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大成 张明辉 包成功
(1.内蒙古民族大学体育学院,内蒙古通辽028100;2.甘旗卡二中,内蒙古通辽028100)
在以往的研究中,对我国跳远成绩发挥不稳定与世界优秀跳远运动员的成绩有一定的差距,除心理不稳定、环境不适应、绝对速度差等原因外,助跑速度利用率过高也是一个重要的方面,国外跳远运动员的助跑速度利用率一直稳定在91~96%之间,而我国跳远运动员的助跑速度利用率一直在96~99%之间,甚至更高,这已经接近跳远运动员本人的最快速度。对跳远助跑速度为可控速度提出了严峻的挑战。世界优秀跳远运动员刘易斯的100 m最快速度出现在80 m处,虽然这只是个个例,但一名优秀的100 m跑男运动员的最快速度大多出现在60 m左右,我国跳远运动员的最快速度虽然没有达到世界优秀100 m跑运动员的水平,但100 m跑的最快速度也都出现在50 m左右,而我国男子跳远运动员的助跑距离大多都是在40~45 m之间 (国际田联最新规则规定跳远助跑距离最远不超过45 m),与助跑速度利用率为99%,甚至更高出现了矛盾。本文通过查阅大量的文献资料对我国跳远运动员的助跑速度利用率进行理论分析并加以验证。
近年来有若干从事跳远项目研究的科研技术人员及有关教练进行了大量的研究与讨论,并就此问题提出不同的观点和看法。一些人认为提高助跑速度利用率是我国运动员必须要坚持下去的训练途径;但同时也有相当一部分人提出了不同的见解。他们通过对中外优秀跳远运动员助跑速度利用率对比,认为目前我国运动员的助跑速度利用率太高,加大了起跳的难度,进而影响了起跳的效果,造成起跳角度低和成绩不理想;而世界优秀运动员由于助跑速度利用率相对较低,因此能够很好地控制动作,有足够的精力为有效地完成起跳做准备,从而使起跳的腾起角度比较适宜 (18~24°),效果较好。所以,他们建议我国运动员当降低助跑速度利用率,以便能在起跳中获得更大的垂直速度和较大一些的腾起角,这样成绩可能在起跳中获得更大的垂直速度和较大一些的腾起角,这样成绩可能会更好一些。
从某种意义上说,这些看法和建议并不能说一点道理都没有,在一定的范围内,运动员略微减慢自己的助跑速度,将更多的注意力集中在起跳上,很有可能会跳出不错的成绩,这种情况在我国和世界比赛中均出现过。但同时也有一点可以肯定,这样跳出的成绩不会是水平非常高的成绩,只是相对他个人的水平而言,或者是为了应付一些比赛而临时采取的一种妥协性或补救性的办法,即适当降低水平速度来适应当时的起跳能力和起跳技术,以便获得较理想的腾起角度。但从长远的角度来看,这种做法不会使运动员有大的发展。众多统计结果表明,世界和我国优秀跳远运动员的个人最好成绩都是有较高的助跑速度水平作保证的,这一点以得到充分的证明。
提出这样建议的人有可能忽略了一个非常重要的事实,即我国跳远运动员在绝对速度方面与世界优秀跳远运动员在绝对速度方面与世界优秀跳远运动员之间的差距是非常大的。国外很多优秀运动员像刘易斯、鲍威尔、佩德罗索等,他们都具有相当高的绝对速度水平因此他们有降低助跑速度利用率的余地与 “资本”;而我国运动员的绝对速度有时只能用 “可怜”二字来形容,就多年的研究及测试结果看,即使我国运动员的助跑速度利用率已经达到了98%左右,他们的助跑速度仍然要低于世界优秀运动员的93%左右的助跑速度利用率跑出的助跑速度。在此种情况下,如果我国运动员再将助跑速度利用率下降到95%左右,那么他们的助跑速度与世界优秀运动员的差距又会加大,用这样的速度去与世界高水平跳远运动员进行竞争,其结果可想而知。因此,如果用长远发展的观点和力争高水平成绩的角度来分析和看待这个问题的话,还有待进一步的商榷。
跳远助跑速度的作用并非完全取决于对助跑速度的利用率上,而是靠对速度的合理利用并伴随机能节省化的情况下发挥人体各技术环节的最大速度。助跑速度利用率的高低只能说明运动员在助跑中发挥绝对速度的能力的高低和助跑技术的好坏,或者说是给其创造好成绩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但并不能肯定运动员可以创造优异的跳远成绩。因为良好的助跑速度还需要良好的起跳能力相匹配,二者相形益彰,才能创造好的成绩。有相当一部分人通过我国和国外跳远运动员成绩的比较得出了这样一个结论,我国的高水平的跳远运动员的助跑速度利用率一直为96~99%而多数世界优秀运动员的助跑速度利用率在93~95%(有少数人超过95%),我国高水平男女跳远运动员最后5 m的助跑速度分别平均为10.40~10.60 m/s和9.20~9.50 m/s。世界优秀男女跳远运动员分别为10.65~11.23 m/s和9.60~10.20 m/s。这说明我国跳远运动员的绝对速度比外国运动员的低,并不能因此而得出:我国跳远运动员的助跑速度利用率高于外国运动员也就相应的不合理,必须降低助跑速度利用率来换取更好的腾起角度。这只是对跳远助跑速度利用率片面的理解。笔者对此观点进行反复思考,对许多方面提出质疑并通过以下几方面加以阐述。
我国优秀的跳远运动员一般只从事跳远这一个项目,有些运动员兼练三级跳远如劳剑峰,而很少或基本没有与100 m跑这个项目兼项来训练和比赛的,如亚洲纪录保持者黄庚。而多数文献中对跳远中助跑速度利用率的统计都是用跳远助跑中的最快速度是在国际比赛或国内比赛中为依据,而很少或不参加100 m跑这个项目的比赛,相应的100 m成绩的选定就要在训练中获得,我们都知道训练和比赛的运动强度、兴奋性是有所区别的,所以测出的成绩相对于本人拟在大赛中的实际100 m成绩要低一些,这样进行计算来对比,助跑速度不变,而100 m跑中的最快速度比其本人的实际成绩低一些,相应的助跑速度利用率就要高一些。
国外著名运动员刘易斯、乔伊娜在其跳远中取得了优异的成绩,更是在100 m和七项全能中创造过世界纪录。在计算助跑速度利用率时准确性就高些,达到了91.78%,93%。但这只是个例,而曾经创造过世界纪录的比蒙和现在正保持世界纪录的鲍威尔他们创造好成绩的特点是快速的助跑速度和起跳技术相结合助跑速度利用率为94.75%。很好的反映了助跑速度为可控速度的观点。
以往研究中对助跑速度利用率的定义为:运动员助跑最后四、五步或最后10 m(的平均值)的最高速度与自身最高水平速度 (通常用100 m跑最快速度来计算)的比值。此定义中跳远助跑速度是由运动员在助跑中最快速度是由运动员在助跑中最后五步或最后10 m的平均速度来计算。每个运动员的助跑技术风格不同。一些运动员采用逐渐加速的方式助跑到达踏板时刚好达到最高速度,而有些运动员在板前10 m处就已达到助跑要求的最快速度,以此按平均值确定跳远助跑的最高跑速有些牵强。譬如前者,测出的最高速度比实际中的最高速度稍低,相应计算出的助跑速度利用率就比实际中低些。而后者一直保持了上板10 m处的跑速,其计算出的跑速就准确一些。
笔者对助跑速度利用率的定义为:运动员在助跑中达到最快速度的某一时刻 (某一步或两步)与运动员在100 m跑中达到最快速度某一时刻的比值。这样更能准确的反映出运动员在跳远助跑中对最高速度的利用的一个真实的反映。而非计算出的一个平均值,进而造成对助跑速度利用率计算中的偏差。
表1 第6届世界田径锦标赛男子跳远决赛中前8名运动员的成绩
在1993~1997年国内跳远比赛中对男子和女子跳远技术的统计中发现;总共进行946次试跳中,准确踏板不足250次,仅占26.5%,犯规的跳次占32.5%,不上板的占25.6%由此可以看出,较准确的踏上板的仅占1/4左右,成功率很低。一名优秀的跳远运动员在比赛中由于技术、环境、气候等因素的影响其跳远距离的损失度也是不可避免的,譬如,第6届世界田径锦标赛男子跳远决赛的金牌被古巴运动员佩德罗索以8.42 m的成绩夺走。当时的距离损失度为 0.25 m,其有效成绩为8.67 m。而第八名美国运动员迪尔沃思的成绩为7.88 m损失距离高达0.80 m,其有效成绩为8.68 m。(如表1)如果当时迪尔沃思能够准确踏上起跳板金牌有可能是属于他的。这里说明了一个问题:计算助跑速度利用率是按照运动员本人在国际大赛中最好成绩计算的,迪尔沃思在跳7.88 m时的助跑速度很快,其计算出的助跑速度利用率就高,而在他跳8.35 m时的距离损失度仅为0.05 m(是个人最好成绩),其助跑速度的最快值不如跳7.88 m时的大,在计算助跑速度利用率时就略微低一些。我国跳远运动员跳远成绩的距离损失度与国外运动员相比要高些,即便是用本人的最好成绩来计算助跑速度利用率也或多或少的产生误差。而我们在计算助跑速度利用率是按照运动员所取得的最好跳远成绩来取其助跑的最快速度,而第二个好成绩的距离损失度有可能很大,但助跑中的最快速度比最好成绩的最快速度要快。相应的助跑速度利用率就高。并不能真实的反映出对最高速度 (绝对速度)的利用以及对跳远成绩的影响到底有多大。
3.1.1 跳远运动员的助跑速度利用率不是决定跳远成绩的唯一因素,只能作为一个指标来参考。
3.1.2 我国高水平跳远运动员助跑速度利用率的测定与国外优秀跳远运动员助速度利用率的测定的不一致、距离损失度、助跑速度利用率定义本身的异议几方面都说明跳远助跑速度利用率的观点有待进一步的商榷。
3.2.1 为了缩小我国跳远运动水平与世界先进水平的差距,必须努力发展运动员的绝对速度水平,这是基础,是解决问题问题的根本。
3.2.2 努力提高运动员在助跑中利用绝对速度的能力,因为在实际的助跑过程中,有相当一部分运动员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不能在助跑中充分发挥他们平时所具有的水平速度。因此我们的训练任务之一,就是要不断地解决这些问题,提高他们的助跑速度利用率。
3.2.3 在速度训练的过程中一定要结合跳远项目的特点,特别是助跑过程所特有的规律来进行,如运动员的加速能力、保持步长与步频稳定性的能力等。这样才能为运动员获取好的专项成绩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取得一个好的开端,否则,很难将其带入一个高水平的竞技领域。
[1]冯树永.中国高水平跳远运动员训练内容体系的研究 [J].优秀硕博论文库,2001,4
[2]梁林,袁小帆.跳远助跑速度绝对利用率”概念的提出以及由此引出的思考 [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1,3
[3]曹景伟,张雪临.风力对100 m跑的影响 [J].浙江体育科学,1998,2
[4]李静山,武妮.对跳远助跑速度理论的探讨[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1997,2
[5]教材编写组.田径运动高级教程[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1994,10,18
[6]刘宗耀.世界体坛100名将 [M].世界知识出版社,1990,9
[7]刘停武.世界田径大全 [M].人民体育出版社,1990,9