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晓晶 (河北农业大学图书馆 河北 保定 071000)
随着因特网和数字化技术的发展,网络版期刊以其内容广、形式多、容量大、传播速度快、检索方便等特点逐渐进入了人们的视野。图书馆信息采集员如何收集网络版期刊信息及通过什么方式把相关信息推荐给读者等问题尤显重要。本文就图书馆信息采集员选择网络版期刊的方法等问题加以探讨。
确定网络版期刊的选择范围时需考虑以下问题:(1)种类。根据图书馆的类型、性质、任务和用户需求选择网络版期刊的种类,任何一个图书馆都不可能也没必要搜集所有期刊。(2)刊源。根据网络信息资源的评价标准,尽量选择优质刊源。(3)收费制度。目前收费制度有完全免费制、完全收费制和部分免费制3种情况。完全免费制往往是信息服务商在网络版期刊开发初期的一种促销手段。完全收费制是信息服务商在网络期刊知名度变大、社会需求强烈后所采用的一种收费制度,如OCLC(Online Computer Library Center,联机计算机图书馆中心)的FirstSearch数据库。部分免费制是目前网络版期刊收费的主要方式,情况也较复杂,它又可分为4种情况:①免费向所有用户提供期刊某些卷(期)中部分文章的全文;②期刊的目录浏览和检索是免费的,但全文的使用需要付费;③只向某些范围内的特定用户提供免费服务;④只在某些特定时期内提供免费服务。信息采集员在选择网络版期刊时,一定要分清情况,统筹处理,以保证刊源数量、质量,节省费用。(4)与传统期刊的协调问题。一般情况下,由于中文期刊的价格较低、利用率较高,期刊选择时应以印刷型期刊为主;而对于期刊价格较高、利用率较低的外文期刊、检索型期刊,期刊选择时应以网络版期刊为主。
许多期刊在网上都可以直接查阅[1],用户可根据不同需要选择栏目,并通过刊期和主题词等方式查找所需文章,通过阅读摘要来决定阅览还是下载,通过检索窗口进行关键词、作者等多途径查询,如《美国医学会杂志》、《自然杂志》等就提供多种检索方式。
搜索引擎是目前网络版期刊资源查找中用得较多的工具,分为浏览型(分类式)搜索引擎和检索型(关键词式)搜索引擎两种。浏览型(分类式)搜索引擎以Yahoo为代表,信息采集员可通过主题目录的指引逐层浏览,直到找到所需的信息资源;检索型(关键词式)搜索引擎以AltaVista为代表,允许用户全面检索信息资源[2],信息采集员可扩大或缩小检索范围,查找满足特定条件的资源。搜索引擎是查找网络版期刊的重要渠道,信息采集员可从刊名、主题词、关键词、著者、ISSN等多种途径查找所需资源。
商用数据库是由正式出版机构或数据库出版商发行、学术信息含量高、具备检索系统、出版成本高、不向社会免费开放、用户必须购买使用权才可以使用的数据库。例如,OCLC的 FirstSearch数据库是基于网络的数据库检索系统,包含80多个数据库,其最大特点是将联合编目、馆际互借及FirstSearch数据库检索3项服务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形成从文摘、索引到全文的一体化服务。
信息采集员可通过大学或图书馆的网站获得电子期刊的导航。例如,由卡内基·梅隆大学联合DEC(Digital Equipment Corporation,数字设备公司)等公司和IEEE(Institute of Electrical and Electronics Engineers,美国电气和电子工程师协会)等杂志社共同建立的Mercury网站集中了计算机、人工智能等领域的核心期刊导航。
由于一些研究机构大都办有质量较高的学术期刊,所以也可通过学术研究机构获取网络版期刊资源。例如,美国化学学会从1997年起开始提供其所有的26种期刊的Web版,其数据格式主要为HTML(Hyper Text Mark-up Language,超文本标记语言)和PDF(Portable Document Format,便捷式文件格式)两种;美国物理学协会(American Institute of Physics,简称AIP)的在线期刊服务(Online Journal Service)为其个人订户及机构订户免费提供其发行的35种期刊的Web检索,期刊数据格式为PDF,同时其用户也可通过访问实时数据库中PINET节点的SPIN(一种基于Web的空间数据挖掘系统)进行检索,但需要另外付费[3]。
网络期刊出版社或代理商一般会在其网站提供期刊目录报导服务。例如,美国Academic出版社的“Ideal”网站等以Web形式提供1996年起至今的175种期刊的目录信息,其订购价格分为个人订购价、机构订购价及财团订购价3种,提供的数据格式为PDF;德国Springer出版社的SpringerLink网站提供该出版社编辑出版的各类全文期刊500余种[4]。
利用元数据编辑器、元数据生成器、网络爬行者(Crawler)、“蜘蛛”(Spider)等软件,可实现与全球网络的自动链接,把万维网服务器上的主页或文章等信息资源自动取回,形成一个较庞大的数据库。一般情况下,网站与网站之间都进行了链接,这些链接是发现信息资源尤其是同类信息资源的有效途径,因此,信息采集员可通过链接发现更多的信息资源。但需要注意的是,有些网站之间只是互相链接,并不考虑对方网站资源的优劣,故使用该法时需鉴别链接网站信息资源的质量。
查询、发现非万维网信息资源,可通过如下应用软件:远程登录(Telnet)、文件传输服务(FTP)、新闻组(Newgroup)、电子邮件群(LISTSERV)、邮件列表(Mailing List)、考访服务站(Gopher Service Station)、广域网信息服务站(Wide Area Information Service)等。这些应用软件都有各自的特点和应用范围,如新闻组、邮件列表和电子邮件群适合于查找较新的网络信息资源;通过考访服务站、远程登录、文件传输服务等,采集人员可通过菜单式界面快速、方便地寻找和传输对方主机的文件数据,而无需寻找对方主机的网络地址;广域网信息服务站是一种双层客户机/服务器结构的网络全文信息资源检索体系,采集人员只要输入一种检索指令,即可查找、使用任何一个挂接在广域网信息服务站上数据库。信息采集员通过这些软件能获得大量的各类信息,经过精选其中有价值的内容就能够获得网络版期刊的最新动态。
信息采集员可利用印刷型图书、期刊(如《全球Internet网址簿》、《学术组织与学会网址汇编》等因特网网址大全)搜集网络版期刊;还可通过相关报纸、杂志、广播电视的介绍以及同行、同事的介绍等途径发现新网站。
评价资源是最终选定网络版期刊的基础,目前的评价标准不一[5],学术界也没有对此问题进行深入的研究,一般主要依据期刊的内容、学术质量、利用率、影响力、传播速度、用户使用成本价格、网络安全与网络伦理等因素对拟选期刊进行综合评价。但需要的说明是,有些资源评价因素往往是相互矛盾的,因为任何一个数据库都不可能做到在各个方面均令人满意,这就需要在各个因素之间进行平衡,折中作出选择与取舍。例如,对用户来说价格越低越好(免费最好)、质量越高越好,而一些数据库在应用初期往往对用户免费但质量较差,当其质量达到一定水准时则开始收费,并且费用会随着质量的提升而增加。这就需要评价资源时确定主次因素,有根据、有重点地进行资源评价与选取。
完成期刊评价后,采集人员就要进行信息资源的采集和存储,使之成为图书馆信息资源的有机组成部分,具体处理的办法有两种。
这种方法目前在国内图书馆应用得较少,但笔者认为,该方法具有独特的优势:①网络信息资源更新快、“存储寿命”短,不利于用户的使用,而如果将网络版期刊资源上传至图书馆网络服务器上并进行长期保存,则可供用户随时利用;②相对于传统期刊资源的存储方式来说,计算机存储网络版期刊资源的性能价格比优势明显,经济效益更高。因此,应提倡将选定的网络版期刊资源上传至图书馆网络服务器。
指引库是将因特网上与某一或某些主题相关的节点进行集中,依据方便用户检索的原则,以用户熟悉的语言将其组织起来,并向用户提供这些资源的分布情况,指引其查找。指引库的建设是突破传统信息资源建设的一项关键技术,也是对网上信息服务模式的一种探索。对指引库进行访问,可检索到有关数据库的实际资源,即指引用户到特定的地址获取所需信息。指引库中的信息资源采用主题树浏览方式进行组织,即将信息资源的索引按主题分级加以组织,用户可通过浏览的方式逐级浏览,找到所需信息。虽然这种方法工作量大,但检索效果较好。用户只需进入相关的分类目录或键入一或两个关键词,便可快捷地找到所需的内容。美国高校图书馆在这方面做得较好,如麻省理工学院图书馆设有专门的网页并以菜单方式组织“虚拟参考馆藏”,该网页将经选择的网络信息资源分成29个类目,包括211个网络站点或网上数据库入口;另外,还根据本校信息需求设计了专利信息网页,指导读者如何获取专利文摘及全文,专利信息网页给出了网络上常用的9种专利数据库,并设有进入数据库的链接点,允许用户进行一站式检索,有效地扩展了本馆馆藏。
由于网络版期刊资源具有较高的动态性和开放性,其更新和维护也是网络期刊管理的重要内容之一。图书馆信息采集员应当根据用户需求和网上站点的变化情况及时删除内容陈旧过时、利用率低的网络期刊,同时增加质量优良、内容丰富的网络资源,以保持信息资源的及时性和有用性。
[1]刘纪刚, 徐 睿.浅谈网络电子期刊的利用[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 2007(23):6-8.
[2]管计锁.论从传统图书馆到数字图书馆过渡时期的资源建设[J].中国图书馆学报, 2001(1):40-43.
[3]朱丽娜.国外学术性电子期刊述略[J].情报科学, 2000(7):662-666.
[4]王立东, 唐 开.SpringerLink全文电子期刊数据库检索方法与技巧[J].现代情报, 2008(8):136-141.
[5]高 波, 朱前东.国外网络信息资源建设研究进展[J].图书情报工作, 2008(11):30-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