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班分层教学法”在我院体育选项课中的应用

2010-03-20 08:50:00张文乾
漳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0年1期
关键词:同班实验班选项

张文乾



“同班分层教学法”在我院体育选项课中的应用

张文乾

(漳州职业技术学院 基础教学部,福建 漳州 363000)

采用问卷调查法、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教学实验法及数据统计法对“同班分层教学法”进行了实验研究。结果表明:这种方法很好的解决了我院体育选项课中严重出现的“吃不饱”无心学与“吃不了”无力学的两级分化现象。同时,对于提高学生技术的掌握、上课的积极性和自信心的树立及优化课堂环境有极其明显的促进作用,是一个有效的体育教学方法。

同班分层教学法;体育;选项课

前言

漳州职业技术学院作为被国家教育部、财政部确定为“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立项建设的单位,已对体育教学课程进行了改革:学生通过学校网络自主选择自己所喜欢的项目进行上课,这就是体育选项教学课。《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第八条指出根据学校体育的要求和体育课程的自身规律,应面向全体学生开设多种类型的体育课程,可以打破原有的系别、班级建制重新组合上课,以满足不同层次、不同水平、不同兴趣学生的需要。“随之就大量涌现出了许许多多新的教学模式,如“情景教学模式”、“快乐教学模式”、“兴趣教学模式”、“合作—竞争教学模式”等。但无论哪种教学模式都只是在外显氛围给人热闹、新颖的感觉,认真研究就会发现其本质上仍是“换汤不换药”,还只是停留在对教学目标搞一个标准、一个规格,方法用一个模式、一个程序的基础上,完全忽略了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1]学生来自全国各地,有南方的也有北方的,有农村的、也有乡镇和城市的。由于各区域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各地区政府的体育重视程度不一样及学生身体素质的本身差异,造成上课时学生老是感到“吃不饱”无心学及“吃不了”无力学的现象。

“同班分层教学”就是根据学生不同地域、不同身体素质状况有针对性地实施不同内容、形式和层次的教学,避免了“一刀切,齐步走”传统教学方式的弊端,体现了“以学生为本,以活动为内容,以参与为中介,以发展为目标”的现代教学特征”。[1]

1 研究目的

在高职体育教育教学过程中,对解决不同水平学生学习差异的教学矛盾时,探索高职体育选项课因材施教途径的方法,以提高全体学生的体育水平。

由于学生身体素质和主观学习意识的努力程度上的不同,决定了一个班级的学生在体育知识、技能和技巧的学习,存在明显的个性差异。“这就要求教师应对各种不同的学生,采取针对性的措施,实施有差异的分组、分层教学,向全体学生进行因材施教。这也是培养学生竞争意识,适应未来社会激烈竞争的需要”。[2]

2 研究的对象与时间

2.1 研究对象

对漳州职业技术学院2008年08级学生采用随机抽取方式抽取人数相等的两个男生班级(n=30)作为研究对象,并命名为实验班和对照班。对照班采用常规教学,实验班在常规教学的同时结合“分层”教学实验。

2.2 研究时间

2008年2月-2008年7月为期5个月20周的足球选项教学实验,每周一次课,每次课两学时(90分钟)。

3 研究方法

3.1 文献资料法

查阅大量国内外有关“分层”教学的理论和“分组”教学方法的著作和论文,对自己研究结果进行了分析和总结,为此方法的设计应用和教学实验提供理论依据。

3.2 问卷调查法

主要是两个班级的学生在实验后对体育选项课分层教学的感觉和自我评价。发放调查问卷80份,回收80份,有效率100%,调查程序规范正确,为本文的研究提供一定的数字依据。

3.3 专家访谈法

有针对性的咨询和访问了专家、教授。

3.4 教学实验法

3.4.1 实验方法

随机抽取的1个班为对照班(n=30),另一班为实验班(n=30)。在教学大纲、教学内容、教学进度、授课教师和周学时数,实验班和对照班都一样。另外,在实验之前,我们首先对两个班学生身体素质的4项指标进行测试,经过t检验,两班学生不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

其次对两个班的学生的四项足球技术指标进行测试,显示两班学生掌握这四项技术的原有情况基本相同。由此可见两班学生的基础条件也是不具有显著性差异的。

另外,两班实验前比赛过程中的技术掌握情况将作为参考。

表1 实验前两班身体素质四项指标对比(X±S)

表2 实验前两班对足球原有的四项基本技术的测评对比

表3 实验前两班学生教学比赛的技术统计对比

两个班不同的是:对照班采用了传统教学法(见图1),实验班采用了同班分层教学法(见图2)。举个例子来说:比如主教材是“掷界外球”。教师在学生准备活动做好后,步骤如下:(1)提问学生什么是“掷界外球”,并让学生在原地以流水作业形式展示,以此为依据分组,以没有犯规为合格基准,合格组的由队长负责带到另外一个半场做自主巩固练习或教师指定的练习形式,如:接界外球后扣球转身运球等。值得注意的是这里的分组是随机灵活形式,它有别于理论课一但分完就是固定组成的,而是以学生对每节新教材掌握程度为基准,如果这节有个学生对“掷界外球”可能掌握的不好,但他可能在运球绕杆中成绩合格,那么运球绕杆他就是在合格组;另外如果在“掷界外球”这节课起先他不在合格组,但是他经过学习后进步很快,那么这节他就可以马上转到合格组中练习。(2)教师先把教学重心放到不合格这一组,对技术讲解示范,纠正动作再示范。(3)教师转移到合格组进行观察—指出弊病—交换学习。(4)教师再巡回到不合格组进行检测,技术合格者则转去合格组。再侧重剩余掌握技术较慢的学生,同时兼顾合格组的练习情况。(5)检验测评、总结。我们按照这两种方法进行了一节新教材的传授课后就进行测验同学们掌握技术的情况,同时进行数据统计,用统计学进行检验。

图1 传统教学模式

图2 同班分层教学模式

3.4.2 实验结果

经过实验后,从两个班学生对足球四项基本技术测评成绩的比值(见表4)显示:两个班级的测评比值比原有的本身水平都提高了一个幅度,所不同的是实验班掌握技术达标的进步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班(图3)。这说明分层教学法对提高学生掌握技术动作产生了较大的影响。

其次,对由两班学生各自组成的足球队进行一场足球比赛的各项技术指标的临场统计显示(见表5):实验班各项指标的提高明显高于实验前,各项指标的进步程度均优于对照班,反映了经过实验教学后,实验班在运用技、战术的能力提高比对照班的快,教学效果佳。

最后,通过问卷调查显示:实验班在“进步显著”和“进步不显著”两个水平上都明显优于对照班,从“进步显著”和“有较大进步”这两个积极评价的叠加看,实验班也整体优于对照班(见表6)。这也说明学生的主体感觉与客观检测的成绩是一致的。

综上所述,同班分层教学模式可提高体育选项课的教学质量,应予以充分肯定。

表4 实验后两班学生掌握的足球四项基本技术的测评比值

图3 实验后两班学生的足球基本技术提高对比

表5 实验后两班学生教学比赛的技术统计对比

表6 实验后两班对体育教学选项课学习的自我评价对比

4 分析与讨论

4.1 同班分层教学能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兴趣和个性发展

“分层教学是面对全体学生,以学生为主体,本着以学生全面发展为目的进行的,体现以学生个人发展为中心,尊重学生个体差异,尊重个人不同的兴趣爱好,尊重在教师指导下的自主性选择,几乎所有的学生都能积极的参与到体育活动中来,这大大满足了各层次学生的需要,使学生在各自的基础上,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有利于激发学习动机,形成学生主动学习的热情”[3]。

4.2 同班分层教学法适应后现代主义教育思潮和新课改发展趋势

“同班分层教育模式正是以“因材施教”、“区别对待”为理论设计依据,面向全体学生,用简洁的操作和庞大的“兼容性”有效地克服教学流程中的那些离散因素和负面效应,从而创立了一个优化的多元教学环境”。[4]合格组的大部分自主空间给了学习者自我实现的抉择平台,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让各个层次学生从“学会”到“会学”,从而使教师的“教”有利于学生的“学”,学生的“学”又促进教师的“教”,促使“教”与“学”相呼应。

4.3 同班分层教学法有利于引导学生正确的自我评价

青少年往往都是自尊心、好奇心、好胜心强,但传统的教学模式忽略他们的差异性,用同一个要求和标准来评价所有学生,使一部分“差等生”丧失了信心,另一部分“优等生”则失去了学习的兴趣。同班分层教学模式的构建则利用它的“兼容性”在同一个班级同一份教材同时设立了不同的教学目标、教学要求,使他们在不同的基础上有着不同的奋斗目标,不断地从体育技术课中获得“成就感”,这就是提高了学生参与运动的兴趣,引其正确看待自己的运动能力,逐步建立自信心,最终形成“终身体育”观。

4.4 同班分层教学模式能达到充分挖掘个体潜能的功效

长期以来,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学生只能按教师指令,做一些简单的模仿、听令行事。而同班分层教学则给予合格组的学生很大的自主空间,不再让合格组的同学把有限的体育课浪费在教师的讲解示范上,而是把这部分时间用来学习更多的练习方法,这样不仅符合“淡化竞技”的指导思想,也有助于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调整学习内容和选择学习手段,使学生在一样的时间里不同的空间中得到有效的发酵膨胀,个体的潜能的挖掘达到最佳。

5 结束语

在采用此教学过程中,我们不仅看到两班学生技术掌握完成情况的显著差异性,而且还发现此教学法能有效克服学生因为身体素质、运动能力的不同而造成心理上的畏惧和自卑感。因此,笔者认为它对提高高职体育课教学质量与效果、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有着良好的促进作用。

分层教学法在高职体育选项教学中的运用,较好地解决了学生个体差异问题,真正做到了素质强的“吃得好”,中等生“吃得饱”,素质差的“吃的了”。培养了学生的体育兴趣,调动了学生上课的积极性,增强了学生的体质,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发展学生的个性,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体现了“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为学生的终身体育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1]杨明才.体育课分层次递进教学法初探[J].中国学校体育,2001(4):55-57.

[2]刘芳,李茜,王小梅.分层次教学法在高校乒乓球技术课中的应用[J].四川体育科学,2004(2):139-141.

[3]林瑞群.创新兴趣教学对中专女生体育学习兴趣与动机影响的研究[J].哈尔滨体育学院学报,2004(2):28-29.

[4]徐明俊.“完整教学法”对篮球选项课教学效果的影响[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2004(3):92-96.

The classmate multi-level teaching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 PE elective courses of plication

ZHANG Wen-qian

(Zhangzhou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Zhangzhou 363000,China)

using the method of questionnaire, literature study, expert interview method, experimental teaching method and data statistics on "classmate layering method" was investigated.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method is very good solution to our PE elective courses in serious "do not have enough to eat," and "no" unintentionally to learn the two-level phenomenon. At the same time, to enhance students' techniques, the enthusiasm of self-confidence and class set, and the optimization classroom environment is extremely obvious role in promoting the sport is an effective teaching methods.

classmate layering method, Sports, elective

2009-11-10

张文乾(1980-),男,福建漳州人,助教,本科。

G 82.2

B

1673-1417(2010)01-0097-05

(责任编辑:季平)

猜你喜欢
同班实验班选项
听涛悟石
山西农大乡村振兴“双创”实验班开班
今日农业(2021年6期)2021-11-27 08:05:59
行知实验班
实验班以情促教教学策略谈
甘肃教育(2020年2期)2020-09-11 08:01:08
我与漾濞
核桃源(2019年2期)2019-11-13 21:07:02
跟踪导练(四)
阅读理解
跟踪导练(5)
卓越司法人才培养实验班的小样本考察(2014-2017)——以安徽师范大学法学院13级实验班为样本
单项填空精选练习100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