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喜明 祁 莉(河北建筑工程学院图书馆 河北 张家口 075024)
刚进入2010年,一份云南某高校图书馆2009年度图书外借排行榜即在网络上引发了热议。议论的焦点在于“前100名外借热门图书排行榜上,竟无一名著上榜”[1]。随之而来的是各方观点的交锋碰撞,比如,有专家表示:“就该校图书榜分析,没有名著上榜说明学生的知识面和人文素养是欠缺的。”[1]大部分人持相同或相近的观点,表示了对这一现象的担忧,同时也有少数网友表示了不同的看法,如“名著非要在大学里读吗?”“大学生能够创造适合自己的主流阅读文化”等。事实上,在国内图书馆界,关于“深、浅阅读之争”已经存在了很长时间,对于大学生的阅读取向及引导问题,也被当作导读工作的一项重要职能。关于推荐书目,“前人之述”很多,本文拟从“图书排行榜”这一新的构思入手,以大学生这一特殊读者群体为研究对象,寻求高校图书馆导读工作的新思路及开展这一工作的整体实施方案。
图书馆的图书外借排行榜的确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该馆读者的阅读取向和关注点。从前述云南某高校图书馆的图书借阅排行中我们发现,该馆读者对于网络小说拥有极高的热情,而且除了郭敬明、饶雪漫等知名青年作家外,其他上榜书籍均出自不知名的网络作家或写手之手。参看中国人民大学图书馆公示的2008年9月至2009年3月的图书借阅排行榜我们可以看出,两校读者在阅读取向上的反差极大:在“人大榜”中,借阅次数在前十位的图书中竟无一种文学类图书,均被专业图书占据,其中既包括《经济学原理》(第1位)、《西方经济学》(第2位)这样的经典教材,也包括近几年表现突出的《世界是平的:“凌志汽车”和“橄榄树”的视角》(第4位)、《货币战争》(第7位)等经管类热门图书[2]。而中文小说借阅次数在前十位的图书中,以《平凡的世界》为首,多为经历了时间洗礼的优秀图书,如《京华烟云》、《红楼梦》、《狼图腾》、《追风筝的人》等[2]。
另据笔者对深圳图书馆每月发布的图书排行榜进行的粗略统计,2009年1-6月(2月未公布)的5个月间,文学名著《家》和经管类热点图书《货币战争》均以较高借阅次数(近400次)一直保持在各自分类排行的前十位内,而历史类图书《明朝那些事儿》系列(不完全统计借阅次数为1 500次以上)和生物类经典《昆虫记》(572次)均领跑各自所在的排行榜[3]。
针对以上3种在时间跨度上比较久、能够较为客观地反映出各馆读者整体阅读情况的图书借阅排行榜,经过分析可以得出如下几点基本事实:第一,经典图书依旧拥有其独特的魅力,受到广大读者的喜爱;第二,读者对于近年出版的优秀图书拥有极高的热情;第三,当今大学生群体的阅读取向的确有加以有效引导的必要,他们的阅读层次有提升的空间。
如果说某个图书馆的图书外借排行榜能够较为真实地反映该馆读者的阅读取向和偏好的话,那么地区性乃至全国性的图书销售排行榜也可以在相当程度上揭示该地区甚或国家民众的阅读取向和关注热点。
据《开卷全国图书零售排行榜(2009年1~11月)》显示,在2009年的前11个月内,全国图书零售市场上的畅销书前十位分别是《朱基答记者问》、《不生病的智慧》、《小团圆》、《明朝那些事儿(大结局)》、《床边的小豆豆》、《明朝那些事儿(6)》、《明朝那些事儿(1)》、《中国不高兴》、《杜拉拉升职记》和《货币战争》[4]。这份榜单涵盖了政治、经济、文学、历史、保健、儿童等多个领域,其中《朱基答记者问》和《小团圆》还跻身于中国图书评论学会评选的“2009年度十大图书”[5],其他几种也多为经受了时间考验、获较多赞誉的“常销书”。将这份榜单对比深圳图书馆公布的借阅排行榜我们可以很容易看出二者的重合点(《货币战争》和《明朝那些事儿》),也能够据此反映出优秀的大众社科类图书在广大读者心目中的位置。
许多人对于图书销售排行榜总是抱有成见,认为其中掺杂了太多的商业因素,不能真正反映出好作品。诚然,图书销售状况的确会受到商业炒作的影响,但不能因此就无视图书销售排行榜的价值。如《朱 基答记者问》2009年9月初才面市,就引发了全国性的销售热潮,并最终占据了全年销售榜的冠军位置;又如,作为一册趣味性并不强的经管类学术著作,《货币战争》的热度经年不衰。这些情况说明了图书销售榜的上榜图书不是因为“浅”而流行,图书销售榜能够真切地反映社会的主流意识和文化取向。
专家推荐书目向来被公认为引导阅读的最佳方式。从20世纪20年代的“胡梁之争”[6]起,对于广大读者而言,总是不乏“含金量”十足的专家推荐书目可供参考,如教育部高等教育司指定的“大学生必读书目100种”,2000年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各自推出的推荐书目,王余光教授编制的“中外名著排行榜”,等等。经过对比上述各种推荐书目我们发现,虽然其中多为历久弥新、影响深远的传世经典,但都不同程度地存在“不脱旧时习气”、“经典数量过多”、“选择眼光太窄”、“缺少时代气息”等问题[7-8]。
我们看到的专家推荐书目往往是权威性有余而实效性、灵活性不足,而且这些书目某种程度上具有“一成不变”、“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特点,不能和时代潮流、时事热点有效对接,也不能充分照顾到不同读者群体在阅读需求、阅读水平等方面的差异。
因此,在高校图书馆的导读工作中,我们应该辩证地看待图书销售排行榜和专家推荐书目二者的意义和作用,做到不盲目排斥流行阅读文化,也不完全依仗专家的眼光,而是把二者的优势结合起来,互为补充,探寻一条适合本校读者的导读之路。
《普通高等学校图书馆规程(修订)》第17条中规定:高等学校图书馆应“通过编制推荐书目、导读书目,举办书刊展评等多种方式进行阅读辅导”[9]。在编制推荐书目、导读书目的工作中,笔者认为,引入“排行榜”概念开展图书推荐,可以更好地体现推荐书目的实效性、灵活性和趣味性,让读者在提高阅读层次的同时,充分享受“悦读”的快感。
高校图书馆制订“推荐图书排行榜”绝对不能闭门造车,应该广泛借鉴其他各种推荐书目。首先,在这一环节的初始准备阶段应该紧密结合图书馆的图书采访工作,因为要向读者推荐就应保证读者可以方便地从本馆获取。这就要求排行榜的制订者密切关注各种推荐书目,如《新华书目报》、《出版人》等报刊的新书推荐等栏目及各大读书社区、网站的相关图书信息,从中选择适合本馆收藏、本校读者阅读的图书。其次,必须明确“推荐图书排行榜”不能是“新书通报”的简单改造,而应该是有重点、有规划、新旧结合、自成体系的图书推荐形式。因此,“推荐图书排行榜”的制订需要参考更多的由权威专家制订的推荐书目,把这些书目中的经典著作精心挑选、组织起来并和本馆的“推荐图书排行榜”有机融合,以提高其层次和深度。
高校图书馆导读工作的根本目的在于提高学生读者的阅读层次、阅读能力和文化素养,促进大学生的健康、综合发展。“推荐图书排行榜”要想取得实效而不流于形式,就必须立足本校,充分了解本校学生读者的专业特点、阅读水平、阅读需求、关注热点等,在掌握了这些信息的基础上制订适合本校读者的“排行榜”。比如,向理工科学生推荐《庄子》,就应该同时推荐《于丹<庄子>心得》之类有助于理解和启发的入门读物;而面对文史科学生,陈鼓应的《<庄子>今注今译》则是不错的选择。再如,可以向文科学生推荐一些深入浅出的科普名著《昆虫记》、《时间简史》、《当彩色的声音尝起来是甜的》等,向理工科学生推荐一些富于时代感的社科类作品《货币战争》、《世界是平的》、《常识》等。
作为高校图书馆导读工作的一种新的思路和形式,“推荐图书排行榜”应该体现其特点和优势,否则就会让“排行榜”这一理念流于空谈。具体说来,在制订“排行榜”的过程中应该重点考虑到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1)发布周期 为了区别于权威的专家推荐书目,“推荐图书排行榜”必须体现其时效性的特点,让读者经常能看到新的“面孔”,才不会造成审美疲劳,从而保持对“排行榜”的持续关注。至于发布周期是半个月还是一个月或是两个月,就要“因馆而异”了。总之,周期不宜过短或过长,过短会让读者不胜其繁,过长则会失去“排行榜”的本意。
(2)信息容量 每期“推荐图书排行榜”中推荐的图书信息应该适度,在不给读者形成阅读压力的前提下体现出精挑细选、精益求精的原则,如每次主推5种或10种图书,辅以简明扼要的介绍和书评以及精彩段落或语句摘录,以唤起读者的兴趣。另外,可以在主推图书之下辅推几种相同或相近类型和主题的图书,这样既能保证重点突出,又不至于让读者“一书难求”。
(3)主题遴选 如前所述,“推荐图书排行榜”的制订不能是新书通报的简单复制,必须体现出制订者的思路和眼光。所以,除了不限学科门类的综合类“排行榜”,我们还可以适时推出围绕某个核心话题的专题“排行榜”,这样就可以更好地体现出时代性和专业性,也可以平衡新旧,激活经典。
(4)推荐指数 既然叫做“推荐图书排行榜”,就应该表现出“排行”的特点。通过“推荐指数”这种当今通行的方式,辅以简洁的“推荐理由”,既可以让推荐者的倾向得以展现,也可以激发读者的兴趣,让优秀的图书得到更多的关注。
“推荐图书排行榜”只是高校图书馆导读工作的一种新的思路和尝试,要想让其顺利运作并发挥作用,图书馆的态度及支持力度、实际操作人员的选择和培养、相关的宣传推广活动以及与读者的互动都非常重要。
只有让图书馆领导及相关工作人员充分认识到“推荐图书排行榜”的积极意义和作用,才能保证这一工作的开展得到强有力的人员、资金支持和制度保障。首先,与传统的专家推荐书目相比,“排行榜”具有明显的实效性优势,能够更好地与主流思潮结合,富于时代感,易于为读者接受。其次,“排行榜”可以更好地兼顾到学生读者多方面、多层次的文化需求,对其丰富知识、增长阅历、塑造健康人格都可以起到积极的作用。第三,“排行榜”能够兼顾到新旧图书的价值,让少人问津的旧书重新焕发活力,从而有效提高文献利用率。
作为“推荐图书排行榜”的推荐主体,制订者即实际操作人员的选择和培养尤为关键。就时下图书馆界的普遍情况来看,图书馆员“不喜欢读书”的现象非常普遍。而制订“推荐图书排行榜”要求制订者首先必须是一个“喜欢读书者”,还需要其有博览群书的习惯,熟悉并已掌握各种阅读方法,能够熟练提取图书的核心内容和精华部分,撰写高质量的图书介绍和书评,关心大学生思想动向,关注社会热点和思潮,拥有一定的超前思维,熟悉馆藏资源,紧跟出版动态。这些要求决定了制订者选择上的“非随意性”,不能简单地把“排行榜”的制订工作看成学科馆员或参考咨询部的“副业”,而要选贤用能、知人善任,安排得力人选组成操作团队,并进行专门培训,有必要时还可以借助学校其他部门专家教授的力量,通过“联合推荐”、“专家推荐”的形式扩大推荐主体,保证“推荐图书排行榜”的高质量和高水平。
“推荐图书排行榜”制订完成后,对其开展有效的宣传推广活动可以扩大影响范围,提高知名度和关注度,让更多的读者产生阅读兴趣并“按图索骥”。图书馆可以把“排行榜”以海报形式张贴在图书馆及学校其他消息发布场所,也可以刊登在馆办、校办报刊上,还可以发布在图书馆网站上。总之,就是让更多读者看到、了解到。再者,“排行榜”还可以和学术讲座结合起来,二者选取同一主题,由主讲人在讲座的过程中宣传介绍与讲座对应的“推荐图书排行榜”,这样既可以起到很好的宣传作用,也能够让讲座的影响扩大且深入,提升其价值。
“推荐图书排行榜” 是为了有效引导读者良好的阅读取向,最终是要面向读者的,因此这项工作就不能变成图书馆人自说自话的“独角戏”,而要和广大读者展开积极的互动。图书馆可以通过调查问卷、读者座谈等形式了解大学生群体真实的阅读偏好和特点,从而在“排行榜”的制订过程中可以因材施教并使其更有针对性;通过阅读方法讲座和培训提高读者的阅读水平;通过组织读者撰写书评、读书讨论、主题征文、书展等活动调动读者的积极性和参与热情;还可以在合适的时候推出“读者推荐榜”,让优秀的读者也能成为推荐主体。此外,图书馆通过公布“读者个人借阅排行榜”也可以很好地提升读者群体的阅读热情,据笔者了解,许多大学图书馆在这方面都做出了有益的实践。
良好的阅读习惯可以影响人的一生。富斯德曾经说过:“我们可以由读书搜集知识,但必须利用思考把糠和麦子分开。”[10]图书馆导读工作正是在做“把糠和麦子分开”的工作。“推荐图书排行榜”作为高校图书馆导读工作的一种新的思路和尝试,希望能够为广大高校图书馆工作者的导读工作提供一些有益的参考和帮助。
[1] 云南某高校公布外借图书排行 名著无缘前百位[EB/OL] .[2010-01-25] . http://www.yn.xinhuanet.com/newscenter/2010-01/14/content_18764992.htm.
[2] 肖舒楠, 黄 荷. 人大图书馆公示“读者借阅量排行榜”刺激众学子[EB/OL] . [2010-01-25] .http://zqb.cyol.com/content/2009-05/14/content_2665671.htm.
[3] 深圳图书馆.中文图书排行榜[EB/OL] .[2010-01-26] http://www.szlib.gov.cn/Topic/bookbillboard.jsp.
[4] 开卷全国图书零售排行榜(2009年1~11月)[J] .出版人, 2010(1):110.
[5] 华 读.2009年度十大好书[EB/OL] .[2010-01-26] .http://www.dahuawang.com/dsb/html/2010-01/24/content_66568.htm.
[6] 现当代书目推荐活动概况[J] .基础教育, 2007(2):33-34.
[7] 肖 蔚.2000年以来我国推荐书目研究述评[J] .高校图书馆工作,2009(3):9-15.
[8] 白君礼.有关推荐书目的几个问题[J] . 高校图书馆工作, 2009(3):5-8.
[9] 普通高等学校图书馆规程(修订)[EB/OL] .[2010-01-20] . http://law.baidu.com/pages/chinalawinfo/4/3/21321b6695398a322eb9aa1233 8963ad_0.html.
[10] 《关于书的书》——书的格言[EB/OL] .[2010-01-09] . http://www.lantianyu.net/pdf49/ts06900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