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地共建社区图书馆联盟发展模式研究

2010-07-12 08:08:54湖南工学院图书馆湖南衡阳421008
图书馆理论与实践 2010年5期
关键词:图书馆社区服务

●唐 虹,李 军(湖南工学院 图书馆,湖南 衡阳 421008)

城市与高等院校合作共建社区图书馆联盟是一种新的办馆模式,这种模式对于经济欠发达地区中小城市是最适宜、最需要、最现实的一种方式。[1]目前,我国的图书馆事业已经进入区域整体协同发展的新时期,但要实现图书馆由单馆到多馆、信息资源由孤岛到共享、信息服务由中心向基层延伸,需要建立社区图书馆联盟理念,需要有以技术为依托的整体化管理来承载联盟的运作。而一个保障功能齐备,服务网点布局合理,网络功能强大的社区图书馆联盟,正是我们所追求的目标,其发展直接关系到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和基层文化阵地建设,对于研究社区图书馆的发展模式具有现实意义。

本文提出的社区图书馆联盟是在特定的地域范围按照一定的信息联系集中,打破现有各种联盟的形式和体制,按地域组成具有竞争优势,促使图书馆组织结构网络化、管理扁平化、决策实时化及公共和高校图书馆之间关系开放协调化,对信息资源按照科学方法和专业组成进行序化分级,构成一个类似生物有机体的信息群落,形成强劲、持续发挥信息竞争优势的服务网络。

1 校地共建社区图书馆联盟的必要性与可行性

1.1 共建社区图书馆联盟的必要性

(1)公共图书馆功能逐渐萎缩,严重影响当地经济的发展。相当数量的图书馆有馆无舍或设施简陋,更为痛心的是有的馆把大部分馆舍都租赁出去,靠收租金维持现状;很多公共图书馆没有实现自动化管理,更谈不上数字化、网络化建设;公共图书馆的人才和技术处于劣势,市馆对基层馆的业务指导执行力度非常弱,缺乏统一领导,各馆独立发展,缺乏馆际协作。一些当地的教育、科研人员已经把本地的公共图书馆逐渐淡忘。这种现状持续下去将会严重影响当地经济的发展。

(2)高等院校图书馆社会服务职能缺失。高校图书馆受传统观念的影响和封闭式管理思想的束缚,只为高校的教学、科研服务。对于社会来说,它是一个封闭式的学术机构,社会服务职能严重缺失。许多社会读者,特别是教育、科研技术人员看着高校图书馆这个孤立的“知识岛”只能“望洋兴叹”,难以走进那知识的殿堂。高校馆的丰富资源不能被社会广泛利用,造成了资源的巨大浪费,严重影响了高校馆藏的充分利用和开发,阻碍了高校图书馆的职能的发挥。高校图书馆与社会隔绝,这种现象持续下去既不利于自身发展,还将会严重影响地方经济的发展和建设。

(3)信息资源建设与经济发展不相称。地方的工农业发展速度较快,中小企业、民营企业比较多,三资企业也逐年增多,市场竞争十分激烈。企业领导、科研人员需要大量国内外最新的产品技术信息和市场信息,迫切需要信息服务。但是,目前各级地方公共图书馆信息资源建设发展缓慢,信息服务无法满足本地读者和科研人员的需求。信息资源建设的发展速度与当地经济建设发展水平相比显得相对滞后。

1.2 共建社区图书馆联盟的可行性

从社会环境看,一是图书馆生存环境的变化影响着图书馆的未来走向。社会对图书馆服务的内容、服务环境与设施、服务方式与功能提出了多样、便捷、舒适、互动的要求。我国将公共图书馆的最基层设置定为区(县)级,社区图书馆并未进入公共图书馆体系,现有的大多数社区图书馆是作为社区文化站的组成部分而存在,隶属于社区文化站或街道居委会管理,具有较为特殊的管理体制;二是党和政府的社会发展政策为社区图书馆提供了发展机遇。十六大报告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即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要明显提高,要形成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城市社区图书馆作为我国公共图书馆事业发展的中坚力量,应抓住这一重大的历史发展机遇,在推进学习型社会的形成和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服务中发展和壮大自己,成为市民身边的终身学堂。国务院2002年发出的《转发文化部、国家计委、财政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基层文化建设指导意见的通知》,[2]为社区图书馆建设的快速发展提供了政策依据。

从高校图书馆方面看,许多高校是省市共建共管的高等学校,其办学宗旨决定了图书馆的办馆方向,因此,高校图书馆是社区图书馆联盟的重要组成部分。与公共馆相比,高校馆拥有比较丰富的文献资料、数字信息资源且具有专业特色,拥有一批素质较好的专业技术人员、多种学科的专业人才,有先进的管理手段和网络化服务系统。这些优势均为本区域公共图书馆及其他信息机构所不及。高校馆如果向市民开放,将有利于地方经济文化建设和社会发展。

从技术方面看,数字技术、网络技术和多媒体技术的发展使现代图书馆的管理和服务方式发生了重大变革,从而大大提高了图书馆的服务效率和能力,也催生了我国区域图书馆联盟管理的诞生。如东莞图书馆与软件公司联合开发的“Interlib图书馆集群网络管理平台”可统管发展水平参差不齐的各类型图书馆,解决了集群化管理的技术瓶颈问题,从技术上实现多层次图书馆群的联合,进行业务和资源的协作、共享,在推行总分馆制过程中发挥了强大的技术支撑作用。[3]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共建社区图书馆联盟在很多方面具有很好的互补性和优越性。另外,无论是高校师生还是社会公众,读者需求的交叉性很大。这种合作的优越性、资源的互补性和需求的交叉性放在知识经济的框架之中,就可显现出既能实现资源的最优化配置,又能充分实现资源共享。

2 社区图书馆联盟的管理模式和职能

2.1 社区图书馆联盟的管理模式

社区图书馆联盟实行总分馆制——联盟协同管理模式,它着眼于地区图书馆整体事业,以区域图书馆整体协同发展为指导思想,实施点(中心图书馆)、面(高校和地区图书馆体系)相结合的发展战略,以城市中心图书馆为总馆,以地区高校和区(镇)图书馆为分馆,村、社区(居委会)图书馆为基层网点的三级协作网络体系。它在不改变原有行政隶属、人事和财政关系的情况下,中心馆负责全区域网络的规划、组织、指导、督察与协调工作;各分馆在中心馆的指导下,负责本区域内各社区基层网点(图书馆、室)建设的实施与协调工作,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各社区基层网点承担文献流通与阅读组织等读者服务工作;总、分馆及社区基层网点之间可实行通借通还,共同保障市民服务。协同管理的实质就是在一定技术支撑条件下的资源整合和业务协作。

图 社区图书馆联盟协同管理模式

社区图书馆联盟网络形态(上图):即一个中心(中心图书馆),两个方面(城镇院校图书馆和地方公共图书馆),三级结构(中心馆、地方公共馆/城镇院校馆、社区基层网点)形成以技术为依托,协同管理的整体社区图书馆联盟。“中心图书馆”在图书馆联盟中起骨干作用,对形成社区图书馆联盟合作体至关重要。重点大学的图书馆高素质人才相对集中,数字化程度相对较高,这非常有利于图书馆馆藏文献资源互相交流,形成社区图书馆联盟合作关系,构成有效的区域化网络。因此,我们必须依托重点大学图书馆,培养一批实施联盟的分馆和社区基层网点,以带动我国社区图书馆走联盟合作之路。

2.2 社区图书馆联盟的职能

社区图书馆联盟必须对传统图书馆的职能结构进行拓展和变革,不仅要充分体现地方特色,优化服务方式,而且要充分利用网络化、数字化的优势,促进图书馆功能和效益的最大发挥。它除了要具备高校图书馆和公共图书馆的一般属性和职能,还要具备以下几方面的职能:

(1)提高服务水平,加强社区图书馆建设。组织各成员馆开展文化服务,在提高居民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水平的同时缩小贫富差距;以书育人,营造一种浓厚的、积极健康向上的文化氛围;以资源共享为出发点,转变社区图书馆从单纯的借书、还书向全方位提供文献信息资源服务、提供科学文化活动方向拓展;形成社区图书馆之间有效的协作机制,利用现代化的技术、先进的管理、严格的规范建立社区图书馆服务体系,从而加快社区图书馆的建设,促进区域内各级图书馆协同发展和整体升级。

(2)加强业务管理,为成员馆提供培训指导。为保证社区图书馆联盟内成员馆工作流程的统一和顺畅,保证服务水平和质量,加强社区图书馆联盟信息资源网络建设,以中心馆牵头制定一系列工作程序、规范标准和规章制度,用以指导成员馆业务建设,实施对区域内成员馆业务人员的业务学习和培训,组织指导联盟成员馆的文献信息资源的开发及服务。从而实现中心引领基层,不断改变社区图书馆原来的业务基础薄弱、服务水平偏低等问题。

(3)提供信息服务,促进地区经济发展。组织成员馆积极主动为地方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文化建设提供文献信息服务,构建所在区域的文献信息保障网络。通过现有的多极分布结构,利用各成员馆的地缘、知识、人才、设备、资源优势,为当地的政府、企事业单位开展对口信息服务,与需求单位达成定期提供信息和技术服务的协议,也可通过高校成员馆实施产、学、研结合战略,使得文献资源与社区实现能量转换,获得“双赢”。

3 共建社区图书馆联盟应注意的问题

3.1 联盟成员馆及馆员对联盟价值的认同

建立一个有效的合作伙伴关系的首要条件就是成员馆对联盟价值体系的认同。各成员馆必须坚信联合会给自身以及伙伴带来巨大的收益。事实上,任何联盟或合作在一定意义上都意味着妥协与让步,在这种情况下,只有坚信联盟的价值,并认同联合带来的好处,合作方才能更加理性地考虑问题,从整体利益最大化的角度出发,作出正确的决定。认同联盟的价值,成员馆还应当为联盟的成功运作提供支持,既要向馆员解释和宣传加入联盟的目的和好处,让馆员自愿地为联盟服务,也要为联盟提供正常运转所必需的物质条件。[4]

3.2 严格监督联盟协议的执行

社区图书馆联盟成员馆要尊重新的游戏规则,遵守联盟契约的规定,同甘共苦,相互监督。图书馆策略联盟是一个动态发展的有机体,面对错综复杂的现实环境,联盟必然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机遇与挑战。作为每一个加盟图书馆,应当对这种复杂性有充分的认识。在合作的过程中,动态地看待原有的目标与计划,并针对环境的变化作出相应的调整。对于联盟中损人利己的机会主义倾向和行为,要及时采取对策,或按协议规定对其仲裁,或终止合作,并要求违规者承担损失。对于联盟协议未作规定而在联盟过程中出现的新问题,联盟各方要进行谈判、协商解决。

3.3 建立相互信任及信息共享机制

在保障联盟正常运转方面,相对于正式协议,联盟成员间的战略伙伴关系可能更为重要。由于结盟本身就是协调与交往的结果,因此,联盟的关系归根到底是加盟的各个图书馆之间的关系。只有成员间彼此信任,充分地共享信息,才能保证联盟正常运作,才能保证成员在遇到利益冲突时,能够更加有效地进行协调,而不使联盟偏离正常的发展轨迹。建立合作双方的信任机制和信息共享机制,具体要注意两个方面:第一,作为合作的各方应该主动承担责任,完成联盟分配的任务或对联盟提供充分的资源支持。在要求盟友作出贡献之前,首先耍完成本馆所承担的义务。同时,应当从协议上保证各方的正当利益,摒除“搭便车”的可能。第二,联盟各方应当建立有效的沟通渠道。在合作前,首先要让合作者明白本馆想从联盟中得到的收益,在共同协商后,得出一个各方利益最大化的结果。在合作的过程中,要保障各方信息沟通渠道的畅通。通过正式协商或非正式会面的形式,在融洽、谅解的气氛中解决可能出现的问题。

3.4 全面有效的沟通

社区图书馆联盟领导者要尽可能促进信息在联盟内部沟通。联盟中友好相处的最重要原则就是从合作方的角度去分析他们的行为或立场,而不应从自己的角度出发,不要轻易地作出对合作方价值观的任何判断,要尊重对方的观点。要有意识地进行双向交流,达成对某些问题的共识,这是降低由差异性产生的理解障碍的有效手段。为长久地维持联盟关系,应组建一系列委员会来维护新的合作关系,如指导委员会、协调委员会等,以此来缓解双方的矛盾。

当前,随着我国图书情报事业的快速发展,其工作重心已从内部业务管理向资源共享、双赢合作的方向转移。“以人为本”,最大限度地利用现有资源,提高服务效率,是图书情报工作的出发点和立足点。校地共建社区图书馆联盟这一做法既发挥了高校图书馆文献、人才优势,实现了服务社会功能,又发挥了公共图书馆在结构布局上的优势,打破了各系统之间的行业壁垒,有效地整合了图书资源,加速了社区图书馆的建设,促进了公共图书馆与高校图书馆的文献信息互补,保障了各阶层读者公平享受文献信息的权利,充分满足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这不仅是图书馆服务方式的创新,更是动员全社会力量共同构建文化服务体系的有益尝试。今后的图书馆有三个合一的目的,即它不仅是一个信息的存储库,而且还是一条引向任何存储地点的通道,同时又是一个信息教育中心。我们建设社区图书馆联盟,就是要将最广泛的读者引向最丰富的信息源,真正实现跨地区、跨部门、跨行业的资源共享。

[1]耿有三.城市与高等院校共建图书馆的可行性定位[J].图书馆理论与实践,2007(4):96-98.

[2]文化经济政策的沿革和基本内容[EB/OL].[2009-02-08].http://www.ccmedu.com/bbs4_2142.html.

[3]李东来.图书馆集群管理模式下的资源共享工程建设[J].数字图书馆论坛,2007(1):57-61.

[4]蒋丽艳.图书馆联盟有效实施的博弈分析[J].图书情报工作,2004(8):40-43.

猜你喜欢
图书馆社区服务
社区大作战
幼儿园(2021年6期)2021-07-28 07:42:08
3D打印社区
在社区推行“互助式”治理
当代陕西(2019年16期)2019-09-25 07:28:38
服务在身边 健康每一天
今日农业(2019年12期)2019-08-15 00:56:32
服务在身边 健康每一天
今日农业(2019年10期)2019-01-04 04:28:15
服务在身边 健康每一天
今日农业(2019年16期)2019-01-03 11:39:20
图书馆
小太阳画报(2018年1期)2018-05-14 17:19:25
招行30年:从“满意服务”到“感动服务”
商周刊(2017年9期)2017-08-22 02:57:56
飞跃图书馆
去图书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