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集团化财务风险的控制

2010-03-22 14:06:22索宗文
天津职业院校联合学报 2010年3期
关键词:股利资金财务

索宗文

(天津市第二商业学校,天津市 300193)

企业集团化财务风险的控制

索宗文

(天津市第二商业学校,天津市 300193)

企业集团财务风险是客观存在的,应在识别风险、估量风险和分析风险的基础上,充分预见、有效控制风险,用最经济的方法把财务风险可能导致的不利后果减少到最低限度。

企业集团;财务风险;财务管理与控制

企业集团是以一个实力雄厚的企业为主体,以产权联结为主要纽带,辅之以产品、技术、经济、契约等多种纽带,把多个企业、单位联结在一起,形成的多层次和多法人的经济联合体。为保证企业集团健康有序地发展,加强企业集团财务风险的管理与控制尤为必要。

一、企业集团财务风险的形成

企业产生财务风险的原因很多,而且不同的财务风险形成的具体原因也不尽相同。总体来看,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1.对财务风险的客观性认识不足。财务风险是客观存在的,只要有财务活动,就必然存在着财务风险。在现实工作中,许多企业的财务管理人员缺乏风险意识,认为只要管好、用好资金,就不会产生财务风险,风险意识的淡薄是财务风险产生的重要原因之一。

2.企业财务管理系统不能适应复杂多变的宏观环境。企业财务管理的宏观环境复杂多变是企业产生财务风险的外部原因。财务管理的宏观环境包括经济环境、法律环境、市场环境、社会文化环境、资源环境等因素。这些因素存在于企业之外,但对企业财务管理产生重大的影响。宏观环境的变化对企业来说,是难以准确预见和无法改变的。宏观环境的不利变化必然给企业带来财务风险。财务管理系统如果不能适应复杂而多变的外部环境,必然会给企业理财带来困难。目前,许多企业建立的财务管理系统,由于机构设置不尽合理,管理人员素质不高,财务管理规章制度不够健全,管理基础工作不够完善等原因,导致企业财务管理系统缺乏对外部环境变化的适应能力和应变能力。具体表现在对外部环境不利变化不能进行科学的预见,反应滞后,措施不力,由此产生财务风险。

3.经营不善,财务关系混乱。企业经营不善,财务关系混乱是我国企业产生财务风险的又一重要原因。企业与内部各部门之间及企业与上级企业之间,在资金管理及使用、利益分配等方面存在权责不明、管理混乱的现象,造成资金使用效率低下,资金流失严重,资金的安全性、完整性无法得到保证,效益滑坡;有的甚至亏损严重,流动资金不但没有得到补偿,反而由于亏损而挤占了企业的自有资金和银行贷款,加剧了企业资金的紧张局面,降低了企业抗风险的能力。企业愈是亏损愈难还债,形成恶性循环。个别企业普遍存在投资冲动,规模扩张较快。由于自有资金不足,无法满足日益扩大的资金需求,只好扩大贷款规模,将短期贷款用于长期投资,短贷长投现象严重。由于长期投资的回收期长,见效较慢,企业只好采取借新还旧的方式保持贷款规模,有的还要不断地增加贷款,以支撑投资需求。这就不可避免地引起企业资金周转困难,还贷能力与贷款规模极不相称。有的企业为了募集资金,甚至不惜高息贷款或高息集资,进一步加剧了企业的利息负担。一旦投资失误,企业无力归还银行借款,形成庞大的债务,最后破产清盘。

4.财务决策缺乏科学性导致决策失误。财务决策失误是产生财务风险的又一重要原因。避免财务决策失误的前提是财务决策的科学化。目前,企业财务决策普遍存在着经验决策及主观决策现象,由此而导致的决策失误经常发生,从而产生财务风险。

5.企业缺乏自我积累机制。随着企业经营规模的不断扩大,要求不断补充流动资金,以保证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正常进行。现代企业必须具备积累资金的功能。然而,有些企业缺乏自我积累自我发展的良性循环机制,一方面股东投入不足;另一方面企业分红比例还不低,许多企业必须以现金的形式向股东分配利润。企业利润留存少,净资产增值缓慢,这也导致企业发展所需的资本金严重不足。

6.产品大量积压,资金沉淀。部分企业产业结构、产品结构不合理,缺乏名牌产品和畅销产品,库存积压过多。产品积压,占用了流动资金,导致资金大量沉淀,企业增产不增收,不仅降低了企业资金周转速度,增加了资金成本,而且导致企业支付能力弱化,产生不良债务。企业产业结构、产品结构得不到合理的调整,大量产品积压的问题得不到解决,企业财务风险问题也不可能得到控制

二、企业集团财务风险的主要表现

企业财务活动,一般分为筹资活动、投资活动、资金营运和收益分配四个方面,相应地,财务风险就分为:筹资风险,即因借入资金而增加丧失偿债能力的可能;投资风险即由于不确定因素致使投资报酬率达不到预期之目标而发生的风险;资金营运风险即现金流出与现金流入在时间上不一致导致资金链断裂所形成的现金流量风险;收益分配风险即由于收益分配可能给企业今后生产经营活动产生不利影响而带来的风险。

1.在投入资金方面,部分企业投资决策随意性大。在企业中,不顾自身的能力和发展目标,热衷于铺新摊子,盲目投资,造成严重损失的例子比比皆是。企业在进行任何一项投资之前,都应对投资项目进行可行性分析,只有在综合考虑各项因素的基础上,当投资项目所产生的净现金流量为正时才是可行的。盲目追求外延式扩张及所谓多样化经营,未经深入调查研究便乱上投资项目,走向破产也就不足为怪了。由于投资决策者对投资风险的认识不足,决策失误及盲目投资导致一些企业产生巨额投资损失。

2.在筹措资金方面,企业资金结构不合理的现象普遍存在。我国资本市场尚不够发达,企业筹资手段不够丰富。长期以来企业对资本市场的了解还比较匮乏,对资本市场的运转、资本市场的理论缺乏研究,在筹资时较少考虑资本结构和财务风险等,具有一定的盲目性,资金结构中负债资金比例过高,导致企业财务负担沉重,偿付能力严重不足。与高负债形成的风险相比,或有负债形成的风险更具隐蔽性,对企业的潜在风险也更大。典型表现是企业的乱担保。部分企业对外担保数额大,期限长,甚至未经同意和审批,董事、经理擅自以公司名义为他人担保等,给企业带来较大的风险。大部分企业对担保疏于管理,也不按照制度规范在表外披露,如果担保对象一旦无法偿债,担保企业的或有负债就转化成负债,突如其来的债务负担很可能导致企业资金紧张甚至资不抵债,诱发企业的财务风险。

3.在收益分配上较少考虑资本结构问题。股利分配政策不仅影响与企业相关的各方面的利益,而且与公司的筹资问题和资本结构问题密切相关,涉及到企业的长远发展。在我国,由于企业为了长期稳定地发展,一般较注重积累,而不倾向于导致企业现金流出的现金股利分配方式;较注重企业的经营成果,即利润指标,而对股价关心较少,从而在收益分配上与国际惯例差距较大。与国际上广泛采用的股利政策相比,我国上市公司较少分配现金股利,代之以配股或送红股的分配方法,这在有意无意间助长了证券市场上的投机气氛,无助于投资者形成正确的投资理念。不仅如此,我国企业股利政策的制定也往往无章可循,股利分配方案常常朝令夕改,令投资者无所适从。

4.在资金运营方面,我国企业在流动资金等方面的管理也存在很多问题,一些管理手段还比较落后。目前我国企业流动资产中,存货所占比重相对较大,且很多表现为超储积压存货。存货流动性差,一方面占用了企业大量资金,另一方面企业必须为保管这些存货支付大量的保管费用,导致企业费用上升,利润下降。长期库存存货,企业还要承担市价下跌所产生的存货跌价损失及保管不善造成的损失,由此产生财务风险。在应收账款管理中,企业普遍存在只注重销售业绩,忽视应收账款的控制状况。一些企业为了增加销量,扩大市场占有率,大量采用赊销方式销售产品,导致企业应收账款大量增加。同时,由于企业在赊销过程中,对客户的信用等级了解不够,盲目赊销,造成应收账款失控,相当比例的应收账款长期无法收回,直至成为坏账。资产长期被债务人无偿占用,严重影响企业资产的流动性及安全性。

三、企业集团财务风险的特征

1.信息失真问题。由于集团公司的母公司与子公司之间,子公司之间或公司内的管理部门之间出于各自的局部利益,主观上不愿及时提供准确的相关信息,阻滞信息流。造成信息严重的不对称和不集中。更为严重的是提供虚假信息。造成集成后的信息普遍失真。

2.资本运营问题 。资本运营是企业集团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包括资金的筹集、运用、收回的分配。首先,企业集团内部整体资金调剂无序,资本经营意识不强;其次,有些企业集团投资盲目,导致整体投资效益差,投资风险加大;三是企业集团自身管理能力较差,导致企业资金回报率低,甚至出现亏损。

3.规模不经济问题。集团成立的初衷就是要发挥其作为一个整体的资源优势。通过资源的优化配置,实现规模经济等效益。但是。由于对各子公司的控制力度不够,子公司各自为战的现象严重,一方面导致资源的闲置和浪费,另一方面阻碍了集团整体目标的实现,导致规模不经济。

4.资金管理问题。有些企业集团公司的资金流动与监督控制严重失调。出现大量资金体外循环的现象,资金管理失控。主要表现在:一是部分内部人员利用权力擅自挪用转移资金,使企业集团原本有限的资金分散、沉淀、闲置;二是子公司都掌握一定数量资金,而这些资金大部分由母公司贷款获得,如果母公司对贷款难以及时调回,会影响母公司的财源和资信。

四、防范和化解企业集团财务风险的对策与措施

财务风险是现代企业面对市场竞争的必然产物,因此,必须建立和完善财务预警系统,健全风险防范机制,将损失降至最低,为企业创造最大的收益。

1.确立财务分析指标体系,建立长期财务预警系统 。对企业而言,在建立短期财务预警系统的同时,还要建立长期财务预警系统。其中获利能力、偿债能力、经济效率、发展潜力指标最具有代表性。反映资产获利能力的有总资产报酬率、成本费用利润率等指标;反映偿债能力的有流动比率和资产负债率等指标;经济效率高低直接体现企业经营管理水平,反映资产运营指标有应收账款周转率以及产销平衡率;反映企业发展潜力的有销售增长率和资本保值增值率。

2.结合实际采取适当的风险策略,防范财务风险 。在建立了风险预警指标体系后,企业对风险信号监测,如出现产品积压,质量下降,应收账款增大,成本上升,要根据其形成原因及过程,指定相应切实可行的风险管理策略,降低危害程度。面临财务风险通常采用回避风险、控制风险、转移风险和分散风险策略。

第一,回避风险策略为企业在选择理财方案时,应综合评价各种方案可能产生的财务风险,在保证财务管理目标实现的前提下,选择风险较小的方案,以达到回避财务风险的目的。

第二,控制风险策略按控制目的分为预防性控制和抑制性控制,前者指预先确定可能发生损失,提出相应措施,防止损失的实际发生。后者是对可能发生的损失采取措施,尽量降低损失程度。

第三,转移风险策略指企业通过某种手段将部分或全部财务风险转移给他人承担的方法。转移风险的方式很多,企业应根据不同的风险采用不同的风险转移方式。例如,企业可以通过购买财产保险的方式将财产损失的风险转移给保险公司承担;订立反担保合同转移担保风险。

第四,分散风险策略即通过企业之间联营、多种经营及对外投资多元化等方式分散财务风险。

3.建立短期财务预警系统,编制现金流量预算。由于企业理财的对象是现金及其流动,就短期而言,企业能否维持下去,并不完全取决于是否盈利,而取决于是否有足够现金用于各种支出。预警的前提是企业有利润,对于经营稳定的企业,由于其应收账款、应付账款及存货等一般保持稳定,因此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一般应大于净利润。企业现金流量预算的编制,是财务管理工作中特别重要一环,准确的现金流量预算,可以为企业提供预警信号,使经营者能够及早采取措施。为能准确编制现金流量预算,企业应该将各具体目标加以汇总,并将预期未来收益、现金流量、财务状况及投资计划等,以数量化形式加以表达,建立企业全面预算,预测未来现金收支的状况,以周、月、季、半年及一年为期,建立滚动式现金流量预算。

4.提升企业财务管理水平,防范财务风险。财务风险存在于财务管理工作的各个环节,不同的财务风险产生的具体原因不尽相同。但大部分财务风险的形成与企业财务管理不善及缺乏风险意识等等有关。因此提升企业财务管理水平,才能最终防范并化解财务风险,以实现财务管理目标。防范企业财务风险,主要应抓好以下几项工作:

第一,合理进行筹资,努力建立和保持最优资本结构。筹资分为负债筹资和权益筹资,相比较而言,由于权益性资本不能抵税及其不可收回性,权益资本的成本要高于债务资本的成本。面对各种各样的筹资方法,企业应当克服片面强调财务安全、过于依赖权益资本筹资的保守倾向和片面追求低成本、忽视财务风险而过度举债的倾向,调整好经营杠杆系数和财务杠杆系数,综合权衡各种筹资方式的成本与风险,使企业的综合资本成本最低化,达到最优资本结构。判断资本结构合理与否,可以通过每股收益的变化来衡量。每股收益的无差别点即每股收益不受融资方式影响的销售水平,根据每股收益无差别点,可以分析判断在什么样的销售水平下适于采用何种资本结构。

第二,从思想上重视财务管理,改变陈旧观念。长期以来,我国企业的财务工作与会计工作也一直未能很好的分开,财务管理从属于会计工作,“财务管理跟着会计核算走,会计核算跟着领导意志走”,财务管理的内容也往往仅限于营运资金管理。激烈的市场竞争和生存压力将迫使企业调整和转变过去陈旧的管理观念。为此,企业应自上而下形成重视财务管理的风尚,重视财务预算、营运资金管理、财务控制等工作,紧紧围绕企业目标,从大局上把握企业经营,提升企业财务管理层次。

第三,树立风险意识,健全内控程序,降低潜在风险。如订立担保合同前应严格审查被担保企业的资信状况;订立担保合同时适当运用反担保和保证责任的免责条款;订立合同后应跟踪审查被担保企业的偿债能力,减少直接风险损失。

第四,加强流动资金管理。流动资金管理包括现金管理、存货管理和应收账款管理等。加强现金管理主要是在国家有关规定的范围内,做好日常收支,加快现金周转速度,控制现金持有规模。针对传统上我国企业往往倾向于持有较多的存货,占据公司的资金和空间、增加管理成本的情况 ,我国企业可引进最佳订货(生产)批量模型,加强订货提前期、保险储备量的控制,降低存货成本。现代市场经济本质上是信用经济,信用销售已成为企业间交易的主流方式,因而应收账款管理始终是财务管理的重要内容。我国企业必须改变只注重销售业绩,忽视应收账款的控制状况,加强应收账款管理,在日常经营活动中注重对客户的资信调查工作,并提高信用分析能力,控制应收账款规模。同时采取各种措施,尽快追回长期拖欠的账款。

第五,合理进行利润分配。股利政策的制定,主要涉及如何确定股利支付比率、以何种形式发放股利、股利政策的稳定性等。股利政策可被看做是表明公司发展状况的重要信息,除重大的投资机会、未来收入的重大变动等特殊情况,公司通常倾向于较稳定的股利分配政策。虽然我国目前的收益分配方法有其存在的深层次原因,但与国际惯例接轨仍然应是我们努力的方向。我国证券市场正逐渐走向规范和成熟,我国企业一方面应通过让售、回购等形式出售国有股权,优化企业资本结构,努力与国际接轨;另一方面要注重树立公众形象,把企业价值和股东价值最大化作为首要的财务管理目标,制定稳定的现金股利政策,并综合考虑股利政策和筹资政策,实现最优资本结构。

第六,科学地进行投资决策。投资决策是企业所有决策中最为关键、最为重要的决策,投资决策失误是企业最大的失误,一个重要的投资决策失误往往会使一个企业陷入困境,甚至破产。要避免盲目上规模、追求多样化的倾向,科学地进行投资决策。在进行投资决策时,还应搞好投资的概预算,充分考虑到投资项目所面临的风险,做好投资项目现金流量预测。只有充分考虑了货币时间价值和投资风险价值的投资决策,才是较科学的投资决策,才能取得良好的效益。

[1]何丹.现代企业集团现金流风险预警体系的构建[J].财会月刊,2005,(8).

[2]钟育炎.企业集团财务风险的防范及控制[J].经济师,2007,(1).

[3]史玉光.企业集团应如何控制财务风险[J].对外经贸财会,2005,(6).

[4]张延波.高级财务管理[M].北京: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2002.

[5]张双宁.企业集团财务控制系统研究[M].北京:中国财经出版社,2006.

Control of Financial Risk of Enterprise Group

SUO Zong-wen
(Tianjin Second Commercial School,Tianjin 300193 China)

The financial risk of enterprise group exists objectively.Enterprise group should foresee and control the risk fully and effectively on the basis of identifying risk,evaluating risk and analyzing risk and therefore decrease the unfavorable consequences resulted from financial risk to the minimum with the most economical method.

enterprise group;financial risk;financial management and control

F275

A

1673-582X(2010)03-0144-04

2010-01-22

索宗文(1962-),女,天津市人,天津市第二商业学校讲师,学士,主要研究财会与审计。

猜你喜欢
股利资金财务
党建与财务工作深融合双提升的思考
现代企业(2021年2期)2021-07-20 07:57:18
一周超大单资金净增(减)仓股前20名
一周超大单资金净增(减)仓股前20名
一周超大单资金净增(减)仓股前20名
一周超大单资金净增(减)仓股前20名
论事业单位财务内部控制的实现
上市公司股票股利政策探讨
今日财富(2019年32期)2019-12-12 10:02:07
欲望不控制,财务不自由
水利财务
大股东控制下上市公司的股利政策——双汇发展的股利分配政策
现代企业(2015年9期)2015-02-28 18:57: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