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图书馆评估30年回顾与展望

2010-03-22 09:10王向军河南工业大学图书馆郑州450052
图书馆理论与实践 2010年3期
关键词:评估图书馆指标

●王向军(河南工业大学 图书馆,郑州 450052)

开展高校图书馆评估,是国家为改善高校图书馆办馆条件,提高办馆水平,更好地发挥高校图书馆作为学校文献信息中心、为教学和科学研究服务的学术性机构、学校信息化和社会信息化基地作用的重要监督管理手段,开展高校图书馆评估的必要性已经成为教育行政主管机关、图书馆界、全社会的共同认识。

30年来,我国高校图书馆评估工作从无到有,走过了从个别院校试行、部分省际图书馆全面评估、全国范围的省(市、区、部)际图书馆全面评估、部分地区或全国范围的省际各种单项评估、加入全国统一的教学水平评估指标体系这样一条不断变化的道路。回顾30年来我国高校图书馆评估走过的道路,把握不同历史时期评估活动的时代特征,分析每一阶段评估实践的经验与不足,有利于拓宽眼界,澄清思想,明确道路,把握方向,提出未来可行的高校图书馆评估模式,更好地规划高校图书馆评估工作的未来。

1 高校图书馆评估30年回顾

1.1 80年代:探索与先行

1978年改革开放以后至80年代初期,我国高校图书馆处在恢复与重建的历史时期,在国家的大力支持下,文献资料规模与人员数量增长很快,但高校图书馆的发展基本还处于无本可依,可法可循的状态,没有适用的管理法律、法规、条例和评估办法。

1986年《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颁布,推动了高等教育评估工作。在高等教育评估工作的影响下,我国高校图书馆评估活动也蓬勃开展起来。

1986年,山东省率先对省内高校图书馆开展了评估工作。3年间,基于省(直辖市、自治区) 际的高校图书馆评估先后扩展到宁夏、青海、辽宁、浙江、陕西、福建、甘肃等地,广东、北京、上海也着手开展评估工作的研究,制定了本地区评估实施办法。

1987年《普通高等学校图书馆规程》发布。1989年3月,全国高校图书情报工作委员会在西安召开了全国高校图书馆评估研讨会,对1987年以来山东等11省(直辖市、自治区)高校图书馆评估的理论与实践进行了交流和总结,同时,还就今后如何开展高校图书馆评估理论研究与实践进行了研讨。

80年代后期,普通高校图书馆评估一般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的教育委员会来组织实施,由各地高校图工委根据本地区的实际情况制订实施细则和具体评分办法及分值,评估专家小组成员由教委、图工委共同确定,人员主要为学校领导、图书馆领导、图工委及教育行政部门相关人员。评估步骤基本上是图书馆自评后再组织专家测评或抽查。受技术手段与技术条件的限制,当时的高校图书馆评估难以获得准确的评估数据与定性评价依据。

对高校图书馆界正在开展的评估活动探索,当时的研究者看到的问题主要有:① 评估指标体系设计不合理。如评估指标量化程度不够,某些指标范畴不够严谨,某些定性指标没有明确的内涵;大部分省区对不同规模、类型图书馆的评估未做指标分类,指标过多过细等。② 评估主体结构不合理。评诂工作不是由图书馆专家来进行,也没有读者的参与。

80年代的高校图书馆评估,国内没有可供借鉴的经验,而国外图书馆评估理论研究与实践经验还未大量介绍进来,带有明显的“摸着石头过河”的性质,但高校图书馆评估实践毕竟迈出了可贵的第一步。

1.2 “八五”期间:首次遍及全国的高校图书馆评估实践

1991年10月14日,国家教委发出《关于开展普通高等学校图书馆评估工作的意见》的文件,提出在“八五”期间(1991年—1995年)举行一次全国性的高校图书馆评估,目的主要为了检查各馆贯彻执行《普通高等学校图书馆规程》的情况。

自1990年3月至1993年1月,江西、吉林、黑龙江、广西、安徽、湖北、河南、山西、天津等省(区、市)继上述11省(市、区)之后先后开展了高校图书馆评估工作,山东省、浙江省还进行了第二次全省高校图书馆评估。此外,煤炭部、商业部、邮电部、财政部、化工部等部属高校图书馆也相继开展了评估工作。

对于高校图书馆界开展得如火如荼的评估活动的效果,当时的学术界更多地看到了问题。张伟、李淑敏的研究论文指出,这一时期高校图书馆评估工作的共性缺点仍然是:定量指标占的比例太低,指标过多、过细;全国性指标的分类指导性差,评估结果影响小。[1,2]侯钰、胡小元认为问题所在:① 只在图书馆系统内部开展的评估对于学校整体发展而言影响小,虽然对图书馆领导和馆员意义重大,但却难以引起学校领导的重视。② 评估指标体系设计有缺陷,不易于操作,影响了评估结果的公正、客观与权威性。③ 评估虽由国家教委统一安排,但是由各省(区、市、部)具体操作,各省的标准与指标不统一,因此,进行全国性的高校图书馆评估排序和公开报道就失去了基础。以上问题都会使评估流于形式。[3]作为评估专家组成员的张荔坦陈:“说实在的,被评单位原本对评估组驻馆是非常敬畏的,深惧他们亮红牌。为了过关,在汇报自评报告中,对不达标的项目就没亮出曝光,而是闪烁遮掩。整个评估工作始终在轻松马虎、不严不实中例行公事走过场”。“这次评估虽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但效果甚微,远未能达到预定目标。如今,高校馆评估工作已过去3年了,尚不闻有哪些馆发了红牌、黄牌,这难道不耐人寻思吗?再说,评估反馈后,曾责成各馆,凡不达标项目须在3年内(1995年底),充实达标,并写进具体规划与措施内,逐条逐项列目呈报省教委和图工委,现在年届满在即,情形究竟如何呢?令人担忧。所以我们认为,评估有成效,有作用,但必须改进。”[4]

1.3 90年代:各种评估方式探索

1.3.1 单项评估

90年代,我国部分省市高校图书馆进行了以办馆条件、读者服务、文献采集、信息情报职能和计算机应用等为内容的单项评估。

1995年以后,高校图书馆的全面评估工作基本停止。1995年至2000年,高校图书馆界开展得比较多的是省(市、区、部)际的自动化建设单项评估,以快速提高高校图书馆业务的自动化管理水平。有馆员通过参加自动化专项评估而著文阐述单项评估与全面评估相比的突出优点:针对性强、集中性强、可比性强。认为,单项评估投入少、效益高,是高校图书馆评估工作制度化行之有效的途径,并提出,高校图书馆评估工作的发展应以单项评估为主要方向,以多种形式的单项评估的开展,进一步促进我国高校图书馆综合评估的深化和发展,推动建立起以综合评估为指导、由多种单项评估为基础的高校图书馆评估机制。[5]

1.3.2 教学水平评估

1994年初,国家教委开始有计划、有组织地实施对普通高等学校的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从发展过程来看,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评估相继经历了三种形式:合格评估、优秀评估和随机性水平评估。合格评估开始于1994年,优秀评估开始于1996年,随机性水平评估开始于1999年。

这一时期本科教学评估对图书馆影响如何,目前可查到的相关文献较少,仅有1篇关于图书馆迎接教育部合格评估迎评促建效果的陈述:“在合格评估指标体系中,对图书馆的馆舍面积、购书经费、阅览座位、学生人均册数、科学管理、服务质量都有科学和系统的规范和要求,具有相当的具体性、明确性、可操作性。”认为,合格评估促进了图书馆的建设,评估效果良好。[6]

1.4 21世纪初:加入到教学水平评估指标体系中

2002年2月26日,教育部颁发了《普通高等学校图书馆规程(修订)》(以下简称《规程》)。为了使《规程》的精神得以有效落实,根据《规程》第三十九条的规定,教育部高等学校图书情报工作指导委员会于2003年2月25日发布了《普通高等学校图书馆评估指标(征求意见稿)》。

但是2003年及以后在全国各级、各类普通高校图书馆评估中应用的并不是《普通高等学校图书馆评估指标(征求意见稿)》,而是《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方案(试行)》。2003年,教育部在《2003—2007年教育振兴行动计划》中明确提出实行“五年一轮”的普通高等学校教学工作水平评估制度。自2003至2008年,全国有700多所本科院校按即定批次接受了教育部的评估,1100多所高职高专院校中的绝大部分也都接受了省级的评估。

对本次教学评估中图书馆迎评促建的效果,一些馆员及学者持肯定态度。认为,全国统一标准的评估指标使本科教学评估获得了极高的权威性,对图书馆建设产生的影响力远比图书馆专项评估对高校的影响要大;认为本科教学评估将图书馆加入到指标体系中在实际上提高了图书馆的地位,迎评期间,学校普遍加大了对图书馆建设的投入,使图书馆的基本建设经费在评估期间得到保障;文献资源特别是纸质图书大量增加,自动化管理设备增置,软件得以更新,注重良好的阅读文化氛围营造。[7,8]同时,也有研究者关注到教学评估带来的问题:相当多的普通高校为达标,补历史欠账,突击大量购书,使大量低价低质图书流入图书馆;指标“管理手段先进,图书馆利用效果好”因无定量化的要求,不利于图书馆真抓实干,在一定程度上促使很多图书馆从“亮点”建设、面子工程建设上想办法,投机取巧,蒙蔽非图书馆专业出身的评估专家。[9,11]

2 我国高校图书馆评估存在问题分析

回顾我国高校图书馆评估30年来的历史与发展轨迹,可以看到,评估工作的开展使高校图书馆受益匪浅。首先,每一次评估都会引起高校各级领导对图书馆工作的重视与关心,加大学校对图书馆人力、物力、财力投入;其次,图书馆也以评估为契机,积极争取改善办馆条件,以实际行动落实服务理念,提升服务水平与现代化管理水平;再次,通过评估缩小了馆与馆之间的差距,特别是办学力量薄弱的中小型馆可以借评估之机学习先进服务理念,增加文献资源量,增置设备,缩小与先进馆或大型馆的差距。但也应看到,我国高校图书馆评估工作尚存在几大问题:

(1)未建立周期化的评估制度。30年来,我国高校图书馆的评估工作大致上是“因需而动”,而非“制度使然”,但这或许是任何事物在早期发展的必经阶段,30年过去了,随着评估理论的成熟与评估手段的进步,已经到了修正这一问题的时候。

(2) 评估信息采集与评估主体均无读者参与。我国高校图书馆评估的专家人员组成主要是图书馆工作人员(包括图书馆的领导)、学校领导、图工委及教育行政部门的有关人员,没有读者参与。两次评估活动的步骤都是图书馆自评加专家评估,读者没有发言权。

(3)指标设计备受争议。历次评估指标都存在对馆藏的评估重数量轻质量、评估指标设置过粗与过细、指标量化程度低等问题。

(4)评估结论信度与公开度不高。关于评估结论的表述,每次评估只有等级化的“优秀、良好、合格、不合格”,且评估结论以优秀居多,良好次之,合格与不合格的基本上没有,美其名曰“以评促建,重在建设,不排名次”,评估结论你好我好大家好,一团和气。而事实上,这样的评估,专家不满意、馆员不满意、读者也不信服。

3 未来高校图书馆评估方案改进构想

回顾30年来高校图书馆评估历史表明,制定未来高校图书馆评估方案首先要解决两个关键问题:

第一,评估工作由谁来做?是在高校图书馆系统内部进行还是仍将图书馆评估融合在教育部教学水平评估体系中?如果教学水平评估工作不再进行,图书馆系统内部是否还需要开展定期的评估工作?

笔者认为,正像前文所述,由教育部组织的定期的教学水平评估将图书馆纳入其指标体系中,对高校影响大,学校领导重视程度高,应优先采取。如果有教育部的教学水平评估在实施中,图书馆系统内部就不必再组织全面评估,频繁的多头评估会让图书馆人员疲倦,影响评估效果。如果教学水平评估工作不开展,图书馆系统内部的评估应以单项评估为主,而不必开展全面评估。

第二,评估的内容是什么?高校图书馆评估内容必须有针对性,解决当下图书馆发展中遇到的迫切问题,并且正确指引高校图书馆未来的发展方向。“八五“期间高校图书馆评估主要是为了落实《普通高等学校图书馆规程》,并以《规程》来提高图书馆的地位,规范图书馆的工作;90年代图书馆界开展的资源建设单项评估目的在于促进各高校图书馆提高书刊采购质量,用好经费;自动化建设单项评估是为了让各高校馆更新服务手段,快速跟上信息技术发展的步伐;教学水平评估中图书馆指标重在考查文献建设经费投入及自动化服务水平,是为了解决扩招后高校文献建设投入、图书馆基本设施设备建设投入同比严重下降的问题。

今后高校图书馆应着重解决什么问题?什么是未来图书馆的运作形态,解答了这个问题也就解答了高校图书馆评估内容的问题。

图书馆教育家F.W.兰开斯特早在1992年就指出,未来图书馆的运作将由信息技术的发展和其形态决定。信息技术对图书馆的影响如下:① 改变了图书馆文献资料的结构类型。② 改变了研究人员对图书馆的依赖。有些学科如商学和工程学的研究人员,已经可以不到图书馆而仅仅依赖互联网交流和获取信息及研究成果,但人文、社会科学等学科的研究人员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仍需把图书馆作为最基本的研究场所。③ 改变了信息管理、储存和传播的方式,大大提高了图书馆的运作和服务效率。④ 改变了图书馆的工作内容,使其从储存资料长期备用的模式向集信息资料的储藏、信息的中转及传播为一体的按需及时储存资料的模式转换。[12]

传统图书馆评估着眼于馆藏资源、馆藏大小、馆藏历史等方面,在这个评估体系里,文献的获取问题还不是最重要的评估指标,但是在信息时代,一种信息资源在不在本馆的库存里,已经越来越不重要,重要的是一个馆能不能向读者提供该资源的使用。未来图书馆的重点在于信息的传递,21世纪图书馆的评估要基于服务,而不仅仅着眼于馆藏资源。因此,未来衡量图书馆服务的标准有五个:① 馆藏资源的数量和质量。丰富的馆藏资源仍将是衡量图书馆服务和实力最重要的标准。馆藏的多少和质量的好坏是图书馆服务的一个决定性因素,图书馆离不开丰富的馆藏,纸质书刊仍然是重要的文献资料之一。② 网络化及数字化的程度。包括图书馆管理的总体自动化程度、网络联接、远距离获取信息和传递信息的能力和以国际互联网为媒介的信息服务和数字图书馆的开发。③多元化的信息资讯服务。未来图书馆的资讯方式是多元化、多媒体和开放性的,在线目录将不仅包括书籍、期刊、缩微资料和音像资料,还将包含电子图书、网络资讯资源、数据库资料、电子期刊、索引等多种存在于馆内和馆外的资源,以扩展图书馆的服务空间。就服务来说,信息资讯服务应该发展成为多元化的一个整体。④ 提供远距离学习和教育的环境。在电子化、网络化时代,读者不需要到图书馆来就可以借助于网络这个媒介,通过虚拟图书馆使用学习资料。⑤ 馆员素质。任凭现代资讯技术怎样变化,计算机的使用和新服务手段的开发还得依靠人来实现。因此,未来图书馆的发展对于馆员的素质将有更高的要求。

在回答了上述两个问题之后,笔者就未来高校图书馆评估方案展望、构想如下:

(1)遴选评估专家。应当指派有图书馆工作或管理经验的专家评估高校图书馆的工作。尽管图书馆办馆条件、办馆水平可以通过外观考察、审核关键数字得到大体认识,但要透过数字看到一个馆在建设和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则需要有一定图书馆工作或管理经验的评估专家才能够做到。

(2)四个评估步骤一个不能少。为了在评估中加入读者参评的要素,应当将教育部本科教学水平评估中图书馆的评估环节做如下修改:① 图书馆(学校)向专家组呈送自评报告;② 教育部委托专项审计组出具图书馆文献及设备购置经费实际发生额;③ 由独立的服务质量测评机构出具高校图书馆服务质量评估数据;④ 评估专家组入馆考察。这四个程序并不是严格的时间顺序,而是在程序上要包含,一个都不能少,从而形成“图书馆讲、读者讲、专家组看、专家组定”的评估因素齐全、相互制衡的评估新格局。

(3) 评估指标的设定。指标设计仍然是评估工作中最重要、最复杂的环节。指标要应包括两部分内容:一是核查学校的投入,二是测评图书馆的服务质量。

●核查学校对图书馆办馆经费的投入

建设好图书馆必须有投入。本部分评估有两个具体指标:① 文献建设经费与事业费的比例。关于这一比例,全国应统一标准:研究型高校6%,教学科研型高校5%,教学型高校以4%为宜。之所以设定这3个比例,差别在于研究型与教学研究型高校需要订购昂贵的外文原版刊与数据库,支出高;而教学型高校可以通过文献传递来获得这些资源,支出低。②年进图书量。根据学校类型,全国采用统一的标准,生均2—3册。这样,将一所有二三万读者的高校一年购置的图书控制在4—6万册。我国近年来每年出版的新书在12万种左右,根据图书采购人员的经验,这些新书中适合高校图书馆收藏的不过1万种,以综合性大学每种都收藏,复本3—5册计算,每年高校图书馆能采购的图书也只有4—8万册,如果一个高校以每年10—20万册的速度购进图书,不难想像,只有采用扩大复本或扩大采购范围的办法才能做到,不免产生浪费。评估指标应对各高校图书馆最低的藏书量提出要求,但绝不可滥采,从而引导高校图书馆图书采购逐步回复到精选藏书的原则上来。

这两个评估指标可以从学校财务处以及图书馆自评报告中获得,并且容易通过审计各校的年度财务收支账目检测。

●评估图书馆的服务质量

评估图书馆的服务质量可以设定两个量化指标以及一个浮动分值,两个量化指标是:

① 生均年借书量。以人均3册为宜。这个指标可以综合评估图书馆藏书、借还服务、导读服务以及环境建设的质量。② 定题服务的数量与文献传递的数量。研究型和教学研究型高校指标为定题服务数量,年均不少于在校研究生、教师数量。通过此指标要求研究型与教学研究型高校图书馆在信息咨询服务方面积极主动、深入有效地服务于教学科研;教学型高校指标定为文献传递数量,年均不少于在校研究生及教师的人数。进入21世纪以后,国家投巨资兴建了中国高等教育文献保障系统(CALIS)、中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文献中心(CASHL)、国家科技图书文献中心(NSTL)、国家图书文献提供中心、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LCAS)。这5个文献信息中心有海量的中外文献信息资源,足以满足国内教研人员的需求,但现在国内各高校还普遍存在着争相花高价重复购买国外高价数据库的浪费行为。与此同时,相当多的教学和科研人员没有养成利用文献传递这一新兴资源获取方式的习惯,或根本不了解这一文献服务形式。而建立这一指标就是为了促使高校图书馆全力宣传、推动文献传递工作,同时还可以考察图书馆的计算机设备与网络条件,考察图书馆与学术机构的联系程度、人员素质等各个方面,可谓一举多得。这两个指标数据应由图书馆提供,在图书馆自评报告中获得。具体数据可以通过各馆的自动化管理系统检测。③ 浮动指标:结论完全量化的读者满意度调查。读者满意度调查必须由独立的服务质量测评机构开展,测评的内容应涵盖资源建设、流通阅览、信息技术、馆务管理等图书馆工作的各个方面,测评项目不能过多,也不能过少,以20多个为宜。

(4)评估信息的公开与公布。可通过各省高校图工委网站将各馆详细的自评报告、读者满意度调查结论、评估结果向社会公布,接受全社会监督。公布自评报告与详细的评估结果能有效增加参评者的责任意识、被评馆的自勉意识,提高评估结论的公正性,以较好地达到评估活动的目的。

4 结语

回顾我国高校图书馆30年来的评估实践可以看到,高校图书馆评估是一项有意义,困难多,待完善,须坚持的系统工程。只要正确把握高校图书馆的发展方向,注意吸取以往评估的经验与教训,根据时代需求,制定科学的评估方案,就一定能把未来的评估工作做好。

[1]张伟.高校图书馆评估若干问题研究[J].大学图书馆学报,1992(4):19-20.

[2]李淑敏.我国高校图书馆评估的现状与未来[J].大学图书馆学报,1993(4):17-20.

[3]侯钰,胡小元.论加拿大大学评估中图书馆所处的地位——兼评我国高校图书馆的评估[J].大学图书馆学报,1997,15(2):72-74.

[4]张荔.高校图书馆评估工作的一些思考[J].龙岩师专学报,1995(12):87-88.

[5]安邦建.高校图书馆自动化应用评估方案的探讨——兼论单项评估的优势[J].大学图书馆学报,1997(5):9-11.

[6]朱明莉.浅论高校教学工作合格评估对图书馆发展的重要意义[J].通化师范学院学报,2000(4):70-72.

[7]石收鸽.高校图书馆的发展契机——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J].图书馆学刊,2006(4):12-13.

[8]翟娟娟.论本科教学水平评估对高校图书馆的影响[J].兰台世界,2006(7):59-40.

[9]章兢,等.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中图书馆藏书指标的分析与研究[J].大学图书馆学报,2006(6):21-25.

[10]高民.图书馆评估引入效益分析势在必行[J].大学图书馆学报,2007(1):1,11.

[11]王混,祁卓麟.高校图书馆评估工作思考[J].图书情报工作,2006(10):107-110.

[12]周欣平.数字时代图书馆的发展方向及评估标准[J].图书情报工作,2001(4):5-9.

猜你喜欢
评估图书馆指标
一类带临界指标的非自治Kirchhoff型方程非平凡解的存在性
第四代评估理论对我国学科评估的启示
最新引用指标
莫让指标改变初衷
图书馆
评估依据
制造强国的主要指标
去图书馆
立法后评估:且行且尽善
EMA完成对尼美舒利的评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