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创造思维读图法”讲授洋流

2010-03-21 04:24上海市北郊高级中学200081周文钦
地理教学 2010年1期
关键词:模式图洋流大洋

上海市北郊高级中学 (200081) 周文钦

用“创造思维读图法”讲授洋流

上海市北郊高级中学 (200081) 周文钦

地图是地理学的语言,读图教学是中学地理教学中最常用的方法之一。“创造思维读图法”即在读图教学过程中通过有序的认知过程,实现思维品质的变通和升华,最终形成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具体地说,就是在教师的指导下,以学生为主体,以图象为载体,把地理事物与图象系统分阶段有目的的相联系,在丰富表象的基础上,先调动学生的形象思维,建立地理空间观念,使学生做到“脑中有图”,再通过一系列有针对性的行之有效的读图用图的方法,充分挖掘右脑的功能,促成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的有机结合,使学生的“脑中之图”产生升华,在应用中推陈出新,在矛盾中另辟蹊径,以实现思维上的突破,进而创造性地获得新知识、新观点、新方法的具体教学过程。本文以高中地理“洋流”一课为例,具体阐述“创造思维读图法”教学模式的实施过程,以期在地理学科的创造性教学上做出探索。

一、表象知识的积累是形成创造思维的基础

由于表象具有可以离开被感知对象,仍可在头脑中保持对象形象的特点,同时还可以加工形成新的表象,因此,表象知识的积累不仅是学生个体原有认知结构的丰富,更是对思维材料的形象化,使形象思维落实到实处。

在本课教学时,在学习了洋流的概念后,先引导学生读课本中的“世界洋流分布图”,重点了解太平洋和大西洋中洋流的名称、性质、流向及相互之间的组合关系。通过读图,得出两大洋的洋流结构非常的相似,在此基础上及时地引导学生探究成因。

二、形象思维的运用和空间观念的建立是形成创造思维的前提

形象思维是空间思维的基础,空间思维是形象思维发展的必然结果,而空间观念的建立和空间思维的开展则是形成立体思维能力的重要环节。对已有的感性材料和表象及时地进行加工和组合,进一步引导学生分析图表、寻找联系、总结特点。通过想象力和再造想象力的运用, 完成对整个图象系统的形象思维,从而不仅达到用图象系统来抽象概括客观事物和社会现象的本质属性,而且使图象系统本身得到一定的概括,在学生的头脑中产生深刻的映象,直至空间观念的形成。

用多媒体制作或板图的形式,先复习行星风系在全球的分布,并用箭头的形式标出南、北半球的信风和西风作用于模式海洋上。这样推导出南、北赤道暖流和西风漂流的形成。在地转偏向力和海陆分布等因素的综合影响下,最终形成了以大洋环流形式为主的“洋流分布模式图”。在用成因方法推导出的洋流模式图上,学生容易掌握各洋流的名称、位置、水温性质、流向及相互之间的组合关系。为进一步加深洋流分布的空间观念,可引导学生想象出模式图中南、北半球的两个大洋环流,不仅在外形上如阿拉伯数字的“8”,而且两个大洋环流中洋流的流向也与“8”的笔顺相同,再由洋流的不同流向得出洋流的不同水温性质。这样便于理解:同一个大洋环流,为何东西部的位置不同,洋流的性质也不同?同一侧大洋岸边,为何纬度的高低不同,洋流的性质也不同?通过这样的引导,有利于形成洋流分布的空间观念,为进一步学习洋流的分布规律奠定了基础。

三、地理思维能力的发展是形成创造思维的关键

在读图教学中,不仅要从图上已有的信息和表象中概括出自然规律,更重要的是运用规律和理论认知具体客观事物,这就要求对学生已有的知识和图象上的信息进行再组织、迁移和应用,以实现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的有机结合。对学生已掌握的知识和形成的空间观念进行归纳、比较、推理、判断、演绎等抽象思维过程,促使形象思维落实到实处,形成规律性的认识,以提高学生综合分析的能力。此过程的结果,使图象信息得到应用、得到变通、得到发展。

在教学中,可指导学生将赤道贯穿的三个大洋的洋流分布概况与已知的洋流模式图相比较,根据相同点和不同点,经独立思考或相互讨论,自己归纳出世界洋流的分布规律及各大洋环流的相关特点,见附表。对不同点之一的北印度洋海区,提醒学生注意南亚及北印度洋海区季风环流的影响,并辅之以板图或多媒体演示方式来突破教学难点。对不同点之二的南半球高纬地区,请学生解释为何模式图上的气旋型大洋环流不可能存在及西风漂流特别盛行的原因,并启发学生从洋流的规模、性质上与北半球的西风漂流相比较,以加深对上述现象的本质认识。

附表 洋流的分布规律

四、创造思维的激活是形成创造思维的核心

当对图象的认识达到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的有机结合,即地理思维能力的高度发展,是学生处于最佳创造动机状态。此时,教师要积极创设问题情境,激发或引导学生的创造思维,或通过发散思维打破思维定势,以突破原有的知识结构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或通过逆向思维去标新立异,独创一说,形成创造性地解决新问题的能力。这是创造思维读图教学的最终目的和最高境界。

通过上述学习,了解到洋流的分布有如此的规律性,那么其对地理环境能有何影响呢?带着此问题指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首先,对气候的影响。在气候分布图上,请学生解释同为北回归线经过的我国东南部和北非之间为何气候特征差异如此大?俄罗斯北冰洋沿岸的摩尔曼斯克港,位于北极圈以内,却终年不冻,而其太平洋沿岸的符拉迪沃斯托克港位于43°N附近,却有长达近半年的结冰期,这又是什么原因?还有为何温带海洋性气候在西欧分布面积最大、最典型?澳大利亚大陆的气候、植被、自然带类型为何都表现为向西开口的半环状分布?进而引导学生总结出寒、暖流对沿岸气候的不同影响。再从洋流分布、运行规律的破坏和紊乱,又对全球的气候带来哪些反常的影响,如“厄尔尼诺”和“拉尼娜”现象,引发学生作更深入的思考。其次,在洋流对海洋生物分布的影响上,先从大渔场形成的必要条件入手,再回到洋流分布的模式图,要求学生在图上圈出寒、暖流正相交的海区范围,然后对照世界洋流分布图, 判断出在太平洋和大西洋的西北部海区一定分别存在着世界级大渔场,并说出其渔场的名称和对应的洋流名称。对北海渔场和秘鲁渔场的形成,可引导学生注意其特殊性。再次,在洋流对海洋污染物的影响方面,适当结合当前的海洋污染事件加以说明。最后,在洋流对航道事业的影响上,其原理学生能显而易见,重在引用实例加以佐证。如我国明朝的郑和七下西洋,为何大都采用冬春去夏秋回来的时间安排?哥伦布第二次去美洲比第一次去时航程远得多,如何还少用了17天?通过对当年麦哲伦船队环球航行路线图分析,想象其过麦哲伦海峡时的情景及船队为何会被海浪冲到菲律宾群岛?分析1912年“泰坦尼克号”首航时失事的偶然性与必然性何在?为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精神,鼓励学生在世界洋流分布图上画出从上海港出发的环球航海图或到南极长城站、中山站考察的往返航行方向图,以检验和充分发挥本节课所学的洋流知识。

猜你喜欢
模式图洋流大洋
“生生不息”的海洋循环运动——洋流
“双勾模式图”的推广与应用
组织学模式图绘画视频的制作及其应用
你认识洋流吗
跟踪导练(五)6
五行真经(6)
前往大洋深处
第十章 前往大洋深处 (上篇)
模式图及模式图训练在口腔修复学教学中的应用
一类洋流运动方程的显示行波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