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 瑜
(大连大学旅游学院,辽宁 大连 116622)
在2003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通过的《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中,给出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最新定义,强调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被各群体、团体、有时为个人视为其文化遗产的各种实践、表演、表现形式、知识和技能及其有关的工具、实物、工艺品和文化场所。”[1]非物质文化遗产具体包括以下内容:1.口头传说和表述,包括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媒介的语言;2.表演艺术;3.社会风俗、礼仪、节庆;4.有关自然界和宇宙方面的知识与实践;5.传统的手工艺技能。
2004年8月,我国正式加入了《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从此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整理、保护与开发工作受到了越来越多的部门和人员的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重要的文化旅游资源。近几年来,越来越受到旅游者和旅游经营者的关注,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旅游开发与利用,既能促进地方文化资源的保护与传承,也能促进旅游业和地方经济的发展。
大连是东北文化和齐鲁文化的交汇地,市内有45个少数民族,各民族在长期的生产生活实践中创造了大量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弥足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这些优秀的民族民间传统文化,体现了辽南地区传统价值观念和审美理想,凝聚着中华民族的深层文化基因。[2]但是,我们也必须看到,非物质文化遗产正面临着经济全球化和现代化的冲击,其原有的文化生态发生了巨大变化。目前,大连地区的民间艺人不超过300位,其中主要以中老年人居多。像金州龙舞、单鼓舞、花鼓、皮影、剪纸、布贴画、木偶、大鼓、民谣等传统艺术,以及放海灯、渔民节等特色民俗节庆已经失去了往日的辉煌,在各种传媒中,有的也难得一见,甚至到了无人问津、无人知晓的程度。大量的实物资料,正在迅速流失或濒临绝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后继乏人,亟须我们下大力气加以关注和保护开发与利用。
大连非物质文化遗产种类丰富,涵盖全部10大类,数量较多。从2005年开始整理、挖掘,截至2009年1月,大连市共有非物质文化遗产国家级代表作5项、省级16项、市级48项。另有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2人,分别是复州皮影戏的艺人宋国超和孙德深。大连市拥有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数量多,种类丰富,且分布范围广,地域遍及大连市内及金州、庄河、普兰店、瓦房店、长海等各市、县、区。同时,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体现着浓郁的辽南地域文化。
首先,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开发,可以促进旅游业的发展。对大连市旅游业来讲,可以优化地方旅游产品结构,增强旅游吸引力和竞争力,从而促进地方旅游业的发展。同时,因众多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来自民间、乡村,因此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旅游开发利用也是构建和谐社会、进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途径。
其次,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开发,有利于满足旅游者的精神文化需求。不同形式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可以采取不同方式进行旅游开发利用,可以丰富旅游活动的内容,延长游客停留时间,增加游客对非物质文化、民俗文化的了解,满足游客的探新求异的需求和精神文化方面的需求。
第三,通过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开发,也能达到传承、保护民族文化的作用。随着时代的发展,一些非物质文化遗产面临着消失的危险,通过旅游活动促进对非物质文化遗产文化内涵的深入挖掘、整理,让市民和游客更多地了解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种类、内涵,以可感知的形式体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独特魅力,能激发人们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热情,从而达到传承、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目的。同时,发展旅游业带来的经济收入又可以用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形成良性循环。
大连市政府和相关的旅游管理部门非常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从2005年开始全面推进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成立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领导小组,建立了非物质文化遗产局际联席会议制度。大连市群众艺术馆设有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部,负责全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普查、整理及申报,带动并推进了全市对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展开系统有序的保护工作,建立了良好的保护工作机制。设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部的大连群艺皮影剧团每年到基层进行演出,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活态保护与传习。在资金和人员安排方面进行适度倾斜,抓紧时间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挖掘、整理、记录,并分别批准、申报为不同级别进行保护。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人也在经济方面给予帮助,延长他们的艺术生命,并采取一定的措施,加强对传承人的培养。
大连市已经对部分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开发和利用,在旅游业发展中起到了重要作用。例如,2007年5月,大连市第十八届赏槐会国际旅游文化艺术周活动之一——大连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周上,向游客展示了部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风采,受到了游客的好评。不管是有着120年历史的金州龙舞、上百年历史的大连吹咔乐,还是被列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的新金民歌、金州古琴、复州东北大鼓、复州双管乐、金州梅花螳螂拳(六合棍),艺人们精湛的技艺赢得了观众阵阵热烈的掌声,市民和游客都希望能够有机会接触到更多、更精彩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尽管大连市非物质文化旅游有了一定程度的发展,但与先进地区相比,依然存在着较大差距,在开发过程中仍存在着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旅游者对旅游产品的参与性要求越来越高,旅游文化需求越来越强烈。从旅游管理部门到旅游企业,更多侧重自然景观、人文景观的参观、游览,而对无形的非物质文化开发不够重视,旅游开发的意识不强。
非物质文化遗产所包括的文化内涵十分丰富,如果仅仅依靠一些表演、展览等形式,难以将深刻的文化内涵准确、全面地传递给旅游者。大连市在进行非物质旅游文化开发时更多地采用表演形式,如赏槐会上金州梅花螳螂拳、复州双管乐、复州东北大鼓的现场表演,形式过于单一和简单。而对这些非物质文化的起源、发展历史、独特的演奏技巧、特色等文化内涵挖掘不够,停留于外在形式上,给游客的概念不全面、印象不深刻。
大连市目前正在努力建设文化名城,大力发展文化产业,而在旅游产品开发过程中,没有以非物质文化遗产为主角的旅游线路,推出的传统旅游线路中,旅游活动安排也鲜见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参观游览,这种状况不应该持续下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无形性特点,很难成为主要旅游吸引物吸引游客,应走整合之路。因此,将非物质文化遗产与其他旅游活动和产品结合起来,增加旅游活动的多样性、参与性、文化性,是开发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方式。
近几年,大连市旅游业发展过程中,十分重视大项目、大景区的宣传促销,而在国内外的旅游促销活动中,对丰富的、高质量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资源却很少提及。大连市民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知晓度和认知度偏低,基层民众的基础薄弱,更不用说积极地向游客宣传推荐了。
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开发,需要懂得旅游产品开发相关的理论知识,又要谙熟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内涵、特点等知识。从大连市几所开设旅游管理专业的高等院校来看,个别学校在硕士研究生层次开设了世界遗产方面的课程,而非物质文化遗产及其旅游方面的课程还没有开设。缺乏充分掌握非物质文化遗产和旅游知识的人才,导致那些文化内涵深厚、颇有开发利用价值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在旅游中只是初级开发或根本没有开发利用。许多非物质文化遗产植根在广大农村、小城镇地区,在进行旅游开发时显得旅游人才更加缺乏。
大连市要根据不同类别非物质文化遗产自身的特点、地域分布、经济发展基础、旅游需求等情况,选择合理有效的旅游开发模式。但要注意将“非遗”项目作为旅游文化资源来开发时,要保持其本真性,避免不适当地娱乐化与商业化,从而造成对其特质的损害。[3]
这几年,国家对非物质文化遗产非常重视,媒体各界对其关注也很多,掀起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热,一些非物质文化遗产已经融入在一些传统的旅游线路中。根据大连市的情况,可以将有特色的、级别较高、表演性强、有趣味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有效的串联,加强整合,推出非物质文化遗产之旅的主题线路。比如,推出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线路:大连开发区(董家沟太平腰鼓)——金州(金州龙舞、梅花螳螂拳之六合棍)——瓦房店(复州高跷大秧歌、复州东北大鼓、复州皮影戏、复州双管乐)——庄河(庄河二人转、庄河剪纸、庄河放海灯等)——长海(长海船(渔)号子)。主题旅游线路中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表现形式要力求灵活多样,活动要具有较强的参与性,深入挖掘文化内涵,使游客在愉悦体验的同时,提升文化层次水平。
举办各种非物质文化遗产展览活动,让民俗文化进城,通过物质的形式表现出来,并通过讲解,达到让旅游者了解非物质文化遗产内涵的目的。在各类相关的展会上,精心设计展台和展演方式,力求通过图片、视频、实物、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现场表演等多种方式,将非物质文化遗产表现出来。东北亚文化博览会是一个展示东北亚地区文化的平台,是大连市展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良好机遇,每届展览会都应在大连文化局、旅游局等相关单位的指导下,积极参与展览会,通过展览会平台,使大连市的国家级、省级、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走进普通人的视线,为传扬大连非物质文化遗产,充分开发利用非物质文化遗产作出应有的贡献。
大连市在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已经逐渐形成了众多的节庆活动,成为游客来大连的重要吸引物。节庆活动中,民间舞蹈、传统戏剧、曲艺、传统体育、游艺与杂技等形式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可以进行表演、展示,既增添了节庆活动的热烈气氛,又达到对非物质文化的宣传效果,游客更能在观看表演的过程中,体味传统文化的魅力。金州龙舞、复州高跷秧歌、复州鼓乐、大连吹咔乐等颇有表演性,能烘托热烈、祥和的气氛,应在赏槐会、服装节、樱花节、樱桃节等节庆活动中表演展示,激发人们了解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兴趣。
博物馆是文化教育事业机构,保藏并展示有关历史、文化、科学、艺术等方面的文化资料或标本,许多文化遗产在博物馆里得到有效保护与利用。[4]博物馆是外地游客了解旅游目的地的重要地方,也是外地游客光顾的重要场所。博物馆进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展示、宣传有先天优势,大连市的艺术博物馆、旅顺博物馆、大连现代博物馆等可以发挥自身优势,将大连的一些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博物馆进行展示。适合博物馆模式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主要为传统戏剧类、民间美术类、传统手工技艺类等。例如,复州皮影戏的发展历史过程、制作皮影的过程、皮影的动画片等都可以运用多媒体形式向游人展示,既传承了文化,又增长了游客对皮影的了解,看动画片形象生动。也可以每天定时地由皮影艺人进行现场演出,效果会更好。在博物馆模式中,要力求改变传统的死板的展示模式,要生动形象,观看和参与结合起来,同时要强化导游讲解服务,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在旅游旺季举办非物质文化遗产周活动,广泛介绍非物质文化遗产相关知识,并将那些可以通过物质形式表现出来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用各种合适的形式表现出来,给游客以活动的形式,让他们亲身参与体验。例如,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复州东北大鼓,艺人可以在活动现场进行表演,同时通过展板、多媒体的形式生动地介绍其相关发展历史、技术技巧等;进行金州梅花螳螂拳之六合棍表演等;复州皮影戏同样可以在晚上举办演出,达到弘扬传统文化的目的;庄河剪纸艺术也可以在现场进行表演性活动,游客可以直接学习,激发他们的兴趣。大连曾在2007年赏槐会期间举办了非物质文化遗产周,其间举办了丰富多彩的活动,游客和市民均反映非常好,可见采取文化周的模式,效果不错。非物质文化遗产周要坚持每年都举办,不同年份展示的重点非物质文化形式不断更新,采用群众喜闻乐见、容易参与的形式。举办非物质文化遗产周活动期间,多邀请相关媒体进行多方报道和宣传。
乡村旅游、农业观光旅游、农业休闲旅游等旅游形式依托的是具有优美田园风光的广大农村地区,而众多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也多植根于此。因此,应充分利用城市游客青睐乡村旅游的契机,将非物质文化遗产活动融入乡村旅游之中,增加乡村旅游的内容和深度。大连市的乡村旅游发展已经有一定规模,深受城市居民的欢迎,但普遍存在旅游产品雷同,活动项目大同小异,参与性活动少、文化内涵浅薄等情况。几乎所有类别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活动都可以与乡村旅游结合起来,将非物质文化遗产有机地结合到乡村旅游中,不失为改变乡村旅游现状和开发非物质文化遗产相结合的良策之一。金州距大连市近,乡村旅游发达,同时非物质文化遗产种类多,适于开发的类别多,采取这种模式非常合适。
传统手工艺、民间美术、传统医药等类别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形式的产品可以作为旅游商品出售。游客参观或参与制作过程,使其制作过程一目了然,可现场制作,现场销售,也可以采取在专门场所销售的形式。最重要的一点是要营造良好的和谐氛围,激发游客的购买欲望。
首先,根据级别确定旅游开发的重点。国家级的应作为重点开发利用,如金州的龙舞已有120多年的历史了,蕴涵着深厚的辽南文化底蕴,也体现了中国的传统文化,在发展过程中获得过多种荣誉,成为当地百姓喜闻乐见的民间艺术形式。金州龙舞曾在1994年的大连服装节上参加过演出,获得了好评。其次,不同类别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形式具有不同的特点,应从游客的旅游需要出发,根据他们自身的特点,构建不同的旅游开发模式,开发出丰富多彩的、参与性强的旅游产品。
首先,大连市应与辽宁省其他地区进行合作,推出非物质文化遗产之旅,深入挖掘内涵,打造精品旅游线路。其次,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开发过程中,注意与其他旅游产品开发有机结合,带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旅游开发。庄河冰峪沟是大连市著名的4A级旅游景区,2008年又成为国家级地质公园,知名度不断提升,每逢旺季游客纷至沓来。庄河的高跷、剪纸艺术、谱绣等可以在冰峪沟等景区开展小型展览展示和表演活动,请传承人向游客讲授基本的剪纸技巧等。
首先,大连市旅游局在旅游目的地整体促销活动中,应将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纳入其中,扩大其知名度。其次,通过广播、电视、报纸等传统媒体进行宣传促销。第三,充分利用互联网,可以委托相关单位建立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网站,全方位宣传大连市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第四,举办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益性讲座、发放免费的民间民族艺术欣赏手册等,[5]向普通市民宣传非物质文化遗产,借助市民之口进行促销。第五,大连举办非物质文化遗产周活动期间,多邀请相关媒体进行多方位报道和宣传。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留传播的主要形式是口传心授,它的很多外在形式看起来是物质的,实际上非物质的因素占的比重更大、作用更加重要。[6]因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人培养相当重要。要采取在经济方面适度倾斜的政策,解决传承人的经济待遇和生活问题,使他们能安心地从事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工作。旅游开发过程中,还需要掌握非物质文化遗产合理设计、开发的旅游专门人才。大连市应充分利用高校资源,在旅游管理专业、历史专业等开设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课程。
要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合理的旅游开发,不能为了迎合游客的某些不良嗜好或为了经济利益,而远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本真。首先,加强保护和立法工作。其次,建立健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管理体系。第三,培养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人才。第四,进行合理科学的开发与保护规划。
[1]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国际公 约[EB/OL].http://www.chineseforklore.org.cn.
[2]洪文成.大连:大力加强我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在全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会议上的讲话[EB/OL].http://www.cnjianzhi.cn,2006—04—22.
[3]刘守华.非遗保护热潮中的困惑与思考[J].文化学刊,2009,(2).
[4]刘彩霞.以皮影为例浅谈博物馆如何做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J].文物世界,2007,(1).
[5]夏毅榕.论藏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和谐旅游开发[J].西藏民俗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5).
[6]刘红缨,王健民.世界遗产概论[M].北京:中国旅游出版社,200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