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淑荣
(天津交通职业学院,天津市 300110)
组织合唱团队训练与学生综合素质培养
赵淑荣
(天津交通职业学院,天津市 300110)
合唱艺术,是音乐文化史上的一颗璀璨明珠,它历史悠久,源远流长。通过在学校组织合唱团队训练与学生综合素质培养,可以使其最丰富、最深厚的艺术感染力通向人们的心灵,给人以温暖、抚慰、激励和震撼。
合唱艺术;社会歌咏活动;音乐综合修养;声部合唱;合唱训练方法;音准
当今社会上的人才竞争主要是指具有全面素质的人才竞争,尤其是高职院校毕业的学生在劳动生产的第一线,其道德修养、文化知识、审美标准、操作能力等方面均倍受关注。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企业文化被普遍重视,一些具有知识、能力及艺术特长的毕业生越发受到社会用人单位的欢迎。如何开展和培养高职院校非艺术专业学生的艺术素质是教育界人士共同关注的问题,更是音乐教师的责任。
合唱,既是一种表演形式,也是一种表现力极为丰富的音乐体裁,可以说它就是“声乐的交响”。组织高职院校学生合唱团队是学院人文素质教育的一项重要工作。
合唱是一项群众性的活动形式,合唱必须是由一大群人共同从事的一种艺术活动,它必须在一个领袖(即指挥或教师)率领下有序地进行,因此合唱的群众绝不可能是一盘“散沙”,否则将永远构不成艺术的活动。
当然也不是众人聚在一起歌唱即能算是合唱,前者只能算是大众歌咏,而后者必须通过学习、训练、决定取舍、积累经验、统一认识、统一技巧并经大量实践后才能称为合唱。也可以这样认为:合唱是声乐艺术综合能力最高的表现层次和形式。
合唱团队组织最普通的是常包含四个声部(女高、女低、男高、男低),有时最少为两个声部,最多也可分为八个声部。每个声部都是合唱队的基本单位,一般由几个人至几十人组成。由于每个人发声的位置、共鸣度和咬字习惯都不相同,所以在训练中可以要求尽量雷同,这样为某一声部的和谐就打下了基础,有了这个声部基础才能进一步提出更高的要求。
在合唱团队中,女高音常常是旋律声部,男低音是和弦的基础,常是和弦的根音或低音,这两个声部也称为外声部。而男高音和女低音属内声部,每个声部在合唱里都占有重要的位置。各声部间纵的关系就决定各种和弦的性质——大和弦或小和弦、协和和弦或不协和和弦等等。假如有一个声部音不准,这个和弦的性质也随之起了变化。一个优秀的合唱团,音准训练是极为重要的过程。
合唱是一种高雅的艺术,在音乐艺术殿堂中享有极高的品位,其演唱的水准,标志着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素质,文化修养和精神文明程度,它的感召力和威力绝不亚于任何一个科学领域中令人瞩目的惊人程度。如何科学地组织合唱团的训练呢?要通过循序渐进的、有针对性的训练方法,使团员们都能用和谐、优美、具有感染力的声音来进行演唱和表演,在培养学生各种歌唱技能技巧的同时又能增强学生的集体观念及群体意识。
1.歌唱技能的训练
(1)姿势。正确的歌唱姿势,良好的歌唱状态是学习歌唱的第一步,也是学生歌唱技能的基础。要求:身体自然直立,全身肌肉放松,双脚稍微分开(可一前一后),重心站稳挺胸,头部端正,双眼平视,上胸畅开,小腹微微收拢,面部表情自然略带微笑等。
(2)呼吸。呼吸是发声的原动力,有了动力才有声音。只有掌握正确的呼吸,才能获得理想的声音。引导学生想象人在搬重物时吸气的状态,体会气息的支点所在,要求学生掌握正确的胸腹式呼吸法。可用两种呼吸方法训练。一种是舒起练习:吸气时,根据指挥手势,口鼻一起缓缓吸气,后随之憋气,保持四拍(4秒钟)后,打嘟或用轻柔的“si——”声,有控制地慢慢呼出。另一种是突起练习。急吸后停一会儿,用跳音“嘶、嘶、嘶、嘶”将气呼出,吸气→控制→吐气→……使学生逐步学会有节制地控制气息的能力(以上每次各10秒)。因此,合唱训练从“呼吸”开始,学得快、记得住、用得上。
(3)发声。由于学生们都未经过正规的发声训练,尤其是刚入合唱团的学生声音“白”而“扁”,气吸浅,位置低,口腔打不开,翘下巴发紧。这时应采用哼鸣进行练习,以便尽快统一声音位置,取得声音的共性。在发声训练中注意结合咬字吐字进行练习,要求学生将不太容易读的字用汉语拼音标好,每首歌词都用普通话正确朗读,随时注意纠正不正确的咬字吐字,结合发声训练用,同声母、韵母的正确口形,逐步学会自然圆润的发声。教师要为他们做示范,反复演示,就能收到好效果。当咬字唱词训练有了一定基础之后,才可进行合唱训练。
2.视唱能力的训练
合唱不能急于求成,首先要加强单旋律的音准训练和节奏训练,为合唱打下扎实的基础。
(1)单旋律的音准训练。演唱歌曲的先决条件是发音要准,因此音准训练是十分必要的。要求学生学唱音阶,同时必须重视练耳,耳朵听不准音,就谈不上唱准音。开始通过示范演唱,让学生对音准有了认识之后才能自己歌唱。
(2)节奏训练。培养学生良好的节奏感,是一个重要方面。可加强平稳节奏的训练,与不同时值的符点音符节奏、切分音节奏及三连音节奏的训练、以及变化节奏训练及两部交错节奏训练等,以提高学生节奏变化的反应灵敏性。
3.和声感觉训练
在歌唱技能技巧及歌唱能力培养的基础上,再对学生进行和声感觉训练,坚持对学生进行三度、六度、四度、五度等听音训练,这种训练可以从旋律音程开始,逐渐到和声音程,从分声部默唱到视唱,从单声部训练到两、三个声部的合唱练习。随着和声训练的不断深化,就可以开始接触轮唱和简单的二、三部合唱歌曲了。
4.四声部合唱训练
无论从人文科学的角度还是专业技术角度来讲,人类总是离不开与他人合作而生存。因此在四声部合唱训练过程中,着重培养学生的自我控制能力、与人合作的能力,达到和谐统一则显的更为重要。要求合唱团里每一个声部中的音准、音色、强弱感、协和性都能达到比较统一的地步,训练的方法只能靠实践、靠听觉,可以以一、二个比较全面而优秀的队员为标杆,让其他团员尽量向他(们)靠拢,这就叫本声部的和谐性,越能靠拢它则和谐性就越高。四部合唱中,单一一个声部取得和谐尚不够,它必须与其它三个声部,或这四个声部之间都富具有同样的和谐性。训练的办法也只能通过听觉、通过大量的实践积累经验,养成多种控制的能力,使四个声部之间也能出现不同程度的和谐关系。如用四个声部来唱一首歌曲时,要尽量给人一种比较完整、比较统一的感觉,不能各唱各的调。当然完全的统一和完整也是不可能的,因为毕竟是四个不同声部在歌唱,但可以作到尽量接近,靠拢。所以每个声部、每个团员都要被训练成有极大的控制能力和模仿靠拢的能力。
1.争取领导的重视与支持
学院领导的重视和大力支持是促进合唱团队发展的前提条件。与其他高职院校相比不同的是我院自成立至今就设有艺术欣赏课、体操课和形体课等相关的艺术选修课。同时为开展学院的审美教育,在学院成立的第一年里仅用于开展文艺活动方面的投资就近二十余万元,购置了钢琴、管乐乐器、民族乐器、添置了演出服装,同时组建了学院“教授合唱团”、“学生管乐队”、在参加交通局系统与团市委的文化艺术节等演出中均得到好评,这对于促进学院文化建设,提高师生综合素质也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学院的院长、党委书记还亲自参加教授合唱团的排练和演出,带动学生的文艺社团活动也更加踊跃。每年的教师节、新年等重大节日活动,学院的各文艺社团都会演出精彩的节目。
2.因材施教,科学训练
依据学院学生的现状因材施教是合唱团队发展的保证。我院是非音乐专业的高职院校,生源来自祖国的四面八方、五湖四海,南北差异大,他们接受音乐知识起点不一,很多省市的中等学校没有设立音乐课,有相当一部分学生从小就没有接触过音乐,在教学过程中,我发现他们音乐基础、歌唱水平、合唱能力和习惯等方面的参差不齐。就根据他们的水平安排训练内容。一位广西的男生音阶的七个音唱不准,唱哪个音名上的音都是同一个音高,根本没有高低音之分。还有一位湖南的女生也是一样,不单音阶唱不准,在语言上也出现了障碍,竟然将“肆”和“拾”都念成“四”。还有的学生合唱观念淡薄,甚至认为齐唱就是合唱,缺乏对于声部和谐的感性体验和两个声部以上合唱经验。教育界有一句话叫做就低不就高,于是,我决定从基础教起,先从齐唱开始,待齐唱有兴趣后再向二声部合唱进军,最终努力达到四部声部合唱水平。
(1)基础训练贯彻始终。在第一次合唱训练之时,我作了基础的问卷调查,比如,你对参加合唱团持何态度、是否参加过合唱团、你的音乐知识达到何种程度、参加合唱团你认为有何好处?……等等。分了声部后,每次训练都进行合唱训练。合唱训练包括基础乐理、发声和歌曲知识的训练。基础训练诸如音高、节奏和节拍等的训练,声乐是有关气息、呼吸练声、和声等的训练,歌曲知识包括曲式、作者背景、歌曲的创作背景、创作意图等。
(2)在组织齐唱过程中,着重培养学生的集体团队精神。日本人总结他们战后经济起飞的五大因素之一,就是大力提倡合唱普及带来的团队精神。齐唱只能看得是一个整体,不是一个人,哪怕这个人是世界上最棒的独唱歌手,到了合唱这个集体中还是只顾自己的话那这个人就必然会失败。训练学生“音要唱准,音色和音量不能突出,速度更不能不吻合集体的要求”。这样在适当启示后就要求长期自觉欣然制约贯彻在集体团队精神之中。尤其现今的学生多是80后、90后出生,集体主义意识的培养对这个群体显得尤为重要。
(3)在组织二声部合唱过程中,着重培养学生的坚强的意志和克服困难的决心。歌曲的第一声部通常是主旋律,曲调比较顺畅,音区又较高,学生易听、易唱、易记,而第二声部往往正好与此相反,这就使合唱常常因第二声部唱不好而使合唱整个失败。于是我们就按部就班地训练,首先,我把两个声部各唱了一遍,随着伴奏录在了两盘磁带上,让每个人将各自的声部翻录下来,带回去学唱,同时还鼓励学生说:只要下功夫克服困难练,我们的目的就能够达到。学生们都做到了在业余时间曲不离口,音准也逐渐掌握了。一般到排练的时间先将两个声部分开单独排练,其次,将两个声部合并起来,统一排练,最后,形成完整的曲目及和谐的效果。“我爱你中国”是一首内容健康,曲式优美,富于浪漫,具有歌颂性的作品。作品中字里行间体现出了作者对祖国美好河山的赞美,表达了海外赤子报效祖国的拳拳之心。无论是词还是曲都不失为近些年来的上佳作品。将其作为合唱曲目练习和表演,许多人都表示心里没底,不敢唱。经过反复讲解歌曲内容和作品产生的背景,对同学们有了一定的启发,经过反复训练,演出获得成功。天津某乐团指挥在一次看完演出后激动的说:“我已经被你们的演出感动了”。
通过合唱团队的训练活动能陶冶人的情操,启迪人的智慧,促进身心健康,造就全面发展的人才。同时合唱团队的训练,还能开阔学生的视野,在锻练歌唱能力及表演能力的同时,又使学生学到了音乐基本理论和文化知识。
1.合唱团的训练活动可以培养学生高尚的情操
音乐能陶冶情操,通过对合唱作品的分析理解培养学生爱祖国爱人民的思想感情。在训练合唱的过程中让学生领会到今天的幸福生活,是先烈们用鲜血换来的。从而增强他们的民族自豪感,使心灵达到升华。如冼星海的《黄河大合唱》里的第三首混声合唱《黄水谣》,在排练过程中燃起了同学们对当年日本侵略者仇恨的烈火,他们用热情的声音表现了日本侵略之前黄河两岸人民平静的生活景象。而在第二段表现日本鬼子进村后人民的家破人亡的惨境,男同学用较低音区、悲痛的音调、沉重的节奏,充分表现了我大好河山被敌寇践踏的情景。女同学用激动、低沉、凄惨、颤抖的音调控诉着家园遭到破坏,家破人亡妻离子散的悲痛景象。第三段用混声表现百姓们悲痛惆怅的心情和期盼解放的形象。这一切无不使同学们懂得中华民族是如此的伟大,通过抒怀、沉思和充满激情的演唱,在同学们的心灵中注入了更深的理解。
2.合唱团的训练活动可以使学生增强集体主义精神
合唱本身就是大局意识、协作精神和服务精神的集中体现,合唱对声音的要求不同于独唱。独唱演员常常要有自己的特色,而合唱团员在声音上要强调共性,要控制自己的特有音色,训练自己易于与别人和谐的声音。
合唱能很好地调控学生的行为使他们清楚地认识到集体与个人的关系,教育他们社会本身就是一个和谐的大团体,任何一个不协和的音符都将影响美妙的合唱乐章。每一个合唱团员必须正确认识个人与集体的关系。集体是由众多个人组成,没有了个人的存在,就不可能有集体的存在;但个人又必须服从集体,集体的力量就是表现在统一的认识、统一的意志与统一的行动上,如果某一集体之中就有两、三个人在唱不和谐的调子,这个集体就不可能坚强有力。所以每一个合唱团员必须培养成有正确的集体主义观念,让他们明确任何形式的个人主义的表现形式都会破坏集体的存在,都是不允许的。
3.合唱团的训练可以使学生身心健康,促进智力发展
合唱是音乐表现的一种艺术形式,它充分发挥人的思维想象创造力,使人变得更聪明。正如法国大文豪雨果所说:“开启人类智慧的宝库有三把钥匙,一把是数学,一把是文字,一把是音乐。”合唱训练的过程中,由于眼要看、口要唱、脑要想、耳要听,协调一致的这种特殊训练,充分发挥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另外,合唱指挥的每一个细小的动作和意图,要求学生敏捷地作出反应,这些能力的培养有益于学生的智力开发,使左右脑协调发育,在专业知识的学习上也会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4.合唱训练可以提高学生的音乐综合修养
(1)音准的提高。因为合唱团队中各声部的旋律都是不尽相同的,如第一声部唱“do”,第二声要唱“sol”,因为有别人的干扰,第二声部随时都有“投降”的危险会跟着第一声部跑,通过训练,就不会再发生类似的情况了。而且每个声部都会唱得很流畅。
(2)节拍节奏感的提高。合唱的各个声部往往节拍是一样的,但节奏不同,如第一个声部一音唱几拍,而另外声部则是一拍唱几音,这种节拍节奏感能力只有在训练中才能领悟。
(3)乐感的提高。因为人声的交响组成合唱,为了把音乐表达得更加完美,学生们会精心体会和弦的明暗,节奏的强弱,音响的变幻,另外,由于歌声有抑、有扬、有挫折,他们在正确处理和理解歌曲内容的同时,做到有感情的歌唱,从而在训练中提高音乐的美感即乐感。
5.合唱训练可以提高学生的文化素质
合唱是与智能互补的训练,因为练习的每首歌曲里面都包括作者、歌曲的创作背景、创作意图等的人文、社会、历史等等方面的知识。学生在练习过程中,能够从合唱作品的题材、旋律、格调、歌词中理解歌曲大意,通过对作品的介绍,让合唱队员了解更多的文化知识,更多更全面地认识社会、了解社会。
学生只要取得一点儿进步教师就要及时进行点评总结,让学生巩固成绩,荣誉感使学生们有了自信,更增强了他们练好合唱的决心,从而促进了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1]孙从音.合唱艺术手册[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0.
[2]杨鸿年.合唱训练学(上)[M].北京:中央音乐学院出版社,2008.
[3]郭鹏.合唱是提高大学生素质的有效途径[J].辽宁师专学报,1999,(2).
[4]宋一鸣.合唱艺术在大学生全面发展过程中的功能[J].山东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5,(3).
Organizing the Training of Chorus Troupe and Cultivating Comprehensive Quality of Students
ZHAO Shu-rong
(Tianjin Transportation Vocational Institute,Tianjin 300110 China)
Chorus art is a resplendent pearl of music cultural history,which has a long history and is longstanding as well.By organizing the training of chorus troupe in the institute and cultivating the comprehensive quality of students,the richest and deepest artistic appeal of chorus can approach to peo2 ple’s soul and therefore give them warmness,consolation,incentive and shock.
chorus art;social singing activity;comprehensive culture of music;chorus of voice part;training method of chorus;intonation
J616.2
A
1673-582X(2010)03-0126-04
2009-12-10
赵淑荣(1963-),女,天津市人,天津交通职业学院讲师,工会文体委员,主要从事音乐艺术教育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