及时、客观地向上级反映图书馆事业存在的困难与问题,力争出台有关图书馆事业的地方性法规、条例,将图书馆事业经费、购书经费等纳入乡镇发展计划、财政部门预算,使图书馆事业获得事业经费保障。乡镇领导要加强领导,认真组织实施好乡镇文化站(图书馆)标准化建设工程,统筹规划,分步实施,严格按照建设标准投资建设、扩充或修缮,提高文化品位和档次。同时,加强设施管理,对文化设施及产权进行严格的登记与管理,适时修复维护防止资产流失,保护文化设施得到充分利用;严禁文化站(图书馆)租赁或改变用途。
(2)城乡“结对子”,加大对农村文化扶贫及文化下乡的力度,为农村图书馆事业的发展奠定基础。目前各乡镇图书馆(室)由于没有固定的经费保障,新书入藏量很低,无法满足广大农民的阅读需求,在这种情况下,上级包扶部门和上级公共图书馆的支持就显得尤为重要。可利用文化扶贫、文化下乡政策,主动与各级包扶部门、公共图书馆、高校图书馆以及文化等事业单位结成帮扶对子,尽可能地争取到他们的捐赠和技术上的指导,为乡镇图书馆提供文献资源、技术、人员支持。[1]
(3)依托国家实施“农家书屋”工程,建设“农家书屋”。依托“农家书屋”工程,截至目前,彭阳县已建成了13个农家书屋,每个书屋配送图书1500册,电子音像制品100种,报刊30份,内容涉及种植业、养殖业、土壤培肥、病虫防治、致富经验、生活小常识、新农村建设等50多种。同时配备了书架、灭火器材、门牌等附属设施,覆盖人口2万多人,切实解决了广大农民群众“买书难、借书难、看书难”的问题,为农民建立了一个学习知识、提高素质、改变命运的文化平台。书屋的建成,让农民真正感受到了党的温暖,得到了实惠。因此,应依托该项目的实施,积极建设“农家书屋”,争取“农家书屋”遍布全县12个乡镇的各村、组、庄头。
(4) 围绕县委、政府的发展思路,重大建设项目、支柱产业、特色资源、社会热点等问题,组织专题信息资料,积极为党政机关、决策部门和科研单位等开展跟踪服务、定题服务,使图书馆服务与地方党委政府的中心工作、经济建设、社会事业等紧密结合起来。特别是要主动上门使各级领导直接享受到图书馆的服务,倾听到图书馆人的心声,促使他们更加关心和支持图书馆事业。
(5)转变农村图书馆管理体制。理顺关系、规范管理,应是农村图书馆事业发展的重要内容之一。在建制上从文化站、群众文化系列中分离出来,在业务上归县级图书馆管理,并作为县级图书馆的延伸服务网点。需要改变原有乡镇图书馆(室)的按行政级别分散投入的模式,集中由县级财政统筹配套,让县级图书馆打破行政体制上的束缚,成为乡镇图书馆事业的事实型管理中枢,实现图书馆资源的统一配置,从而有效统一地规划业务与管理,包括人、财、物的调配和使用,使城乡图书馆(室)形成整体,让乡镇图书馆(室)的服务进入县级中心图书馆的整体服务链,让图书馆的服务覆盖到广大的农村地区,形成均衡、健康的发展态势。[2]
(6)充分利用国家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要紧紧抓住文化部、财政部实施“送书下乡工程”“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等机遇,主动向上级部门反映实情,争取配套资金、图书、设备和优惠政策等,促进基层图书馆(室)制度建设、服务水平不断上台阶。以笔者所调查的城阳乡刘河村“共享工程”入户服务站为例,2007年5月正式成立了“共享工程”刘河村入户服务站以来,刘河村始终坚持将“共享工程”资源与本地实际生产需要相结合,以集中培训和资源入户为方式,使群众在转观念、学知识、用科技、促生产方面走在了全县乃至全市的前列。村委会定期为群众下载、播放科普知识、市场营销、爱国影片等视频资料,利用寒暑假为学生播放中小学远程教育优秀课件,引领广大人民群众认识“共享工程”强大的资源优势。3年来,共集中播放各类视频资料26场次,开展科技讲座8场次,直接受益群众1600多人次。村民黄金雄常来利用“共享工程”查阅生产生活知识,2007年在自家的承包地里发展小拱棚辣椒种植,共搭建小拱棚4栋,年纯收入4800元,给村民们开了个好头,让更多的人看到了科技的力量。如今,在刘河村利用“共享工程”资源发展起来的养殖以及第三产业的大户比比皆是。刘河村依托“共享工程”创建了现代远程教育科技示范基地,《固原日报》等多家媒体进行了报道。“共享工程”在入驻刘河村以来让群众换了脑子、拓宽了路子、换来了票子,真正实现了文化资源向经济成果的转化。
同时,刘河村村级图书室,以“倡导全民读书,培育新型农民”为宗旨,以“弘扬先进文化,建设文化新村”和“提高农民文化素质,打造知识型村庄”为目标,勤引导、严管理,为农民提供一个学习充电的空间。以往天阴下雨、农闲时间,农民都是三五成群打牌、喝酒,现如今,一有时间就往村委会跑,看看小说,查阅资料,特别是外出务工返乡青年和学生更是对图书情有独钟,都把图书室作为自己学习提高的场所。村委会一班人把引领农民利用图书室,发展地域经济,打造学习型村庄,摆上重要日程,每年都多方争取,不断扩充图书室规模,增加图书种类,改变了群众过去为读一本书要跑几公里到县城图书馆的现状。图书室使群众来有所读、读有所获,真正解决了农民读书难问题。自从图书室开展活动以来,聚众赌博、酗酒闹事、说三道四、搬弄事非的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或读书看报,或打牌下棋,或浏览网页,或吼几声秦腔,从自娱自乐中,群众找到了精神的依托,先进文化占领了基层文化阵地。
[1]苏金妹.农村知识贫困与县级图书馆的应对策略[J].图书馆理论与实践,2009(1):110-112.
[2]公育梅.县级图书馆建设与发展的思考[J].图书馆理论与实践,2009(3):111-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