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学分制的高校图书采购工作

2010-03-22 13:59刘振义
图书馆学刊 2010年3期
关键词:学分制图书图书馆

刘振义

(辽宁工业大学图书馆,辽宁 锦州 121001)

高校图书馆是高等院校的三大支柱(教学、科研、图书馆服务)之一,是学生汲取知识的第二课堂,也是教师进行教学和科研的重要基地。随着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深入和发展,实行学分制教育方式已经成为诸多高校教学管理中的一种选择。学分制在高校的推行与实施,对高校图书管理工作有着明显的影响,特别是高校图书馆的图书采购工作怎样去主动适应学分制的要求就值得认真思考和研究。

1 高等院校学分制的特点

学分制,又称学分积累制,是高等院校以学分作为计算学生学习量的单位,以取得最低必要学分为毕业标准的教学管理制度。学分是课程难易程度的量化表示,也是学生修读课程所需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反映。学分制为学生提供了宽松的学习环境,学生可以在一定条件下安排学习进度,制定个人学习计划。学分制有如下特点:

1.1 学生拥有自主选择权

学生在学分制下增加最多的权力是选择权,他们不仅可根据自己的爱好及对专业的了解,在一定范围内自主选择专业,而且可在专业课程体系中按需要选择自己喜爱的课程和教师。在学分制下,学生学习的自主权增加不仅反映在选择权上,而且反映在学生可以自己安排大学阶段的学习,既可以适当调整学习的内容、进度和方法,又可以设计与优化自己的知识结构。

1.2 学生的学习年限不再固定

在学分制下,学生已不再受原来四年学制的本科教学计划束缚,整个学习年限表现出很大的弹性。学分制通常规定学生可以在3~7年内毕业,可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灵活安排。比如学习成绩好、学有余力的学生可以申请提前选修高年级的课程,通过各种考核,取得足够的学分,并达到毕业要求,就可提前毕业;家里特别困难的学生,则可以选择休学或停学,出去打工,赚够学费再来继续上学。这在以前都是无法想像的。

1.3 指导功能贯穿于整个人才培养过程

以往的学年制过多注重学生学习的过程管理,专业教学计划非常具体细致,课程设置、课程时间、实验实践环节、课程设计等各个教学环节,每周学时数、总学时数等都有详尽的规定和要求,更多体现的是教师教和学生学、主动和被动的关系。而学分制则强调学生独立自由地安排学习,教师配合学分制要求进行全程指导,帮助学生确立学习目标,对其学习内容进行指导,另一方面又要设计出相对宽松的学习进程,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

1.4 课程考察的选择性

学分制下的课程设置类别一般有基础教育必修课、学科技术基础必修课、学科技术基础选修课和专业选修课类,学生如果对于某一课程的成绩不满意,可以选择重修该门课程来提高分数;如果考试不及格,学生还可以选择重修重考等方式,直到合乎毕业学分要求为止。这样有利于学生形成适应社会需要的才能。

2 学分制的实施对图书馆的影响

2.1 学生更重视利用图书馆的藏书进行学习

因为学分制是教学制度和教育观念的一种改变,导致学生学习方式发生变化,学生的学习变得更为主动、更加自觉,利用更多的时间去图书馆查找资料,消化课堂教学内容,学习自己感兴趣的东西,更积极地利用图书馆的信息了解最新科技动态。学生在选择专业和课程的时候,同样要了解各学科的前沿及发展趋势。这一切都会对图书馆提供的信息提出更高的要求。

2.2 教师日常利用图书馆的藏书进行备课

由于学生更加主动学习知识,教师如果单凭教材上的知识和内容来教授学生,则无法满足学生的求知欲望,这对任课教师备课产生了不小的压力,也对课堂教学内容提出了挑战。相应地,需要教师主动地、频繁地到图书馆去查阅相关教学资料,补充和拓展知识,把最新的知识传授给学生,提高教学水平。

2.3 师生充分利用图书馆的藏书进行科研

学分制的实施增强了学生学习主动性的同时,还鼓励了那些学有余力的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科学研究。如今在高校,学生参加教师主持的科研课题并不鲜见。诸如“大学生挑战杯”、“电子技能大赛”等有相当科技含量的比赛,也都是在师生共同参与下完成的。要想取得好成绩或顺利完成科研结题工作,教师和学生需要了解相关研究的最新动态、内容、手段和方法,他们就要到图书馆来查找有关内容。

2.4 馆藏图书不能充分满足师生要求

学分制下学生选课和要求涉猎的知识广泛,教师备课和科研工作量的增加,相应地要求图书馆增加馆藏信息资源的品种、数量,优化馆藏结构,提高馆藏信息资源的质量,满足师生进一步完善与更新知识结构和内容的要求。而事实上,由于种种原因导致的图书经费投入不足的瓶颈,严重影响了高校图书馆采购图书的种类和数量,而馆藏图书数量和种类不足就无法满足学分制下所有教师、学生的文献需求。

3 图书采购适应学分制的对策

3.1 提高图书采购人员的业务素质

如今,图书出版的品种迅速增长,每年有几十万种新书出版,这既丰富了图书市场,同时也增加了购书的难度。这就要求采购人员利用自己过硬的业务素质,采购到合适的图书。首先,要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要有奉献精神,应具有对情报信息的敏感性,具有超前意识。其次,采购人员应具备理财素质,要做好采购资金管理工作,做到心中有数,合理使用,让有限的资金发挥最优功效。第三,采购人员还要提高文化素质,较高的文化素质是有能力从事图书采购工作的基本保证,是善于在工作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必备条件。此外,图书采购人员还应具备运用计算机进行业务管理的能力,利用网络查找信息源,了解最新的学科专业知识。

3.2 加强调查研究工作

图书采购人员要对教师和学生采取多种形式进行调查,以获取读者对图书采购的要求、意见和建议。如召开座谈会、发放调查表(问卷)、设置读者意见箱(簿)。也可以在学校各专业中聘任素质较高的学生做“读者信息员”,定期进行相关图书需求信息的反馈。这样既可解决图书馆工作人员人手不够的问题,又可以获取大量第一手的读者需求信息。同时要定期走访流通、阅览、参考咨询等读者服务一线部门,以便及时地了解在实行学分制后读者所需要的书刊和阅读倾向。通过对搜集来的信息进行整理、分析、判断,挑选出重点信息(因为不可能面面俱到,全部满足要求),在资金允许的情况下有重点、有针对性地采购。

3.3 熟悉学校的教学工作

图书采购人员要熟悉学校的教学(教务)工作,这是适应高校学分制发展的基本要求,也是图书采购人员应该熟知的一项业务技能,也可以说是把图书采购人员当作教务工作人员来看待。学校教学工作涉及教学计划、专业设置、专业培养方案、专业课程设置等方方面面,图书采购工作与之又密切相关,采购图书要尽量围绕这些方面来进行,尤其在购书经费有限的情况下,要采购必要的、适合的、适用的、能拓展知识和能力的相关(或相近)图书。这就要求图书采购人员要熟悉教学计划,看懂专业设置,把握重点课程和学位课程设置,在图书采购中真正能做到有的放矢。

3.4 建立重点专业(学科)样本书库

即建立与本校重点专业(学科)有关的特色书库。与传统样本库不同的是,这里藏的图书都是孤本,也就是说因资金问题只采购了一本,而且图书的种类、内容和相关度都是经过层层把关、严格挑选的,当然是在相关专业的专家指导下进行的。同时要制定严格的借阅制度,保证需要的人在需要的时候就能借到。

此外,还可借助图书馆的网络资源,发挥采购人员熟悉教学的业务优势,充分了解一线教师和学生对图书的需求,拓展自己的服务功能,有针对性地为教师和学生提供所需要的信息或信息源。

总之,在学分制教学管理体制的影响下,高校图书馆应该加强图书采购工作管理,使有限的资金得到充分合理的运用,使图书馆真正成为学生学习、教师科研的大本营。

[1] 陆萍.学分制与高校图书馆机构设置.现代情报,2007(4):133-135.

[2] 李新芬.论高校图书馆如何应对学分制的实施.河南图书馆学刊,2008(10):93-94.

[3] 胡永强,张洪钢.高校图书馆图书采购招标工作研究.图书馆学刊,2007(6):121-123.

[4] 李爱民,明均仁.高校图书馆网络教育信息资源建设.图书馆学刊,2005(5):106-108.

猜你喜欢
学分制图书图书馆
学分制模式下的学生到课率
图书推荐
欢迎来到图书借阅角
图书馆
高职教育学分制实施策略研究
班里有个图书角
学分制与高校教学管理体制改革探析
去图书馆
研究生专业课学分制教学改革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