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山神仙故事的文化特色

2010-03-21 18:09刘守华
文化学刊 2010年1期
关键词:吕洞宾玉皇大帝民间故事

刘守华

(作者系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

十多年前,我在《文史知识》杂志发表《碧霞元君形象的演变及其文化内涵》(1995年第11期),开始和泰山诸神结缘。现在参加“东岳论坛”,继续清理解读有关泰山的神话传说、故事(统称故事),以求进一步理解其文化内涵与审美情趣。这或许对我们领会齐鲁文化乃至中华民族文化的一个侧面不无裨益吧!

在此之前我还没有到过泰山,我考察泰山诸神故事,主要依据陶阳先生率领的一个工作小组,于1980年底赴泰山地区实地调查采录泰山故事后选编出版的《泰山民间故事大观》(文化艺术出版社,1984年版)。他们在这里工作了一个多月,按照“上下古今,精华糟粕,一概搜集,全部保存”的原则,采录到有关泰山的各类故事异文近300篇,书中收录近200篇。此次调查的目的是为了摸索“忠实记录,慎重整理”民间文学的工作经验,《大观》的成书得到了时任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负责人贾芝的充分肯定,由于这些故事中多数是关于泰山奶奶即碧霞元君和其他尊神神异行事的叙说,而且基本按口述时的原汁原味记录写定的,以朴实生动为其显著特色,从而给学人提供了研究这些神奇故事的宝贵资料。

宋代张君房编撰的一部著名道书《云笈七签》所载《五岳真形图序》中说:“东岳泰山君领群神五千九百人,主治死生,百鬼之主帅也,血食庙祀所宗者也。”可见泰山居留的尊神众多,有着久远的文化渊源。

这个古老观念是怎样形成的?一种流行解释来自古神话,《重修纬书集成》卷五引《孝经援神契》:“泰山一曰天孙,言为天帝孙也。主召人魂魄。东方万物始成,知人生命之长短。”这一说法太简略,难以窥其堂奥。我以为应联系中国的山岳崇拜与祭祀的古老信仰礼俗来探究。山岳崇拜在人类原始的自然物崇拜中占有重要位置,中国尤为突出。早在战国时代齐鲁地区就有些儒生认为五岳中泰山最高,又屹立于日出之东方,帝王应到泰山祭祀,于是到泰山筑坛祭天曰“封”,在山南梁父山上辟基祭地曰“禅”,秦始皇、汉武帝都曾举行过这样的大典,司马迁作《史记》曾列专篇记此事,这就是广为人知的《封禅书》。此礼俗后世奉为经典,历代传承不息。加之汉代道教兴起后,在学道修仙方术中,将高山和仙界相联结,晋代葛洪所著《抱朴子内篇·登涉》中就写道:“山无大小,皆有神灵,山大则神大,山小即神小也。”东岳泰山既然能作为帝王封禅的五岳之首,它能吸引众神居留,就是理所当然的事了。

从《泰山民间故事大观》一书可以看出,活跃在泰山地区民间信仰和口头文学中的尊神,除已列入国家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的泰山石敢当之外,就是碧霞元君(泰山奶奶)和吕洞宾了。叶涛先生已有专书评说泰山石敢当,本文着重评说关于另两位尊神的叙事特色。

首先说碧霞元君。载于《道藏》的《碧霞元君护国庇民普济保生妙经》即《碧霞经》,已经对这位泰山主神的形象作了完整而定型的勾画:

此时元君已证太——青玄之位,观见众生受此沉沦,慈悲不已,为化女流,普度群生,于四月十八日分真化气,现是慈颜,陟降泰山,……受命玉帝,证位天仙,统摄岳府神兵,照察人间善恶,罪福照报,感应速彰。

近年由中国道教协会编撰的《洞天胜境》一书,介绍这位泰山神时说:“道教则称元君,乃应九气以生,受玉帝之命,证位天仙,统摄岳府神兵,照察人间善恶。”这段话来自于上述道经,成为现今对碧霞元君神性的通行解说。《泰山民间故事大观》一书从当地居民口头采录了十多篇有关于碧霞元君的故事,多位故事家都饶有兴趣地讲到这位女神,可是她的作为与品性,却和道经所载大异其趣。本书中主要叙述她怎样以自己的机智抢占到泰山主神之位。故事说她原本是玉皇大帝的妹妹,或是西天佛爷的师妹,这兄妹俩都看中了泰山这块宝地。结果在抢占泰山当家人这件事上,本来处于弱势的小妹却以机智取胜。试看这段叙说:

玉皇大帝跑得快,先来到山顶。为了证明他已到达,便在山顶上埋了个念经的木鱼。泰山奶奶来晚了,发现玉皇大帝已经埋下木鱼,便把自己的绣鞋又埋到木鱼下边。

泰山奶奶找到玉皇大帝。玉皇大帝高高兴兴地说:“妹妹,你来迟了,这块地方归我了!”

泰山奶奶说:“哥,你才来迟了,这地方归我了!”

玉皇大帝说:“我先到这儿,有木鱼为证。”说着从地下挖出木鱼来。

泰山奶奶说:“你再往下挖挖,看看还有什么?”

玉皇大帝往下一挖,挖出了她的绣鞋,不觉愣了。泰山奶奶说:“后来者居上,哥,你还不知道!”

玉皇大帝输了,可是又不甘心,愤愤地对泰山奶奶说:“泰山就归你!我要把山顶上的树都拔光,晒死你这个黄毛丫头!”说完,就把山顶上那么多的树全都拔了起来。

《泰山民间故事大观》的编者对此有一番评论,他们认为,“神也和人间的凡人一样,私有欲也很强,也互相争夺,互相扩展,互相欺骗”,作为正面主人公的碧霞元君,在争夺地盘时也表现出“狡黠的一面”。这段话大体得当,却似乎未尽其妙。泰山地区的口头文学家在进行艺术虚构时,将玉皇大帝或西天佛爷作为碧霞元君的对手,既有提升这位女神神格的意味,更是为了突显对手的强大反衬出她的弱势。在此情势下,碧霞元君以自己的小聪明来反败为胜以弱胜强,就不能不令民众大快人心了。女神在这里所扮演的实际上就是民间机智人物故事中那位“巧女”的角色。口头文学家又别出心裁地将争夺泰山当家人的男女主人公设计为玉皇兄妹或西天佛爷师兄妹,争斗中并未失兄妹情意,使这场争斗饱含人情味道;又将泰山之巅的秃顶景象,说成是玉皇大帝恼羞成怒后对“黄毛丫头”小妹的惩罚,赋予泰山自然景观以人文色彩,这些地方都显示出泰山民间文学的生动美妙情趣。

碧霞元君入主泰山后,就成为护佑一方黎民的“泰山奶奶”。按道经所载:“人之元神禀受于天,善恶初萌,神明即照,掌善恶之神必记必报。”元君的职责就是“统摄岳府神兵,照察人间善恶,罪福照报,感应速彰”。可是泰山地区的流行民间故事,却很少见到像道经这样来叙说碧霞元君事迹的,人们所津津乐道的是她怎样奋勇对抗龙王和玉帝对人间生灵蛮横无理的残害,以无比慈爱来保境护民,试看这样的叙说:

她卸去了头上的装饰,脱下了秀美的衣衫,脚踏乾罡,手拿宝剑,在泰山顶上用心作法。她想到这方百姓的无故受害,她又怜悯又悲伤地大哭了三天三夜,衣襟上都沾满了血迹。(《碧霞祠的匾冲到江南去了》)。

在口头文学中,碧霞元君成为了一位既神通广大、强悍有力又对黎民百姓满怀慈爱的女神形象。和道教神谱相比,可以说口头文学家对这位女神的形象又进行了一次世俗化的再创造。

泰山诸神故事中,另一个深受民众关注的神仙,就是八仙之一的吕洞宾。

中国道教信仰和民间文化中的八仙是一个光彩焕发、深受民众喜爱的群体。八仙群体的中心人物应推吕洞宾。据《列仙全传》等书所载,他为唐代士人,三举进士不第,成为一个落魄文人。游庐山遇火龙真人传天遁剑法,游长沙遇汉钟离,经十试通过,得其道,遂在人间度人济世。宋代封为妙通真人,元代封为“纯阳演政警化孚佑帝君”,全真教奉为“北五祖”之一,通称“吕祖”,其神位见于许多道教宫观,民间香火极盛。

关于吕洞宾的民间传说数量最多,他也是地方戏曲中上场最多的仙人角色。他具有江湖游侠特征,常用自己佩带的神剑斩妖驱邪,除暴安良。但民间口头叙说最多的是他作为多才多艺而又放荡不羁的仙人的传奇。人们不仅津津乐道他三戏白牡丹的风流故事,还说他有一个神通广大的儿子白氏郎。

吕洞宾的足迹遍及中国名山胜境,泰山自然也少不了他。泰山的吕仙故事大都同他的风流韵事有关。在《瑶池会》和《吕洞宾给王母娘娘拜寿》这两篇故事中,吕洞宾在瑶池赴宴时,王母娘娘指责他贪图酒色财气,吕洞宾毫无愧色地将这顶大帽子反扣在这位至尊至贵的女神头上,这里就是其中的一段话:“牛郎和织女,情投意合,要结为夫妻,你却吃醋了,拔下王簪,划了一道天河,将一对情人分开,一年才允许人家会一次面,弄得哭哭啼啼,肝肠欲断,你多么缺德啊!……”吕仙理直气壮的对答,使得王母娘娘张口结舌。在这场关于酒色财气的论辩中,民间故事充分凸显了吕洞宾对宗教禁欲主义的大胆叛逆精神。

另一个关于吕洞宾的有趣故事是《白氏郎的故事——泰山众神的由来》。“泰山上的神为什么这么多这么全呢?”故事以这样一个吸引人的悬念开头,却出人意料地用吕洞宾和白牡丹所生的那个震骇天宫地府的淘气孩子白氏郎传奇中的一件趣事来回答。原来吕洞宾与同在泰山修仙的白牡丹相恋后,生下一个儿子叫白氏郎,白氏郎上学时便有神人预言他长大后会成为一代帝王,可是作为私生子,他又因没有父亲常受世人的轻鄙和欺凌,母子俩激愤地表示:“如果将来做了皇帝,有仇的报仇,有冤的报冤,非杀个血流成河不可。”此事被灶王爷听到,随及向玉皇大帝禀报,玉帝为免除将来人世间的祸患,便抽去白氏郎身上的龙筋;但他手中仍留有一个神奇的宝葫芦,便提着宝葫芦在四方游荡,“逢庙装神,遇洞收仙”,把五湖四海的神灵都装在葫芦里。最后见到泰山奶奶,因泰山奶奶有恩于白氏郎,白氏郎还拜认她作了干娘。在泰山奶奶的责问下,白氏郎跪地认错,一时不小心摔破了宝葫芦,“众神慌慌张张地都爬出来,四处躲避,逢庙进庙,遇洞钻洞,因此从山顶到山下,各个洞里,各个庙里,都有了神仙”。

研究者曾指出,吕洞宾“却是八仙中被道教徒捧得最高的偶像,也是群众口头传承的八仙中反抗性最强的一位英雄”。在广泛传播的有关吕洞宾的故事戏曲中,吕洞宾三戏白牡丹的情节最引人关注。而在泰山民间故事中,却以白氏郎传奇为叙说重点;在那位桀骜不驯、沉溺于皇帝美梦中的白氏郎身上,似乎有着掀起一场又一场农民起义风暴的古代草莽英雄的影子。作为一件影响深远的虚构艺术品,吕洞宾父子形象均以对儒道伦理的大胆叛逆而焕发异彩。在崇奉碧霞元君的泰山地区,人们在编故事时又让天不怕地不怕的白氏郎被泰山奶奶所收服,从而将这里人们的泰山情结凝聚在口头文学和民间信仰之中。这样看来,泰山流传的有关吕洞宾的这一组故事,在幽默诙谐叙说中,似乎又传透出根植于齐鲁文化深处的一些复杂情趣,值得我们深入体味了。

《泰山民间故事大观》中还有两篇故事:《孙悟空净瓶装神》和《泰山神圣的由来》,这两篇故事也是由泰山神仙为什么又多又全这个问题引发而来的,属于白氏郎故事的异文。口头文学家将泰山的神仙信仰和泰山自然景观融合起来编织故事,以奇趣横生吸引读者。

大体说来,泰山众神主要属于道教神谱。可是在民间口头叙说的泰山众神传说与故事中,又突破了道教信仰的局限,人们从赞赏泰山的山石草木等壮美自然景观的心态出发,广泛吸纳民间信仰、民间口头文学的文化汁液,别出心裁地构造出许多优美动人的神奇故事。在这个艺术世界里,西天佛爷、玉皇大帝、泰山奶奶可以和谐相处,儒家伦理道德成为众神赏善惩恶的准则,民间小女子可以成为一座大山的当家人。在口头文学家的叙说中,儒、道、佛三家的传统观念及所信奉的对象已经合流,宗教信仰和世俗文化的基因也早已融合无间了。他们所讲述的乍听起来是被浓重的神圣光彩所笼罩的故事,而仔细体味却饱含了泰山地区人们鲜活的生活意愿与审美情趣,焕发出泰山文化的奇光异彩,是在齐鲁文化框架下多重文化因子的结晶。

在评说泰山精彩的神仙故事时,请允许我对陶阳先生20多年前采录和编印《泰山民间故事大观》一书再次表示由衷的赞誉与感谢。

猜你喜欢
吕洞宾玉皇大帝民间故事
说说民间故事
民间故事为什么感动人
El maíz y el estigma del maíz
An Ancient Story About Jade Emperor
老鼠得了第一名
漫话民间故事
漫话民间故事
冤啊
狗咬吕洞宾
「狗咬吕洞宾,不识好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