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中印 姚 霄
(1.华东师范大学体育与健康学院,上海200241;2.睢宁县高级中学体育部,江苏徐州221200)
拓展训练是一种有别于传统教育模式的 “体验式” 学习 (Experimental Learning)方式,它是以身体活动为手段载体,以游戏活动为活动形式,以挖掘潜能、熔炼团队为目标,进而完善人格的一种教育模式[1]。2002年北京大学正式将拓展训练课程引入体育课堂,此后国内各地不断有高校通过各种形式为学生开展拓展培训。那么这些高校都是通过怎样的形式对学生进行培训?师资又是如何配置的呢?
研究选取北京大学、中国地质大学、北京科技大学、中国林业大学等高校作为调查对象,对其开展拓展培训的方式、师资的配备这两个方面进行调研。
1.2.1 文献资料法
主要查阅国内外有关Outward Bound及 “高校拓展训练的”专著、文献资料、论文、报道等。
1.2.2 专家访谈法
通过面谈、电话咨询等方式,对北京大学、中国地质大学等几所北京高校的拓展培训教师、专职拓展培训教练和几家专业拓展培训公司的培训总监、专家进行访谈。
1.2.3 实地考察法
对北京大学、中国地质大学等几所高校的拓展训练场所,太平岛、古峪缘等5家专业拓展培训基地进行实地考察。
2.1.1 培训方式分类及特点
从几所高校以及曾经做过培训的大学综合来看,目前北京高校选择拓展培训的方式不尽相同,主要可以归纳为五种方式。从访谈的结果来看,之所以会出现不同的培训方式,同组织者对拓展训练的认识、学校的资金投入等原因相关。这五种培训方式如果单从培训效果来看很容易分出优劣,但从整体来看,每种培训方式都各有利弊 (表1)。
表1 高校拓展培训方式
从表1我们可以了解到,前两种方式在培训地点上有很大不同,培训方式类似,但在培训时间和培训项目数量上相差很大;第三种方式是以校内培训为主,校内设施不能满足的项目会借助校外场地开展;第四、第五种方式虽然都是在校内非专业拓展场地进行,但前者在培训方式、培训时间等方面与第一种方式类似,只是缺少高空项目及部分中低空项目,而后者除了同样缺少这些要素外,还具有一个很大的特点:培训时间短,培训项目少,培训时间一般为半天或1天,培训项目除了简单的破冰和团建外,其他项目一般为团队配合项目,数量多为2~3个。
2.1.2 高校选择不同培训方式的原因
之所以会出现表1所述的五种培训方式,是各学校根据自身情况所做出的选择:
1)北京大学、北京科技大学、中国地质大学等高校在校内建有专业拓展训练场地和器材;2)清华大学、北京信息工程学院、首都经济贸易大学等高校,校内没有任何相关设施,如果进行培训,就只能选择到校外专业的培训基地;3)北京林业大学 (林业大学使用的专业拓展训练基地 “鹫峰拓展训练基地”位于北京西郊鹫峰国家森林公园)等高校,校内有拓展场地 (以田径场为载体)和器材,但器材不是很齐全且均为中低空器材。选择校内培训与专业拓展训练机构相结合的途径,借助社会力量实施专业化训练,应该可以取得比较理想的培训效果[2]。4)中国人民大学和中央民族大学,虽然在校内开展拓展训练,但由于场地、经费等的原因,没有专门的基地,固定器材也很少,人民大学的固定器材只有背摔台,民族大学有逃生墙和背摔台,其它地面项目的器材都是自己制作或二次加工而成,他们所选择的培训方式充分利用了校内的场地和环境等自然资源。这与教育部2002年颁布的 《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中所指出的高校可以充分利用校内外体育场馆设施、开发自然环境资源进行体育教学的要求的也是不谋而合的[3];5)清华大学、首都师范大学、北京第二外国语大学等高校,校内没有任何拓展培训器材,如果想在不付出较大资金成本的前提下对学生进行培训,就只能采取聘请拓展教练进校培训,由教练准备相应的器材和器械。
2.1.3 不同的培训方式产生不同的培训效果
虽然拓展训练经实践检验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但培训的效果并不是某几个项目或一朝一夕就能做到的,没有足够培训量的累计,对队员的心里冲击力就达不到预期的效果[4],培训数目详见下表2:
表2 高校拓展培训项目数量
从表2我们可以看到,培训项目数量多于10个的高校达7所,而从表1中我们又能看到,这七所高校的培训方式为第1种、第3种和第4种,培训项目介于5~10个的高校选择的方式为第2种,即将学生送到专业拓展基地培训,项目少于5个的高校仅有一所,其培训方式为聘请教练到校内培训。
上面提到的在专业拓展基地进行培训,由于经费、时间等的限制,一个团队只能进行1~2天的培训,培训项目也只能是每个种类体验一个,其培训效果就可想而知了。另外像聘请教练进校培训,基本上培训时间只有半天,培训项目只有2~3个,而且由于培训的学生众多,学校为了节约成本,聘请的教练数量相对较少,结果每小队人数大大超出了正常培训小队人数 (11~16),有的能达到30~40人。另外由于校内专职培训教师和基地培训教练的工作目的有很大不同——教学和赚钱,所以在最终的培训效果上,短期的基地培训远不及长期的校内培训。
不过考虑到在校内开展拓展训练的 “自建”经费及初期的教学经验问题,与专业的拓展培训中心合作也未尝不是一种较好的方式,但前提是要有长期的合作,减少不必要的烦琐程序,降低培训成本[5]。另外,像人大、民族大学的培训方式,虽然在节约资本的前提下最大程度地发挥了拓展训练的作用,但由于缺少高、中低空器材,大部分个人挑战项目和个人挑战与团队配合相结合的项目就无法开展,这样就造成了培训目标和培训效果的缺失。
拓展培训教师是拓展训练过程中一个非常重要的要素,拓展教师能力、素质的高低直接决定着培训效果的好坏。
目前高校内专业的培训教师并不多,已经开展拓展训练课程高校的拓展教师多为1-2个,详细情况见下表:
表3 北京开设拓展训练课程高校师资
这些高校培训教师,尤其是开始教学不久的教师,大多有体育类研究生的教育背景加上多年的拓展培训实践经历,高校在引入后可以在较短时间内就具备开课能力,而且实践证明,这些培训教师在上岗后都取得了非常不错的教学效果。
现在大多数高校拓展教师都是引进的,只有中国人民大学的拓展教师和北京科技大学的其中一名拓展教师是学校体育教师进行专业培训和自学而上岗的。不管是由哪种方式上岗,拓展教练一定要将自己与传统体育教师区别开来,在角色定位、专业知识、岗位培训等方面有一个全新的认识和学习[6]。
[1]钱永健.拓展训练 [M].北京:企业管理出版社,2006:4~5
[2]孙黎明.论拓展训练在高校中的实施[J].河南工业大学学报,2007,3(1):128
[3]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EB/OL].百度快照,2006-12-2
[4]谢恩杰,李萍美,程丽珍主编.学校拓展训练 [M].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2007:147~155
[5]刘国同.对高校体育课程体系引入拓展训练的思考[J].教育与职业,2006(35):138
[6]毛振明,王长权主编.学校心理拓展训练[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4,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